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政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8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办公室政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办公室政治.docx

《办公室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室政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办公室政治.docx

办公室政治

医学思维与办公室政治

2008-01-0818:

49:

17星期二

标题:

医学思维与办公室政治

作者:

robin1123

写于2008-01-08

版权声明:

请于转载时,注明作者,并复制本页链接。

  并请注意,转载时不要忘记转载完整文章。

因为文章较长,后半部分在第一回复当中。

一、名词解释:

1、办公室政治:

这里特指西方所常说的political,政治的特征是妥协,想像一下古罗马的元老院,不时有一位元老站出来,向其他元老进行演讲,阐明自己的立场与主张;另一位元老则持反对意见,再一位则是提出第三个方案,有争议、也有妥协。

所以,这里的办公室政治的同义词不是“背后放冷箭”,而是“政治妥协”、“为达成最终目标而采取多种手段”、“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的一个途径”等。

因此,我所定义的“办公室政治”在本篇论述中,是一个狭义的定义。

是西方的政治定义,而非东方的政治定义。

2、医学思维模式:

有以下几大特点,

1)第一,人与人是不同的,存在个体差异性,做医生的,要注意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2)第二,书本上的知识与规律,只代表一定规模的普遍性,但仍会存在例外;

3)第三,不能不读书,因为其他人的经验很重要;不能死读书,因为书上所讲的,只是涉及了“规律”,没有进行完全“枚举”,因为枚举是不可能穷尽的。

4)第四,医生是一个职业,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讲医德,二是要讲权威——医生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病患及家属怎么会对你有信心?

5)第五,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

机器修坏了,可以再换零件;人修坏了,没有机会再重来一遍。

所以,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是“病人”这个对象,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疾病本身。

虽然关注疾病本身,可以写论文、做试验、发表文章等,可以提升医生作为个体的名气与权威,但是,对于病人的帮助性是有限的。

6)第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病人的病情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病患的家属的态度也可以这样变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莫不如此。

7)其他。

二、医学思维与办公室政治: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书本上所讲的内容,永远是归纳出来的规律,而实际上,每一个个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出现例外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遇到怪事,做过医生的人大多不会感觉到很意外、不会太奇怪。

毕竟,张三与李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们俩的想法不相同、要求不同、需求不同、遇到同一事件的反应不同,这是非常非常稀松平常的事。

所以,张三认为王二麻子是个小人,而李四认为王二麻子很仗义,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无非是盲人摸象,巧的是,张三与李四摸到的,是不同的部位而已。

既然如此,王二麻子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己被张三认为是小人,可能是因为某某事,或另一些事,或者,就是根本上来讲,张三不喜欢王二这一类型的人。

所以,从医学思维角度出发,张三也好,王二也好,都应该记住:

“政治就是妥协”!

而李四与王二需要注意的是:

凡事,都有可能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

1、多听、多观察,少评论:

一个医生在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轻下结论。

医生在第一眼看病患时,就会注意到对方的脸色、精气神等细节。

所以,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你也应该在不明确A与B是不是有过节,D与E是不是同学之类的情况之前,

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下评论。

因此,少说话、少说牢骚话,是很重要的。

2、接受事实

一个病患在听到自己是肿瘤患者时,他/她可能会绝望。

所以,医生只选择那些能够接受现实的病患,才会告之实情。

病患应该接受事实,医生也应该。

所以,当你明白一个道理:

“办公室政治是无法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这一类的忠告时,

你应该接受现实——你逃避办公室政治,是不智之举。

与其逃避,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如何去做,如果想不清楚,就去找人请教。

要记住,“好为人师”是人的本性之一,肯定会有不少聪明人迫不及待地点拨你,不过,你得注意区分“馊主意”与“好主意”。

多听几个人的分析之后,你综合一下,自己判断一下,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同——乐观的人看到的是乐观结果;悲观的人看到的是悲观结果。

所以,你得有“孤注一掷”“该决断时决断,不该决断时就拖着”的素养。

3、通过公开信息进行分析

有些病患尤其是性传播疾病者,他们不好意思直述病情。

那么,不必像实习医生那样,故意提问难堪问题来对待病患。

所以,在办公室也一样,你没有任何的必要去“哪壶不开提哪壶”,也没有必要去“不经大脑就说话”。

虽然人的本性是不太容易改变的,但是,说话前先思考一下,然后再开口,或者,拿支笔在草稿纸上打打草稿,然后再去与人沟通,多练习几次就习惯了。

记住,人的大脑是拿来用的,不用会生锈的。

同时,我们在公司内部,其实有很多信息是公开的、透明的、直观的,注意这些细节,然后进行各种推理——有些推理可能很无聊,但是,可以折射出很多信息来。

有时,实在懒得推理时,就去请教你最信任的上司/同事。

当然,请教之前还是得做功课,不要太冒失,应该注意避免引起他人误解,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出来,否则,会导致误解。

