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664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

 

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监理X标

二○XX年X月

 

前言

为规范京沪高速铁路监理一标七组对桥梁桩基质量的控制,细化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做到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目标,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一标监理项目部第七监理组将桥梁桩基监理实施细则落实到各监理岗位。

目录

1.施工准备..............................................1

1.1工程概况.........................................1

1.2编制依据.........................................2

1.3开工准备3

1.4施工场地、测量放样及护筒埋设13

1.5泥浆配置及设备15

2.试桩工作20

3.施工工艺控制21

3.1钻机安装21

3.2钻孔22

3.3验孔、清孔24

3.4安装钢筋笼及导管24

3.5声测管制造和安装................................25

3.6综合接地........................................26

3.7灌注水下混凝土..................................27

3.8钻孔中异常处理..................................28

3.9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

4.环境、安全保护措施..................................30

4.1环境保护.........................................30

4.2水环境保护......................................31

4.3大气污染的防治..................................31

4.4弃渣场的设置与防护恢复..........................32

4.5安全保证措施.....................................32

5.桩基质量检查..........................................34

5.1成桩后质量检查34

5.2沉降检测34

1.施工准备

1.1工程概况

本段工区为中铁XX十五工区,青沧特大桥里程DK207+367~DK218+256.全长10000.889m,墩台334个,共计3068根钻孔灌注桩,桩长38~65m,地质基本以粉土、黏土、粉砂土和粉质粘土组成;本段桥梁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桩的类型是摩擦桩,桩径为1.0m、1.25、1.5m三种形式。

桩体混凝土按高性能设计,并根据不同侵蚀环境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35~C40不同等级。

化学侵蚀环境中,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侵蚀评价如下:

DK207+372.63~DK208+484.66、B117#~B151#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2,混凝土强度为C40.

DK208+517.36~DK209+236.76B152#~B174#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1,混凝土强度为C35。

DK209+269.46~DK210+201.76、B175#~B204#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2,混凝土强度为C40.

DK210+234.46~DK211+248.16、C1#~C32#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2,混凝土强度为C40。

DK211+280.66~DK213+831.43、C33#~C111#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1,混凝土强度为C35。

DK213+831.43~DK216+855.42、C112#~C203#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2,混凝土强度为C40。

DK216+888.12~DK217+501.42、C204#~C233#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1,混凝土强度为C35。

DK217+534.12~DK218+220.82、C234#~C245#墩台桩基化学侵蚀为H2,混凝土强度为C40。

本段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55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60m。

场地类别为Ⅲ类。

1.2.编制依据

1.2.1.《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青沧特大桥设计图》

1.2.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2.3.《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2.4.《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暂行规定》

1.2.5.《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2.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1.2.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

1.3.开工准备

1.3.1施工方案的确定

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工作,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

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3.1.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

1.3.1.2征地、拆迁、环保评估已经完成。

1.3.1.3中线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

1.3.1.4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以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1.3.1.5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1.3.1.6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1.3.1.7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1.3.1.8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1.3.1.9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认证,能满足施工要求;与开工有关的材料试验已经完成。

1.3.1.10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1.3.1.11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1.3.1.12核实了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

1.3.2施工准备

桩基施工平台处场地已整平并碾压密实,能保证钻孔和灌桩的正常连续作业。

对各桩位置由测量队进行准确测量放样后,布设并开挖泥浆池和沉淀池,按照泥浆各项指标拌制泥浆。

1.3.3钢筋原材料及钢筋加工

钻孔桩钢筋及声测管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钢筋性能或型号或数量发生变更,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履行变更手续后实施。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以同牌号、同沪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随机抽样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作为使用本批钢筋的使用依据。

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时,应作化学成分分析。

钢材焊接和机械连接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钢筋加工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并严格执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中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钢筋必须经抽检合格,焊接试件必须试验合格。

2.钢筋加工前应调直,无局部弯曲,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油渍、漆污、水泥浆、浮皮、铁锈等物应提前清除干净。

检查钢筋的下料长度,型号、规格、数量、间距、搭接位置、焊接情况、加密区箍筋数量、未端弯钩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

钢筋下料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全长下料误差±1cm.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的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

3.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未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未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检验数量:

