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332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备课

一、本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建议

1、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4、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具体教学实践安排如下:

18、将相和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

21、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3课时

回顾拓展五2课时

第18课:

将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

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教学流程】

课时一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通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内容,给每个小故事列一个小标题。

5、研读每个小故事,说说从各个故事中得到哪些认识?

6、蔺相如和廉颇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

(生交流)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释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将”指谁?

“相”又是指谁?

“和”又是什么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质疑,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4、理解字词: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是怎样的?

生汇报交流: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智勇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默读第一个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机智)

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

从百官都不愿意去,而蔺相如却挺身而出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师出示这两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吗?

(生感情朗读,生评价。

4、师: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课时二

一、复习导入

  1、“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生交流)

  2、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一)学习第二故事。

   1、我们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习了第一个故事?

(生:

先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

    2、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师出示问题)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3、指生交流: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4、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1)生交流:

    “请您为赵王击缶。

”(侮辱赵王)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勇敢、机智)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机智)

    

(2)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3)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个故事

    导语: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

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1、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2、生交流:

起因: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从你划出的人物的言行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生交流: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2)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更喜欢谁?

为什么?

   (学生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4、《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同学们今后去读一读原著,若现在有兴趣,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

廉颇        失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    和        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结果)

反思:

 

                                      

19、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嫉能,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葛亮不好推辞。

让诸葛亮自入圈套,还立下军令状,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

此计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

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

若有兴趣,也可以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队会开展有关《三国演义》的主题活动,感受经典。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3、借助工具书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和词语。

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

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学生质疑: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4)最后结果怎么样?

4、交流字词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教师点拨:

(1)生字正音:

“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

(2)指导写字:

“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3)读写的词语:

这些词语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都督、军令状、弓弩手”,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

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推却、调度”。

对常用的这些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积累运用。

 

5、学生再读课文: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过程怎样?

结果又如何?

6、学生交流: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起因是:

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枝箭;经过是: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结果是:

诸葛亮如期如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三、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思考: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来说一说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最后的结果又如何?

(生交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神机妙算)那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二、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用心细读课文,划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

究竟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

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吗?

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①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②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它体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胜利;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你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义吗?

(学生练读,指生读,生评价。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生交流。

) 

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怎样读这句话?

(指名读,生评价。

4、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巩固延伸: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懂地利     周瑜自叹不如

 知人心

反思:

 

20*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理解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体会武松豪放、无畏、勇敢、机智、倔强的性格,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是文章的重点。

  难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和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师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

(武松)

 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历史背景及作者。

可先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可相机补充。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2)理清脉络。

  2、学生交流: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交流字词:

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在第一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  

  2、自读课文,思考:

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

(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生交流: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①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②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

这些句子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

有什么作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