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416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简答题.docx

教师招聘简答题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

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

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

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

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

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四、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

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

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

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57.【答案要点】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

工具、媒体或设备。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

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

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⑴):

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奈勒B.多尔C.杜

威D.巴格莱

10、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培根

9、肯普提出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A.目标模式B.系统分析模式C.程序模式 D.过程模式

2、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

漫话》

2、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

漫话》

9、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B6.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

C.“纲要信号教学法”D.导学式教学法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例2]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答案应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C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

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

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B22、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德育起着()

C基础作用D辅助作用

A主导作用B重要作用

B27、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

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

C42、在()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分离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

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

6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

的认识

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8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

C.单一化D.崇高化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 )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33.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______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______、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C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33.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

家是()

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

38.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

操作的定向、操

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以及操作

的熟练。

2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

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

段是()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

操作D.原型内化

25.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3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

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

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

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

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

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

作整合D.操作熟练

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

(D)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相对

独立性

2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B)

A.联络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C.运动

神经元D.单极神经元

B8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

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预测。

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

总结、提问、析疑和

D2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关系 C.师道尊严关系 D.相

互促进关系

34.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44.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

指导性文件是___。

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学大纲、

教科书)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培养创新精神。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形式型策略。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D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B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

ABD1、注意的功能有()

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

C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D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

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

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

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

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

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

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

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

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

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

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

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

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