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944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docx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高润祥: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高润祥: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2011-07-1816:

43高润祥: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提要:

随着中国文化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书法和绘画在艺术品收藏中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书画鉴定在我国刚刚起步,面对鱼目混杂、真假难辨的书画收藏市场,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收藏目的。

无论是快乐收藏还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收藏,增强鉴赏能力、谨防上当买假是首要前提。

  人民日报2010年8月5号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其中我提出两句话:

一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第二句话是在2010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

  首先,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随着人类智慧启蒙产生和发展的。

从人类产生起,人类就需要保暖、获取食物。

但当人类可以在墙壁上写写画画,有了文字、语言后,才真正产生了人类社会。

人类并不是因为直立行走才成为人,是因为有了智慧才成为人。

最初,邻居间借2只羊,债主要在墙上画2只羊作为记号。

后来逐步演化,就形成了现在的象形字“羊”。

应该说,我们是有了绘画有才有了文字,从远古到现在,直到遥远的将来。

  中国书法和绘画不仅是艺术家才华的表现,也蕴含时代、社会、民族兴衰成败,透露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

2010年7月份,我到海拉尔参加海峡两岸三地2010年海拉尔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我在皇家文化会馆专门讲了玉文化。

我对玉的真、假、价格不去作评论,我要研究的是玉上面的文化符号。

玉文化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与我们今天的绘画、书法都能接上轨,不管它反映时代也好,反映人的情绪也好,玉文化都随着我们的艺术贯穿历史。

  从画一头牛、一只羊的具像画以记数记事,到意象画情、画意、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书法和绘画既有人性审美欣赏,更有历史认知与启示。

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2010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金沙太阳神鸟,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看太阳神鸟的设计,四鸟绕日,四周迸射出12道光芒,它蕴含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意境。

它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应该是我们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丰富想象力、丰富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所以,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一点我们坚信不疑。

  第二,为什么说2010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

2010年,我们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人,我觉得50年代至80年代的消费基本上是生活保障消费,吃饭穿衣占去了收入的60%。

50多元的月工资基本上都是用来买点吃、穿、用的日常生活品。

80年代到90年代进入了工业和现代化消费品时代,比如娶媳妇要买彩电、冰箱、汽车、房子等等,这些消费基本占去了所有收入的80%。

而到2010年,文化消费开始占主导地位。

这种消费包括再教育、娱乐、艺术品投资,体现了人们消费品位和人格的提升。

我认为中国书法和绘画在艺术品收藏中应该占主导地位,关心文化投资的人可以上网查阅一下,2010年的拍卖记录中,过亿的产品基本上是中国书法和绘画。

  所以,今天我来讲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我前面说的两句话首先给大家建立这么一个信心。

  书画鉴定在中国刚刚起步

  沈阳曾有一个官司,一个人6年前花了81万元买了7张名画,包括齐白石、任伯年、林风眠、潘天寿、刘海粟的。

这个人买画以后去鉴定,结果是假的。

之前画店有承诺,这些画若是假的,照价赔偿。

但是鉴定为假的后,画店不赔偿了。

于是,这个人就把画店告到法院,法院取证却成了难题。

因为这些画有的艺术鉴定机构鉴定结果是真的,有的鉴定结果是赝品。

结果画店提出反诉,鉴定机构的结果不能作为证据。

最后,经过和两家商量,同意让郑州一家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鉴定机构来鉴定,其鉴定结果在法律上是认可的。

  当前,北京的书画鉴定中心并不是经过司法局正式批准成立的,甚至有一些机构还没有在司法部门备案,其做出来的书画鉴定结论是不能作为打官司取证用的。

司法部门的鉴定中心经常鉴定什么呢?

鉴定血迹、笔记、脚印等,并可以作为证据。

但鉴定字画的,在我们国家才刚刚兴起。

  这件事情就提醒我们收藏书画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点,我认为这个官司虽然打六年才有结果,但案情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消费者维权的问题。

它复杂在哪里?

谁来断定这个书画的真假?

