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723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docx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

抗生素使用5大误区

很多人在感冒、腹泻时会自己吃抗生素,觉得这样能预防感染。

实际上,临床上的某些外科手术确实会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应的指征,例如进行了某些腔道手术,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体虚弱的老人等。

 

  误区1提前服,防感染

  很多人在感冒、腹泻时会自己吃抗生素,觉得这样能预防感染。

实际上,临床上的某些外科手术确实会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应的指征,例如进行了某些腔道手术,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体虚弱的老人等。

  感冒多是病毒感染,造成腹泻的原因也很多,大多不需要用抗生素;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未必人人需要用。

一般来说,患慢性支气管炎者和老人发生感染可能需要用。

此外,已经有研究表明,事先口服抗生素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

面积较小的皮肤切口感染不要急着用药,如果不能通过身体免疫能力康复,再遵医嘱使用,也并不晚。

  误区2用广谱,更放心

  有人认为,广谱抗生素能对付的细菌种类多,杀伤范围大,效果肯定更好。

实际上,这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

应对细菌感染如同打仗,用广谱抗生素是狂轰滥炸,用窄谱抗生素则是针对性打击。

体内的细菌并不是都有害,例如我们没生病时,体内也有大肠杆菌,如果乱用广谱抗菌药,容易破坏人体内环境,造成真菌感染等二重感染。

合理用窄谱抗生素,反而更有针对性,可能效果更好。

  药品说明书写明能应对的细菌种类越多,抗菌谱通常越广,但也不是绝对的。

为了保证我们用抗生素时能集中火力攻击,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3越高级,越有效

  不少患者觉得高级的抗生素好,一些非感染科的医生也可能在认识上存在不足。

据美国《科技日报》8月2日报道,超过60%的美国医生选择最强效的抗生素,其中有些用过头了。

实际上,用抗生素不像买车,只有“更有效”的,没有“更高级”的。

所谓“高级”抗生素,是对抗生素的新旧、价格而言,并非对某种感染更有效。

例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类病就不如红霉素。

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不仅易引起耐药,还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误区4先输液,见效快

  生病时,许多患者不去吃药,却急着打针,认为这样见效快。

其实,抗生素起效本身与给药途径的关系不大。

每天口服抗生素2~3次,能维持1天内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门诊输液大多每天1次,未必能达到这种效果。

  8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不良反应通报,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31例。

沙星是一类较为安全的抗生素,此次发现的问题集中在注射剂上,提示输液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效果不一定更好,还可能引起感染和不良反应。

临床上通常建议,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或者相应药物没有口服剂型时,才会用静脉途径给药。

 

  误区5减药量,防耐药

  临床上,不少人因为害怕会出现耐药,抗拒用抗生素,或者自己减量用。

实际上,规范使用时并不会在短期就让细菌耐药。

抗生素在体内达到足够浓度,才能有效杀灭细菌。

反之,不仅杀菌效果会打折,还可能使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甚至使感染反复发作。

在服用抗生素期间,随意间断用药、自行减小剂量或不足疗程就擅自停药,都容易诱发细菌耐药。

  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抗生素需要使用的时间长短有区别。

许多病人只服用了几天,认为感染症状没了,就自己停药。

这样会让还未完全“消灭”的病菌有重新繁殖的机会,一旦病情反复时,就需要用更强的药。

  最好的预防耐药发生的方法是在用药前咨询医生,确定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再遵医嘱用完疗程。

  抗生素小知识

  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抗生素是天然来源的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药物,如青霉素、庆大霉素。

而抗菌药是抗细菌药,指天然来源或合成的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药物,如喹诺酮类。

大家通常说的抗生素,指的是抗菌药。

不少人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所有炎症。

实际上,它仅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

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窄谱和广谱

  所谓谱,就是范围的大小。

广谱,就是范围大;窄谱,就是范围小。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能抗菌的种类越多,抗菌谱就越广。

  联合用药

  有人认为,单独用一种抗生素好得慢,要求医生同时用多种,或者自己同时买好几种用。

原则上,能用一种抗生素就能控制住的感染,不提倡联合用药治疗。

否则,除了可能引起耐药,还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耐药性

  耐药性指微生物对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

耐药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虫)能够承受住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药物的攻击,这样一来,标准的治疗就失去了效果,感染持续存在,传染他人的风险更大。

耐药菌种的进化是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发生的自然现象,乱用抗菌药可能加速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为何难出新

  药物的研发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和相当长的周期。

同时,细菌的耐药基因在繁殖期间可以相互传递,一旦耐药出现,情况就可能越来越严重。

新发现或合成的抗生素中,很多和细菌一接触,很快就出现了耐药情况,因此难以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这也是近年来,难有新抗生素的重要原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