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6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docx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

1坝体填筑方案规划

1.1坝体填筑施工时段

施工时段:

至2014年1月底(汛前),坝体全断面需上升到621m脱险高程以上;目标:

填筑至702m高程。

1.2填筑料源规划

大坝所有填筑材料均为从石料场开采。

其中反滤料,垫层料由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

1.3坝体填筑施工布置

1.3.1坝体填筑上坝道路

根据施工总布置,坝体填筑上坝道路有4条。

⑴坝体710m高程以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右岸1#、3#施工道路。

⑵坝体710m~730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右岸上坝公路及5#施工道路。

⑶坝体730m~745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左岸上坝公路及2#施工道路。

⑷坝体745m~764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左岸上坝公路及4#施工道路。

坝体填筑上坝道路的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布置”。

1.3.2坝内临时道路

⑴由于坝体填筑各施工道路上坝高程相差较大,因此,必须在两条相邻施工道路上坝高程之间的坝体内设置“之”字形斜坡道连接,以满足填筑料运输车辆到达填筑面的要求。

⑵坝内斜坡道路主要设置在堆石区内,按纵坡10~12%,路面宽度不小于8m,斜坡道的边坡不陡于1:

1.3。

⑶斜坡道处的堆石料应符合所在区的坝料要求,侧面未压实的堆石随坝体填筑上升找平过程中挖除,并与后填筑的堆石体一并压实成整体。

⑷随着坝体填筑面的升高,进入坝体填筑的施工道路由低高程的上坝道路转至上一高程道路后,与低高程道路连通的坝体内斜坡道随即回补填筑。

1.3.4施工设备选型

⑴填筑料挖装设备

本工程开挖利用料和料场开采的填筑料挖装均以1.6m3的液压反铲为主,辅助用3.0m3轮式装载机挖装。

⑵填筑料运输设备

堆石料、砂砾石料、过渡料、护坡区3D料、下游堆石棱体(3E)料等,均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反滤料、垫层料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

⑶坝面平料设备

填筑时主要采用T220推土机进行平料,辅助用1.0m3液压反铲配合人工平料。

⑷坝面主要碾压设备

垫层料、过渡料及堆石料主要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

1.2坝体填筑施工

根据坝体标准剖面,坝体填筑分八大填筑区,以上游至下游依次为:

上游粉土铺盖(1A)、回填石渣(1B)、垫层区(2A)、过渡区(3A)、主堆石区(3B)、次堆石区(3C)、堆石棱体区(3E)、干砌石护坡区(3D)。

下游坝坡采用灰岩料堆砌,人工修整平顺,上游采用砂浆固坡。

1.2.1坝体填筑施工准备

1.2.1.1坝基处理

坝基基础处理包括基础缺陷清理与断层、夹层的开挖及处理。

⑴基础缺陷清理:

基础开挖后,应清理岩面上的松动岩块及清除有碍物。

⑵断层、夹层的开挖及处理:

断层和夹层尽可能采用人工撬挖处理,局部需放炮开挖时,采用小炮爆破,减少对开挖线以外保留岩体的影响和扰动,坑槽内清除浮渣、充填物渣至设计规定的深度。

⑶溶洞、勘探洞采用混凝土回填,勘探孔采用砂浆回填。

大坝岸坡溶蚀系统,采用回填混凝土施工,出口部位设置排水管将水引出坝外,勘探洞内清理干净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回填。

1.3.1.2边坡保护和不稳定岩体的处理

⑴两岸坝肩及趾板开挖边坡上危岩体、悬空弧石等,影响大坝、趾板边坡施工安全,分别采用挖除、锚杆、喷护等措施及时处理。

⑵坝体岸坡如遇高度大于2m的陡坎,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将岸坡削成不陡于1∶0.3的坡,或回填混凝土,具体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

1.3.1.3坝基验收

⑴坝体填筑开始前,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对坝基清理、基础缺陷处理和岸坡修整等项目进行严格检查。

⑵自检合格后向监理人报送请验资料,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核查,并按监理指示及时处理核查出的问题,直至监理验收合格为止。

⑶坝基经监理签证验收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并对地形测量、地质测绘资料进行复核。

1.3.2坝体各区填筑顺序

坝体各主要填筑区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施工,即堆石区→过渡区→垫层区。

按照一层堆石料(层厚800mm),一层过渡料(层厚400mm),一层垫层料(层厚400mm),又一层过渡料(层厚400mm),又一层垫层料(层厚400mm)填筑次序,逐步上升。