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且各不少于一件。

4.钢筋笼可按设计长度和设备吊装能力,采用整根或分段制造。

当采用分段吊装时,应先在加工厂进行试拼对接合格,再分开吊装,保证对接钢筋连接质量。

5.钢筋笼制造应在专用台架上进行,下料前,必须先进行拉直,然后对号加工下料,并分类标识排放。

钢筋的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型固定架来进行固定,禁止人工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误差要求。

6.在钢筋笼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点,其吊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致变形。

7.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外观应全数检查。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

但至少一次。

钢筋双面搭接焊:

1、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时,两个接头的间距不小于500mm.搭接焊焊缝长度,双面焊5d,单面焊10d。

焊缝厚度应等于或大于0.3,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定位应采用2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

2、焊接时应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在搭接钢筋的另一端收弧,弧坑应填满。

要保证焊接地线与钢筋接触良好,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3、箍筋弯制前应按照设计半径制作相应转盘,弯起应平滑、规则、成圆形。

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使搭接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确定后,方可正式施焊。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接接头试件,闪光对焊接头增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冬期闪光对焊施工

1.冬期的闪光对焊施工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摄氏度。

2.钢筋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接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3.在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闪光对焊的环境气温可适当降低,最低不应低于-10摄氏度。

4.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相互错开。

并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离弯曲点不应小于20cm。

5.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加强箍筋用点焊与主筋连接。

点焊应控制咬主筋的现象,咬肉深度必须控制在0.05d,且≯0.5mm。

2)螺旋筋采用22#的铅丝绑扎,按照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型)交错扎结,或双对角线(十字型)方式扎结。

扎丝绑扎要牢固,扎丝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3)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

4)桩基钢筋骨架应每隔2m设置一组混凝土垫块,每120度设置同标号的直径15cm混凝土垫块一个,三个为一组,并采取梅花型布置。

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序号

类别

项目

允许偏差

1

电弧焊接头

帮条焊接头钢筋轴线的纵向偏移

0.5d

搭接焊接头钢筋轴线

弯折角

偏移

0.1d,且≯3mm

焊缝高度

+0.05d~0

焊缝宽度

+0.1d~0

焊缝长度

-0.5d

咬肉深度

0.05d,且≯0.5mm

在2d长的焊缝表面上,焊缝的气孔及夹渣

数量

2个

面积

6m㎡

2

闪光对焊接头

接头处钢筋轴线

弯折角

偏移

0.1d,且≯2mm

接头表面裂纹

不允许

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mm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mm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mm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吊线尺量

1.3.4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满足《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要求,现场要按照设计及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才能正式使用。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参考业主提供的配合比指导意见,以更好更快地完成配合比设计选定工作。

1.3.5、钻机的选择

为保证钻孔桩的成桩质量,施工单位应选用与地质相匹配的、性能良好的成桩钻孔设备。

必要时,施工单位应通过试钻来确定钻机类型和施工工艺,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1.3.6、钻孔质量保障措施

严格控制钻孔桩施工工艺,尤其是对桩基沉降和桩径摩擦力影响较大的沉渣厚度和泥浆护壁厚度的控制,确保钻孔桩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严格成孔后、一、二次清孔后和灌注前孔深及孔底沉渣厚度的检测,尽量缩短终孔到灌注的时间。

确保钻孔工序连续、快速作业,配备的钻机、吊机、混凝土生产及浇筑设备能满足合同文件及现场施工需要。

2.编制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制定紧急情况下钻孔或浇筑混凝土等关键工序被迫中断时的应急措施,并事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配备足够数量的技术员和质检员保证钻孔施工过程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监理员要进行旁站监督。

4.认真核对地下腐蚀环境情况,对有腐蚀环境影响的地段,必须按设计要求或制定桩基混凝土防腐性能的保证措施。

施工单位制定的防腐保证措施需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并报指挥部审核。

防腐措施一般包括增大桩基直径、腐蚀地段桩基外围增设钢护筒等。

具体措施以设计文件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认可方案为准。

5.配备必须的、足够的检测仪器,完善检测手段。

6.严格控制泥浆比重、含砂率、稠度等性能指标,以控制泥皮厚度,保证成孔质量。

7.选用相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方法,保证施工工艺的稳定性,以确保相邻墩台的工后沉降差。