如果能当面口头请教,那么就面谈——只有极端情况下,才需要使用电话与电子邮件。

4、尊重长者、尊重行政级别高者

如果一个病患来了,他的年龄比我大,如果他因为误解而与我发生冲突,作为医生我应该在态度上尊重对方,然后再作解释工作,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泄愤。

在办公室也是如此,既然人家已经在行政级别上比我高了,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去硬碰硬,非得鱼死网破的——往往鱼死了,网却没有破。

如果有些上司让你觉得不值得信任,那么,有机会就离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记住:

“天下乌鸦一般黑”。

走到哪里,你都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人。

所以,宽容一些吧,不要太斤斤计较眼下的际遇。

如果上司的水平很烂,但我会尊重他是长者;如果他比我年轻,我则会寻找他身上的优点,为什么他会到今天的地步?

肯定不会是因为他的缺点,而是因为他的优点。

学习他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优点,以欣赏代替厌恶。

如果上司是因为人际关系网而获得眼下的地位,那么,就去思考:

为什么他会有今天?

同时,心中以“30年河东,30年河西”来安慰自己。

事实也如此,现在,那位上司去了学校当老师去了,而我却晋升到他从来没有到过的位置。

5、当权者也是人,与他友好相处

对于医生来说,吸毒者也是人,他/她也拥有?

权,也拥有隐私权,所以,医生是不会打电话给警?

的,即使认识警?

朋友、有同学担任警?

对于职场中人,上司也是人,他也有他的弱点,但是,我们不提倡去利用他人的弱点,相反,应该成为上司的互补型,替上司堵住漏洞,让上司晋升得更快,这样,他就会举荐到我。

——只要你耐心地观察很多外企与国企,人员晋升都是这个道理。

极个别的,是存在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

上司与我们存在职级差别,所以,不要试图与上司做朋友,但可以尊上司为师,学习他的长处,提防自己学会他的短处。

与上司友好相处,对于自己没有坏处。

我们不提倡拍马屁,单纯的言语或行为上的谄媚,不仅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会惹来上司的厌恶、轻视、瞧不起。

不要以为管理人都喜欢马屁,只有高明的马屁才是有价值的。

单纯的马屁实则拍到马腿上了。

6、在恰当的时机表现诚意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是适度使用权威的,但同时,为什么那么多医生(几十人),只有少数几个人被所有的病患都交口称赞、真心赞扬呢?

其实,把握住时机,在恰当的时机,表现出“我是真心地想帮助你”的诚意来,病患与家属是知道好与歹的。

而有些医生错误使用时,将自己的需求与帮助对方两者同时提出,这样的话,病患与家属觉得这只是交易,而不是“你真心对我好”“你天生热情,乐于助人”。

大家都是职业人了,当然是来去自由,可以被公司炒,也可以炒公司。

不过,只要你在公司一天,你就应该拿出职业精神来,谁给你工资,你就替谁消灾——不是吗?

既然要做事,就要开开心心地去做,没必要将自己整得像祥林嫂。

——遇到有人当着上司的面攻击公司的产品,必要时跳出来拿着数据反驳对方或疏导对方不良情绪。

如果上司没有及时想出对答的语句来,及时地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应对。

上司有更好的理由与说法时,及时地响应,并加以肯定,令对方感觉到你对公司产品的信心、或是“出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等。

7、公私关系要适当(亲疏适当)

何为适当的公私关系?

医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当然不能过于随和、随便,也不能与病患之间形成朋友关系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有些女性嫁给了医生,却对丈夫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持半信半疑;男性娶了医生,也是如此。

职场中,不论你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如果你与直线部属(或与直线上司)成为过于亲密的朋友,这样反而会形成严重的管理问题。

所以,与部属、上司交往,应该采取“适可而止”“点到为止”。

避免走得过密过近。

8、发展联盟

一位医生如果在医院当中,无意中就成为其他科室医生的同盟,因为今天他们帮了你,说不准哪天,他们就有求于你。

尤其是你的医术相当不错的时候。

 

职场中人也是如此,尽可能地在其他兄弟部门找到联盟,不要成天打打游戏,而不注意偶尔利用公事的串门。

虽然,闲聊与闲逛是不得体的举动,但是,因公事而跑动,实则是人际相处、多结识企业中人脉的最简捷的方式。

1)对他人的工作产生足够的好奇,并询问细节,真心感兴趣,就会得到对方的好感,从而建立一些联系;

