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236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1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docx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微生物检验

2.指示菌

二、填空题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是研究范围广、涉及学科多____、____。

2.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有____、致病菌、真菌毒素等.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____、____食品加工过程与贮藏等环节的检验、食品的检验。

三、判断题评价食品质量的卫生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

四、多项选择题在我国对食品质量进行卫生评定时,最常检验的微生物指标包括()。

A菌落总数B大肠菌群C致病菌D病毒

五、问答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范围有哪些?

六、论述题阐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三项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l.食品微生物检验:

是指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

2.指示菌:

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二、填空题

1.应用性强、法规约束

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3.生产环境的检验、原辅料的检验

三、判断题

四、多项选择题

ABC

五、问答题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范围有哪些?

答: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环境的检验:

包括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

②原辅料的检验:

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③食品加工过程、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

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④食品的检验:

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

检验。

六、论述题阐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三项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答:

①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或lcm2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它可以反映食品的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以及食品是否腐败变质等.因此它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大肠菌群:

包括大局杆菌和产气杆菌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

这些细菌是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长居菌,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如果食品中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污染肠道病原菌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生指标来量,具有广泛的意义.

③致病菌:

: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任何食品都不允许检出致病菌.。

对不同食品应选择不同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例如:

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孢细菌作为参考菌群等等.

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污染2.内源性污染3.外源性污染4.食品的腐败变质5.腐败6.酸败

7.胀罐8.平算腐败9.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污染食品有两大途径,即____与____。

2.肉类食品中常污染的微生物是____和____两大类。

3.乳与乳制品中常污染的微生物是____和____两大类。

4.蛋与蛋制品中常污染的微生物是____和____两大类.。

5.食品细菌,包括____、____和非致病菌,这些细菌往往与食品出现特异颜色、气味、荧光、磷光以及致病性有关。

6.污染食品常见的细菌有____、微球菌属、____、弧菌属、嗜盐轩菌属、乳杆菌属等。

7.污染食品常见的霉菌有____、____、镰刀菌属、分枝孢霉属、芽枝霉属、枝霉菌属和毛霉属等。

8.微生物污染食品以后,是否能引起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微生物自身特性、____和____

9.食品中所含的水分是以结合水和游离水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污染于食品中的微生物只能利用____。

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通常用____来表示。

10.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常以温度系数(Q10)来表示,它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微生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多数微生物的温度系数值为_

11.不同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其在食品中生长发育和引起的变化也不同。

食品表面的腐败通常是____作用的结果;罐头食品的腐败通常是____作用的结果.

12.肉类食品在腐败变质过程中,随着腐败变质程度的不断加深,其中的菌群呈现一定的有规律的交替现象,依次为:

:

需氧菌繁殖期、____、____。

13.肉类食品在存放过程中,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有____、变色、异味、____、肉汤混浊。

14.乳类食品在存放过程中,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主要有____、____、变色、异味等。

15.禽蛋的腐败变质现象一般分为两大类,即____与____。

16.鱼类食品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有粘液浑浊、____、鳃部变暗、____、气味改变、肛门外突及分泌物外流等。

17.罐头食品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有____、____、黑变、霉变。

18.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即引起____、____和食物感染。

19.在对食品生产用水和饮用水进行卫生评价时,通常检测的微生物学指标是____

和____。

20.在对食品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卫生评价时,通常以检测其中的____和

__作为指标,来评定空气的清洁程度.

21.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和____两种。

2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____为主,有时某些细菌也可引起____,由于细菌种类不同,所表现的特征也有差异。

三、判断题

1.自然界中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是内源性污染.()

2.食品污染可分为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微生物性污染.()

3.食品的腐败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越低,腐败发生的越慢,食品的保藏效果越好。

()

4.以无菌操作挤出来的牛乳是无菌的,可以直接饮用.()

5.禽蛋因其特殊结构可以阻止微生物侵入,因此民间喝生鸡蛋的做法是正确的.()