每填筑一层堆石区、过渡区和垫层区填筑两层。

⑴各区在填筑前按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并采用埋设控制桩、洒石灰画线等方式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各区应严格分料填筑。

⑵各分区铺料时应尽可能沿坝轴线方向进行。

填筑碾压后各区填筑料侵占相邻区域的允许公差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规定执行。

⑶坝体Ⅰ期填筑初期,先填筑下游的堆石区,上游侧靠趾板部位预留出50m宽的条带区域,待趾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具备填筑条件时,再进行该区域的填筑。

⑷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后,完成同层的砂浆翻模固坡施工。

⑸采取全断面上升填筑时,各填筑区高差应控制在1~2层次间,高块区与低块区之间按1:

1.4~1:

1.5的坡比修坡,相邻两区接坡填筑时应将高块区接坡面1~2m厚的填筑料用液压反铲扒至低块区内与低块区填筑料一同平料碾压。

1.3.3填筑施工工艺程序

⑴为保证填筑施工各工序同时在坝面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坝面填筑施工划分为若干个填筑单元进行,面积大小根据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以及填筑料的种类而定,一般控制在1000m2~4000m2。

⑵各填筑单元之间采取工序流水作业方法施工,即:

第一个单元在卸料、铺料、平料时,第二个单元进行洒水碾压,第三个单元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如此循环往复填筑。

1.3.4堆石区填筑

堆石区分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堆石棱体区。

主堆石区是面板堆石坝的主体,是承受荷载的主要支撑体,选用具有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且具有较好透水性和耐久性的石料填筑。

次堆石区承受的水荷载较小,其压缩性对面板的沉降影响较小,可选用较主堆石区质量要求稍低的石料填筑。

堆石棱体区利用石料开采中的超径石分层堆放,推土机平仓分层铺填配料后,整平夯实,形成以大块石为骨架、排水通畅而又稳定可靠的砌筑体。

堆石填筑前清除河床软弱夹层,河床砂卵石冲积层表面推平后,用经监理同意的振动碾碾压12遍后才能开始铺填。

⑴堆石料由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一般采用进占法卸料,以便使粗粒径石料滚落底层,细石料留在面层,利于平整和碾压。

但与过渡区相邻的堆石料应采用后退法卸料。

⑵填筑料采用T220推土机摊铺平整,摊铺层压实厚度80cm。

摊铺过程中对超径石和界面分离料进行必要的处理。

⑶使用20t振动碾,采用进退错距法顺坝轴线方向进行振动碾压,中低速行驶,最少碾压8遍,最终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结果确定。

⑷铺筑碾压时,注意层次分明,平起平升,防止漏振、欠振。

岸坡周边选用粒径不大于40cm的、级配良好的石料铺筑,碾压时辊筒尽量靠近岸坡,沿上下游方向行驶。

振动碾碾压不到之处,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加强碾压。

进占法施工示意图

1.3.5过渡区料和垫层区料填筑

垫层区位于砼面板下,为半透水性垫层,控制边坡1:

1.3,水平宽度2.5m,采用加工后满足级配要求的碎石和人工砂,适当掺配满足级配要求的河床砂卵石。

过渡区位于垫层料区和主堆石区之间,其作用是阻止垫层区材料在渗流作用下被冲入堆石区的大孔隙,水平宽度2.5m。

⑴垫层区基础下面的软弱夹层和其他缺陷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挖除和处理后,用垫层料进行覆盖,并按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碾压。

⑵垫层与过渡层、过渡层与主堆石连接时,先填主堆石,再填过渡层,最后填垫层,一层主堆石、二层过渡层和垫层平起作业。

⑶坡面垫层填筑后,并完成相应的砂浆翻模固坡施工。

砂浆翻模固坡施工见本施工组织设计第八章“面板堆石坝混凝土工程”的相关部分。

⑷填筑料由15t自卸汽车运输到作业面,采用后退法卸料,即在已压实的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密集料堆。

卸料的堆与堆之间留0.6m左右的空隙,推土机推平或液压反铲铺平后再辅以人工整平。

⑸垫层区、垫层小区及过渡区料应近似水平摊铺并防止分离或形成大空隙。

垫层区和过渡区每层铺料厚度为40cm,垫层小区每层铺料厚度为20cm,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铺料厚度。