2)寻求忠告,即使是平级,甚至于比自己年轻,只要不是自己的专业,就可以请教对方,记住我上面讲的“好为人师是人的本性之一”。

3)帮助他人,但不求回报。

尤其是不求有即时的回报。

4)即使成不了朋友,但也千万不要成为敌人。

9、避免政治性错误言行

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可能会犯错。

但是,有很多原则性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违反常规、违反原则,是会出人命的。

这一点,就有如企业当中的“雷区”、“高压线”。

有些企业比较好,将这些雷区都明确地标出来了,但是,更多的企业却“睁一眼闭一眼”,包括很多外企也是如此,但是,别人闭上一只眼,不代表他们不知道,所以,千万千万不要自鸣得意,一不留神,你那些碰了高压线的行为,就会给你带来灭顶之灾。

企业当中,不论哪一级别的管理人员都会讨厌以下的行为:

1)对直线上司轻慢无礼(即使更高阶主管不喜欢他手下的主管,但是,也不会容忍基层员工轻慢主管)——你可以不尊重这个人,但你必须要尊重这个职位!

2)越级报告

3)公开挑战公司的信仰

4)接受不应得的功劳/或是直接去抢功

5)讲太多的实话——其他人也不是傻子,人家不说,肯定有不说的理由;你何必傻乎乎地去出这个头?

宁可不说少说。

10、实力才是权力的最牢固基础

医生之所以受到欢迎,一方面是他的医德,另一方面是他的医疗水平。

甚至在医德马马虎虎时,其医疗水平较高,仍会令他维持一定的地位。

所以说,实力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注意学习、不注意吸收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你会渐渐地落伍,等你发现自己只剩下拍马这一技能时,你就有可能会随时被GAMEOVER掉。

如果你都是一个草包了,再强的政治妥协艺术,也只能是笑料。

所以说:

累积权力的基本功夫,是累积专业实力。

否则再花俏的政治艺术,也帮不上草包的忙。

(全文完)

 

医学思维与办公室政治

(二)

作者:

robin1123

写于2008-07-02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可以免费转载。

转载时严禁用于牟取利益。

请于转载时,注明作者,并复制本页链接。

若要在电子期刊或纸介质报刊发表,请直接联系本人:

robin5955@。

其他说明:

因为考虑到有些人在转载时,可能不会将第一部分同时转载,所以,我暂且复制一下<名词解释>部分。

内容虽然重复,但便于转载。

一、名词解释:

1、办公室政治:

这里特指西方所常说的political,政治的特征是妥协,想像一下古罗马的元老院,有争议、也有妥协。

所以,这里的办公室政治的同义词不是“背后放冷箭”,而是“政治妥协”、“为达成最终目标而采取多种手段”、“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的一个途径”等。

因此,我所定义的“办公室政治”在本篇论述中,是一个狭义的定义。

是西方的政治定义,而非东方的政治定义。

2、医学思维模式:

有以下几大特点,

1)第一,人与人是不同的,存在个体差异性,做医生的,要注意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病制宜……;

2)第二,书本上的知识与规律,只代表一定规模的普遍性,但仍会存在例外;

3)第三,不能不读书,因为其他人的经验很重要;不能死读书,因为书上所讲的,只是涉及了“规律”,没有进行完全“枚举”,因为枚举是不可能穷尽的。

4)第四,医生是一个职业,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讲医德,二是要讲权威——医生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病患及家属怎么会对你有信心?

5)第五,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

机器修坏了,可以再换零件;人修坏了,没有机会再重来一遍。

所以,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是“病人”这个对象,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疾病本身。

虽然关注疾病本身,可以写论文、做试验、发表文章等,可以提升医生作为个体的名气与权威,但是,对于病人的帮助性是有限的。

6)第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病人的病情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病患的家属的态度也可以这样变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莫不如此。

7)第七,医生的一只脚在医院,另一只脚在法院。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8字真言是一位前辈在给我们上《诊断学》第一节课开篇讲的第一句话!