6.在对食品生产环境进行卫生评定时,通常要检验地面尘土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

()

7.食品生产车间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比较均匀,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样品的采集比较容

易。

()

8.评价食品生产车间空气质量的微生物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

9.评价食品生产用水卫生质量的微生物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

发粘、异味、弹性丧失、

10.评价食品生产工用具卫生质量的微生物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

11.肉类食品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主要呈现的感官变化是变色、肉汤混浊。

()

12.禽蛋腐败时,根据致腐性微生物所引起的不同变化可将其分为绿色腐败、白色腐败、黑色腐败、红色腐败等。

()

13.引起盐藏鱼腐败的主要是一些耐盐性强的细菌。

()

14.罐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密封不严。

()

15.一般情况下,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是

36℃±I·C,霉菌的最适宜培养温度是26℃

士1℃()

四、单项选择题

()为主,放线菌次

1.士壤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来源,其中微生物种类很多,但以

之。

2.食品的真空包装是利用高浓度的

A细菌B真菌C病毒D螺旋体

()气体环境,可阻止需氧性细菌和霉菌生长,以免

造成食品变败。

 

4.

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是

 

6.奶油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是

 

五、多项选择题

 

8.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原、双糖和单糖等。

A纤维素B磷脂C半纤维素D淀粉

9.炼乳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有()。

10.食品保藏主要以()来保持高渗透压,其特点是:

一方面保持高渗压防止了食品的腐败,另一方面又使食品具有独特风味。

A盐浓度B糖浓度C蒸发水分D日照

六、问答题

1.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2.简述肉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3.简述乳的微生物污染。

4.简述禽蛋的微生物污染。

5.污染食品常见的细菌有哪些?

6.解释腐败与酸败。

7.食用油脂和食品中脂肪的酸败,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哪些?

9.简述微生物引起果汁发生的腐败变质现象。

10.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1.生活饮用水有哪些要求?

七、论述题1.阐述乳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的菌群交替现象.

2.阐述肉类发生腐败变质时呈现的感官变化。

3.以淡水鱼为例,阐述其发生腐败变质时的感官变化.

4.以动物性食品为例,阐述如何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污染:

是指食品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

特点是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危害。

2.内源性污染:

由于食品原料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叫内源性污染。

3.外源性污染:

是指食品在生产力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外源性污染。

4.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失去原有正常的感官性状,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统称为食品的腐败变质。

5.腐败:

是指食品中的蛋白质、多肽或氨基酸在微生物分秘的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

6.酸败:

食品中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酸性物质,使其失去原有正常的气味与滋味的变化,叫酸败。

7.胀罐:

胀罐又叫胖听,是指罐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后,罐头底盖不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呈平坦或内凹状,而是出现外凸的现象。

8.平酸腐败:

平酸腐败是指罐头食品发生酸败,而罐头外观仍属正常,盖和底不发生膨胀,呈平坦或内凹状。

9.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

是指罐头食品经过杀菌后,不含致病微生物,也不含在常温下能够生长增殖的微生物,这种状态就称为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

二、填空题

1.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

2.细菌、真菌

3.细菌、真菌

4.细菌、真菌

5.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6.假单胞杆菌属、肠杆菌科各属

7.曲霉属、青霉属

8.食品的营养组与理化性质、环境因素

9.游离水、水分活性

10.温度上升10℃后的生长速度与未升高温度前的生长速度之比、1.5~2.5

11.需氧菌、厌氧菌

12.兼性厌氧菌繁殖期、厌氧菌繁殖期

13.发粘、弹性丧失

14.凝固成块、产气

15.霉变、腐败

16.鱼鳞脱落、眼球凹陷

17.胀罐、平酸腐败

18.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

19.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20.菌落总数、链球菌数

21.感染型、毒素型

22.胃肠炎症状、神经症状

三、判断题

1(×)3(×)4(√)5(×)6(×)7(×)8(×)9(×)10(√)11(×)

