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785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6.2、附防波堤施工37

七、质量、安全控制措施52

八、防汛、施工度汛措施61

九、环境保护措施64

 

XX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阿尔法游艇俱乐部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

主防波堤335.5m、两个附堤分别长89m、68m,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建设期一年。

工程完工后将形成有效水域面积3300m2。

1.1、现场自然条件

工程自然条件包括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及气象等要素,是施工组织和工艺安排的重要依据。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自然条件适合于工程的实施。

1.1.1、地理位置

朱家尖岛位于浙江省XX群岛东南部,是XX群岛的第五大岛,全岛的面积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与“海天佛国”XX山并称为XX山国家级重点名胜区。

朱家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朱家尖与XX相距1.35海里,西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渔港只有1公里,一座跨海大桥把朱家尖与沈家门连接在一起。

漳州湾位于朱家尖大山与大平岗之间,海湾略显长方形,湾口朝东,面向开放的水域,其东西长2.7km,南北宽度为1km,海图水深由口门的10km至湾顶的2m以下。

漳州湾游艇码头选址漳州湾南岸,乌口塘与龙嘴之间。

1.1.2、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海岸为岩质海岸和泥滩。

岩质海岸多为山脊伸向海域的前端受海蚀作用形成岬角,海里部分范围内有少量礁石,临海侧边坡高度在5~11m左右,岩质为坚硬的钾长花岗岩。

长期受海浪冲刷,有少量坍塌的岩块。

根据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物理力学性质指针,以及岩石的风化程度,将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如下:

①淤泥质粘土(Q42m):

灰色,含少量贝壳、粉砂及有机质,高强度,高韧性,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流塑,局部呈淤泥质粉质粘土。

②粉砂(Q42a1+1):

灰色,含少量贝壳及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稍密,饱和。

③粉质粘土(Q42m):

灰色、灰黑色,干强度较高,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软塑~可塑。

④粉质粘土(Q32a1+p1):

黄褐色,含少量角砾,局部夹有碎石,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可塑。

⑤砂砾(Q32a1+1):

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角砾及粘性土,中密、实密,饱和。

⑥1全风化钾长花岗岩(γ53c):

黄褐色~棕红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少量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结构已破坏,岩芯呈砂状。

⑥2强风化钾长花岗岩(γ53c):

棕红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少量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砂状、块状,节理裂隙发育,敲击易碎。

⑥3中等风化钾长花岗岩(γ53c):

棕红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少量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1.1.3、气象条件

XX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

整个群岛季风显著,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

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

据XX区气象局资料统计,9月至次年3月以西北风-东北风为主,频率达61%。

4月至8月东南风-西南风为主,频率达43%。

全年风速较大,各月平均风速达4.3—5.7m/s。

1.1.4、水文条件

朱家尖工程海域的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类型,潮汐一日内两涨、两落较为规则,平均落、涨潮历时也比较接近,落潮历时稍长于涨潮历时半小时左右。

朱家尖工程设计高水位:

2.09m;设计低水位:

-1.54m;极端高水位:

3.45m;极端低水位:

-2.53m。

高程基准面采用黄海平均海平面。

附表1-1设计波要素表

防波堤前设计波要素

港池设计波要素

重现期

Hs(m)

H1%(m)

Ta(m)

Hm(m)

Hs(m)

H1%(m)

50年一遇

3.6

4.7

8.1

1.38

4.2

5.6

20年一遇

3.3

4.1

8

1.22

3.7

5.1

10年一遇

3.1

3.8

7.8

1.16

3.4

4.7

5年一遇

2.8

3.6

7.4

1.06

3.2

4.5

1.2、编制依据

1.2.1、编制依据文件

合同文件、招标文件、设计文件(《XX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图纸》及《XX市朱家尖樟州湾游艇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1.2.2、主要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港口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J221-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85--2000)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港口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33—8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1.3、工程结构形式

主防波堤335.5m、分别长89m、68m的两个附堤。

a、主防波堤采用为重力式直立堤,其中接岸段(AB)由于岩层埋深较浅,清除淤泥后在上面直接现浇混凝土平台及挡浪墙,防浪墙底端设置观海平台。

其余段采用沉箱重力式结构,根据水深及地质情况,采用暗基床。

先清除淤泥,然后抛填10~100kg块石,基床底宽为20m,基槽边坡坡度为1:

3。

上部安装沉箱,底板厚为400mm,侧壁厚350mm,隔板厚200mm,沉箱上部现浇砼胸墙和挡浪墙,挡浪墙顶高程为5.5m,胸墙顶高程均为3.5m。

b、防波堤一采用重力式防波堤,根据水深及地质情况,采用暗基床,先清理淤泥,然后抛填10~100kg块石,基床底宽度取为11.4m,基槽边坡坡度1:

3,上部安装沉箱,沉箱上部为现浇砼胸墙,胸墙顶高程为3.5m。

附防波堤二采用透空式防波堤,根据地质情况,采用灌注嵌岩桩,桩径为800mm,嵌入中风化2m。

桩顶由现浇的钢筋砼梁和承台板连接,厚度700mm。

上部结构由现浇混凝土立墙、横梁和面板组成,其中前立墙宽度为800mm,顶标高为4.5m,后立墙宽度为600mm,顶标高为3.5m。

采用透空结构。

1.4、主要实物工程量

本工程单项工程基槽开挖和抛填工程的工程量比较大,水下基床整平工程施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中重点是沉箱的预制和安装工程。

本工程主要实物工程量详见附表1-2。

附表1-2主要实物工程量汇总表

内容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下挖泥工程

基槽开挖

m3

31490

填筑工程

基槽块石填筑

m3

31135

基槽夯实

m3

8306.8

基槽整平

m2

3812.6

堤外抛石

m3

4287.7

沉箱内抛填块石

m3

10791.6

桩基工程

Ф800水下灌注桩

根/m3

131/1118.8

混凝土构件预制及安装工程

预制沉箱

只/m3

161/5454.6

预制砼四脚空心块

件/m3

330/318.5

现浇混凝土工程

现浇胸墙(含20%块石)

m3

13671.4

现浇护轮坎

m3

21.9

现浇横梁

m3

176

现浇砼立墙

m3

349.7

现浇顶板

m3

141.9

现浇立柱

m3

9.6

 

1.5、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附表1-3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备注

XX国际游艇会配套码头及防波堤工程

(1)基础

1

水下基槽开挖

2

水下基床抛石

3

水下基床夯实

4

水下基床整平

(2)桩基

1

Φ800现浇灌注桩

(3)堤身

1

沉箱预制

2

沉箱安装

(4)上部结构

1

现浇横梁

2

现浇立柱

3

现浇砼立墙

4

现浇板

5

现浇防浪墙

6

现浇砼胸墙

7

变形缝

(5)基床护面

1

四角方块预制

2

四角方块安放

(6)附属设施

1

现浇护轮坎

二、项目部人员组成及船舶机械设备计划

2.1、项目部组成人员

附表2-1项目部人员配置一览表

职务

工作年限

职责

姓名

项目经理

13

项目经理

徐军

常务副经理

9

项目部常务负责

唐一君

总工

5

技术质量负责

李晨

技术负责人

2.5

技术负责(兼管材料计划,预算,资料)

张磊

主办施工员

2.5

现场施工、测量

何金华

主办施工员

4

现场施工、试验

俞望臣

测量负责人

4

现场测量

李郑军

质量、资料

2

质量、资料

陈东

设备、水电

10

设备、水电

蔡青山

材料员

25

材料

盛世良

安全

25

安全

张德龙

2.2、主要船舶机械配备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在施工设备投入上,尽可能选择性能较好机械设备,前期主要是水上施工的工程船舶要选择及配备,特别是挖泥船、抛石船。

在基床夯实和整平施工中,需要相应的起重船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具体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详见附表2-2,主要施工船机设备表。

