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035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docx

《再见了亲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docx

再见了亲人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

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

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

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

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

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

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

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

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

师:

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

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

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

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重点指导。

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点拨:

结合课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对,你们体会的真好,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

愿意再读读吗,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

谁来读读。

课件:

我们还记得…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

在这部分中还有哪件事给你感受深。

点拨: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抢救的是谁,是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志愿军,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唯一的亲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

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我也想读,听听有没有和她读的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读。

师:

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进入情境感情就出来了。

  4、汇报:

小金花:

谁对这件事感受深。

  课件:

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

  点拨:

学生朗读,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师:

还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你来读读。

问:

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6、小结:

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后,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读,读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换位感悟

1、师:

听着这样的话看着这样的战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说。

2、汇报:

谁来说,你以谁的身份说。

(还谁想说)

3、小结:

听了同学的介绍,感到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再读读课题你对课题有没有新的理解。

4、师:

那么今天就是亲人送亲人了,让我们共同抒发一下对亲人的依恋之情吧!

五、运用悟情

1、师:

既然是亲人送亲人,你能不能将这段话改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说。

自己先练一练,也可以互相说说。

2、汇报:

 改为:

再看一眼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再停留片刻。

3、师:

志愿军不愿走,朝鲜人民不愿他们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洒过他们的鲜血,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还有更多更多的亲人为志愿军洒过鲜血;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等14万志愿军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华

1、师:

你们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什么凝成的?

可称之为伟大的友谊。

2、火车慢慢的启动了,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两国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

3、师:

火车越去越远,可是两国人民的心却是越来越近。

    两国人民共同说着一句话:

“再见了,亲人!

4、师:

多么感人的场面,咱们来写首诗吧,永远记住当时的场面。

出示诗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

无言默默泪。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

大嫂

 

证明

兹有证明李巧红老师从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台山市北陡镇寨门小学任教,期间分别担任五、六年班班主任,共6年,所任班级均被评为文明班级或先进班级,其本人均被评为学校或镇优秀班主任。

特此证明!

学校领导签名:

单位(公章)

2017年9月1日

 

9《日月潭》教学设计

台山市北陡镇寨门小学李巧红

2016年4月7日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

师:

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习新课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

“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之我见

台山市北陡镇中心小学李巧红

2013年5月

摘要:

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规范语言,在广蓄博采中汲取养份;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课外阅读能力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作为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但农村薄弱学校的阅读能力却停滞不前。

一、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农村小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具体表现为:

1、没有书读。

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家中没有藏书,即使有读物也是内容单一,种类少。

原因一是受家长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家长择书盲目:

或是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另外市场上孩子喜欢的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孩子只能望“书”兴叹。

2、没有时间读。

学生的作业过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作业,仍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3、不会读、不想读。

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随着影视、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4、没有读书的氛围。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有一个好的氛围的。

可农村家庭的家长,大部分没有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

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

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也不够。

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

原因一是学校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做不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不适合学生阅读;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虽然也强调多看课外书,但缺乏良好的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囫囵吞枣,感觉上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

教师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家长选择读物要做到:

①内容要健康。

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③类型要多样,阅读面要广。

还可号召家长:

把家庭的所有奖励都变成书籍,把孩子的卧室变成图书馆。

家长只买书还不行,还要亲子共读,班级定期评选“书香之家”。

家长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信息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若无条件可挑选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以充分利用现有图书供学生借阅。

提供书目,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分批分期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同时黑板报设阅读指南、新书介绍等栏目进行推介或指导。

此外,针对农村学生早上很早到校、中午在校就餐等情况,可就势组织“三读时间”:

晨间“交流读”;午间“休闲读”;晚上“放松读”。

此举多方受益。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师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变“苦差使”为“乐不思蜀”。

思想启蒙家卢梭的“我口袋里只要有一本新书,心就会怦怦跳动,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

”的快感应让学生尽快体味到。

孩子的未来要想过得精彩,应该开门见书山,推窗闻书香。

(1)教师感染。

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熏陶和巨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

陶行知先生说:

“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热爱。

期望于不好读书的人培养出好读书的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师长应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可倡导师生共读一本书,可倡导亲子阅读。

“书痴”教师三招定能“诱惑”学生变成“书虫”:

一是读书积分卡制度。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积分卡,由家长和老师填写。

积分卡天天挂在教室(家)里,成为互相竞争的平台。

二是读书奖励制度。

教师自制“读书之星”等卡片并写上鼓励的话,奖给那些读书积分最多的学生。

三是读书擂台赛。

按月、学期、学年分阶段评选“读书大王”,奖品是读书卡片和书签。

(2)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

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的结果。

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之感,起始阶段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

(3)活动激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

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而应由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环境。

作为老师,我们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开辟“读写园地”;作为学校,我们努力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

在家庭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有一张专用的小桌子,那是最起码的。

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玩麻将、打牌等,最好是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哪怕自己的知识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身教重于言教”嘛!

(三)保证读书的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周五最后一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

平时,笔者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

还特别规定:

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至2小时阅读等作业。

这一“特别法”,得到了学生的大力赞成,班内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

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我曾用这种阅读方法。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比如对老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提倡学生平时这样精读:

①读一读,圈一圈。

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划一划,想一想。

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

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五)开展活动强化“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

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1、开展读书会。

利用班队课或兴趣活动课举行一至二次“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

“佳作欣赏会”则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或教师提供音像片欣赏,或师生配乐读。

这种音像结合的方法,会让学生从佳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欲望。

而“读书心得会”与习作讲评、阅读教学相结合,则更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心得”多了,“体会”深了,阅读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而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进一步强化。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

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小小的记录袋中有牺牲摘抄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的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如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改、续写;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召开读书汇报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可成立“读书社团”由专门老师指导,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欣赏课”;利用早会赏读佳词妙句;开展“一句话新闻演讲活动”;评选“经典诵读状元”;编辑《班级周报》……在活动中检查孩子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在博览群书中积极主动地采集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巩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读起书来就欲罢不能。

知识就是力量,很多知识是从书籍中获得的。

我们祈望看到,每一所学校都能开设一门经典阅读课,让学生感受好书的力量。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也就是放飞了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一代》2010年第7期

《读与书(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