12(√)13(√)14(√)15(√)16(√)

四、单项选择题

1.A2.A3.B4.B5.C6.B

五、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B4.AB5.AC6.ABC

7.ABC8.ACD9.ABC10.AB

六、问答题

1.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答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有:

①土壤中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②水中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空气中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④人及动物体的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⑤食品生产工用具上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简述肉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答:

肉类受微生物污染大体可分为①宰前微生物的感染:

畜禽于宰前生活时,消化道、呼吸道、体表等存在有大量微生物;另外,还有可能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如炭疽、结核、布氏杆菌病等,这些动物的肌肉、脏器内部都带有相应的病原菌。

②宰后微生物的污染:

畜禽从屠宰解体到消费食用各个环节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宰杀时放血、脱毛、剥皮、去内脏、分割等会造成多次污染;宰后在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也可被污染。

3、简述乳的微生物污染

答:

乳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①乳房内的微生物:

从乳房内挤出的鲜乳并不是无菌的,尤其是乳畜感染某种疾病时,体内致病微生物可进入乳房,并由乳房进入乳汁中.②来自畜体外的微生物:

在挤乳过程中,牛舍的饲料、牛的粪便、垫草、地面的土壤、挤乳工人的手、牛的皮毛等带有的微生物可进入乳汁中。

乳挤出来以后,在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又可被病人、带菌者、动物排泄物和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所污染。

4、简述禽蛋的微生物污染

答:

禽蛋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

①形成过程的污染:

禽类患传染病时,病原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卵巢,在蛋黄形成时即被病原菌污染;在蛋壳形成前,存在于泄殖腔的细菌向上污染至输卵管,会造成禽蛋受污染;在产蛋时,当禽蛋从泄殖腔向外排出时,由于外界空气的自然冷却的影响,引起禽蛋内部收缩,此时空气中的微生物可随空气穿透蛋壳而进入蛋内。

②经蛋壳污染:

:

蛋壳上有大量介于4μm~40μm左右的毛细孔,蛋壳表面的微生物可经过此孔进入壳内。

另外,禽蛋在收购、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可被禽粪、鸡巢、人手以及装蛋容器上的微生物污染。

5、污染食品常见的细菌有哪些?

答:

常见的食品细菌有:

假单孢杆菌属、微球菌属、肠杆菌科各属、弧菌属、嗜盐杆菌属、

乳杆菌属

6、解释腐败与酸败。

答:

腐败是指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多肽或氨基酸,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酸败是指食品中的脂肪或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酸性物质,使其失去原有的正常气味和滋味。

7、食用油脂和食品中脂肪的酸败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食用油脂和食品中脂肪的酸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

具体包括脂肪酸的饱和程度、食品中天然抗氧化物的含量、水分含量、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对脂肪分解的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中光照(紫外线)、氧气的接触情况等。

油脂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和氧化,导致变败。

8、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哪些?

答: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醇类、醛类、酮类、羟酸,以及二氧化碳和水。

9.简述微生物引起果汁发生的腐败变质现象。

答:

微生物引起果汁发生腐败变质,常出现以下现象:

①出现混浊:

主要是由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产膜酵母的生长:

②产生臭霉味:

主要是由于霉菌的污染与生长:

③酒精度增高,主要是由于酒精发酵,增加了果汁中的酒精成分:

③醋酸含量增多:

主要是由果汁中的许多有机酸不断被分解形成醋酸,造成醋酸含量增多,果汁的质量下降;⑤增加粘稠度,主要是由于明串珠菌等在果汁中发酵形成多糖,因而使果汁增加了粘稠度。

10.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答: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引起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传染。

11.生活饮用水有哪些要求?

答:

生活饮用水的要求①流行病学上安全:

水中不含病原微生物、病毒、寄生虫卵等,没有传播疾病的危险.②毒理学上可靠:

水中不含有毒物质,或者有毒物质的浓度在近期或长期饮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毒害作用。

③生理学上有益无害:

水中成分或化学组成,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有必要的营养物质。

④感官上良好:

水的外观和物理特性不会使人有不愉快的感觉,没有臭味。

七、论述题

1、简述乳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的菌群交替现象.