假如买一件衣服,有了瑕疵或是冒牌货,可能消费者去吆喝吆喝,卖主也就退货赔偿了。

但是,书画作品一般价值很高,像81万元货款,无论对于画店还是耗费六年打官司的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损耗。

所以说,我们终于有了可以在法律上作为证据的书画鉴定结果,上述这个案例还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书画鉴定并不是很难,尤其对于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

象我们搞几十年书画鉴定的,一个人大老远拿幅画过来让我们鉴定,不打开,我就可以鉴定为假的。

为什么?

书画造假也产业化。

我们去天津、河南、广西等,看到了专门造假的办法,比如虫子刻眼儿,把画放在那里故意招一些虫子刻眼。

我们发现,招虫子刻的眼非常有规律,只要稍一辨认,真假即可知。

可以看画的风格,大致上都能看出真假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化验分析出纸的年代来辨真假。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拍卖会,拍卖成交额4亿多元的一幅据说是黄庭坚的画,仍有一些争论,一些专家说其字不像黄庭坚写的,他不是这个风格。

鉴定界这个争论是允许的,但是无关大碍。

实际上那幅画的纸就是宋朝的,墨和印有900年历史,肯定是那个年代的。

这么多年既然保存这么好,又有它的唯一性,这就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所在了,所以说拍卖4亿元并不贵。

  第二点,在我国历史上,书画行业从来就没有保卖不保真的所谓行规。

有的人花巨资买了假画,认为是自己眼力不行,白吃亏。

这是不对的,不要这样去认为。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你在买的时候就要较真儿,除非你自己本身就想买假的。

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说中国画儿就是师傅带徒弟,徒弟从小就学师傅,后来徒弟画的画写上师傅名字就卖。

有这个事没有?

有,历史上确实很多是这样做的。

但是你作为买家,愿意买徒弟的可以,愿意买师傅的画也可以,互相之间要说清楚。

买卖应该公平,除非他欺骗你,你又看不出来。

特别是一些百年老店,真假是很明确的。

  快乐收藏是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收藏分这么几种,有快乐收藏、投资收藏,也有快乐与投资相融合的收藏。

什么叫快乐收藏?

是完全源于个人爱好,因为自己喜欢、有兴趣而从事的收藏叫快乐收藏。

往往这种收藏会产生最大的效益,当然这个效益不仅指金钱,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升品位,有益于身心健康。

这种收藏与其他收藏的区别就是,比如我不抽烟不喝酒,和我同办公室工作的一个同事相比,同样每月5000块钱工资,他每月要支出1000元抽烟喝酒,而我用1000元收藏。

不需要对书画有多么深的研究,喜欢什么画就买,不用听专家的,收藏的是快乐。

  举个例子。

有两个人,一个叫苏局仙,一个叫王为杰,王为杰是一个女的,苏局仙活了一百多岁。

他们收藏的是大上海月历牌,是当初一些人画的广告、水粉、水彩,是些美女画,很漂亮。

那个时候对收藏的人来说,这些是不入流的。

广告史上有这么几个人,是以杭稚英为首的包括徐永清、郑曼陀这些画家,专门画此类画的。

其中有一些画家还留过洋,经过专门训练的,可以说造诣颇深。

因为生计,画的画儿去卖却没有人买。

结果只好给公司画宣传画,画台历,画广告,画火柴盒……。

就形成了这样一批画。

苏局仙和王为杰就收藏了很多,而且很便宜。

后来,他们手里这一批画儿经历了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南京沦陷……。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投资商进入到这些城市,发现这些东西就想买,他们也喜欢。

  其实这两个人长寿以及后来的生活改善,收藏这些画对他们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画当初拿到画店,画店是不收的。

但这个市场做起来后,你现在买,拍卖市场很贵了,现在得到认可了,非常漂亮。

蒙娜丽莎炒得价值那么高,我们这些画也具有蒙娜丽莎魅力了。

苏局仙还是一个书法家,老年书法家,当然已经去世了,他收藏了许多,既养生后来又改善了生活。

这就是快乐收藏。

  

(一)我的快乐收藏生活。

  我在十几年前写过一本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地画魂》。

虽然采访了很长时间,但我真正写出来只用了45天。

这本书书写了一个六人的画家群体,推介了一个画派——大地画派。

有三位已是中国美学理事,张清智,王阔海,王界山。

  其中张清智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之最。

他用25天时间创作完成了《2008·中国汶川》百米长卷,另外还有百米长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闽南风情》、《玉树抗震救灾》等。

记得写《大地画魂》的时候,我是在做记者,做编辑的,当时也很年轻。

他们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学院老师给我介绍说有这么几个人,很有个性,经常自发组织去写生,能不能让我写本关于他们的书?

