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8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docx

杭州余杭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杭州市余杭区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普通高中“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构建与运作的研究》

中期报告

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课题组负责人:

方建胜

主要成员:

许希伟柳剑朱旭颖严晓鸿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产生的来源

1.城市化中新问题:

2016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

2016版《健康城市蓝皮书》显示,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

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

若城镇化率继续按每年1%的速度提高,14亿人的中国每年将有1400万人口进城,而且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的确定,人口越来越多的向大城市聚集。

拆二代和打工仔:

城市化给城乡结合部学校留下的两大“遗产”。

拆二代——拆迁安置子弟。

就杭州市某区而言,2016年截至9月底,全区共需农民多高层公寓安置农户31772户134420人,已回迁安置农户15677户64238人。

目前仍在外过渡农户16095户70182人。

如果按照每5人中有2人为学龄孩子,那么该区就有拆迁安置家庭背景的学生5.3万人,这批本土学生95%以上都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入学。

打工仔——进城务工子弟。

根据官方数据,全国没有城市户口的外出务工者人数已超过两亿一千六百万。

这一庞大的数字意味着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移民”,每六个“移民”就有两个学龄孩子,而大城市的移民比例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来自杭州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

杭州市的外来常住人口已占常住人口的20%,达177万人。

农村户口生育计划一夫一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如果按照这样算的话,杭州市的进城务工子弟学龄孩子预计就有近百万人,而这些居无定所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只能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入学。

2.学生特点分析:

拆迁族一夜暴富,天降富贵,情绪高涨,不屑管教子女;打工族居无定所,早出晚归,困于生计,无暇管教子女。

其特点表现在:

核心素养缺失:

调查研究表明,这两类学生高中生核心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不强、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约束力松弛、学习意志力薄弱等方面。

天性躁动好动:

这两类孩子都家庭文化水平不高,而家庭经济收入大相径庭,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人心不平,心浮气躁。

这让他们的孩子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的安心学习,集中表现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是“好动”的特性,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化课教学,他们无动于衷,很难深入思考,师生很难互动,课堂局面时遇僵持。

这给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大都市周边的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二)问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构建普通高中“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范式,是我校主持的2016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三生”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三生”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1.营造教学和谐氛围。

构建“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范式,能以“做”激起千层浪,打破课堂僵局,愈合学生内心“躁动”和行为“好动”的教学“伤口”,有利于课堂和谐氛围营造。

2.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构建“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强调了“做”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构建适合不同课型特点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范式,极大地丰富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三)提出问题:

以“做”为中心的“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一序之变却立意全新,既集中体现了行知教育思想,又突出了“行”(即“做”)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充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内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家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关心由来已久,也确实出了不少惠民政策,办了不少实事,但对拆迁族子女主导打工仔的校园新生态的研究,国内外尚未有教育部门介入研究。

在“知”和“行”、“教”与“学”的先后关系问题上,古今中外学者还是颇有说法的。

(一)国内研究

1.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特殊问题,主要涉及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但也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

其中明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现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最大。

2.陶行知把国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进中国,把古代哲学问题和孔子“知行结合”德育思想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学”,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后来,于子俞等民主教育家在南京实践“学教做合一”理论。

3.20世纪90年代江苏等部分省市也尝试和实践“先学后教”教学理论,主要倡导者是邱学华等。

后来,江苏杨思中学率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国外研究:

国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相对立的经典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教育流派,以及奥苏伯尔的接受性学习和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两大结构主义认知教学流派。

这两大流派教育思想,前者侧重于“先知后行”,表现为“先教后学”教学思维;后者强调“先行后知”,表现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思维。

但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思维依然属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先学后教”型课堂教学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只是引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要素和合作讨论要素而已,其课堂教学的性质和本质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这种思维下的课堂教学依旧教师控制课堂,以知识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生学习方式依旧被动学习,他们并没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校党总支许希伟书记在2015年担任校长期间,在全国普高学校中首次提出“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设想,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做”字当头,以“做”为中心,突出“做”在教学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并确立了“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流程,把教学内容分块和教学时间安排分段而加以管控,以确保“做”在课堂运行中发挥高效作用。

这一切都为新形势下教学新生态的形成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育教学质量也初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这一流程“做-学-教”把一堂课分成4个段块,在具体操作时容易被简单化误解,不利于达成“一体化”的自然融合。

另外,不同课型有着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特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针对特殊的生源特点不同课型教学必将有着不同达成“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鉴于此,本课题组提出构建“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流程和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以及相应的运作机制,以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换,让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活动的新形态,让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