答:

乳在贮存过程中,当自身的抑菌作用消失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中的微生物菌群会发生有规律的交替现象,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混合菌群期:

在抑菌期终止后,乳中各种细菌均开始发育繁殖,由于营养丰富,暂时不发生拮抗现象,.这个时期持续约12h左右.

2乳酸链球菌期;乳酸链球菌这时期发育最旺盛,在乳中处于优势,并分解乳糖产生乳酸,改变乳的PH,抑制了其他细菌生长。

3乳酸杆菌期:

牛奶放置48h后,酸度增加,更耐酸的乳酸杆菌代替了乳酸链球菌,这一时期约有2d之久。

4真菌期:

由于霉菌和酵母菌可以利用乳酸作为营养来源,因而便大量生长繁殖.这时

乳就失去了食用的价值。

5腐败期:

霉菌和酵母菌在乳中的生长繁殖,使乳失去了酸性,腐败菌获得了生长发育的条件,引起蛋白质的分解,最后酪酸菌也开始发育,使乳完全无机化。

这时,乳中菌群交替现象即告结束。

在菌群交替现象结束时乳会出现各种异色、苦味、恶臭的有毒物质,外观上呈现粘滞的液体或清水。

当然,乳被污染的程度、污染的性质、贮藏温度及保存状况等条件不同,乳中细菌的分布与消长是不一样的。

2、简述肉类发生腐败变质时呈现的感官变化.

答:

肉类发生腐败变质时的感官变化包括以下5方面:

1发粘:

变质肉发粘主要是细菌所致。

细菌在肉表面大量繁殖使肉表面附着一层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包括微生物菌落和细菌代谢产物,如胨、与水共同形成的粘性物质.当肉

表画有发粘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个/cm2肉品发粘是由表及里的,变质初期主要

见于表面,中后期在肉的深层也出现发粘现象.

2变色:

肉类在腐败变质过程中,在肉的表面常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常见的是绿色,

这是由于肉中蛋白质分解释放硫化氢,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氢血红蛋白,使肉品呈暗绿色,主要由乳杆菌、明串珠菌和假单胞菌引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细菌引起的颜色变化是不同的,如粘质沙雷氏菌、玫瑰色微球菌引起红色变化;微球菌引起黄橙色变化;葡萄球菌、黄杆菌引起黄绿色变化;蓝黑色杆菌引起黑色变化;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引起褐变等.。

一些酵母菌能引起白色、粉红色、灰色变化等。

3异味:

肉类腐败时,常伴发一些不正常的或难闻的气味出现,如蛋白质分解后产生恶臭味,霉菌发育会产生"霉土"气味,乳酸菌和酵母菌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从而形成酸败味.绿脓杆菌杆菌产生焦糖味,放线菌产生士腥味,酵母和草梅假单胞菌产生似醚味,腐臭假单胞菌在羔羊肉腐败时产生"马铃薯"芳香味等,这些气味的产生与微生物的种类有直接关系.

4弹性丧失:

:

由于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常分解肌肉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结缔组织中的其它成分,使肉的弹性发生改变。

初期弹性下降,压痕恢复缓慢,中后期弹性消失,压痕完全不能恢复。

5肉汤混浊:

变质肉的肉汤高度混浊,肉汤表面几乎看不到或完全看不到漂浮的脂肪滴,肉汤内常见到灰白色、灰黄色的絮状物,肉汤气味腥臭,完全丧失鲜味。

3、以淡水鱼为例,阐述其发生腐败变质时的感官变化.