后来我就给人民出版社打电话,我说要写这本书。

我一边写,出版社一边专门派编辑拿我的手稿编排,编排完了一共是45天,20万字。

我写这本书为什么?

就是快乐。

我不知道写这本书能给我多少钱?

能给我多少画儿?

我是不经意间结交了这几位朋友,收藏了他们的画。

后来随着这些画家名气越来越大,当初根本没有协约的,要给我钱,我也不可能要了,最后他们在昌平买了一套别墅送给我。

我当时写书的时候忙并快乐着,并不是为了什么物质利益,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藏。

现在,当我假期里住在别墅里打乒乓球,种菜,摘杏时,我就想起来当初写那本书的过程,很有意思,是一种快乐。

  张清智是个富有戏剧性的画家,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画家。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空军航空杂志社当美编。

80年代初军队改革他就转业到中国侨联,在中国华侨画院当院长,是一位具备军人气质的画家。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他就去灾区了,并在灾区人民日报记者站跟记者住在一起,回京后用了25天画出来一个100多米长卷。

当然我说25天是一个完稿的速度,并不是这件画儿,这件画儿到现在他还在修改。

最初他申请去地震灾区领导是不同意的,没有批准。

结果他还是自己去了。

画出来以后想以单位名义搞个展览,领导的批示是可以以学会名义等自己搞。

结果地震之后一个多月他就搞了一个个人展览,在报纸上、电视上报道了一下,结束了。

  抗震救灾结束以后,中宣部、发改委、总政治部联合在军事博物馆搞一个大型国家级展览,叫《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主题展览》。

展览持续两个多月,其中一部分展览品交由美术界来完成。

美术界也很努力,画了一些画儿。

但很多人没到过灾区现场,根据报纸、电视镜头画出来的画,最感人的就是女警察喂孩子的事,但也不能将所有女警察喂孩子的画都展览出来呀!

这时有人推荐说好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画家画了个长卷,看看怎么样?

通过在网上搜索,中宣部就给全国侨联发了一个函,要借调著名画家张清智先生的画参加这个展览。

这是组织行为了,领导也很高兴,大力支持展出这幅长卷。

所以,在军事博物馆展览中,美术部分主要选用了张清智的作品。

温家宝同志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说,“这个像我又不像我,这个似像非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了”。

当时中央一个工作会议,所有参加会议的省长、省委书记都去参观这个画,画中有我们胡锦涛同志,有我们温家宝同志,他们看了都感到很亲切。

我在这里不谈他的艺术,艺术大家去谈。

我们国家遇到汶川地震这么大的事情,作为一名画家通过艺术方式把它记录下来了。

后来,张清智得到中宣部的重视,并提名做了中国美协理事。

  我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呢?

性格决定运命,细节决定成败。

张清智的性格就是嘁哩喀喳,敢于吃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画家。

这就是我在收藏过程中得到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六下江南”。

那个时候我在空军杂志当编辑,有时间就去拜访像武中奇、陈大羽一些画家、收藏家。

我曾到杭州住过一段时间,那时沙孟海老先生在医院住院,我作为部队军官带一名干事买了些罐头、点心去看他。

我的诚意感动了沙孟海老先生,他说小伙子你喜欢什么?

我给你写点字、刻一个印吧,过几天我就要出院了。

我说,我虽然在北京工作是一个军官,但是住在一个大筒子楼里,房子很小,书很多了,你给写个《陋室铭》。

所以,我就收藏了沙孟海老先生的《陋室铭》。

总之,我们是非常友好地交往,这件事我感到很快乐。

反过来,要有什么事说我家买房子缺钱找人借钱,那是很愁人的事,不快乐!

