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3914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docx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墨红小学杨建良

摘要: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

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各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使人乐于积极持久的去接触某一种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在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

新课标;语文教学;激趣学习;个体差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活力。

但不可否认,目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语文费力气费时间收效不大;语文课堂气氛较闷,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愿占领课堂上应属于他们的一席之地,从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不少孩子刚进学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但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举了。

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1]导入的方法,可以运用故事、诗词、名言警句进行导入;也可以运用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导入。

如教《散步》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

因而我一上课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

在教《斑羚飞渡》时,我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一上课,就对学生说,我有一个难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

在假日里,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和儿子到郊外去划船。

不料船翻了,一家人全都掉进水里。

而全家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且他的能力又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

同学们听了后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意见,有说先救儿子的,有说先救母亲的,有说先救妻子的,争论不休。

这时,我对学生说,读了《斑羚飞渡》就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了对新课文的学习上。

(二)朗读激趣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

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

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

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

[2]如教《皇帝的新装》时,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

同学们都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从而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了理解人物的性格,领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

教诗歌、散文时,则可以采用范读、领读,或配乐读。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新课标七年级语文课本中诗歌所占比例多,诗歌教学难度较大,容易陷入空洞、枯燥的意象分析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朗读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如我教《黄河颂》,就叫一位朗读能力好的同学领读,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饱含感情,大声朗读,读出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气魄。

好的朗读往往能营造课堂高潮,变课堂的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

[3]

(三)对话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

”[4]课堂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

(1)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2)围绕某一个话题开辩论会。

(3)小品表演(4)复述课文等。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我”该不该把爸爸送“我”的礼物转送给万芳呢?

礼物送出去了能不能再拿回来?

然后把学生分成赞成派与反对派,让他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习气氛浓烈。

我则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这篇课文也可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进行。

把课文分为四个场景,让学生扮演“我”、万芳、父母等不同角色。

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4]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可见,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而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

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

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所以,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

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4]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答案。

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力求做到正确引导,善于激发,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研究形成结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5]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产生了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的冲动,增强了他们自信心。

其实,只要和学生深入交流,你就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说闲话、玩纸团、做鬼脸、弹皮筋、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其表现会令你大吃一惊。

如我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先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角色体验,再全班畅所欲言“第一次”,我有意请平时表现很糟糕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第一次,结果发现他们的“第一次”更丰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只要给予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他们就能非常出色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强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

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同时,要运用多种语文实践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影、电视、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广告牌等搜集资料,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同时积极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小报比赛、调查报告、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6]

五、营造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老是板着脸,高高在上或者在学习中条条框框太多,容易让学生产生顾虑或畏惧心理,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积极的情感联系,就会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兴趣源泉。

如果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较活跃,联想丰富,语言表达力往往生动,敢说、乐说,积极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有这样一个问题:

“老船长为什么让妇女儿童先离开危船,其他人随后,把死亡留给自己?

”一只小手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我走过去,鼓励他回答,讲错了没有关系,怎样想就怎样说。

[7]

“船长先救妇女,是为了生小孩。

”这个同学的答案使同学们大吃一惊,更使我哭笑不得,我真想大声呵斥他一顿,但没有那样做,耐心问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我们农村老家老是不留公牛犊、公羊羔,留母牛、母羊是留种”。

原来如此。

“将计就计吧”我组织同学们讨论:

“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和动物不能相提并论,人的行为受道德的制约。

老船长先救护弱小生命,把牺牲留给自己,这是老船长的美德,值得人类千古赞颂。

课后,我给同学们留了一篇小练笔,谈“行为与道德”。

同学们从谈动物到讲人类,从社会上的事到班里的事,大有“引经据典”之味,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

从上面的课例中,我想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宽松、宽容的学习环境,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认识有偏差的同学,应该多鼓励,让学生放松身心,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越学越爱学。

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六、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两个重要手段,其一是指导学生“美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

能运用贴近文章情意的语言、语调、语速真实准确地再现文章感情,把无声文字中蕴涵的情意变为有声可知的情感,使学生出之于口,感之于心,近而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

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古诗时,为了再现苏轼望着明月思念弟弟之情,阅读时,我选择舒缓的音乐作背景音乐,优美的意境就此打开:

高诵如流水行云,低吟似溪水潺援,一下把学生带进淡淡的离愁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8]其二“美教”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贴切的语言,创造良好的情意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再见吧,亲人》运用美教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深为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所感动,竞有学生不禁喊出“中朝人民万岁!

”我抓住时机,出示中朝人民告别的挂图,提议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向可爱的朝鲜人民致敬。

[9]同学们庄严地行起了队礼,沉浸在恋恋不舍的告别中,沉浸在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之中,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朝。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用多种方法,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多种途径入手,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很多,关键是看老师能否用心去思考去设计,恰当去运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要我们认真为培养下一代着想,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的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难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了解学生,深入社会,就一定能完成新世纪政治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祺.初中语文新课标案例与评析[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21~223.

[2]刘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M].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8:

153~154.

[3]张大均.语文教学之友[M].长沙:

湖南师范阿雪出版社,2005:

76~77.

[4]赵章留.论学习兴趣的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03,

(1):

11~12..

[5]张德琇.教育心理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50~51.

[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

华东大学出版社,1990:

311~313..

[7]刘丽琼,杨霞.中国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6,

(1):

11~12.

[8]马君.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

(2):

35~37.

[9]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6):

4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