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4879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docx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2分)

1.(2分)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2.(2分)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CuO

Cu+CO2      

B.H2CO3═CO2↑+H2O    

C.CH4+2O2

CO2+2H2O     

D.​C+H2O(气)

CO+H2    

3.(2分)(2019九上·南涧期中)三氧化二铬(Cr2O3)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

A.+2    

B.+3    

C.+5    

D.+6    

4.(2分)(2017九上·天桥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Na+:

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Mg2+: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NO2:

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5.(2分)(2018九上·广东月考)X、Y、Z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根据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Z+Y

2X;②2X+O2

2Z;③Y+2CuO

Z↑+2Cu,试确定X、Y、Z分别是()

A.C,Cu,CO2       

B.CO,C,CO2       

C.CO,CO2,C       

D.C,CO2,CO    

6.(2分)下列不是绿色化学的特点是()

A.产品是绿色的    

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C.实现“零排放”    

D.生产出对人类有利的产品    

7.(2分)“水的煮沸”和“水的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

()

A.前者发生化学变化,后者发生物理变化    

B.前者得到纯净物,后者得到混合物    

C.前者需要加热,而后者需要通电    

D.前者发生物理变化,后者发生化学变化    

8.(2分)(2019九上·海原月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液氧        

C.氯化钠        

D.金刚石    

9.(2分)(2020·成都)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氟元素:

F    

B.60个碳原子:

C60    

C.KI:

碘酸钾    

D.氯化钡:

BaCl    

10.(2分)(2018·广州模拟)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河水、海水、自来水、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B.工业上常采用煮沸水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C.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    

D.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11.(2分)以下是生活常见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为了加强农作物产量,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农药

B.工业排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

C.在室内放盆水能防止CO中毒

D.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不能把它投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

12.(2分)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金属不是K、Na、Ca)()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a>b>c

B.三种金属产生H2的质量a>c>b

C.三种金属最终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

D.若三种金属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关系是c>b>a

13.(2分)如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原子序数为13    

B.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克    

14.(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15.(2分)(2017九下·江阴月考)香兰素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下图是其分子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B.香兰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质量分数    

C.香兰素中有8个碳原子    

D.香兰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8∶8∶3    

16.(3分)(2018九上·江都期中)甲、乙、丙、丁种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    

C.x的值是7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7.(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

S0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溶液变红色

SO2的水溶液呈酸性

C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研磨

闻到有氨的气味

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肥效更好

D

铝合金在铝片上刻划

铝片上有明显划痕

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大

A.A    

B.B    

C.C    

D.D    

18.(2分)(2020·东营模拟)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一

实验二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红砖粉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将铁钉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并将试管口密封

将铁钉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使铁钉一半被水淹没

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将铁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

将白磷放在热水中

向热水中的白磷上面缓缓通入氧气

探究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A.A       

B.B       

C.C       

D.D    

19.(2分)(2019·江都模拟)已知:

在650℃时,CuSO4分解为CuO与气体。

在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4CuO

2Cu2O+O2↑,现将16gCuSO4高温加热一段时间。

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7.6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4:

13    

C.剩余固体中含6.4g铜元素    

D.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可产生CO23.3g    

20.(2分)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②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③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D.④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    

二、填空题(共7题;共41分)

21.(6分)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硫酸根离子________  

(2)四个钡原子__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4)氯化亚铁________

(5)两个氢分子________

(6)氢氧化铁________

22.(5分)(2018九上·安达期末)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是化学性质;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是现象;________是用途。

23.(5分)某金属冶炼厂的工业废渣中含有泥沙和某校单质,其中单质含有铜、锌和少部分硫.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

(2)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3)写出固体B中加入稀硫酸后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之一即可)________ .

24.(6分)(2012·南宁)2012年6月1日,南宁市召开了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其中1~5月的检测结果表明,南宁的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邕江5个地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

(1)地表水水源地取出的天然水常携带有树叶等不溶性杂物,可利用沉淀、__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

(2)南宁市郊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________并搅拌,若观察到水中起浮渣,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氧元素在①人体,②海水,③空气,④地壳四种体系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5.(8分)(2018九上·南昌期末)甲同学为了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并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1)请你帮助甲同学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②所得的溶液中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__,充分作用

__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在甲的设计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

乙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要得到活动性Al>Fe>H>Cu的结论,不必补做实验,只需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调整后的金属插入顺序为________。

26.(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__ ;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________ ;

(4)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________  .

27.(7分)(2018九上·沧县期末)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实验验证】

方案一:

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

(2)方案二:

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观察到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想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图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________,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拓展交流】

①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小红发现:

蔗糖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题(共7题;共41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2-1、

23-1、

24-1、

24-2、

24-3、

25-1、

25-2、

25-3、

26-1、

27-1、

27-2、

27-3、

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