这就是快乐收藏,当然现在不能说它值多少钱,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非常快乐。

  

(二)投巨资也可实现快乐收藏。

  大家可能都知道刘益谦、王薇夫妇,他们拥有很多钱,我认为他们的收藏也是一种快乐收藏。

夫人王薇喜欢红色的东西,上千万,几百万的东西她也买。

她的收藏观就是,就象民国四公子之一章伯钧,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用四个院子和几十根金条买幅《游春图》,到现在还没有人用几套别墅加几千万的现金来换一张画儿,你说贵吗?

王薇觉得不贵,她觉得很快乐。

  像齐白石画的小虾米,刘益谦两年前20万元买一张,现在50万了,你说当时买得贵吗?

不贵。

1997年,刘益谦用200万买了吴湖帆一幅画儿,1997年时的200万元,大家想一想。

好多人认为他一百年翻不了身,但到现在呢?

现在这幅画应该值几个200万?

他买的时候,他就是喜欢,买了放在那里能让他快乐。

2009年,刘益谦为收藏投资了12个亿,其中他花6000多万买了宋徽宗《写生真迹图》。

我觉得花6000多万买一幅《写生真迹图》不贵,他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捡了一个大便宜。

如果是现在,1个亿以上我都能找到客户来买。

当然,因为他收藏是为快乐,也不可能卖的。

  刘益谦花巨资的收藏还能够影响他的生活。

他的家庭非常平静,非常温馨,也非常有意义,他的办公室里也挂着他父母的照片和其它一些画,他说这跟文化收藏有关系。

中国书画表达出好多文化信息,象宋徽宗真迹图,宋朝皇帝亲笔画的画,传承有序,6000万是非常便宜的。

我说我要有钱,当时会拿出1.2亿跟他争,但我没办法。

有一段时间我很痛苦,因为我经常看到好东西却买不起,只好推荐给朋友来买走了。

后来我调整心态,朋友拥有等于我也有了,反正去看一看就行,买回家没有那么多房子存放。

你快乐我也快乐,和朋友一起收藏快乐。

  我有一个观点,只有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友,我们要推展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

一个人买了20件唐人马球图小画送给外宾,这是弘扬中国文化,不是为了赚钱,是奔着一个大目标,要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

  投资收藏要注意三点

  首先,投资收藏就是为赚钱而收藏,关键是不要上当买假,上当就赔钱了。

把收藏作为投资手段的话,就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或者请专家,自己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买,更不要捡漏。

我们鉴定界认为,捡漏的机会比飞机出事的机会还少。

  北京有一个抽样调查,范曾的画在潘家园一天能买到1万张,第二天再去还能买一万张,天天去天天能买一万张。

而范曾的画现在已经到了十几万一平尺了。

在潘家园花20元、50元买到的,那都是假的,要想上拍卖会卖钱,那是卖不出去的。

  第二,把收藏当做投资手段要具有掌握市场的能力,要看准市场。

市场变幻莫测,你要具备掌握市场的能力。

特别是一些画家常常失信,比如说,你看着这个画家不错,多少钱1平尺?

5000元。

他承诺谁到他那儿买画都是5000元1平尺,你相信他,花5000块钱1平尺买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画卖不出去了,500元1平尺他也卖,那么你花5000元1平尺买的画就贬值了,永远也难卖出去了。

还有好多书画家,活着的时候其字画很贵,但去世后突然不值钱了。

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些拍卖公司、画廊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守规则,投资收藏你就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个市场。

  第三,把收藏作为投资手段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力。

你看上一个画家后,不要期望短线赚钱。

上海朵云轩50年前5元钱买的画,今天拿出来卖5百万以上。

那个时候,朵云轩把程十发这些老先生请出来画画,像供神仙似的供应吃喝以示尊重,然后每人发5元钱。

我有个经验,你要是收藏古代画,最好当年有拍卖会,并且赶紧卖出去,为什么?