⑹填筑料平整后进行碾压作业,碾压过程中采取洒水方式适当加水,以加强压实效果,加水量约为10%。

⑺填筑料碾压主要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每层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确定,但不少于6遍。

后退法施工示意图

1.3.6反滤料填筑

反滤过渡料填筑部位为大坝基础上,填筑时按照不同高程分区段施工。

⑴坝基开挖并清理完毕,反滤过渡料由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区内作业面,采用后退法卸料,推土机推平后再辅以人工整平,铺料厚度40cm。

⑵反滤过渡料沿坝轴线方向,按不同高程摊铺成水平条带状,条带宽度应适合压实机械进行碾压作业。

相邻不同高程条带之间的接坡之间按1:

1.4~1:

1.5的坡比修坡。

⑶填筑料碾压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顺坝轴线来回行驶,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确定,但不少于8遍。

局部狭小部位采用振动平板压实。

⑷一个区段的反滤过渡料层填筑后,及时填筑上层覆盖的堆石体料,以免施工运输设备通行造成反滤过渡料层的破坏。

碾压方法主要采用进退错距法,顺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0.5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为1.5m。

碾压施工路线图

1.3.7坝后超径石回填和下游坝坡砌石施工

⑴坝后超径石回填料在石料场开采料中挑选符合设计要求的大块石,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坝面,直接卸料至回填部位后,用液压反铲分层进行铺填平整并碾压,最终外露表面用人工摆铺较小的块石,以使表面基本平整,轮廓尺寸符合设计规定。

⑵除坝内斜坡道路外,下游坡面块石护坡应随坝体上升逐层砌筑,与同层临近的堆石料填筑交替作业。

⑶块石料在石料场开采时,从堆石料中拣选,块石尺寸不宜小于30cm。

砌筑时,由自卸汽车将经挑选合格的块石运至每一填筑层上,沿着靠近坝坡边缘堆成条带状,用推土机将其推至坝坡边缘,由测量配合定位,反铲整坡,局部人工配合定位。

⑷坝坡砌石砌筑时,要求块石大面朝外,其外缘与设计坝坡线误差不超过±10cm,坡面应有均匀的颜色和外观,不要求加水碾压。

1.3.8坝体填筑特殊部位处理

1.3.8.1坝体分区交界面处理

⑴垫层区与过渡区交界面的处理

垫层区、过渡区铺料时按测量放样线先铺填过渡区料,用反铲与人工配合将过渡区滚落到垫层区边的大于10cm以上的块石清除,然后再铺填垫层区料。

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同时碾压垫层与过渡料。

⑵过渡区与主堆石区交界面的处理

在铺筑过渡料前,先将主堆石料上游侧坡面上大于30cm的块石清除到下游侧,使过渡料与主堆石有一个平顺的过渡。

每上升一层主堆石料,上升二层过渡料。

第二层过渡料与该层主堆石料同时碾压。

⑶主堆石区与下游堆石区料交界面处理

由于主堆石料可侵占下游堆石区料,因此铺料时,先铺主堆石料,然后再铺下游堆石区料。

主堆石区与下游堆石区交界面,铺料厚度相同,因此可同时碾压、平起上升。

1.3.8.2坝体与岸坡或建筑物接合部处理

⑴堆石体与岸坡或建筑物接合部,按设计要求填筑过渡料和垫层料,碾压时增加2~4遍,尽可能使振动碾沿岸坡方向碾压,碾压不到的地方,垫层料,过渡料区采用液压振动夯板、堆石料区采用夯锤夯实。

⑵岸坡溶槽、溶沟处理:

首先挖除其中的冲积杂物,然后用垫层料分层填筑,并用振动夯板夯实或小型振动碾压实,再按照设计填筑垫层料和过渡料。

1.3.8.3坝体内斜坡道的回补填筑

随着坝体填筑面的升高,进入坝体填筑的施工道路将由低高程的道路,转至较高高程的道路。

因此,与低高程道路连通的坝体内斜坡道必须回补填筑。

⑴回补填筑铺料时由低向高进行,填筑料由自卸汽车运输到作业面,采用后退法卸料。

⑵采用反铲将斜坡道路高边侧面的松散石料挖除到回补填筑层面上,与该层填筑料同时平整碾压。

⑶回补填筑料铺填找平后,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顺坝轴线来回行驶碾压,道路高边侧面新、老填筑料结合处采用夯锤或振动夯板夯实。

201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