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007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达标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50道选择题达标测试及答案

1.宋朝以前.菏泽曾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才辈出;两宋以后,经济落后,杰出人物寥若晨星。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菏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B.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重心南移

C.黄河改道频繁,对下游影响大

D.菏泽位置重要,水陆交通发达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

A.洞庭湖流域B.洪湖流域C.太湖流域D.淮河流域

3.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

查证属实的是()

①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③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

④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改进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有的同学很爱吃从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

6.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

7.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8.宋人说:

“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A.泉州B.广州C.温州D.明州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

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1.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12.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13.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14.南宋时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宣政院C.市舶司D.理藩院

15.《宋史》中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17.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18.一位法国学者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①交子②在报纸上看新闻③瓦子④发电报问候亲人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19.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20.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21.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22.假如你回到了宋朝,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穿丝绸衣服;③坐船航行;

④使用景德镇的瓷器;⑤吃上占城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④⑤

23.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反映了()

A.宋代税收徭役沉重B.宋代京城物资匮乏

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D.宋代经济发展迟缓

24.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市民阶层不断兴起,休闲娱乐成为都市生活的主流

B.为躲避战争,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

D.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南方开发

25.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于领先地位D.比阿拉伯发达

26.李明上网查阅了有关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棉布成为北方普通百姓的衣料

C.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D.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27.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

28.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④徵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9.有学者认为:

“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30.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对外征战,拓展疆土

C.便武兴文,士人地位高D.对外开放,外贸兴盛

31.《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3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3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契丹国建立②北宋建立③西夏建立。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34.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

35.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B.创制汉字

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D.汉人迁入

3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37.北宋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与辽、西夏进行了和议,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

A.对宋称臣B.辽、西夏给北宋送“岁币”

C.北宋给辽、西夏送“岁币”D.辽、西夏推行汉法

38.袁腾飞从2010年4月16日起在《百家讲坛》讲“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

4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需要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共处

41.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①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2.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C.重新划定边界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纳岁币

43.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4.对于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和北宋与西夏的和议,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在宋朝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议和的

B.宋朝都向对方割让了大片土地

C.宋朝都要向对方称臣

D.两次议和都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45.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46.北宋时,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北宋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削弱相权B.完善中央机构

C.重文轻武D.加强皇帝专权,武将跋扈

47.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有()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⑤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48.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实行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员的腐败

C.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解决支付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49.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完善。

其中宋代完善科举制的措施是()

A.分科考试B.增加科举取士名额C.创设殿试D.重视考诗赋

50.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50道选择题达标测试答案

1-5BCCAA6-10AAABC11-15ADDCB16-20AAABC

21-25BBCAC26-30BCBDB31-35DCADC36-40DCDCB

41-45BDCDD46-50DBC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