三、操作定义

普通高中“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是在“拆二代”主导“打工仔”的校园“生态”下,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导向,来促使“教”与“学”活动向纵深推进的一种重实践体验、重自主探究、重整体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样式。

本教学范式以“做”为本质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实践性。

“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重视教学主体的实践体验,强调了“做”在“教”与“学”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做”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探究性。

“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其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

(三)融合性。

“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集中表现为“做”“学”“教”三者在教学活动中地整体融合,即“一体化”。

四、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深对“做”在教学活动中认识,优化“做”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流程,构建不同课型的“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机制,确保“做”在教学中的正常运作,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做”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导引下,让课堂教学引“生”入胜,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并养成爱动手和爱思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营造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基本范式先进

1.优化“做”程。

陶行知认为: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以“做”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互动生成自有其内在的逻辑:

有向导入,资源生成:

导入问题—(一做)—生成新知——交互反馈,过程生成:

核心问题—(再做)—生成深知——开放延伸,拓展生成:

拓展问题—(三做)—生成广知。

“做”就是课堂教学内部运行横贯始终的主线。

优化“做”的过程,就是优化教学流程。

这可以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做”范。

不同学科,由于核心素养不同,“做”法大相径庭。

同一学科,由于课型不同,“做”法也就千姿百态。

各学科基本课型大致有:

高中语文: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训练课、写作课等;

高中数学:

数学概念课、数学解题课、测验讲评课、数学复习课等;

高中英语:

新授课、阅读课、语言点讲练课、语法讲练课等;

高中理科:

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讲评课等;

高中文科:

讲授课、研究课、讨论课、实践课、复习课等。

其中各学科三大基本课型操作要点分别如下:

(1)新课:

讲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教学范式大致为: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2)复习课:

追求系统全面,举目张纲。

教学范式为:

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3)讲评课:

务必查漏补缺,集中破点,突出解题解法,技能技巧。

教学范式为:

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另外,实验课侧重规范操作,观察分析;活动课重视实践体验,合作探究。

3.丰富“做”义。

“做”的含义不能局限在“做题”上,它有很丰富的学科内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做”义:

语言文学里的听说读写是“做”的内容,审美探究也是“做”的范畴;数学学科的作图画图运算是“做”,假设推理判断也是“做”;理化生的实验的观察演示是“做”,公式定理的应用也是“做”;技术学科的制图制作是“做”,操作设计也是“做”;艺术学科的说唱演是“做”,画雕塑也是“做”……只有正确理解“做”的学科内涵,才能把“做”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4.讲求“做”艺。

以“做”为中心组织教学要讲究课堂结构艺术、调控艺术、表现艺术和板书艺术等。

(1)结构艺术:

导课+衔接+问答(提问:

“直问与曲问”、“正问和逆问”、“快问和慢问”)+结课……好课总要关注基本环节,每个环节要想精彩,必讲“做”艺。

①以“做”导课:

引人入胜,别开生面。

②以“做”承课:

层层深入,深入浅出。

③以“做”转课: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③以“做”结课:

总结归纳,耐人寻味。

(2)调控艺术:

悬念+节奏+高潮+机智……

(3)表现艺术:

语言(幽默)+表演……

(4)板书艺术:

提纲式+表格式+语词式+图画式……

(二)培训滚动跟进。

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科研骨干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学习,印发教师学习讲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诠释》组织学习活动,分发人手一册《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方明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先后举办《基于“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变革》(方建胜)、《解读:

“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实验项目》(严晓鸿)和《课堂教学新变革》(方建胜)讲座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新版课标学习和研讨活动,组织教学线主要管理人员参加杭州市教科所组织的“基于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杭十一中样式”研讨培训,遣派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余杭区省市级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培训会,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赴桐庐中学、桐庐分水高级中学、淳安县汾口中学等开展教学管理和课例研讨活动,签派教学骨干教师参加南京理性思辨教学论坛和项目式学习重庆峰会培训交流。

(三)实验项目渐进。

学校研制《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实验项目实施细则》

阶段

主题

目标

内容

活动安排

时间安排

牵头人

预期成效

 

项目启动阶段

 

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

分析成因

挖掘根源

寻找突破

论证可行

形成对策

启动教改实验项目

1.举行教改项目启动仪式。

11月24日(周五)下午

王庆华

分析数据,

加深认识,

统一思想,

正确决策。

了解家庭教育背景

2.开展家教背景调查活动。

11月27日(周一班会课)

马建芳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3.开展学习状况调查活动。

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4.开展师资结构调研活动。

11月28日

柳剑

5.开展“走班观课”活动。

了解教学管理情况

6.开展教学管理座谈活动。

11月29日

朱旭颖

论证“行知”可行性

7.开展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反馈调查研究结果

8.召开专题调研报告会议。

12月1日(周五)上午

柳剑

理论学习

 

