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40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docx

军事理论之第三课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

一、战略的基本概念

二、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

三、战略环境与战略

战略环境概述

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

战略环境是从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研究它的形成、内容、特点以及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一、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战略的含义

(二)战略构成要素

(三)决定战略的基本要素

(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五)战略的分类

(一)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随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军事活动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构成要素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略目的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

2、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

据。

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3、战略力量

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

它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

4、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为准备和进行实施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保障。

是战略决策机

构根据战略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三)决定战略的要素

1、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决

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政治因素

政治对战略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它将决定战略的性质和目的,赋予其任务和要求,

影响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

战略服从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的需求,完成政治赋予的任务。

3、战争力量

战争力量是指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

战争实力与战争潜力共同构成国家或政治、军事集团总体的战争力量。

战争实力与战争潜力包括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力量状况、

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民族精神。

4、地缘战略关系

地缘战略关系包括地缘关系和国家间地缘战略关系。

地缘关系即人类在共同地域内从事居住、生活、生产等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空间关系。

国家间地缘战略关系即相关国家间在自然地理和地缘环境形成利益相关的诸种战略关系。

在制定战略时主要表现在大国关系形成的地缘战略格局的战略定位。

5、战略文化传统

战略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

它是一个民族与文明的历史经验、民族特性、价值追求以及文化心理在战略领域的集中反映。

6、国际法

国际法是调节武装冲突法律依据,是影响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

其作用:

揭露敌人争取战略主动地位的有力武器;

区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确定和惩治战争罪犯。

(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1、全局性

统筹各个方面和各个部分。

全局性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空间--战略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分。

时间--战略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

2、阶级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

任何战略都反映一定阶级、民族、国家或

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

3、对抗性

不可调和的矛盾斗争和激烈较量。

表现在战略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上。

整体性--整个国家的所有力量。

连续性--平时和战时均存在。

4、预见性

预见性是谋略的前提,决策的基础。

能揭示未来事件的特点、规律,他是制定、调整和实施战略的客观依据。

5、谋略性

战略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一种策略,它的目的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五)战略的分类

科学地进行战略划分和建立合理的战略层次结构是战略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战略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依据不同的战略目的和战略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将战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作战行动的性质和样式,可以将战略划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两大类。

2依据作战行动的时间特征,可以将战略划分为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两种类型。

3、根据作战行动的主要手段,可以将战略划分为核战略、常规战争战略和信息化战争战略。

4、根据战争规模和涉及的范围,可以将战略划分为全面战争战略和局部战争战略。

二、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

(一)国际战略环境

(二)国内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战略环境包括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国内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是动态的。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斗争与合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情况和趋势。

他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体现。

研究国际战略环境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时代特征;战略格局;战略动向;战争和平趋势;周边安全形势。

1、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总进程中的矛盾领域和斗争状况。

时代特征是世界性的、阶段性的,它所反映的是世界的总貌,是整个世界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的标志。

2、世界战略格局

世界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战略关系。

3、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

世界各国之间由于战略利益和政策的异同,既可能是对手,也可能是朋友。

各国战略动向,既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

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的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所推行的战略,对其他国家的战略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

战争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最激烈手段。

只要战争根源还存在,战争与和平始终是国际安全面临的两大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来说,来自外部的战争威胁是最严重的威胁。

5、边界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

(二)国内战略环境

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战争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情况和地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治环境、

经济状况和综合国力等。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幅员、人口、资源、地形、气候以及行政区划、交通、要地等状况。

地理环境不仅是制定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而且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加强对地理环境的研究与认识,是使战略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

2、政治环境

国内政治环境,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对战略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基本国策,另一方面是政治安全形势。

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基本国策是国内政治环境的本质和核心,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指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一切军事斗争和军事活动,归根结底都要依靠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支撑,并受其制约。

战略指导者必须立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实际状况,筹划、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

三、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

(一)主观战略是建立在客观战略环境基础之上

(二)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能动作用

(一)主观战略是建立在客观战略环境基础之上

战略环境是独立于战略指导者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依据。

战略指导者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才能找出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并根据这些特点与规律制定出正确的战略。