附表2-2主要施工船机设备表

序号

设备

数量

计划到场时间

备注

1

交通艇

1

2010.2

现场水上交通

2

奔腾起2号

1

2010.2

现场挖泥、夯实、安装

4

16t汽车吊

1

2010.2

预制场起吊钢模

5

搅拌车

3

2010.5

现场、预制场运输砼

6

80柴油砼地泵

1

2010.5

现场运输砼、泵管450m

7

搅拌站

1

2010.5

现场混凝土拌制

8

拖轮

1

外租按航次计费

9

70t汽车吊

2

2010.3

预制场沉箱出运

10

1000t驳船

1

2010.3

沉箱驳运

三、施工场地安排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着有利施工,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施工总平面的布置。

由于本工程地处旅游风景带,对场地和植被有一定保护要求,业主所给予的施工临时场地有限。

因此项目经理部所布置的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均布置在一起。

项目经理部办公楼采用彩钢板房,有五间房设置为项目部各部室办公室。

另有两间彩钢板房作为项目部的临时宿舍,合计共七间房。

在办公楼后方,建造2幢砖砼房,食堂、厨房、卫浴等设施,采用砖混结构临时设施。

在办公楼左边10米处建造1间厕所设施,也采用砖混结构。

平面布置详图见下:

附图3-1朱家尖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布置图

 

四、施工进度安排

附表4-1施工进度安排表

项目

工作内容

时间(第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施工准备

1

施工准备

2

开挖淤泥

3

基床抛石

4

基床整平

5

沉箱预制

6

沉箱安装

7

箱内填石

8

现浇胸墙

9

护轮坎施工

10

嵌岩桩施工

11

水下砼浇注

12

现浇横梁

13

现浇立墙、支柱

14

现浇面板

竣工验收

15

竣工、验收

 

五、测量控制

5.1、施工控制网布置及高程控制

利用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布设施工基线和水准点,并在施工过程中复核检查。

施工控制点必须精度良好,均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5.1.1、平面测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经校核无误后据此建立本工程施工基线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埋设标识或在固定地面物体上设标志和点号,并按Ⅱ级导线主要技术要求施测。

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应用于本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

施工平面控制网定期复测,复测间隔小于3个月。

在对点号的完好性有怀疑时,随时复测。

5.1.2、高程测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经水准联测校核无误后施放至本工程施工现场。

施工水准点引测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精度要求。

经校核无误后,应用于本工程施工高程控制。

施工高程控制网定期复测,复测间隔小于6个月。

在对点号的完好性有怀疑时,随时复测。

5.1.3、施工现场拟定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拟定施工控制坐标(北京54坐标)及高程点五个(X1、X2、X3、X4、X5)。

首先,选择稳定,坚固的岩石区域;其次,埋设铜棒或钢钉,周围采用混凝土加固,并使用块石围护,设立警示标志。

最后,在铜棒或钢钉上施放施工坐标及高程控制点。

附表5-1施工控制点略图

点名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高程H(m)

备注

X1

3311117.4503

442279.5897

6.424

X2

3311170.4153

442275.8567

5.025

X3

3311270.1593

442236.4387

5.615

X4

3311311.6063

442256.0447

3.975

X5

3311270.5873

442249.6667

3.184

5.1.4、验潮站及水尺

在海岸侧设立验潮水尺,使用无线通讯方式报送实时潮位,指导挖泥、抛石施工和船舶作业。

验潮水尺必须定期以高程测量控制体系为据进行技术复核。

验潮水尺采取10cm刻度,其上、下限能测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低潮位,通过悬挂水旗,将测出的水位及时转达有关各方,水位变化每10分钟一报。

水尺设立地点水流通畅,无壅水现象且受风浪影响小,距施工区域近,地形开阔,以利于读尺、校核,水尺设置要稳固,不易遭碰撞。

5.2、沉降位移观测

沉箱安放好后在沉箱四角设立沉降位移观测点,留置的点标识清晰,不易破坏。

定期进行观测,并在施工条件变化时加测。

在建设好的码头堤身结构上设置永久沉降位移观测点(观测点位于防浪墙内侧根部,间距约100m,并定期观测。

观测数据要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上,沉降、位移观测数据及有关点位示意图,并定期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报告。

工程竣工后,胸墙的沉降位移资料移交业主,以继续观测。

5.3、主要测量仪器

附表5-2测量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型号

数量

状态

产地

仪器精度

1

全站仪

OTS632

1

良好

苏州

±2"