8)其他。

二、医学思维与办公室政治:

11、用动态的眼光看别人。

医生在诊断一个疾病时,不可以草率地给出定论。

而应多思考一下,然后谨慎地给出诊断。

虽然常见病、多发病是容易诊断的,但也要考虑有没有同时并发其他一种或几种疾病的可能。

这时需要医生要有耐心,花几天的时间观察一下,甚至要花更长的时间。

对待疾病应该要有动态的观念。

“用动态的眼光看别人”,这一点非常之难,毕竟,我们都会有受到人类自身惯有的心理模式影响,我们会运用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的。

如果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心理学领域发现“刻板印象”“第一印象”“偏见”“先入为主”之类现象了。

小人不会也不可能永远是小人,他在某些事情上面可能是君子。

但是,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

伟人也不可能永远是伟人,即使是你最最崇拜的上司,也可能会出卖你(在某种角度来看)。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小心,避免因为自己戒备心过强而导致的过度敏感。

因为我们自己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我们做事的心情与言行,在不经意中会流露出我们对小人的轻蔑与轻视。

对方会直觉地感受到你的轻视与敌意。

所以,如何把握好“度”,是体现一个人的包容心、胸怀的时候。

不管我们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记住:

30年河东,30年河西。

没有不变的事,也没有不变的人。

不同情境下,同一个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12、按常理出牌,or不按常理出牌?

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般的情况下,都会有黄金法则可以遵循。

偶尔遇到疑难杂症的病患,本身疾病诊断就很模糊,所以,治疗方案也大多采取对症,这样的话,可能就不可以只遵照常理出牌了,因为没有常理可言。

企业中,你也不用像《王子复仇记》中的王子一样,成天在嘴里叨叨:

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

如果你天天都是按照常理出牌的,偶尔一次不按常理出牌,别人就会着了你的道儿;但是,如果你事事都不按常理出牌,别人反而不会觉得意外——因为你每次都让人觉得奇怪,这一次也会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家只是觉得你这个人不懂事、怪异。

人生如牌局。

当医生也如此,如果你总是不按常规去处理病情,是治疗不了大多数人的病情的。

我们所面对的病患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需要“不按常理出牌”的。

13、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医生,是不讲“包治百病”的。

只有江湖游医,才会夸下如此海口。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权威,他们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权威是无法枚举清楚的。

不可以死读书,但也不可以不读书;不必总上网,但也不能不上网。

书中讨论办公室政治,或者是网上的讨论帖,可能会给你以启发,但是,千万不要迷信——因为,没有什么专家可以包治百病的,你还得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的!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至少你应该占有两个。

否则,你不要同小人斗。

14、弄清楚自己生存的原因。

如果有一位医生治好了病患,可他却不明白是因为什么治好的,你认为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医生吗?

有些医生很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毕竟,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变革了,有人生存下来了,有人离开了。

生存下来的人当中,有些人明白为什么自己留下来了。

可是,有很多人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留下来。

往往过于高估自己,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很强。

我在工作实践中,非常注重企业文化。

选择一家企业,开始进入时可能是有些盲目的。

一段时间后,能否适应与喜欢这里的氛围,是否喜欢这样的文化,自己是清楚的。

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点点滴滴来反映出来,董事长与总经理讲话的方式、提问的问题、讨论的问题本质与核心,这些都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素质——如果一家企业来了,他们只会提出很虚的问题,说明他们不懂商业;如果相反,他们提的问题全部是商业的核心问题、营销的核心问题、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么,这说明,这家企业是做实事、务实的,而且,其高管的整体素质很强。

之所以能够留下来,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能力如何强,而是在于我是否采取新的行为方式来工作,在沟通方面是否能够采取对方能够听得懂且愿意听的方式来进行,然后才是我的技能、专业经验、知识。

15、站在企业外面来看自己所在企业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成天会听到护士抱怨:

某某科室这个月的奖金比我们科室多了100元。

(这是我在1998年时的亲身经历)。

你也可能会感受到不被重视,院长副院长不做什么事,却可以?

款吃喝、专车接送还不用支付养车费用。

但是,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不论你是年轻的医生,还是高年资的医生。

从外界来看,经常会有人对我说:

当医生多好啊,你怎么辞职了呢?

而师兄师姐们却说:

走得好,早走早好。

我们要是有你这么年轻,也同你一道离开医院。

在企业中也一样。

如果你对自己所在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就可以想象你自己是一名教师(或其他关联度不大的职业),跟企业没任何关联,你是如何来看这家企业的。

我遇到很多的人,都是有两种倾向:

当别人夸奖你所在的企业时,你会觉得自己的企业如何如何不好,待遇也不行;当别人贬低你的企业时,你又会跳将出来,奋力与对方辩论,证明你所在企业有什么什么的优点。

其实,你我都很清楚,企业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东东。

企业之所以生存,有其优点,也会有其缺点。

——没有缺点的企业,是死掉的企业。

因此,如果你想完全逃避掉办公室政治,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去哪家企业,都有可能会遇到办公室政治。

不仅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甚至会更黑。

有些人适合在企业中工作,另一些人却只适合在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工作。

我们发现:

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如果连续工作5年,就应该问一问自己:

我是“工作了5年”,or“只工作了一年,重复了5次”?

