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451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docx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

  10月26日,我和刘老师一起去成都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与创新”观摩研讨会。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当然我和刘老师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也把我们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本次学习的地点——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初进这所学校,第一印象感觉一般,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仔细走了一圈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不少触动我的地方。

首先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学校的乒乓球台真多!

墙角下、大树下、花坛旁、凡是可以利用的空地都有序地摆放着乒乓球台,一个地方几十张,校园里这样的地方有七八处,合计下来差不多得有300多张。

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放了几张棋台,可以下五子棋、象棋、围棋等。

试想在这样的操场上,课间每个孩子都可以来打打球、下下棋、跳跳绳什么的,学生有事干了,有活动参加了,那同学之间的追逐打闹是不是就会减少一些呢?

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的大课间时间真长!

足足有五六十分钟的时间,有集体循环跑、学校自编的健美操、武术操、完了还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看完之后我心想:

人家这才是真正的大课间呀!

之后,我又看了他们的校报,其中一篇小文章吸引了我,也第三次触动了我。

教育质量还要比身高?

估计这样的事情,在咱们方圆几里的学校应该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吧?

看完之后,好奇心又驱使我加了他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在他们的学校简介里,有这样几句话再一次触动了我……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高内涵、大格局、上档次,简称高大上。

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度过一段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

  接下来回到本次的观摩研讨会,这次的研讨会旨在让一线教师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引领教师们提升认识、转变观念,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育智慧,所以三天的时间一共安排了一个主题报告、九节示范课、而且每节示范课后都由执教老师进行一个与课相关的微报告。

  其中主题报告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培英教授带来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演变、建构与培育研究》。

首先,他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总体框架。

核心素养兼有个人和社会价值,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无知则无能,要将知识变为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通过具体的事例梳理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和反思,生动地提出小学数学要联系生活,重视生活应用。

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从两个层面六项素养介绍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希望我们教师人人都需要从数与形的视角来观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

  九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课有三节,分别是:

江苏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可能性》、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黄慧章老师的《比的认识》单元课、浙江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的绘本课《古罗马人的数字》。

  许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环环相扣、扎实高效。

这节课从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引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带领学生走向数学的知识海洋。

通过小组讨论、抛硬币、摸不同颜色的球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情具有一种结果、两种结果和多种结果,明确什么是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与求证,找出事情发生的源头和结果。

最后又以狄青百钱定军心的结果来总结本节课学的知识,并通过骰子、指针转动、数学魔术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黄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一课,高屋建瓴、耳目一新。

课前,黄老师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简要为我们分析了单元课、学时课、整合课的区别与联系。

课中,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就三下、五上分数的意义;及五下、六上分数的计算等知识进行了回顾与复习,从而引出了比的认识这一单元。

随后,她从首学、互学、群学这三个方面,来引导同学们对“比的产生、比的意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及比的性质”等内容进行了知识上的梳理和方法上的归纳。

接着她又让学生通过思考“书中有哪些地方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或方法上的联系?

”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方法也是相互有联系的。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黄老师告诉学生“离开树的叶子不再盛开鲜花,打碎的镜子不再映出人脸,我们要学会整体把握单元知识”,树立整体思维!

  听完黄老师的单元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新鲜、新颖,因为这种类型的课还是头一次接触;不过细细品味这节课,似乎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记得咱们学校的合美课堂在语文学科好像就尝试过单元整合教学,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也是按照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等几个课型来上的吧?

这样一想,瞬间一种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原来我们学校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是走在了课改的前沿呢!

其实仔细想想,不管是他们数学上的单元课、学时课和整合课,还是我们语文上的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其实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上位思考、系统掌握的能力。

  朱老师执教的绘本拓展课《古罗马人的数字》一课,趣味十足、脑洞大开。

在课上朱老师带着孩子们看绘本、学数学,他引导学生认识古罗马数字以及书写古罗马数字的基本符号。

让学生多次进行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经历各个基本符号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古罗马数字书写的三个规则。

特别是在学生对阿拉伯数字和古罗马数字进行比较时,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简便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所用到的“位值原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系统。

朱老师还让学生书写数值很大的古罗马数字,不仅丰富了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系统,也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精彩无比的课,因为我们看到下课铃响后,学生们个个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探索古罗马数字的奥秘;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成功无比的课,因为这是我和刘老师以及台下所有老师听得最为投入的一节课,听课期间我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学生,跟随着朱老师的讲解和台上的学生一起在不断的思考、尝试、记录、总结。

  当然除了上述三位老师的课,其他六位老师的课也值得一一回味。

参加学习之后,我们觉得在工作中,一定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扎根教材,吃透教材;也要学会跳出教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探究,使课堂向“学为中心”转型!

最后我想以科大附小每个班级数学课的课前口号作为结束语,那就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灵魂。

所以伙伴们,请记住“为数学思维素养而教”应该是我们数学老师不能偏离的跑道!