8.严禁采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9.为确保成孔质量,提高泥浆质量,在泥浆中加入一级钠土、烧碱。

1.3.7、现场标识

桩基施工现场必须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做到标识清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文明施工工作。

1.钻机标识:

每台钻机上至少要有设备标识牌、作业操作规程牌(至少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等内容)。

2.工程标识:

每个墩(承台)处要有工程标识牌,至少包括桩基平面布置、编号、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施工进展等内容。

3.钢筋笼标识:

加工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均应有产品标识牌,做到内容全面、责任到人、具有追溯性。

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的钢筋笼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1.3.8、环保保护措施

1.各种机械设备、人员及各种工程、生活垃圾不得随意进入田地,严禁侵入征地界限外。

2.做好施工燃油的保管工作,油料存放应做到密封保存。

3.钢筋焊渣、桩基弃渣应在施工完毕运至指定的弃土场,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4.废弃泥浆应采用罐车运至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排,污染土地或水系。

5.混凝土、泥浆罐车统一洗涤地点,洗涤废水集中存放。

6.对钻孔泥浆的排放和运输,以及钻孔对地下水和当地河流等的影响,要制定预防措施,环保监理工程师负责环保控制。

1.4施工场地、测量放样及护筒埋设

1.4.1场地平台

钻孔场地的平面尺寸应按桩基设计的平面尺寸、钻机数量和钻机底座平面尺寸、钻机移位要求、施工方法以及其它配合施工机具设施布置等情况决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同意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施工机具设施场地布置。

针对不同的地形和水文地质情况,应设置牢靠的钻孔平台。

水中平台应具有抗风、抗浪和稳定等性能。

平台联结系要牢固,夜间设置平台位置示警灯,四周设置救生圈,配备救生艇。

安全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落实。

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的高度应考虑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高水位,并高出其上2.0m。

一般要求:

1.场地为旱地时,应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作业场地。

钻机底座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

2.场地为陡坡时,可用枕木或木架搭设坚固稳定的工作平台。

3.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

4.场地为淤泥层较厚时,可搭水上工作平台。

平台座能支撑钻孔机械、护筒加压、钻机操作以及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可能发生的全部重力。

5.如场地为深水,但水流平稳,水位升降缓慢,钻机可设在组合船舶或浮箱上,但必须锚固稳定,以免造成偏位、斜孔或其它事故。

6.当场地为深水、可采用双壁钢围堰,就位后灌水、下沉、落床,然后在其顶面搭设工作平台。

1.4.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控制点,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依据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

首先放出墩位中心线,再放各桩位中心线,并应设置护桩(护桩应设置在稳定的基础上)。

施工单位的放样结果应报监理核查,待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必要时,应将控制水准点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1.4.3、护筒埋设

护筒埋设是钻孔施工的首道工序,护筒平面位置与竖直度准确与否,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是否紧密、不透水等均对成孔和成桩的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埋设时,护筒中心轴线应对正测量标志的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5cm,并严格保护护筒的竖直位置。

护筒下沉完毕后,测量其中心位置是否正确,护筒是否竖直。

施工单位定出桩位后,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埋设钢护筒。

护筒应设固定桩位,引导钻头方向,隔离地面水,保护孔口不坍塌,并保证孔内水位(泥浆)高出地下水或施工水位一定高度,形成静水压力(水头),以保护孔壁不坍塌等作用,监理人员按以下要求负责检查落实。

钢护筒埋设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入土较深时,宜以压重、振动、锤击或辅以筒内除土等方法沉入。

深水中的钢护筒要采取防止变形的措施。

护筒要求:

采用钢护筒,坚实不漏水,直径大于孔径20cm,壁厚不小于4mm。

埋深要求为:

在岸滩上,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面土层松软时,应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当在水中筑岛时,护筒埋入河床不小于1m。

护筒顶面应高出地面0.2~0.3m。

护筒接头处要求内部无突出物,能够耐压、拉、不漏水。

护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一般不得大于5cm,护筒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

1.5泥浆配置及设备

泥浆的性能指标对钻孔中的护壁效果和成孔质量有很大影响,泥浆护壁是利用泥浆与地下水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水压力,以确保护壁的稳定,所以护壁的比重则起到保持这种压力的关键作用。