因为古画周转快,而你收藏古画纯是为了赚钱,放太久的话这100万就压在手上了,没有办法再去赚别的钱。

要投资近现代的画,你放它5年差不多就有很好收益了。

比如说像刘大为这个重量级画家的画,你买了以后可以很快卖出去,但增值不大,还需要放5到10年的时间才会有较好的收益。

其他当代实力派画家,画很好但名气不大,你花钱很少就能买到,你只要放上20年就有收益。

,因为他确实会画画。

你要记住一点,越能忽悠的画家,越不会画画。

若你刚看到一个画家他就说自己的画多少钱1平尺,小布什、老布什爷俩都收藏了等等,这时你就要谨慎。

一定要收藏实力派画家的画。

像吴冠中的画,当初几万元买的,现在价值几千万都是很平常的事了。

你可以到网上看看,数据是可信的。

  2009年4月2号人民日报用一个整板篇幅介绍了当年书画收藏一个现状。

标题就是《书画收藏热执著与浮躁并行》,后来新华月报也摘用了。

下面小标题很有意思了,说是成千上万的人怀抱着发财梦想收藏艺术品,绝大部分收藏被升值预期主导。

收藏画的时候,首先想到将来我要赚多少钱,所以他自己冒然就买了。

一个有关审美的事业成了物欲横流的投机产业,这句话大家理解理解。

  举个例子,山东有一个企业家很喜欢名人字画,他花了不少钱,这个事是我经历的,见过的人说其中有陈洪绶画的佛像,有任伯年画的钟馗,还有不少当代名家的精品价值几千万,结果企业因为三角债结果财产被查封了,他又被扣起来了,后来这个法院在北京请一些人去看看他的字画,能不能拍卖一下,把钱拍出来,他家里也都有这个想法,结果一看基本上都是假的,也有一些真的,都是现代名人的画,但是怎么得的呢?

笔会上的。

山东人有一个习惯,大碗喝酒,喝得醉醺醺地再画画,画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好的画,收藏价值不大。

后来给他估价能值几百万,但是本是回不来的,增值到上千万更是不可能的。

  著名鉴赏家史树青先生曾经说过,当代书画界有一个不好的风气,有一些书画家过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价码,贬低别人甚至古人。

有一些人就在公开场合说谁谁不会画画,谁谁画的像什么呀?

你们不是找大师吗?

今天我就来了,他就是大师。

我不仅听这个人这样说过,他是画家。

史树青老先生怎么说呢?

这种画家就是王婆的属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他认为中国的书画,中国画儿是哲学,是很含蓄的,把自己说成天下第一,本身就脱离了艺术的本质。

大家想一想,中国画说到底是哲学,之所以我们民族文化没有断层,从具像画牛、画马,到画情、画意、画思想,没有断层,就是因为我们画的是哲学。

你看八大山人,是明朝遗老,大明皇朝里面后裔,他就画哲学。

史树青老先生作为我们书画鉴定界的老前辈,他还指出,拍卖也有虚假,媒体也存在虚假。

  有市场就会有欺骗,我很赞成这个观点。

但是艺术才有价值,民间收藏要谨防投机,要有一个健康心理去收藏。

2005年,我们策划了一个《李铎题李志成画》,这是纯投资收藏个例。

李铎这是我们国家书画鉴定委员会的主任,书法家,跟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都是同级的,应该是大腕级的。

我很喜欢他的字。

有人发现一个年轻画家的山水画不错,就想让李铎先生在这年轻画家的山水画上题字,由他出钱买下。

后来我才知道,是这个人在一个朋友家看到傅抱石一幅画,上面有三个大家题了字,并挂在朋友家里的重要场合。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想法,找几幅比较不错的大的山水画,请李铎在上面写字,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我们一算,两、三幅画就能够本,就都同意了。

这个人投资投得很精明了。

  咱们今天不是讲鉴赏与投资吗?

我从鉴赏角度说一说收藏的知识含量。

其实,字写得比李铎老先生、比欧阳中石、启功好的人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他们成为一代宗师呢?

象启功,有人学他的字并在潘家园卖,人家问启功这些冒充的人的字怎么样?

启功说写得比他的好。

我认为这句话不仅代表启功的谦虚品格,客观地讲,确实有的地方写得比启功好。

但为什么模仿者永远成不了启功呢?

仅字写得好成不了,更重要的是启功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铎老先生也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