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408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要求: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

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

(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

老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顺势引入书中的长城)。

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

a.识字:

如易读错字:

“峻”不能读成jìn,“峪”不能读成yì,“屯”不能读成tén;能巧记字:

“嘉”用形声法,“嘹”可用意合法组成“嘹望”来识记等。

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b.写:

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朗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2、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评提高,在难读处老师作适当点拨,同时,要关注读书发展慢的学生,多给机会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生字242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复习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

老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

一是要读出理解,让文本语言承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

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象。

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

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同读共品,人情人境,不断生成与发展。

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一段:

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

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

问:

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

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

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

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

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

(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

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

让学生走人情境:

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

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所以说————

第四段:

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3、走出文本,抒发情怀。

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着长城:

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

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

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

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

对着长城挂图、图片展览或影像讲。

以评价推波助澜。

2、积累:

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

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谢长城的导游词

板书设计:

17、长城

           (奇迹)  长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课后反思: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美

1、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

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

谁去过?

有想法吗?

谈话:

颐和园真是太美啦!

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

那么,想怎样展示呢?

(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

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2、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

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

“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3、、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4、、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生字242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2、听写词语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

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

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

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

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

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

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

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

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

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

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

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

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

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

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

(包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

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

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

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

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

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

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

要求:

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

(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

(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作业

1、从读学写,自然拓展。

谈话:

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

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

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板书设计:

10、颐和园

                长廊:

长、美、奇、

 (美丽的大花园)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课后反思: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谈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

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

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

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

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

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

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

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

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

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

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

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

听出了什么味道?

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

让学生充分参与:

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

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

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课后拓展

自主积累,主动延伸。

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5、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师生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教师大屏幕快速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见《长城如父》,作者董耀会)

也可出示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当你得知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四至六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一入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

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入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如:

1、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4、即兴演讲: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在模拟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5、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引发习作需要

1、创设情境: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邀请咱们班全体同学担任导游,我们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小导游,大家愿意吗?

2、揭示要求;要当好导游,首先要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传说,明确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然后写出导游词,熟悉导游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导游词,让这批外国游客大开眼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世界遗产”。

航向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交流资料,确定习作内容

1、师生交流,随机点拨:

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重点介绍什么?

2、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

3、各人自主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最有特色的内容。

想写好这次关于“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