如果护壁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则容易是泥浆泵发生堵塞甚至使混凝土的置换产生困难,使成桩质量难以保证。

在施工中,现场旁站监理(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泥浆性能指标。

1.5.1、泥浆的性能要求

泥浆的主要性能有:

相对密度、粘度、静切力、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酸碱度(PH值)。

各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1)相对密度:

泥浆的相对密度是泥浆与4℃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对钻孔孔壁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钻孔过程中必须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测。

2)粘度:

粘度是液体或混合液体运动时,各分子或颗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粘度大的泥浆,产生的孔壁泥皮厚,对防止翻砂,阻隔渗漏有利,对悬浮携带钻碴的能力强。

但粘度过大,则易“糊钻”,影响泥浆泵的正常工作,增加泥浆净化的困难,进而影响钻进速度。

粘度过小,钻碴不易悬浮,泥皮薄,对防止翻砂、渗漏不利。

此指标是钻孔中检测项目之一。

3)含砂率:

含砂率是泥浆内所含的砂和粘土颗粒的体积比。

泥浆含砂率大时,会降低粘度,增加沉淀,容易磨损泥浆泵。

此指标是钻孔中检测项目之一。

4)胶体率:

胶体率是泥浆静止后,其中呈悬浮状态的粘土颗粒与水分离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胶体率高的泥浆,粘土颗粒不易沉淀,悬浮钻碴的能力高,否则反之。

终孔前,此指标是检测项目之一。

5)酸、碱度:

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为中性泥浆,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此指标是钻孔中检测项目之一。

1.5.2、泥浆性能指标

根据钻孔方法和土层情况,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性能指标可参照表1-1执行。

1.5.3、泥浆的制备

1.5.3.1粘土的选择

粘土以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或接近地表经过冻融的粘土为好。

1.5.3.2优质泥浆

优质泥浆(稳定液)的固壁和悬浮钻碴效能高,用旋挖钻钻进直径1.2m以上,孔深30m以上的井孔且地层松散易坍孔时,一般采用优质泥浆,其各项指标参见表1-2。

表1-1泥浆性能指标

钻孔

方法

地层情况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胶体率(%)

PH值

一般地层

1.05~1.20

16~22

≤4

≥96

8~10

易坍地层

1.20~1.45

19~28

≤4

≥96

8~10

注:

⑴地下水位高或其流速大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取低限;

⑵地质较好,孔径或孔深较小时,指标取低限,反之取高限;

⑶若当地缺乏优质粘土,不能调出合格泥浆时,可掺用填加剂以改善泥浆性能。

表1-2优质泥浆性能表

项目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PH值

胶体率(%)

数值

1.03~1.10

18~22

<2%

8~10

>98

1.5.3.3泥浆的调制

制浆前,应先把粘土块尽量打碎,使其搅拌时易于成浆,缩短搅拌时间,提高泥浆质量。

制浆有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二种方法。

旋挖钻钻进时,由于要求的泥浆质量高,最好在井孔外以泥浆搅拌机制成泥浆后使用。

人工搅拌是先将粘土加水放入制浆池内浸透,然后用人工搅拌。

1.5.4、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处理

为满足施工环保要求和泥浆重复使用,环保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单位在钻孔时应设置制浆池、循环池及净化处理系统。

1.5.4.1.机械净化法(泥浆分离器净化)

机械净化泥浆是将井孔内排除的混有钻碴的泥浆送到二级或三级高频振动泥浆筛上,先将0.5mm以上的大颗粒钻碴筛出,小于0.5mm以下的砂粒的泥浆通过泥浆泵压入旋流除碴器排除,净化后返回井孔中。

泥浆循环如下:

新制泥浆→泥浆池→桩孔→泥浆分离器净化→泥浆池→桩孔。

1.5.4.2.非机械净化法

此方法是通过泥浆槽、沉淀池、储浆池进行循环沉淀净化泥浆。

泥浆循环顺序为:

新制泥浆→泥浆池→桩孔→泥浆槽→沉淀池→储浆池→桩孔。

1.5.4.3.制备泥浆的水质和设备要求

1)要求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水,当不能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