在这5年当中,我学到了什么?

我掌握了什么?

什么地方进步了?

哪些能力有所退步?

为什么会进步(或退步)?

我有没有坚持学习?

我的学习方向对不对?

我的下一步应该如何发挥我自己的优势?

我的哪些劣势只需改进到一般水准就可以了?

……

一家企业亦如此。

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如果连续工作5年后,就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站在企业外部的角度,问一问自己:

这家企业的文化是什么?

工作氛围如何?

为什么同事们只顾自己,不顾团体?

为什么低年资的员工会有这些举动?

为什么公司的激励制度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公司的营销战略是有问题的?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有没有标杆公司可以参照?

……

每隔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这样的练习。

会让自己清醒很多的。

人在一种环境中处得太久,就会逐渐丧失敏感度的。

“久而不闻其臭”不仅仅是我们人类嗅觉的自然规律,也是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规律。

然规律,也是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规律。

 

标题:

培养自己需要有点耐心

作者:

robin1123

于深圳笔架山下

知识可以很容易获取,可以查阅、检索、搜索,也可以问答一下。

技能也不是太复杂,简单的技能可能一学就会;稍复杂的,练习过三五遍,应该也可熟能生巧。

可是,有一些习惯性的挫折,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性地出现。

无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是不是真的就不可以更进一步呢?

我们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扩招后的招生,毕业即失业也与我们相伴有段时日了;考公务员,名额也很少。

创业失败者比比皆是,但另谋出路者也可能会有了生存的机会。

那么,我们还能相信传媒给我们的神话么?

30岁之前一定要成为百万富翁。

40岁之前财务自由,可以不用打工了。

可惜的是,我们不是生活在美国,我们仍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

成功者毕竟是少数,钻石领、金领的确存在,但他们也不是一天就成就了今天的地位与机遇。

统计学来看,95%的人,仍然处于他们95%的位置。

所以,培养一个人,培养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来培养你。

所以,我讲:

培养你自己,需要有点耐心。

一、保持适度的好奇心。

这个好奇心要用对地方。

你可以对小说的结尾有好奇心,也可以对影星的私生活产生好奇心,可是,这些都未必能给你带来足够的益处。

所以,必要的分类是需要的。

也就是说,你得有意识地区分一下,你的80%的时间最好是用于有益于你未来能力的好奇,而不是八卦内容。

作为消遣与心理平衡、放松,你可以用20%的时间来关注下那么“无用的”好奇。

为什么我不说100%?

因为那样的目标不现实,你达不到,就会自暴自弃。

相反,制定恰当的目标,容易达成,也就容易不那么自我贬低了。

二、不要剥夺自己学习的机会:

有些人觉得自己学得足够多了,懒得学了。

有些人觉得其他人没有学习,也混得很好,为什么我这么傻地去学。

还有人觉得学习不如有后台更省事,再说,位置被顶了,也可能不想再学,学了也没用。

其实,最常见的错误有两则:

1、学习,不是学给别人看的,而是你未来安身立命的基础。

学习的东西,未来可能会用上的。

2、广义的学习。

除了专业书籍,还需要去与人交谈(学习他人的长处)、聊天分析(参考下他人的分析逻辑与分析方法)、看看电影(思考下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那样的反应与做法)、阅读小说与杂志(思考下有些人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如你遇到此类困难时如何解决)等。

三、讲求方法**论。

我们有些人,读得书太多,过于追求技术方面的。

我们有些人,读书读得太少,过于忽视技术方面的。

这些,都是容易出偏差的地方。

由于国内教育的偏差性,由于哲学领域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一家独大,其他的哲学思想很少普及性地教育,所以,哲学性思考仍然是需要每个人去思索的。

解决了最基本的原则性问题,你才能着手弄清楚你的方法**论是什么。

例如,认识你自己。

弄清楚你自己是利他型的,还是利己型的。

我们可以从父母的榜样作用中进行推测,如果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利他型倾向,那么,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完全有可能也是利他型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是你真正是哪一类人,而不是你期望你成为哪一类型的人。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往往利他型的人能够理解利己型的人的动机与习惯;而利己型的人却较难以理解利他型的人——傻冒啊,居然做这些没有回报的事!

利他与利己,如果没有损及他人的利益,没有损及公众利益,都是对的,没什么好坏之分,没什么对错之分。

一个人,同时具备有利他成份与利己成份,只是比例多少之差。

如:

A的利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