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81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109套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遒劲(qiú)麦糟(cáo)刀俎(zǔ)长歌当哭(dàng)

B.塑料(shuò)屏息(bǐng)沉浮(fú)忸怩不安(ní)

C.创伤(chuāng)忤视(wǔ)说服(shuō)戮力齐心(lù)

D.青荇(xìng)目眩(xuán)叱骂(chì)痛入骨髓(suǐ)

2.下列各组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脉搏文身怅寥廓唉声叹气

B.闪烁怪癖橘子州痴心妄想

C.抹煞横副什刹海不屈不挠

D.笔杆抉择岁月绸汗流浃背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3.15晚会结束后,评委们经过一番评头论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得“优秀放心企业”称号的商家的名单。

B.新交规出台后,众说纷纭。

很多司机认为闯黄灯就扣分的规定太过苛刻,容易造成开车者因怕扣分罚款而亦步亦趋,不敢上路。

C.每逢献爱心的节日,献爱心活动就会突然“井喷”。

虽然“狂轰滥炸”式献爱心活动有做秀之嫌,但人们能有向善的意识,也是值得肯定,大快人心的。

D.2013年10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经传出,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行动表达自己接近文学大师的渴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月19日北京发布的中国首个睡眠指数报告,作为中国大都市代表的北上广无一例外都属于睡眠指数不高的城市

B.伊拉克战争爆发10年以来,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伊战的“后遗症”至今未愈,成为困扰伊拉克前进的障碍。

C.目前,南方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专家建议:

各地需采取措施防范雷电、大风等灾害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意防范短时强降雨和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的树木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的极微细尘粒或烟粒过多造成的。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②③①⑤④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

“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论语》)

B.《论语》以孔子为中心,成功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率直鲁莽的子路、温雅贤良的颜回、聪颖善辩的子贡、潇洒脱俗的曾皙……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语》)

C.大卫的继父摩德斯东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摩德斯东把生性更为残酷的姐姐带来管家。

大卫的母亲尽管奋力反抗,但大卫还是备受继父的摧残,只有女仆佩葛蒂始终在保护他。

(《大卫·科波菲尔》)

D.朵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前夕离开了人世。

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

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艾妮斯始终爱着他。

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大卫·科波菲尔》)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有很多差异。

然而最重要的差异应是由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审美趣味的变异。

蒙古族进据中原和江南,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大量汉族知识分子也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其中一部分人或被迫或自愿放弃“学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

山水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方式之一。

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消失,而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异,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手中。

“文人画”正式确立。

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而南宋时期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的文人画,但从历史整体情况和现存作品实际看,文人画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

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继续发展,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神与主观绝对压倒形与对象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宋画不同的境地:

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而主观的意兴心绪得到了极力强调。

《艺苑卮言》说:

“人物以形模力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于其中。

”这就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形成了鲜明对比。

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说: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

它不仅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正是这时,书法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绘画的一大特色。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任何逼真的摄影之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

笔墨所蕴含的美是自然界所不具有的,而是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

元代名画家名书法家赵孟頫说: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画家、书法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的一种基本追求和理想。

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种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在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使两者相互补充,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

唐人绝少题诗书款,宋人题诗书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以免影响对画面的欣赏。

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而元人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方面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改动)

7.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文人画是一种寄托当时社会变化时期一些汉族知识分子的感情的方式。

B.元代文人画与宋画风格不同,极力强调主观意兴心绪。

C.元代文人画在绘画艺术上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潮流,而后人总爱把文人画的源头追溯到南宋。

D.元代文人画的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面上写字题诗是元画的独有现象,画面上的写字题诗常常占据了很大画面,成为了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元朝取代宋朝,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

C.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这种矛盾在元画中得到了解决。

D.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在于描绘自然,而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画独有的审美成就就在于元代文人画家在绘画时不仅注重描绘自然的美,更注重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

B.元代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和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其中前者是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的。

C.元画中的写字题诗既可以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来彼此配合呼应,又可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D.元画流动转折的线条,浓淡的墨色能传达情感、力量、意兴等,构成重要的美的境界,这使得任何逼真的摄影都比不上绘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邵雍字尧夫。

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

“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

“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

“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

或留信宿②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

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

通“庇”,荫庇。

②信宿:

连宿两夜。

③表襮:

自我炫耀。

④防畛:

喻防人之心。

畛,界限。

⑤投劾:

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造其庐造:

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雅:

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道:

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饬:

告诫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②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第Ⅱ卷(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4分)

(2)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4分)

(3)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和练秀才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这两首诗写了什么相同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6分)

1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2)寻梦?

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4)像我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

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

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

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

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

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

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

”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

”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

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

“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

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

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

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

“好香的玉米呵!

”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

“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

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

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6.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

(6分)

17.“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这段话运用什么刻画的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4分)

18.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

为什么?

(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截取农村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见大,客观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苦状况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B.“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这话表明正是玉米的馨香使得三儿动了恻隐之心,也使得三儿睡得香甜。

C.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话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老汉得知乡里要提前推倒他家的玉米时流着眼泪说的一句话就鲜明地表现了他反对形式主义的决绝态度。

D.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三儿与乡长的对比,乡长与县长的对比,均有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

E.“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这样结尾既表达了“乡长”对“我”的辞职的遗憾和惋惜,也为小说增添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六、(15)

20.苏轼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生活中处处可见竹子,请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描写你心目中的竹子,体现一定的意蕴。

不少于200字。

(15分)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安德烈·利特维诺夫,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高级机长。

2011年6月8日,他拒绝按调度指令为等候一名州长(梅津采夫)而推迟起飞,他说:

“对不起,请转告这为高级官员,让他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我要送这些乘客走。

请注意,这不是包机,而是定期航班,请让你们的高官别迟到,这样就能和我们一起飞了。

最终,由于没有空管调度的允许,飞机推迟了一小时起飞,梅津采夫登上飞机。

事后,安德烈把自己与空管调度的对话录音交给了媒体,录音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点击率突破35万次!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消息。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