  10月26日,我和刘老师一起去成都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与创新”观摩研讨会。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当然我和刘老师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也把我们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本次学习的地点——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初进这所学校,第一印象感觉一般,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仔细走了一圈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不少触动我的地方。

首先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学校的乒乓球台真多!

墙角下、大树下、花坛旁、凡是可以利用的空地都有序地摆放着乒乓球台,一个地方几十张,校园里这样的地方有七八处,合计下来差不多得有300多张。

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放了几张棋台,可以下五子棋、象棋、围棋等。

试想在这样的操场上,课间每个孩子都可以来打打球、下下棋、跳跳绳什么的,学生有事干了,有活动参加了,那同学之间的追逐打闹是不是就会减少一些呢?

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的大课间时间真长!

足足有五六十分钟的时间,有集体循环跑、学校自编的健美操、武术操、完了还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看完之后我心想:

人家这才是真正的大课间呀!

之后,我又看了他们的校报,其中一篇小文章吸引了我,也第三次触动了我。

教育质量还要比身高?

估计这样的事情,在咱们方圆几里的学校应该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吧?

看完之后,好奇心又驱使我加了他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在他们的学校简介里,有这样几句话再一次触动了我……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高内涵、大格局、上档次,简称高大上。

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度过一段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

  接下来回到本次的观摩研讨会,这次的研讨会旨在让一线教师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引领教师们提升认识、转变观念,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育智慧,所以三天的时间一共安排了一个主题报告、九节示范课、而且每节示范课后都由执教老师进行一个与课相关的微报告。

  其中主题报告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培英教授带来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演变、建构与培育研究》。

首先,他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总体框架。

核心素养兼有个人和社会价值,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无知则无能,要将知识变为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通过具体的事例梳理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和反思,生动地提出小学数学要联系生活,重视生活应用。

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从两个层面六项素养介绍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希望我们教师人人都需要从数与形的视角来观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

  九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课有三节,分别是:

江苏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可能性》、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黄慧章老师的《比的认识》单元课、浙江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的绘本课《古罗马人的数字》。

  许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环环相扣、扎实高效。

这节课从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引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带领学生走向数学的知识海洋。

通过小组讨论、抛硬币、摸不同颜色的球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情具有一种结果、两种结果和多种结果,明确什么是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与求证,找出事情发生的源头和结果。

最后又以狄青百钱定军心的结果来总结本节课学的知识,并通过骰子、指针转动、数学魔术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黄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一课,高屋建瓴、耳目一新。

课前,黄老师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简要为我们分析了单元课、学时课、整合课的区别与联系。

课中,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就三下、五上分数的意义;及五下、六上分数的计算等知识进行了回顾与复习,从而引出了比的认识这一单元。

随后,她从首学、互学、群学这三个方面,来引导同学们对“比的产生、比的意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及比的性质”等内容进行了知识上的梳理和方法上的归纳。

接着她又让学生通过思考“书中有哪些地方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或方法上的联系?

”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方法也是相互有联系的。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黄老师告诉学生“离开树的叶子不再盛开鲜花,打碎的镜子不再映出人脸,我们要学会整体把握单元知识”,树立整体思维!

  听完黄老师的单元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新鲜、新颖,因为这种类型的课还是头一次接触;不过细细品味这节课,似乎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记得咱们学校的合美课堂在语文学科好像就尝试过单元整合教学,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也是按照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等几个课型来上的吧?

这样一想,瞬间一种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原来我们学校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是走在了课改的前沿呢!

其实仔细想想,不管是他们数学上的单元课、学时课和整合课,还是我们语文上的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其实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上位思考、系统掌握的能力。

  朱老师执教的绘本拓展课《古罗马人的数字》一课,趣味十足、脑洞大开。

在课上朱老师带着孩子们看绘本、学数学,他引导学生认识古罗马数字以及书写古罗马数字的基本符号。

让学生多次进行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经历各个基本符号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古罗马数字书写的三个规则。

特别是在学生对阿拉伯数字和古罗马数字进行比较时,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简便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所用到的“位值原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系统。

朱老师还让学生书写数值很大的古罗马数字,不仅丰富了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系统,也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精彩无比的课,因为我们看到下课铃响后,学生们个个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探索古罗马数字的奥秘;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成功无比的课,因为这是我和刘老师以及台下所有老师听得最为投入的一节课,听课期间我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学生,跟随着朱老师的讲解和台上的学生一起在不断的思考、尝试、记录、总结。

  当然除了上述三位老师的课,其他六位老师的课也值得一一回味。

参加学习之后,我们觉得在工作中,一定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扎根教材,吃透教材;也要学会跳出教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探究,使课堂向“学为中心”转型!

最后我想以科大附小每个班级数学课的课前口号作为结束语,那就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灵魂。

所以伙伴们,请记住“为数学思维素养而教”应该是我们数学老师不能偏离的跑道!

