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28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一章声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现象.docx

《第一章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声现象.docx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自助餐A

一、选择题

1.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年长沙)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图X1-1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D.金属物质网

3.(2010年广州)根据图X1-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X1-2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4.(2010年长沙)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X1-3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X1-3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5.(2011年成都)如图X1-4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X1-4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6.下列四个句子: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2011年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二、填空题

9.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岸上广播里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_______(选填“快”或“慢”).

10.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m(空气中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1.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男低音响度________(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

12.(2011年广安)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图X1-5

13.(2010年连云港)连云港市区主要道口都设置了一种监测设备,它可以用来监测__________.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2.1分贝,以分贝为单位是来表示_____________的等级.

知识自助餐B

三、实验题

14.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X1-6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图X1-6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___,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________的关系”.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四、综合能力题

15.(2010年广东)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图X1-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第二章 光现象

知识自助餐A

一、选择题

1.(2011年衢州)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2.(2010年安徽)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2010年长春)下列关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镜中的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C.物体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变小

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如图X2-1所示,一只熊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选项中的哪一个(  )

图X2-1

5.光束射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经过处理后光电屏显示出液面的高度,光路图如图X2-2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

图X2-2

A.上升B.下降

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6.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白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B.白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C.金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D.金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8.“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如图X2-3所示).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X2-3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二、填空题

9.(2011年南京)如图X2-4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图X2-4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10.(2010年楚雄)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m,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11年泸州)物理课上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__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___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能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2.在SARS病毒肆意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用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见到用____________灯来灭菌.另外,各科研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过0.5s)测量体温的仪器,这是利用____________来测温的.

三、作图题

13.

(1)如图X2-5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图X2-5

(2)(2011年玉溪)在图X2-6中画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路图.

图X2-6

(3)(2011年鞍山)如图X2-7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图X2-7

知识自助餐B

四、实验题

14.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

于是她猜想: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________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__________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____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_______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

15.(2011年河源)如图X2-8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图X2-8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自助餐A

一、选择题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2010年宁夏)如图X3-1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图X3-1

A.大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C.小于15厘米D.小于30厘米

3.(2010年大理)小松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的光具座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清晰的像,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B.放大镜C.潜望镜D.幻灯机

4.(2010年广安)“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5.(2010年乐山)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6.(2010年肇庆)如图X3-2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图X3-2图X3-3

7.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X3-3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左移,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蜡烛右移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cmB.15cmC.20cmD.30cm

二、填空题

9.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10.在学校的一些公共场所安装的一种电子监控器,如图X3-4所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它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在镜头周围安装有红外发光二极管,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________,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图X3-4

11.如图X3-5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__(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

图X3-5

三、作图题

12.请在图X3-6中完成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图X3-6

 

知识自助餐B

四、实验题

13.(2011年广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X3-7所示:

图X3-7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________(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14.周小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X3-8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

图X3-8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4)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五、综合能力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X3-9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图X3-9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的像最________为止,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知识自助餐C

16.【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X3-10甲),看到手指__________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的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图X3-10

他想: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X3-11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X3-11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________.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第十二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自助餐A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的是(  )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分子

C.太阳系、地球、电子、分子

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

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

3.(2011年无锡)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4.(2011年鸡西)盛夏天气炎热,小云利用冰箱制作冰块.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全部结冰.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变小B.质量变大

C.密度变小D.比热容不变

5.(2011年黄石)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X12-1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X12-1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关于密度公式ρ=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7.(2010年乐山)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g,体积是8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

物质

陶瓷

密度/kg·m-3

10.5×103

8.9×103

7.9×103

2.7×103

2.3×103

A.铝B.铜C.铁D.陶瓷

8.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二、填空题

9.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两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010年沈阳)如图X12-2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图X12-2

11.(2011年无锡)如图X12-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图X12-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