学习“行知”理论

领悟“行知”思想

确立“行知”理念

拟写专题学习提纲

遴选专题学习资料

9.举办“行知”专题讲座。

12月1日(周五)下午

严晓鸿

 

领悟思想

确立理念

自学陶行知教育名篇

10.开展“行知”理论测试活动。

文科:

12月5日(周二)下午8-9节课;理科:

12月7日(周四)下午8-9节课

柳剑

撰写个人学习心得

举办“行知”教学思想研讨会。

12月15日(周五)下午

严晓鸿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交流会(分科活动)

文科:

12月19日(周二下午8-9节课);理科:

12月21日(周二下午8-9节课)

 

教学实验阶段

 

 

通识培训

 

领会“行知”要义,

领悟优秀教案要旨,学习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解读“行-知-行”教学操作要领,指导教学设计。

制定教学常规

规范教学行为

研制评价标准

12.召开新型教学环节操作要领培训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介绍(讲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操作要领(讲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教学评价标准》解读(讲座)

 

12月29日(周五)下午8-9节课

柳剑

 

掌握操作要领

学习教学范式

优化教学设计

分享样板教案

13.召开不同课型教学过程互动生成范式的探讨。

(分学科分课型<新课、活动课、习题课、复习课、评卷课、实验课等>专题讲座)

语文莫银火、英语倪耀辉、政治丁明中、历史刘波、地理曹东、数学蒋智东、物理林辉庆、化学、陈进前、生物张庆勉。

1天

文科3月13日

(周二)下午;理科3月15日(周四)下午

朱旭颖

指导教学设计

14.指导分科分类教学设计撰写活动。

语文莫银火、英语倪耀辉、政治丁明中、历史刘波、地理曹东、数学蒋智东、物理林辉庆、化学、陈进前、生物张庆勉。

半天

文科:

3月20日(周二)下午

;理科:

3月22日(周四)下午

朱旭颖

优化教学设计

15.开展分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半天

严晓鸿

 

课堂实验

 

实践“行知”理念,通过优质课观摩、出门学习、进门指导和拜师学艺等活动,帮助教师学会组织不同课型的教学活动。

考察“样板”学校

16.开展教学管理考察活动。

(教学管理人员)

2天(具体与教改样板校联系)

王庆华

 

开拓教学视野

营造教研氛围

建设教研文化

提高教研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17.开展分科实地考察活动。

2天(具体与学科导师联系)

朱旭颖

观摩“样板”课堂

18.组织教学视频观摩活动。

(全国赛课一等奖)

半天

柳剑

指导“课型”教学

19.指导不同课型教学活动。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观摩(专家点评)

语文莫银火、英语倪耀辉、政治丁明中、历史刘波、地理曹东、数学蒋智东、物理林辉庆、化学、陈进前、生物张庆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教学活动设计艺术例谈(专家讲座)

(曹宝龙)

1天

文科:

3月27日(周二)上午听课,下午指点;理科:

3月29日(周四)上午听课,下午指点

4月6日

(周五)下午讲座

朱旭颖

“结对”拜师学艺

20.开展结对拜师学艺活动。

(含结对仪式)

语文莫银火、英语倪耀辉、政治丁明中、历史刘波、地理曹东、数学蒋智东、物理林辉庆、化学、陈进前、生物张庆勉。

1次/月

文科:

3月27日(周二)下午;理科:

3月29日(周四)

下午

严晓鸿

“出门”体验教研

21.参与市内名校教研活动。

1次/月

(与教学导师联系)

朱旭颖

“请进”专题教研

22.邀请名师指导教研活动。

每月半天

(与教学导师联系)

朱旭颖

“诊断”提升水平

23.邀请专家诊断过关活动。

语文莫银火、英语倪耀辉、政治丁明中、历史刘波、地理曹东、数学蒋智东、物理林辉庆、化学、陈进前、生物张庆勉。

3天

文科:

5月15日(周二)上午听课,下午诊断点拨;理科:

5月17日(周四)上午听课,下午诊断与点拨

朱旭颖

立范展示

通过赛课活动推进教学革新,通过优质课展示不同“行知”教学范式,丰富“行知”内涵。

分科赛课

24.组织分学科赛课活动。

1天

朱旭颖

人人有堂代表作,

科科有台精彩戏。

分类赛课

25.组织分课型赛课活动。

1天

立范晒课

26.组织优质课展示活动。

(1周)

三总结提高阶段

科研推进

 

