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07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心脑病证.docx

第三章心脑病证

第三章心脑病证

第一节心悸

心悸是由于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病症。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具有心悸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自觉心搏异常,心慌不安,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2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4应查血常规、血沉、测血压及做心电图,必要时可查抗“O”、T3、T4及X线胸部摄片,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数或虚数。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例方:

安神定志丸。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少寐多梦,健忘,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例方:

归脾汤。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例方:

黄连阿胶汤。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例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胖苔滑,脉弦滑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例方:

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

症状:

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剌,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

症状: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例方:

黄连温胆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心肾阴虚,虚阳上浮者可服磁朱丸,每次3g,每日2次。

1.2心气不足者可服柏子养心丸,每次9g,每日2次。

2中药针剂

2.1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应于气阴两虚证。

2.2参附针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心阳虚证。

3针灸疗法

可选内关、通里为主穴,酌配神门、心俞等穴,交替针刺,每日1次。

4西医疗法

4.1对频繁、持续发作的心律失常者,可酌选抗心律失常药。

4.2对因心绞痛、休克、心功能不全伴发心律失常者,可采用止痛、扩冠、升压及强心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

2好转:

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

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第二节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邪阻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

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诊断]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左上臂内侧等部位。

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

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心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

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情志刺激,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应查心电图,或做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动态观察,明确诊断。

必要时做心肌酶谱测定。

[辨证论治]

1寒凝心脉

症状: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

多因气候骤变,感受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

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例方:

当归四逆汤。

2气滞心胸

症状: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

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例方:

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

症状:

胸闷重而心痛轻微,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例方:

栝蒌薤白半夏汤。

4瘀血痹阻

症状:

心胸疼痛,如剌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沉涩或结、代、促。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例方:

血府逐瘀汤。

5心气不足

症状:

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恍白或自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治法:

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例方:

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

6心阴亏损

症状:

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不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

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例方:

天王补心丹。

7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

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例方:

参附汤合桂甘龙牡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速效救心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含服。

适用于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者。

1.2冠心苏合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

适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

1.3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

适用于胸痹心痛,气虚明显者。

1.4补心阴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

适用于胸痹心痛,阴虚明显者。

2中药针剂

2.1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3蝮蛇抗栓酶0.5~0.75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4参麦注射液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3西医疗法

3.1胸闷憋气或心前区疼痛者应给予吸氧。

3.2可酌情选用止痛、扩冠、镇静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

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

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第三节眩晕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为主症。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应检查血压、血常规、心电图,或进行颈椎X线摄片、脑血流图、经颅多普勒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必要时可做CT、MRI检查。

3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痫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1肝火上炎

症状:

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例方:

龙胆泻肝汤。

2风阳上扰

症状: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例方:

天麻钩藤饮。

3痰浊上蒙

症状:

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例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4气血亏虚

症状: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光,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例方:

归脾汤。

5肝肾阴虚

症状:

眩晕日久,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

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例方:

左归丸。

6瘀血阻窍

症状:

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

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例方:

通窍活血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或生田七片,每次4片,每日3次。

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1.2杞菊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2中药针剂

2.1黄芪注射液30ml或生脉注射注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2.2瘀血阻窍者,可酌情选用川芎嗪、血栓通、蝮蛇抗酸酶、丹参注射液治疗。

3针灸疗法

可选内关、列缺、太冲为主穴,酌配三阴交、曲池、阳陵泉等穴,每日针1~2次。

4西医疗法

4.1高血压病者可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2贫血者可适当输血,补充铁剂等治疗。

4.3眩晕症状明显者,可选用镇静剂对症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2好转:

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

症状无改变。

 

第四节中风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而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

西医学所称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

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检查血压、血常规、眼底、脑脊液等,有条件可做CT、MRI等,有助明确诊断。

5应注意与口僻、痫病、厥证、痉病、痿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痰阻络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滑。

治法: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例方:

化痰通络汤。

2肝阳上亢

症状:

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或不语,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

平肝泻火通络。

例方:

天麻钩藤饮。

3痰热腑实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咯痰,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滑。

治法:

化痰通腑

例方:

星蒌承气汤。

4气虚血瘀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沉涩。

治法:

益气活血。

例方:

补阳还五汤。

5阴虚风动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

潜阳熄风,滋养肝肾。

例方:

镇肝熄风汤。

6痰火闭窍

症状:

起病急骤,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项背拘急,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例方:

羚羊角汤灌服安宫牛黄丸。

7痰浊蒙窍

症状:

素体阳虚,湿痰内蕴,发病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或沉缓。

治法:

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例方:

涤痰汤灌服苏合香丸。

8元气衰败

症状:

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

治法:

益气回阳固脱。

例方:

参附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牛黄清心丸,每次1~2丸,每日3~4次。

适用于风火痰热证。

1.2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2中药针剂

2.1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痰热内闭证。

2.2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高热神昏证。

2.3可酌情选用川芎嗪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腹蛇抗栓酶,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

3针灸疗法

3.1体针:

可选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百劳、大推、养老、肾俞、大肠俞、髀关、丰隆、解溪、昆仑、委中、悬钟、太溪、三阴交、照海、十二井穴、地仑、颊车、人中、翳风、风池、上廉泉、哑门、通里、气海、涌泉等。

3.2耳针:

耳、心、肝、脾、肾、皮质下。

3.3头针:

对侧运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语言区;根据CT定位,取相应区围针治疗或用大脑立体治疗仪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

2好转:

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3未愈:

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第五节痴呆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西医学的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痴呆、混合性痴呆及脑萎缩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以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与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退,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等为主症。

2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噜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的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

其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解释谚语和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有道德论理缺乏,不知羞耻等性格特征的改变。

3起病隐袭,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但也有少数起病较急者。

4神经心理学检查,颅脑CT、MRI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5本病应与郁病,癫病、健忘等病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髓海不足

症状:

头晕耳鸣,记忆力和计算力明显减退,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行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例方:

七福饮。

2脾肾两虚

症状:

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口齿含糊,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溢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弱。

治法:

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例方:

还少丹。

3痰浊蒙窍

症状:

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无语,呆若木鸡,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数滑。

治法:

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例方:

洗心汤。

4瘀血内阻

症状:

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欲饮,双目暗晦,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例方:

通窍活血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2次;或河车大造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用于髓海不足证。

1.2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内热证。

1.3还少丹,每次9克,每日2次。

适用于肾阴阳两虚证。

2中药针剂

2.1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内蕴痰热证。

2.2可酌情选用川芎嗪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蝮蛇抗栓酶,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3针灸疗法

3.1体针:

主穴:

可选百会透四神聪,大椎、命门、肾俞、心俞、膈俞、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丰隆、足三里、神门、太溪、悬钟。

配穴:

可选太冲、内关、哑门、廉泉、脾俞、大肠俞、白环俞等。

3.2耳针:

可选心、肾、耳、神门、皮质下、额等。

3.3头针:

可选足运感区及血管舒缩区。

[疗效标准]

好转:

精神症状减轻,神经症状改善,在他人协助下能提高自理生活能力。

无效:

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第六节痫病

痫病由痰、火、瘀,以及先天因素等,致气血逆乱,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醒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西医学的癫痫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

或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发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作CT、MRI。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辨证论治]

发作期

1阳痫

症状:

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为苍白,口唇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

移时苏醒,醒后感乏力、头痛,或如常人,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

泻热涤痰,熄风定痫。

例方:

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2阴痫

症状:

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昏愦,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

也有仅为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或动作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二目上吊数秒乃至数分钟即可恢复,病发后对上述症状全然无知。

多一日发作十数次或数十次。

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

温化痰涎,熄风定痫。

例方:

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

1痰火扰神

症状:

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

病发后,症情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

治法:

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例方:

当归龙荟丸。

2风痰闭阻

症状:

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

涤痰熄风镇痫。

例方:

定痫丸。

3心脾两虚

症状:

反复发痫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

补益心脾,燥湿化痰。

例方:

六君子汤合温胆汤。

4肝肾阴虚

症状:

痫病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

治法:

滋养肝肾。

方药:

大补元煎。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痫证镇心丸、止痫散、归脾丸、龙胆泻肝丸等。

2中药针剂

2.1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阳痫证。

2.2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阴痫证。

2.3可酌情选用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针灸疗法

3.1体针

发作期,取人中、百合、合谷、太冲、内关;

休止期,取本神、身柱、丰隆、行间、阳陵泉、足临泣、内庭、肝俞、肾俞、脾俞、神门。

3.2耳针:

取心、肝、胃、神门、脑、皮质下、枕、缘中。

4西医疗法:

可酌情选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1近期治愈:

与治疗前发作间歇时间比较,延长1年以上不发者。

2好转:

发作时症状比前减轻,间歇期明显延长者。

3未愈:

发作频繁,或症状加重。

 

第七节癫病

癫病是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蒙蔽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少动为特征的精神病。

西医的精神分裂症抑郁型与抑郁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有精神抑郁,多疑多虑,或焦急胆怯,或悲郁善哭,呆痴叹息等不正常表现。

2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或有家族史。

3排除药物原因导致者。

4应与郁病、脏躁鉴别。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

症状: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肋胀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例方:

柴胡疏肝散。

2痰气郁结

症状: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例:

顺气导痰汤。

3心脾两虚

症状:

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

养心安神,健脾理气。

例方:

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4气阴两虚

症状:

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治法:

益气养阴。

例方:

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

[其他治疗]

1中成药

酌情选用白金丸、越鞠丸、苏合香丸、归脾丸、逍遥丸。

2针灸疗法

取中脘、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丰隆、太冲。

[疗效标准]

1治愈:

语言、举止正常,神情安定,能正常处理日常事务。

2好转:

神情安定,言语、举止基本正常或有改善。

3未愈:

精神、语言、举止异常不能控制。

 

第八节狂病

狂病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致痰火壅盛、闭塞心窍、神机错乱所引起的以精神亢奋,躁扰喧狂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精神病。

西医的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型精神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有精神错乱、哭笑无常,妄语高歌,狂躁不安,不避亲疏,打人毁物等精神、语言、举止不正常状态。

2有情志剌激、意愿不遂或脑外伤等诱发因素,或有家族史。

3排除药物原因所致者。

4应与癫病、蓄血发狂相鉴别。

[辨证论治]

1痰火扰神

症状:

素有性急易怒,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烦躁,突然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治法:

清泄肝火,涤痰醒神。

例方:

程氏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

症状:

狂病日久,其势较戢,呼之能自止,但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面秽,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例方:

二阴煎。

3痰结血瘀

症状:

狂病日久不愈,面色暗滞而秽,躁扰不安,多言,恼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

豁痰化瘀。

例方:

癫狂梦醒汤。

4瘀血阻窍

症状:

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面色晦暗,舌青紫,或有瘀斑,苔薄滑,脉小弦或细涩。

治法:

疏瘀通窍。

例方:

定狂逐瘀汤。

5.心肾失调

症状:

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呼巳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口干便难,舌尖红无苔或剥裂,脉细数。

治法:

育阴潜阳,交通心贤。

例方:

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礞石滚痰丸:

每次9克,每日1~2次。

1.2当归龙荟丸:

每次6~9克,每日2次。

1.3清心滚痰丸:

每次3克,每日2次。

1.4牛黄醒脑片:

每次4片,每日2次,以上用于痰火上扰证。

2针灸疗法

取中脘、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平隆、太冲。

[疗效标准]

1治愈:

语言、举止、神情均恢复正常,能正常处理日常事务。

2好转:

神情安定,言语、举止基本正常或有改善。

3未愈:

精神、语言、举止异常不能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