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077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物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精神

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意识特性

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

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万物在我心中

3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医生在医院诊病

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E.矿工在矿井采矿

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

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一切人的活动

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

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

本大题满分共24分)

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年4月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D4.D5.A6.D

7.B8.A9.D10.D11.C12.B

13.B14.C15.B16.D17.C18.D

19.C20.D21.A22.A23.B24.A

25.A26.D27.C28.B29.A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BDE32.ABE

33.ABC34.ABC

35.CDE36.BCD

37.ABE38.BD

39.DE40.ABCE

三、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42.答案要点: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内容。

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

43.答案要点:

(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

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须采取特定的方式。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44.答案要点:

(1)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也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技术是指工艺、方法、能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三层含义:

第一,科学能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之中,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对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介。

从科学、技术、生产的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

这突出表明,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表现为:

其一,科学技术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主要贡献。

其二,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不断缩短。

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力呈加速度发展。

四、论述题

45.答案要点:

(1)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实践决定理论,它是理论的来源,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理论的归缩和目的。

其次,理论对实践有重大反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成功;错误的理论会导致实践失败。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尤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惟一科学的指导思想。

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46.答案要点:

(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不是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哲学是否能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因为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流:

第一,自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问题是主要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以往一切哲学的缺点,继承了它们的优秀成果,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它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行动的指南,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无限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还因为它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

第一,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做出惟一科学的回答。

第二,当今时代面临一系列重大全球性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

  B、革命性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

  A、客观性

  B、有限性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来源:

考试大-自考站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25、真理是(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D)。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C)。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来源:

考试大-自考站

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D)。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B)。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