(二)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能动作用。

战略对维持或改变战略环境有重大影响。

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正确的战略可以改变

险恶、不利的战略环境。

错误的战略,则会使环境恶化或使困境加剧,招致全局失败。

战略指导者必须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和斗争发展规律的战略,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改变不利战略环境或争取有利战略环境,争取胜利。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四次转换

三、世界新格局展望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

(五)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主要是国际战略力量。

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能力主要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主要由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社会文化力量等组成。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

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是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表现在影响力的对比。

影响力又表现为主导性力量、从属性力量、潜在力量和战略地位。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

1、单极格局

2、两极格局

3、多极格局

4、多元交叉格局

(五)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四次转换

(一)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格局"

(二)普法战争与"法兰克福格局"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格局"

二、世界新格局展望

(一)两极格局解体

(二)过渡性战略格局的特点

(三)过渡性战略格局的发展态势

(一)两极格局的解体

1.第一阶段.

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两个阵营对峙的阶段。

2.第二阶段.

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期。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雅尔塔两极格局"逐渐走向衰落。

(一)两极格局解体

四大标志为:

东欧巨变与华约解体;

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美苏由对抗走向友好合作;

两个德国的重新统一;

北约伦敦会议调整对苏战略。

1991年12月15日苏联解体。

(二)过渡性战略格局的特点

以往格局转变是战争促成的,而这次是和平方式转变的;

这次格局转变将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

以往格局交替是由反侵略同盟国的胜利建立的。

本次自身原因垮台使另一超级大国上台的。

(三)过渡性战略格局的发展态势

1、美国难以筑成单极世界。

2、美俄仍是世界军事强国。

3、不可能是美、欧、日三极。

4、由美、欧、日、俄、中、印等多极构成。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演变与现状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趋势

三、我国的周边安全政策

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周边安全环境是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和产物。

周边安全环境对国防建设具

有直接的影响,而国防建设对周边安全环境也具有反作用。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演变与现状

(一)祖国统一问题

(二)海洋权益问题

(三)边界争端问题

(四)周边有关国家军事状况

(一)祖国统一问题

1、台湾政体向台独方向转化。

2、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活动日益嚣张。

3、台湾当局加紧推行务实外交。

4、台湾当局加强了以武拒统的军事准备。

5、国际敌对势力阻扰和破坏。

6、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局势出现新转机。

我们的原则与对策

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二)海洋权益问题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

面积770000平方千米,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天然分界。

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钓鱼岛:

位于台湾东北约120海里处,由数个岛屿与岛礁组成,面积3.64平方千米。

公元1403年以前,钓鱼岛即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明朝把钓鱼岛正式划入了中国的海防范围。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将钓鱼岛群岛随同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

我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的同时,客观上也收复了钓鱼岛的主权。

但是,日本投降后,冲绳受美国托管,美国却将我钓鱼岛作为靶场,并且违反《开罗宣言》,于1971年把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诸岛屿争议问题

A、争端的由来

60年代前,南海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南海提出争议。

世界上18个主要国家出版的198种地图都把南海列入中国版图的范围。

自60年代在南海发现了大油田以后,争端即起,并且越演越烈。

70年代后,菲律宾率先大举侵入,接着马来西亚、越南、文莱侵入。

B、现状

目前我国只控制了6个岛礁。

1、越南侵占了27个岛礁,与15个国家的30多家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年开采石油200万吨。

并向有生存能力的岛礁移民,修建了若干个军事基地,派驻了2000多名军事人员,坦克60多辆,火炮数百门。

2、菲律宾侵占了8个岛礁,与15家外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钻井数十口。

1991年钻井3口,每口井储量1亿吨以上,每口井日产原油700余吨,并在岛礁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同时还炸毁了我设在岛礁上的标志。

3、马来西亚侵占了3个岛礁,与27家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开采面积达24万km2,已深入我传统领海120海里,年开采石油800万吨,天然气110亿m3。

在侵占的岛礁上派了驻军,修建了军事基地。

4、印尼侵占了我传统海域5万km2,打井17口,其中有一口天然气井为世界十大气井之一,储量达11亿m3。

5、文莱侵占我传统领海海域3000km2,打井200多口。

C、有关国家的企图

越南向马来西亚、菲律宾建议:

以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海岸线为准向外200海里为各自的海区,再把剩下的南海海面积分为4等份,每个国家(指中、越、马、菲)各一等份。

