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82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2022年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一、指导思想2二、目标任务2三、内容要求3

(一)制定计划3

(二)备课3(三)课堂教学6(四)听课评课7(五)教学研究7(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9(七)学业考核与评价11(八)学习辅导13(九)课外活动14四、组织领导14五、督查考评15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五项管理》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做好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此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五项管理》为指导,重建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三、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

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

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关于备课管理的意见: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

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地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

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

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三)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

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3、教师要提前2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

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 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与室外人交谈; 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 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不拖堂,不早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 板书规范、条理清晰; 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 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校领导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全面听课,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项目填写齐全。

记录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简记主要教学环节,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五)教学研究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要真正确立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 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习教育法规政策;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精心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5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4、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各校要成立集体备课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分学科成立集体备课活动小组,构建“集体备课网络”。

同时学校要制订科学、高效、具体的集体备课方案,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6、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

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能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 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 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的基本要求: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初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

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 外语每周不少于三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于一次; 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生课外作业量:

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

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1、加强考试管理。

1-2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3-6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

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等其他各类考试,或者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2、学校的统一考试要认真命题、组考、阅卷,保证质量。

教师要按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防止出“偏、怪、难”题。

义务教育阶段,按7:

2:

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

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并以年级为单位将考试成绩上报教导处。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

外语考试采取听力、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

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5、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

3:

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对小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

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

(八)学习辅导1、辅导学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

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发兴趣,发扬特长; 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

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5、凡有住校生的学校,都要组织住校学生晚上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九)课外活动1、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

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3、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4、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

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四、组织领导1、教学会议

(1)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2、专题讲座

(1)校长:

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

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主管业务副校长或教导:

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五、督查考评1、次数要求学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每学期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检查1-2次; 学年终,要组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对备课、说课、听评课、上公开课、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后记和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奖励。

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2、职责要求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 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主管业务副校长每次检查后的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

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

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

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记入百分考核)。

(3)有总结:

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全体教师通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