2

水准仪

NA828

2

良好

苏州

±0.7mm

3

经纬仪

/

2

良好

苏州

4

成图软件

/

1

/

/

5

回声测深仪

/

1

/

/

 

六、施工总体流程及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意图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目前成熟的施工工艺,同时,强调施工与工程目标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确保达到既定的质量、进度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总体部署上,力求管理简洁有序,工艺流程合理,为工程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主防波堤工程施工包括主堤和附堤一两个部分,其中主堤部分主防波堤335.5m基槽开挖回填石料各计约2.9万方。

机床面夯实整平面积约4469㎡,回填石料主要通过水运到达施工现场进行回填。

6.1、主防波堤施工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沉箱重力式结构,前期施工的关键是基槽开挖清淤,基床抛填夯实和整平工作,中期主要为沉箱安装,后期主要进行胸墙浇筑。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阶段施工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达到目标要求。

本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短,各施工阶段投入比较大,抛填采用网络抛石船进行。

在总体施工安排上,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本工程的基槽工程量比较大,基槽开挖我们将采用抓斗式挖泥船。

基床抛填是本工程中工程量比较大的单项工程,抛填采用网络抛石船进行,块石在邻近矿源码头落驳。

现场设置定位方驳控制抛填位置和抛填量。

基床抛填2.0m全部采用重锤夯实。

重锤夯实采用20t扒杆吊船进行,夯锤自重为10t,控制作用在基床面的能量大于150kN·m/m2。

基床整平分为初平和精平二个步进行,在潜水员配合下进行,基床下设导轨用刮道整平,初平采用二片石,精平在初平的基础上,在基床面找补碎石的方法精确整平。

附图6-1为挖泥、抛填施工顺序图。

沉箱及四角方块的制作我们将安排位于西码头的奔腾建材预制场进行预制。

在沉箱制作前,对相应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出运码头的吊装设备进行改造,由于沉箱自重不大,底模采用砼台座铺设木模,侧模和芯模采用定制钢模板,内侧设置上下二层操作平台,混凝土采用泵车输送到浇筑位置。

沉箱上设吊点采用4点吊,制作完成后,采用两50t汽车吊抬吊方式移至预制场地龙门吊下出运码头,沉箱采用方驳运至现场。

沉箱安装,采用120t的起重船,安装采取从主堤与附堤一的接点进行安装,分别向两个堤头进行安装。

总体自西向东的方式进行,已便更好的打开作业面。

附图6-1挖泥、抛填施工顺序图

沉箱内抛填采用10~50kg块石填筑,我们将采用专用的运输船和起重船进行,用运输船将回填块石运至就位的沉箱处,用起重船将船上已经用钢丝网装好的块石吊入沉箱内舱。

码头前沿沉箱顶部的现浇胸墙施工时,采取在前后沿安装操作平台,侧模采用木模板用脚手架固定分层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采用固定泵输送到浇筑位置。

钢筋加工和模板在现场进行,在业主指定的临时设施位置,建立钢筋加工场、模板加工场。

本工程现浇混凝土供应,采取在邻近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用混凝土运输车运抵现场,海上搭设临时通道,由混凝土固定输送泵输送到相应的浇筑位置。

6.1.1、开挖基槽

码头挖泥区域水深为-3.0~-4.5m,基槽全长335m,开挖深度根据水下地质情况不同而改变。

其中B-C1段开挖底标高为-5.62m,C1-D段开挖底标高为-7.14m,D-E段开挖底标高为-7.81m,G-H段开挖底标高为-6.5m。

基槽挖泥边坡为1:

3。

基槽挖泥采用3m3抓斗式挖泥船挖至岩层或粉质粘土层,基槽平面尺寸不小于设计规定,应严格控制超挖超深,每边超宽和超长不大于2.0米,最大超深不大于0.5m,平均超深部大于0.3m。

基槽开挖时,根据施工一段、抛填一段的方法,控制50.0m为一施工段落,最大限度地减少回淤量。

开挖到设计岩层后,有专业潜水员进行水下验槽,确保开挖质量。

在基床开挖施工前,必须对开挖范围的原泥面标高进行复测,利用已步控制网用挖泥船上GPS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原地形测量,每5m一个点,绘制1:

200的平面图。

同时,根据工程地质数据中的地质断面图,对开挖范围进行核对,绘出各区段实际开挖标高控制图。

并取得监理工程师认可,作为挖泥范围的依据。

整个基坑开挖的施工流程详见附图6-2,基槽开挖施工流程图。

附图6-2基槽挖泥工艺流程图

1、水下开挖

基槽开挖从主堤与附堤一交接部分进行施工,以50m为一个施工分段,按自西向东阶段推进进行施工。

本工程基槽将采取水上开挖,开挖采用3m3抓扬式挖泥船,同时配备自航式泥驳。

船只八字锚定位后,按施工段进行挖泥施工。

对主堤段开挖采取由西侧向东侧、纵向从海向岸进行,以50m为一个施工分段。

由较低标高至较高标高,采取逐层加深宽的方法,挖成台阶形,对于边坡段任其自然坍落成设计坡比。

对于BC、CD、DE段开挖采取先中间后南北方向阶梯式开挖。

挖出的土方直接装上泥驳,运到指定抛泥点排放。

附防波堤开挖采取由海侧向陆侧、横向从西向东进行。

挖泥采用导标法及实时动态GPS自动定位系统配合,定位精度高。

由于水下开挖,标高控制不是很直观,挖泥船作业时采用测杆或是测深砣,以5.0m一个断面,控制挖泥深度。

挖泥船就位完毕后,泥驳靠上,按照挖泥船上指示区域进行排抓,排抓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防止倒抓和漏抓现象,相邻船地要压半抓。

泥驳装至额定数量后,自航至指定抛泥地点进行抛泥。

挖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应随时根据挖泥位置,根据挖泥标高和挖出的土样来核对土质标高与地质勘察资料是否吻合。

如果不符,及时通过监理与设计和业主沟通,商量解决办法。

开挖的弃土必须按海管区和有关部门要求抛至规定的抛泥区内,严格按国家海洋局管区规定的区域进行抛泥。

施工中必须填写详细施工记录,包括挖泥船及泥驳注册号,施工位置及泥土类型,挖泥标高,挖泥船装驳时间,泥驳航行,抛填返回到达挖泥船的时间等。

2、基槽验收

1、基槽开挖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及土层。

基槽开挖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基槽开挖的尺寸不小于设计要求,但也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超长超深要求。

2、每段挖泥结束后,应及时对基槽测量验收。

测量用测量船进行标高复合。

每5~10m一个断面,每2m测一个点。

施测时,时刻注意水位变化,水位通过水尺观测,每变化10cm要通报一次,并作好记录。

测深水尺用水准仪比照现场水准点确定,并定期用水准仪检查。

3、验收基槽时,潜水员对基槽底面进行插探,检查是否有漏挖现象及淤积物情况。

3、基槽开挖的技术保证措施

基床开挖工作大部分在水下进行,整个质量控制难度比较大,施工过程中,事先作好交底,事后加强检查的方法,保证施工质量,拟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前,要注意测量防样的准确,保证基坑开挖位置的准确。

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开挖各层土质情况,特别是接近设计要求的土层,要严格控制,可通过抓斗的满斗率来控制基床面标高。

3、基床在清淤完成、监理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床的抛填施工,以避免间隔一段时间后,造成回淤。

6.1.2、基床抛石

根据设计要求,基床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呈倒梯形状,抛石基床顶标高为-4.5m和-3m,基床总长350m。

机床抛石采用10~100kg块石,基床顶整平材料采用5~10kg的级配二片石,基床面整平材料采用粒径20~40mm的级配碎石。

基床厚度从2.0m~3.3m不等。

基床抛石方量为2.9万方。

整个抛石基床施工详见附图6-3,抛石基床施工流程图。

 

附图6-3抛石基床施工流程图

1、基床抛石施工方法

基床抛石平面施工顺序与基槽挖泥相同,基槽开挖自西向东进行施工,以50m为一个施工分段。

只是滞后基槽挖泥约50m,即一个施工段。

抛填根据基床挖泥完成进度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