此建议立即得到了马、菲的响应。

菲律宾提出:

南海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应有联合国安理会或国际法院裁决。

日本则表示:

正在忧虑地注视南沙事态发展,有可能卷入保护海上航道的行动。

美国直言不讳地说:

在南海和东南亚地区有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要在南海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提出要仿效《南极条约》,建立包括争议各方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尼等国在内的国际性《南沙权利机构》。

俄罗斯、新加坡、印尼等国家附和美、日等国,表示南海争端属国际性的问题,不仅其他国家可以参与南海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且应在该海区建立一支提供航海保障的国际海军力量。

D、我们的原则与对策

a.形势:

目前的局面表明: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出于侵占海洋国土的需要,印尼、文莱处于掠夺海洋资源的目的,必然会一保现在已经占领的岛礁,二夺另外一些岛礁。

越南加入东盟,其目的是想与东盟联合行动;菲律宾态度积极,是想借助越南的力量抗衡中

国。

美、日、俄则从大战略考虑,期望南海局面长期维持下去。

b.原则与对策: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与东盟对话,争取和平解决;

发展海、空力量,保证制海、制空权;

揭露美国、日本、俄罗斯的阴谋;

做好南海的战场建设。

(三)边界争端问题

1、中印边界问题

2、中俄边界问题

3、中越边界问题

4、与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

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

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6500千米,有海岛7100个,与我国相邻的3个边缘海的总面积4680000平方千米。

世界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中国的战略位置成为牵制和对付两大战略区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麦克马洪线

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

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

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不承认麦线的态度。

中越边界问题

中越边界领土问题包括陆地边界、北部湾划分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等三方面。

    

1991年11月,两国签署了《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  

1993年10月,两国签署《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于1999年12月30日在河内正式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

  

2000年7月6日,两国在北京互换了条约批准书,《陆地边界条约》正式生效。

  

2000年12月25日,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越《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4、与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

经过我国政府与相邻国政府的磋商、谈判,与各国的边界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趋势

(一)战略平衡稳定了周边安全环境

二)应对国际犯罪具有共同安全利益

(三)外交的发展减少了军事冲突

(四)经济的崛起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地位

(一)战略平衡稳定了周边安全环境

与中国利益一致性较强的国家。

巴基斯坦、朝鲜、缅甸、尼泊尔、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及中亚等国希望中国进一步强大,减少美国干涉他们内部事务的压力。

其中有些国家需要中国的安全支持,中国的强大对维护这些国家的安全有着直接的作用,这些国家希望亚太安全战略平衡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二)应对国际犯罪具有共同安全利益

冷战后经济安全观念的形成,促使亚太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破坏正常经济生活的国际犯罪活动。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打击贩毒、走私、非法买卖枪支、海盗、印制伪钞、非法移民、洗钱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安全利益。

从而使冲突变为合作。

(三)外交的发展减少了军事冲突

我国与周边国家采取外交手段和平地解决边界分歧。

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验证明,边界分歧并不必然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安全合作的关系。

只要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双方完全能做到搁置争议、共同合作。

(四)经济的崛起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地位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

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

三、我国的周边安全政策

(一)改善在亚太多边关系中的现实处境

 

(二)构造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

(三)提升在亚太及世界大国中的战略地位

(四)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

(五)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一)稳定两翼:

改善在亚太多边

关系中的现实处境

1、在东翼,稳住朝鲜和日本;

 2、在西翼,努力发展中印关系。

(二)强固后背:

构造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 

1、将运筹中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2、构筑欧亚大陆友好中间地带。

(三)经略东南:

提升在亚太及世界大国中的战略地位

1、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

2、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着力加强岛内工作。

 (四)斗而不破:

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 

1、要以两手对两手,争取双赢,避免双损; 

2、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扩大共识,减少对抗; 

3、要突出核心利益,减少美对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干涉。

  (五)打牢依托:

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1、继续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政治影响力。

2、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3、积极参与建立和促成区域性合作组织,使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获取更大的地缘战略力量。

复习题

1、简述战略及其各要素。

2、战略环境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如何分析威胁要素?

4、中国海洋在中国国防建设中有什么重要影响?

5、试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6、根据中国周边主要国家的军事概况和国内安全环境,你认为应如何加强中国的国防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