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docx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

(1)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的活动方式》含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

如:

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

所以,我选择了《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一内容。

《纲要》指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所以,我想以“虎大王开会”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会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的活动方式。

2.会根据活动方式给动物分类。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知道一些常见的以飞、跑、跳、游、爬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动物。

2.物质准备:

虎大王手偶、动物手指偶、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老师:

今天,虎大王请我们去开会,我们走着去吧!

(带领幼儿进场)

二、幼儿和PPT互动,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会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的活动方式。

1.虎大王:

小朋友们好,你们是怎么来的?

(我们是走着来的。

)那它们是什么来的?

2.引导幼儿跟PPT互动,发现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并大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1)小兔,你是怎么来的?

(我是跳着来的。

)你是怎样跳的?

(后腿用力蹬地向前跳。

)我们想向你学跳。

(2)小乌龟,(同上)

(3)猎豹,(同上)

(4)老鹰,(同上)

(5)小鱼,(同上)

3.过渡句:

虎大王:

动物们来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动物们的要求是不是多种多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游戏:

帮动物找朋友(根据活动方式分类)

1.动物提出要求。

老鹰:

我要找飞着来的朋友。

老虎:

我要找跑着来的朋友。

袋鼠:

我要找跳着来的朋友。

鲸鱼:

我要找游着来的朋友。

鳄鱼:

我要找爬着来的朋友。

2.操作要求

(1)一次选一种动物,一共选两次。

(2)找活动方式一样的跟它做朋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过渡句:

虎大王:

动物们谢谢小朋友,帮助它们找到了来的方式一样的朋友,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

四、游戏:

捉迷藏(巩固按动物的活动方式不同分类)

1.师:

谁藏在云朵里面呢?

谁躲在树丛后面?

谁躲在小山后面?

谁躲在珊瑚丛中?

谁躲在石头后面?

(幼儿先猜,再出示图片验证)

2.玩的次数根据时间和幼儿的兴趣来灵活掌握。

五、颁发游戏奖,自然结束。

虎大王:

小朋友们捉迷藏玩得可真好,我要奖励你们。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2)小班教案《认识水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

“宝贝们,看。

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

(想)

师:

“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

”(不知道)

师:

“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

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

“***、***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

”“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

”(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

“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例如,苹果)

师:

“呀,这是什么啊?

苹果。

那***猜对了没有?

拍拍手吧。

师:

“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

它长什么样子的?

”(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

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

(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

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

“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

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

”(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

“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

“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

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颜色的啊?

什么味道的啊?

香蕉是什么样子?

什么颜色?

什么味道的啊?

”(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

“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

例如:

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

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

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

例如:

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3)小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表格、纸和笔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1、师带领幼儿悄悄去看一位小客人,幼儿自由坐落。

2、请个别幼儿摸摸、猜猜,然后请出小白兔。

2、观察梳理活动;

1、幼儿自由观察抚摸了解外形。

幼儿自由讲述兔子的外部特征:

红眼睛、长耳朵、三瓣嘴、毛、尾、腿

2、幼儿自由喂食。

师:

请你试一试小兔到底喜欢吃什么;幼儿从食物中自由选择食物进行喂食。

3、共同完成表格记录,得出结论;

小结:

长在泥土里的叫植物,吃植物的那些动物一般都是很温顺的,还有什么动物也吃草?

只要我们不去欺负它们,它就不会伤害我们,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3、教师绘画小结;

师:

我们给小兔画张像吧!

4、师生共同学习抱小兔。

延伸活动:

我们给小兔子找个家吧,看看哪个地方最适合做小兔的家,我们一起来打扮它吧!

《可爱的兔子》活动反思

一、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

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

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

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以情感引导为主线。

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

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

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

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

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

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4)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溶解现象。

2.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观察白糖放进水里的变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进水里的变化?

什么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

二、任选一种材料幼儿实验

1.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选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

3.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三、教师提问

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

怎么样了?

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

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

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

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5)小班教案《海绵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对海绵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

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

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

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

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

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

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6)小班教案《神奇的包装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包装袋三种不同的撕口:

缺口的撕口,尖尖牙齿的撕口,断开的撕口。

2、能够积极探索包装袋的打开方式,尝试自己将包装袋打开。

3、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尝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包装袋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Ppt、包装袋撕口图示

幼儿自带食品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知道的打开方法导入活动

1、好吃的食品都在包装袋里。

那我们可以怎么打开这些食品包装袋呢?

2、幼儿交流打开的方法。

3、你们的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那怎样打开才是最方面,最简单的呢?

(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网)其实生产这些食品的叔叔阿姨已经帮我想好了,在包装食品的时候,他们在包装袋上做了一个撕口。

会是什么样的撕口呢?

你们想知道吗?

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二、了解食品包装袋的撕口。

1、出示尖尖牙齿的撕口包装袋及打开图示:

(1)这是老师带来的好吃的食品。

它的撕口在哪里呢?

请幼儿找一找。

(2)它是什么样子的撕口?

像什么呢?

(3)应该是怎么打开的呢?

请幼儿试一试。

(4)小结:

原来有的包装袋的撕口像牙齿一样的边边,这样的撕口,我们只要两手拿住牙齿这边沿着凹下去的地方向下撕。

(教师示范后,大家一起学一学)

2、出示缺口的撕口包装袋:

(1)这个食品包装袋的撕口在哪里呢?

你找到了吗?

请幼儿找一找。

(2)它是什么样子的撕口?

(3)应该是怎么打开的呢?