通过教研、科研和成果展示活动,研究“行知”教学,发展“行知”理论,提高教学水平。

总结课堂教学经验

27.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成果评选活动。

——教学叙事

——教学论文

——经验报告

——成功案例

——教学设计

(具体与区论文评选工作前夕进行)

严晓鸿

提高教研水平

切实解决问题

突破现实难题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成长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申报各级研究课题

28.申报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难点突破为导向的课题

(俞晓东、沈佳乐)

(具体与区课题申报工作前夕进行)

严晓鸿

总结得失

结集教学研究成果

29.选编结集“做学教一体化”优秀教学成果选。

1次/年

严晓鸿

总结项目实验得失

30.召开学校“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实验报告会。

(邀请王健敏、张丰、沈佳乐、曹宝龙、俞晓东、施光明等专家领导与会指导)

(具体与市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前夕进行)半天

严晓鸿

(四)赛课活动推进。

学校研制《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评分表》,组织“邱山问道”第二届课堂节活动,开出“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名优教师示范课8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19节,征集“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优秀教学设计50多个。

(五)子题研究挺进。

继省级规划课题《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高“三生”课群建设的研究》成果荣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和全区推介之后,学校致力于打造以“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三生”课堂,成立总课题《普通高中“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构建与运作的研究》,分解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验研究》(负责人严晓鸿)、《文化论著选读类语文选修课《〈论语〉选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商建荣)、《基于“做学教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研究》(负责人沈霞)、《以“做”促学巧解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新难题》(负责人徐勇华)和《基于“做学教一体化“的中学化学图式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负责人刘颖婷)等五大子课题,并成功申报区级规划立项课题。

总课题被推荐申报杭州市教科规划课题;徐勇华、谢凤先的课题《以“做”促学巧解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新难题》被推荐申报杭州市教研课题;刘颖婷老师《“抱团”式学习在高三二轮选考中的可行性研究》被推荐申报杭州市教师小课题。

课题组主要成员严晓鸿的教学论文《高中语文“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献芹》、《高中语文不同课型“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探微》和教学课件《仁者爱人——“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均获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柳剑的余杭区2017年教师小课题《高中语文“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变革的课例研究》按时结题,论文《基于“做学教合一”思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发表;组织学生袁陆余翔、陈章琦、孙晓婷、盛晟、朱晓霁汀意、陈书敏、吴静、余佩瑶、赵同耀、朱明杰、陈柏文开展学生学习品质调查问卷活动,形成《关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调查报告》和《“这代人”缘何骚动不安——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这代人”缘何骚动不安——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高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分别荣获2017学年余杭区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获奖论文·高中组一、二等奖。

(六)运作机制促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教学,教师如何操作这一教学活动,学科组如何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学校如何评价管控教学活动等等,都是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1)评价保障:

不同特质、学科、课型、内容的课需要研制不同的评价量表。

在学校层面制定《“做学教一体化”分段分块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及操作细则》,增设教师发展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等平台,任命主任,明确职责,管控教学活动。

(2)组织保障:

(学校层面:

教师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教研组—备课组—梯队—团队……

(3)学科保障:

教师资源+学科资源(课程研发+教学资料)+学生资源

(4)制度保障:

(学校层面:

教学监管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奖惩激励制度-星级教师评选制度)+学科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例研讨制度……推行以课例的形式,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主题,规定主讲,实行一课一研,依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从而柴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达成教学效果。

(5)文化保障:

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价值观(信仰、信念、信条、信心……)+教育观(哲学、思想、理想、理念……)+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教风学风文风……

五、成效分析

本课题上述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方法得当。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课例研究法,“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实验项目让教学活动走向科学化,“做学教一体化”课例研讨为主要方式的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学更加高效化,“做学教一体化”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教学实现品质化——恰当的研究方法让“教科研不是一句空化”。

二是成员优化组合。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杭师大硕士导师和省课改专家组成员方建胜校长,有普高“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的首倡者许希伟总支书记,教务处朱旭颖主任、教科室柳剑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严晓鸿主任都是教学、教研、科研部门的负责人,组织课题的教研训活动自成一体,自然高效。

三是项目设计得体。

“做学教一体化”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先进,培训滚动跟进,实验项目渐进,赛课活动推进,子题研究挺进,运作机制促进……这些项目活动设计都紧紧围绕课题研究不断“前进”。

因此,课题研究在中期阶段就成效初出。

四是导师多方指点。

我们有课程导师,教学导师,还有科研导师,而且不是特级教师,就是省内外知名专家。

藉此机会,深表谢意。

六、存在问题

一是不同课性的教学——必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