答:

淡水鱼发生腐败变质时的感官变化主要包括:

1粘液混浊:

鱼的腐败首先是体表粘液由于细菌的分解和鱼体本身酶的作用,丧失透明性,变得混浊、污秽。

固有的鱼腥气味逐渐消失。

鱼鳞脱落由于细菌沿鳞片侵入到皮肤,将鳞与皮肤相连结的结缔组织分解,呈现鱼磷脱落.这也是鱼体腐败的象征之一。

2鳃部变暗,眼球凹陷:

鱼体的细菌污染经常是由鳃、眼窝开始,因此,这些部位首先呈现腐败特征。

由于细菌分泌的酶的作用,使鳃板中血红蛋白变成变性血红蛋白,鱼鳃由鲜红色变成褐色或灰土色。

眼窝也是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当被细菌分解时,眼球就陷入眼窝内,而且变得混浊无光。

3气味改变:

消化道内的细菌也很快繁殖,致使消化道组织溃烂,细菌即扩散到体腔内壁,造成整个鱼体组织被破坏。

这时,鱼组织被腐败细菌分解并产生吲哚、粪臭素、硫醇、氨、疏化氢等臭味。

;臭的程度与腐败的程度相一致.

4肛门外凸,分泌物外流:

新鲜鱼缸门紧缩无分泌物外流。

当腐败菌在消化道增殖时,使鱼腹内压力增大,肛门外凸,并可见消化道内容物外流.引起鱼类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来自水中的某些细菌,如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

4、以动物性食品为例,阐述如何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答:

:

对于动物性食品,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1)肉用动物必须健康:

①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预防接种,保证屠宰畜禽健康。

②采购的屠宰畜禽要来自非疫区并进行检疫,完全健康者可采购,同时要保证运输中不被微生物污染。

③肉用畜禽宰前必须按要求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健康者方可宰杀食用。

(2)加强食品生产卫生管理:

食品生产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中进行,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染,从而产出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具体要求:

①食品加工厂〈屠宰场等〉的建设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②生产车间要符合卫生要求,易清洗、消毒;工具、设备等要清洁卫生,要

常清洗、消毒并要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

③食品加工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不能从事食品加工工作。

另外,还必须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工作服等要常洗并消毒。

④要保持食品加工场的环境卫生。

经常打扫,及时清除废物、垃圾、废水污物等,减少对食品污染的机会。

⑤食品生产单位必须有良好的水源,应符合卫生标准。

因此,必须考虑细菌学、化学方面卫生指标,不被污染的水才能用于食品生产.

(3)注意食品的运输卫生、贮藏卫生和销售卫生:

①运输应做到专车专用,车箱须有防尘设施,最好是密封的冷藏车.食品要包装好,包装食品的容器等必须是无毒的.工人上下车装卸货物,鞋履必须经5%碱水消毒,且不可脚踏食品,每次用完的车辆、用具等必须用热水洗刷消毒.②食品在贮存中必须防止微生物性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因此,应具有贮存设备,同时采用冷藏、高温贮藏、干燥贮藏、盐腌贮藏等方法进行贮藏.③食品在销售过程中要防止污染,要有防蝇、防尘设备。

用具等要消毒,销售人员要健康,保证个人卫生,当天销售不完的食品要冷藏保存.

(4)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为了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国家和各地区颁布了各种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屠宰场建场及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条例、规定.作为食品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各项食品卫生法规,做好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的食用安全.

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

1.取样2.选择性取样3.客观性取样4.样品5.检样

二、填空题

1.对空气进行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____、过滤法和气流撞击法三种,其中以____最为完善.

2.对食品生产工用具进行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有两种,即____和____。

三、判断题

1.随机取样就是随意取样。

()

2.罐头食品出现"胀罐"的原因是微生物在其中繁殖产生CO2气体所致。

()

3.进行微生物检验采集的食品样品,在送检过程中应越快越好,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

()

4.食品微生物检验采集的样品,检验完成后可随时处理掉剩余样品。

()

5.采集空气样品最完善的方法是直接沉降法,因此这种方法用得最多。

()

6.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必须保持周围空气中无菌.()

7.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是以小份样品的检测结果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