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594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

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上阶级崛起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士”的游说,促进了思想自由发展,由此导致“百家争鸣”出现,B正确;A和C是春秋争霸战争导致;D属于经济上土地制度变化。

2.尚书始置于泰,“泰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法书(学通章奏),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帝王所居官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中尚书,这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C.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

【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内朝负责决策,外朝负责执行,体现出决策权的逐渐集中,D正确;决策权不一定与行政效率有关,A错误;此时尚书属于决策机构,B错误;宦官此时没有进行行政干预,C错误。

3.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

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山西主要是木材等,山东鱼盐等,江南主要是奢饰品,体现出当时区域经济分工明确,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汉初与民休息政策,B错误;长途贩运发展繁荣是明朝以后,C错误;古代小农经济仍是主导,D错误。

4.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

由此可知,唐代

A.粮食贸易比较频繁B.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

C.粮食的价格不稳定D.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

【答案】A

【解析】杜甫记载赊欠米信息以及商人持钱买米和家用帐记载买面信息可知是粮食贸易,A正确;表格只有第三栏记载粮食价格阿贵,B错误;价格不稳定只有第三栏信息涉及,C错误;官府控制粮食交易表格没有体现,D错误。

5.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

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

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宋代开封城内街道商店较多,商品种类繁多,说明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较为松弛,B正确;古代一直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为低下,A错误;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传统经济变化是鸦片战争之后,D错误。

6.元(朝) 二品以上官员“选自特旨”,即由皇帝亲白选任;正三品至正七品则由中书省“自除”这反映出元代

A.宰相权力的削弱B.行省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

C.科举制度被废止D.排斥前代汉族政权的制度

【答案】B

【解析】行省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显然是对行省官员任命权力的限制,B正确;宰相任命由皇帝负责,不是被削弱,A错误;材料涉及官员任命,不是选官制度,C错误;汉族政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D错误。

7.明清科举规定:

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实行八股取士B.朱熹的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C.强化思想控制D.注重提高官员的综合素养

【答案】C

【解析】《四书集注》是朱熹强化理学思想的表现,科举考试涉及《四书五经》,说明统治阶级注重思想控制,C正确;八股取士是科举考试形式,A错误;朱熹思想一直是明清时期统治思想,并没有僵化,B错误;材料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并不是官员素质提高,D错误。

8.颜元(1635-1704年)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

据此可知,他

A.反对佛学思想B.主张复占先泰儒学

C.提倡经世致用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

【答案】C

【解析】“镜花水月”“浮文”说明作者批判理学的不务实的风格,为此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正确;材料反对的是理学空谈,不是佛学,A错误;材料提出重视先秦时期儒学,不是复古。

B错误;D是李贽的思想特点。

9.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达81人。

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

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

这表明

A.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趋势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D.洋务企业被外国人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比例中,教师占有比例较大,说明该机构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教育的信息,B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C错误;洋务企业主要是官府控制,D错误。

10.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能得出的结论是,《申报》

A.是首家使用美国进口新式印报机的报刊

B.支持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

C.因积极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而停刊

D.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申报》印刷以及发布信息的内容等,反映出该报刊可以作为研究近代史的重要史料,D正确;A中首家使用说法绝对;《申报》并不是代表共产党利益,B错误;材料中是因为拒绝日本检查停刊,C错误。

11.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

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答案】D

【解析】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的运动,开启了民族爱国思想,启蒙了革命的思想,D正确;A是材料中现象;B是新文化运动影响;C是民主革命分期标志,不符合题意。

12.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

“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

”由此可知

A.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B.美国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D.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

【答案】D

13.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准备“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调整

A.旨在通过改善国际关系对付因民党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表明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D.是对日本全面侵华作出的及时反应

【答案】B

14.据练计,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1950年仅为25%,1953年上升到76%。

这一变化

A.是“一边倒”政策影响的结果B.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C.保证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答案】A

【解析】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策略,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促使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增加,A正确;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是恢复,B错误;C是1953-1957年;此时美国对中国是孤立于封锁,并没有打破,D错误。

15.下表为同一时期关于我国社会形势的言论,据此可以断定当时

A.国内外政治环境急剧恶化B.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

C.“左”倾冒进思想有所发展D.“大跃进”运动全面发动

【答案】C

【解析】表格中“赶上和超过英国”“大跃进”说明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思想冒进,C正确;此时国内环境并不是恶化,A错误;B是大跃进时期,此时还没有实行;D是1958年。

16.198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通知中说:

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业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农民和家庭,发放《自理口粮户口簿》,统计为非农业人口。

截止到1986年底,全国办理自理口粮户达到1633828户,总计4542988人。

该现象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B.与劳动力流动的客观需要相适应

C.助推了城市经济布局的逐步调整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B

【解析】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为了适应这批进城务工人员,实现材料中《自理口粮户口簿》,B正确;A是1992年之后;C中经济布局不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内容;D中深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7.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

