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9426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B.

粮食酿酒C.

冰雪融化D.

火箭点火

2.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垃圾要分类放置处理

B.开发风力水力新能源

C.推广一次性木筷使用

D.废水废气要达标排放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液体加热D.

量9.5mL液体

4.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核外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做饭油锅起火,要立刻用水浇灭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厨房燃气泄漏,可打开电灯检查

D.废弃的深地窖,不可以贸然进入

6.下列混合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蔗糖水C.碘酒D.牛奶

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是阳离子

B.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8.常温下,在足量pH=2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9.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时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则R的化学式为()

A.N2B.NO2C.N2O3D.N2O5

10.除去NaC1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H2SO4溶液B.稀盐酸C.Ca(OH)2溶液D.AgNO3溶液

1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K2FeO4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6

1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Ba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

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两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NaCl溶液B.HCl溶液C.KNO3溶液D.酚酞试液

14.如图是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

B.t2℃时,NaCl和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1的溶解度

D.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15.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等质量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6.5g锌粒,向右盘烧杯中加入6.5g铁粒,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指向()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右边

C.分度盘的中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简答题

16.

(1)按要求从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

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金属单质_________;

②一种难挥发的酸________;

③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

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

⑤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2Mg_________;

②Mg2+_________;

(3)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物质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氢原子。

③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三、综合应用题

17.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海水“晒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__(填字母代号)的方法使NaC1晶体析出。

A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B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2)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在学校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

需要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_g。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要的氯化钠,用100mL量筒量取水______mL。

③______,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装瓶存放: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3)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为原料,还可提取金属材料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①步骤Ⅰ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要将氢氧化镁沉淀分离出来应该用的方法是_______(选择“过滤”“蒸发”之一),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②步骤Ⅱ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复分解”之一)。

③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四、实验题

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

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

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9.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Na2CO3、BaSO4、NaCl、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在混合物A中,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_。

(4)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向盛有20g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碳酸钙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纵坐标数值为_______g。

(2)当滴入稀盐酸溶液在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刚好至C点时,得不饱和溶液。

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正确;

D、火箭点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垃圾要分类放置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

B.开发风力水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D.废水废气要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故填:

C.

3.C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4.A

【解析】

A、核外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一种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D、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选A.

5.D

【详解】

A、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做法错误。

C、厨房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验,是错误的。

A、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贸然进入,因为里面可能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够使人窒息,故说法正确。

故选:

D。

6.D

【详解】

A、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B

【详解】

A、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该粒子是阳离子,故A说法正确;

B、该元素为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说法不正确;

C、该元素为铝,是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8.A

【详解】

常温下,在足量pH=2的溶液中,说明该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故选:

A。

9.A

【详解】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3C+S

K2S+3CO2↑+X↑,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硫原子11

钾原子22

氮原子20

氧原子66

碳原子33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1个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

A。

【点睛】

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并能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10.B

【详解】

A.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除去了碳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故错误;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了碳酸钠,故正确;

C.碳酸钠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除去了碳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错误;

D.氯化钠会与AgNO3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故选:

B。

11.D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故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故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

故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

故不正确。

故选:

D。

12.D

【详解】

解: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D。

13.D

【详解】

A、氯化钠不能与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开来,故错误;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不明显现象,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开来,故错误;

C、硝酸钾不能与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开来,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钡溶液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

D。

14.C

【详解】

A、由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故A叙述正确;

B、由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在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故B叙述正确;

C、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应指明温度。

故C叙述不正确;

D、由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所以,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D叙述正确。

故选:

C。

【点睛】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查出某温度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可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大小分析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5.A

【详解】

设6.5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设6.5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指向左偏。

故选:

A。

16.FeH2SO4H2OCaCO3CO22个镁原子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363:

8

【详解】

(1)①铁属于金属单质,故填:

Fe;

②硫酸一种难挥发的酸,故填:

H2SO4;

③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故填:

H2O;

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

CaCO3;

⑤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一种非金属氧化物,故填:

CO2。

(2)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Mg表示为2个镁原子,故填:

2个镁原子;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①由乙醇的化学式:

C2H6O,可知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填:

3;

②由乙醇的化学式:

C2H6O,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有5+1=6个氢原子;故填:

6;

④乙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6):

(16×1)=3:

8。

故填:

3:

8。

17.B59595溶解过滤漏斗复分解

【详解】

(1)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即通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正确,故选B;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水体积为95mL,故填:

5;95;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要的氯化钠,用100mL量筒量取水95mL。

故填:

95;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故填:

溶解;

④装瓶存放: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3)①步骤Ⅰ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要将氢氧化镁沉淀分离出来应该用的方法是过滤,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过滤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

故填:

过滤;漏斗;

②步骤Ⅱ中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

复分解;

③步骤Ⅲ中氯化镁通电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18.分液漏斗A→D→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①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填:

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D→C;故填:

A→D→C;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故填: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9.CO2Cu(OH)2NaClCl-

【详解】

硫酸钡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

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滤渣D中加入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滤液C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所以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

CO2;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Cu(OH)2;故填:

CO2;Cu(OH)2;

(2)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是:

取混合物A适量,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钠,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钠。

故填:

NaCl;

(3)碳酸钠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故填:

Cl-;

(4)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uCl2+2NaOH=Cu(OH)2↓+2NaCl;故填:

CuCl2+2NaOH=Cu(OH)2↓+2NaCl。

20.

(1)20;

(2)CaCl2;(3)157.2g

【详解】

(1)A点碳酸钙还没开始反应,纵坐标数值为20g。

故填:

20;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当滴入稀盐酸溶液在B点时,碳酸钙还有剩余,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CaCl2。

故填:

CaCl2;

(3)解:

设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x

x=8.8g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146g+20g-8.8g=157.2g

答:

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57.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