请你试一试。

(4)小结:

还有的包装袋上缺了一小块地方是撕口,这样的撕口,(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网)我们只要两手拿住缺了一小块这边沿着凹下去的地方向下撕。

(教师示范后,大家一起学一学)

3、出示断开的撕口包装袋:

(1)还有一种撕口叔叔阿姨已经帮我们撕开了一点点了,你能找到吗?

它在哪里呢?

(2)应该是怎么打开的呢?

请你试一试。

(3)小结:

还有的包装袋上有断开的撕口,这样的撕口也很方便,只要沿着这个断开的撕口再用力撕一下,就撕开了。

(教师示范后,大家一起学一学)

4、教师进行总结:

原来,我们不用剪刀剪,牙齿咬也能打开包装袋,只要我们在包装袋边上找到撕口,沿着撕口慢慢打开。

5、现在,请大家在包装袋找一找你的撕口,大家都找到了吗?

看一看你的撕口是什么样子的。

(找到撕口后,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打开方式打开来吧。

6、幼儿打开食品包装袋,教师进行观察,鼓励、指导觉得有困难的小朋友。

(如果发现和不同的撕口可以请幼儿介绍一下。

三、品尝食品宝宝。

1、小朋友们真厉害,把食品宝宝的包装袋都打开了,现在就请你们来尝尝你们的食品是什么味道的,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品尝哦。

四、活动延伸

1、今天我们知道了包装袋的3种撕口,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撕口,回去以后你可以去超市里找一找,找到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神奇的包装袋》是一堂科学活动课,其活动:

首先初步了解食品包装袋三种不同的撕口:

缺口的撕口,尖尖牙齿的撕口,断开的撕口。

在活动中由于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引导了发现各种不同的撕口,探索包装袋的打开方式。

其次在幼儿单独观察发现中,幼儿观察后,验证自己找到的撕口对不对,而将包装袋打开。

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水平,还锻炼了孩子们动手能力。

最后我留给了幼儿探索的好奇心。

不过活动中少了一些孩子介绍自己发现的撕口,另外安排一种撕口的幼儿与坐在一起对于教学活动会更加的合适。

(7)小班教案《黄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黄瓜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运用感官从外往里的观察。

3.知道黄瓜有营养,多吃蔬菜身体好。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炒,拌黄瓜各一份,黄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黄瓜,演示讲解

1.这是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形状的?

2.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黄瓜上有许多毛毛的小颗粒。

3.把黄瓜切开,,请孩子观察认识并表达:

黄瓜里面是白白的的,中间有籽。

4.请你想一想黄瓜可以怎么吃!

二、教师操作,幼儿品尝

1.现场做凉拌黄瓜,并边做边讲解,把预先预备好的成品拿上来:

炒黄瓜,凉拌黄瓜。

2.请孩子品尝,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帮助幼儿说出脆脆的,酸酸的或者香香的等。

三、师生共同小结

黄瓜是绿绿的,长长的,摸上去有许多毛毛的小颗粒,黄瓜的肉是白白的,中间有籽,黄瓜脆脆的,可以凉拌吃,可以炒着吃。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不管上什么课,老师一定要把课程和内容吃透,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8)小班教案《瓶罐猜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各种瓶罐,用多种方式了解瓶罐的特性。

2、愿意表达自己探索瓶罐后的感受,对探究活动有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知道一些瓶子。

环境准备

每人准备两个瓶罐。

重点难点:

对探究活动有兴趣。

活动过程:

一、瓶罐宝宝找朋友

1、玩一玩。

幼儿介绍瓶罐的颜色、形状、材料、用途等。

2、找一找。

二、瓶罐宝宝多猫猫

1、猜一猜,了解瓶罐的不同形状、大小和用途。

你最喜欢哪个瓶子,为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大小或材料的不同来帮它们找好朋友。

2、摸一摸,了解瓶罐的不同质地、轻重。

摸摸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延伸活动:

在音乐角投放瓶罐,让幼儿继续探索,体验用瓶罐演奏的乐趣。

家园合作: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瓶瓶罐罐,最好是特别一些的,并在收集的过程中与幼儿探讨它们的用途,将其清洗后带到幼儿园里来。

2、在家庭生活中与幼儿共同尝试用瓶罐制作一些玩具,如:

可乐瓶汽车、啤酒瓶娃娃等,并进行相关的亲子游戏,以丰富幼儿的体验。

3、共同收集各种造型和色彩独特的瓶罐图片,并将其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

4、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表扬的方式,让幼儿对自己产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这些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材质的瓶瓶罐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投身于瓶罐世界中玩乐,在玩儿中探索。

瓶瓶罐罐这活动的切入点是多方面的,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等,引导幼儿了解瓶子的不同用途和不同造型。

同时,激发幼儿围绕瓶瓶罐罐展开想象,发挥创造性,并从中感染环保精神,欣赏祖国国粹的魅力,在与瓶瓶罐罐做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

不足之处:

材料准备是否越多越好呢?

事实告诉我,一些幼儿盲目选择材料,恨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用上,出现了“画蛇添足“的现象,今后在如何选材,如何组织作品上,我应对幼儿提出适当要求,细节还要下工夫。

(9)小班教案《摸一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冰块、毛线、石头、热水袋(内装40°左右的热水每组一份

活动重难点:

乐意用手来感知各种物体。

用语言描述触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摸人”感知手的触摸功能

1、请两名幼儿进行表演,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用手摸另一名幼儿身体,边摸边说摸到部位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