  10月26日,我和刘老师一起去成都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与创新”观摩研讨会。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当然我和刘老师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也把我们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本次学习的地点——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初进这所学校,第一印象感觉一般,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仔细走了一圈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不少触动我的地方。

首先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学校的乒乓球台真多!

墙角下、大树下、花坛旁、凡是可以利用的空地都有序地摆放着乒乓球台,一个地方几十张,校园里这样的地方有七八处,合计下来差不多得有300多张。

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放了几张棋台,可以下五子棋、象棋、围棋等。

试想在这样的操场上,课间每个孩子都可以来打打球、下下棋、跳跳绳什么的,学生有事干了,有活动参加了,那同学之间的追逐打闹是不是就会减少一些呢?

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

他们的大课间时间真长!

足足有五六十分钟的时间,有集体循环跑、学校自编的健美操、武术操、完了还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看完之后我心想:

人家这才是真正的大课间呀!

之后,我又看了他们的校报,其中一篇小文章吸引了我,也第三次触动了我。

教育质量还要比身高?

估计这样的事情,在咱们方圆几里的学校应该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吧?

看完之后,好奇心又驱使我加了他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在他们的学校简介里,有这样几句话再一次触动了我……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高内涵、大格局、上档次,简称高大上。

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度过一段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

  接下来回到本次的观摩研讨会,这次的研讨会旨在让一线教师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引领教师们提升认识、转变观念,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育智慧,所以三天的时间一共安排了一个主题报告、九节示范课、而且每节示范课后都由执教老师进行一个与课相关的微报告。

  其中主题报告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培英教授带来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演变、建构与培育研究》。

首先,他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总体框架。

核心素养兼有个人和社会价值,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无知则无能,要将知识变为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通过具体的事例梳理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和反思,生动地提出小学数学要联系生活,重视生活应用。

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从两个层面六项素养介绍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希望我们教师人人都需要从数与形的视角来观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

  九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课有三节,分别是:

江苏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可能性》、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黄慧章老师的《比的认识》单元课、浙江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的绘本课《古罗马人的数字》。

  许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环环相扣、扎实高效。

这节课从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引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带领学生走向数学的知识海洋。

通过小组讨论、抛硬币、摸不同颜色的球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情具有一种结果、两种结果和多种结果,明确什么是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与求证,找出事情发生的源头和结果。

最后又以狄青百钱定军心的结果来总结本节课学的知识,并通过骰子、指针转动、数学魔术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黄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一课,高屋建瓴、耳目一新。

课前,黄老师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简要为我们分析了单元课、学时课、整合课的区别与联系。

课中,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就三下、五上分数的意义;及五下、六上分数的计算等知识进行了回顾与复习,从而引出了比的认识这一单元。

随后,她从首学、互学、群学这三个方面,来引导同学们对“比的产生、比的意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及比的性质”等内容进行了知识上的梳理和方法上的归纳。

接着她又让学生通过思考“书中有哪些地方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或方法上的联系?

”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方法也是相互有联系的。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黄老师告诉学生“离开树的叶子不再盛开鲜花,打碎的镜子不再映出人脸,我们要学会整体把握单元知识”,树立整体思维!

  听完黄老师的单元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新鲜、新颖,因为这种类型的课还是头一次接触;不过细细品味这节课,似乎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记得咱们学校的合美课堂在语文学科好像就尝试过单元整合教学,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也是按照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等几个课型来上的吧?

这样一想,瞬间一种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原来我们学校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是走在了课改的前沿呢!

其实仔细想想,不管是他们数学上的单元课、学时课和整合课,还是我们语文上的感知课、探究课、提升课其实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上位思考、系统掌握的能力。

  朱老师执教的绘本拓展课《古罗马人的数字》一课,趣味十足、脑洞大开。

在课上朱老师带着孩子们看绘本、学数学,他引导学生认识古罗马数字以及书写古罗马数字的基本符号。

让学生多次进行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经历各个基本符号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古罗马数字书写的三个规则。

特别是在学生对阿拉伯数字和古罗马数字进行比较时,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简便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阿拉伯数字书写所用到的“位值原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系统。

朱老师还让学生书写数值很大的古罗马数字,不仅丰富了古罗马数字的书写系统,也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精彩无比的课,因为我们看到下课铃响后,学生们个个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探索古罗马数字的奥秘;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成功无比的课,因为这是我和刘老师以及台下所有老师听得最为投入的一节课,听课期间我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学生,跟随着朱老师的讲解和台上的学生一起在不断的思考、尝试、记录、总结。

  当然除了上述三位老师的课,其他六位老师的课也值得一一回味。

参加学习之后,我们觉得在工作中,一定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扎根教材,吃透教材;也要学会跳出教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探究,使课堂向“学为中心”转型!

最后我想以科大附小每个班级数学课的课前口号作为结束语,那就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灵魂。

所以伙伴们,请记住“为数学思维素养而教”应该是我们数学老师不能偏离的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