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使个人自由受到- 定的妨碍B.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

C.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D.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答案】A

【解析】“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说明古代雅典对于民众实行“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显然为了城邦政治,个人的自由受到一定限制,A正确;雅典民众自由受到限制,显然不是现代个人自由范式,B错误;轮番而治属于民主决策方式,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思想。

18.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

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

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D.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答案】B

【解析】“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

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显然说明市民法形式主义特征凸显,B正确;私有财产保护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程序问题,C错误;立法属于元老院,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9.乔托(约1266-1337),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右面是他的作品《圣弗朗西斯之死》:

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

这表明乔托

A.追求平等和民主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反对教会的统治D.擅用浪漫主义手法

【答案】B

【解析】乔托生活年代是文艺复兴时期,《圣弗朗西斯之死》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特点,彰显个性,B正确;A和C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主张;文艺复兴时期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不是浪漫主义,D错误。

20.威廉三世(英国国王)在1689年否决了下院提出的《三年法案》,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一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

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主政治体制亟待完善B.议会尚不能限制国王的权力

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D.“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英国议会虽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材料表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说明英国在民主政治改革的道路仍需完善,A正确;《权利法案》之后,议会开始限制国王权力,B错误;责任内阁是1721年之后,C错误;《权利法案》巩固了光荣革命成果,D错误。

21.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

A.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B.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D.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答案】C

【解析】“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主要是解决劳资矛盾问题,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C正确;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A错误;B属于工业调整措施影响;D是以工代赈的作用。

22.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理论界有许多说法。

依据下面说法可以断定“斯大林模式”

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B.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模式

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D.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表格均是从“专制”“集权”“军事共产主义”等角度描述斯大林模式,显然是对斯大林模式高度计划经济政治模式的批判。

B正确;A是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模式积极的一面;D是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不是特征。

点睛:

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23.1948年1月8 日,美联社报道:

“美国政府现在更赞成恢复日本为亚洲最强的工业国,……不仅为防苏所必需,且可充作亚洲的工厂。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B.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形成

C.马歇尔计划助推日本复兴D.揭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答案】D

【解析】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独占政策,“不仅为防苏所必需,且可充作亚洲的工厂”可见美国扶持日本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实现霸权主义政策,D正确;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和亚洲朝鲜,A错误;B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马歇尔计划主要针对西欧国家,C错误。

24.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

这表明

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法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说明原先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美元为中心体系受到挑战,A正确;美元主导世界货币至今都没有丧失,B错误;材料中只是法国,没有提及欧洲联合,C错误;D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是20世纪70年代。

第II卷

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

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

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

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

材料二在十八世纪英国内阁的运行已经形成如下政治制度惯例:

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如果无法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支持必须辞职。

十九世纪的内阁完全与王室权威脱离了关系,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

国王将行政权力让渡给内阁,而内阁又从国王身边分离了出去,国王的权力只能在理论和法律上得以存在,实践中国王的影响力伴随着行政权力的转移而逐渐被削弱并趋于消亡。

在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上,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成熟及“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议院负责。

——摘编自李秋成《十八世纪英国内阁在宪政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内阁相比英国内阁的特点,说明19世纪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答案】

(1)特点:

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受到皇帝的控制;身份特殊。

影响: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易出现内阁弄权。

(2)特点: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集体负责。

变化:

内阁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国家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完全对下议院负责。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一般来说品级很低”“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制约皇权以及内阁专权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

,内阁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议院负责”的角度归纳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直接从事引进西学的工作,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

在甲午战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它在政治上虽然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却不敢也不能够同封建制度彻底决裂,康梁“新学”主要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

在60--90年代,中国社会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输入的主要是“两艺”,而很少“西政”,以致“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指出: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虽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竟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新学”有何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康梁相比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态度有何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

(1)特点:

中学与西学结合。

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学说认识有限;保守观念依然浓厚;宣传维新思想的策略。

(2)变化:

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评价:

积极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消极方面,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不利于有效吸收利用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归纳回答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全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

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白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

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 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

……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

【答案】

(1)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租让制奠定了合作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西方国家因国内市场饱和而急于扩大外部市场。

(2)共同点:

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都注重对外引进技术和资金;都体现了对外市场的开放性。

不同结果:

苏联随着T业化的实现而停止了对外技术引进;中国则通过不断扩大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以及1921年实现新经济政策从苏联工业化以及西方需要打开市场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共同点从经济发展任务、技术引进以及市场开放性等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结果从苏联工业化实现后停止引进,中国则是不断引进并推进改革开放实施。

点睛:

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

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

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

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创建。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经厂等民族工业产生。

据统计,甲午战前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深入开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欧美国家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末至一战前

官办企业中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发展势头较好;以张赛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间商办企业出现高潮。

据统计,1913 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

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技与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