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391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影视编导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编导教材.docx

《影视编导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编导教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视编导教材.docx

影视编导教材

 

 

第一章影视编导专业介绍

影视编导专业是编导专业的简称,又称之为影视传媒专业或者是文管专业是针对于高考的一门专业,类似于美术、音乐等专业。

但是它的优势是高考过关率与录取率要高于上述两个专业。

专业发展趋势很好,现在全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此专业,前景是很好的,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影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

影视编导专业致力于为全国各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剧(节目)制作、影视报刊杂志、音像出版等单位或部门,培养能从事影视剧本和影视节目的创作、编导、制作,影视的策划、管理和营销,影视艺术的教学、研究和评论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影视编导专业与文管专业、戏文专业比较接近。

1、文化成绩要求低,成绩在300--500之间,在班级名次40名左右的学生都有机会;2、招收条件、范围宽:

偏科严重、性格特别、喜好特殊、能力奇特都会有很大希望;3、专业选择空间大,专业设置分类很细,适合不同条件不同追求的同学报考选择;4、发展就业有潜力,新设专业,就业面很广,适合创业而且事业机关职位仍不饱和。

根据学校不同,录取原则也相应的有所不同,基本上分为:

(1)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2)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3)按结构分录取,专业与文化课按一定的比例相加(a,专业X30%+文化X70%b,专业X70%+文化X30%,c,专业X50%+文化X50%,d,专业X2.5+文化课等)。

根据录取原则不同,文化课要求在300分——580分不等。

笼统地说,这些专业毕业以后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

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比如:

文化经纪人、影视制片人、媒体策划、文艺编导、文娱记者、双语主持、影视编剧、影视导演或各种影视节目的助理;还有报社、出版社、杂志社、文化厅局、广播电视厅局、宣传部委、教科文卫等国家组织等事业单位的策划管理人员。

 

影视编导专业分类

v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v摄影摄像专业

v电视照明专业

v文艺编导专业

v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v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影视编导考试类型

v笔试部分:

v1、文学常识

v2、影视作品分析

v3、材料作文或者编写故事

v面试部分:

v1、自我介绍

v2、即兴评述

v3、考官提问

 

第二章电影的基本常识

v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用电影摄影机以每秒钟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对象的运动过程拍摄在带状胶片上,成为一系列动作逐渐变化的画面,再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可以放映的影片,当放映机将影片以同样的运转速度投映于银幕时,由于“视觉暂留”原理,观众便从银幕上看到放大了的活动影像。

      

v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活动电影机”,公开放映所摄短片,电影始告正式诞生。

早期电影是无声的,最初仅拍摄一些活动景象或舞台演出的片断,后逐步从通俗娱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有声影片,遂从纯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

以后又出现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等。

电影片种有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等。

50年代以来,电影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艺术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由企业组织、艺术创作、制作生产、发行放映、观众消费、社会影响、教学研究等方面组成,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

 

电影的分类

v1、美术片 

v2、纪录片  

v3、故事片  

v4、艺术片  

v5、科教片

影评写作要求

v1、紧扣“影片”和“评论”

v2、总体把握,注意细节

v3、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v4、注意逻辑,讲究文采

影评写作的角度

v一、思想评论

v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v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v二、人物评论(个性、行为、动作、神情、理想、才干、形象意义)

v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

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

《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

《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v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v1.艺术样式评论。

如《不庄不谐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

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v2.艺术风格评论。

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

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v3.审美特性评论。

《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

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v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v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影评写作方法

v一、评片名

v1、文化含义

v例如:

《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峡好人》

v2、统领意义

v例如:

《泰坦尼克号》、《梅兰芳》

v二、评导演

v1、导演的构思

v2、拍摄手段

v3、创作风格

v4、和以往的电影风格相比较

v三、评主题(灵魂与核心)

v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

v2、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

v3、重视人物形象

v4、研究情节

v四、评演员

v1、表演张力十足

v2、对角色的再创造

v3、演技自然、真实、感人

v五、评摄影摄像

v1、构图

v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

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

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

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电影构图的三种样式

v1“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v2“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v3“经典风格构图”: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v1、构图

v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分为远景、全景、近景、中景、特写等几种景别。

v拍摄角度不同分为仰摄、俯摄和平摄三种。

v2、用光与光线

v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传递的就是一组连续的活动影像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线传递给人的视觉感官神经系统的过程。

v电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种:

v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等。

v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

v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v3、影调

v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影象的基本因素。

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

v摄影画面,由于影调的亮暗和反差的不同,分别以亮暗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以反差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多种形式。

在影片中,这些影调与剧情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影调的总倾向:

基调。

v4、色彩

v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只是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导演才意识到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

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

色彩在这些导演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从而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v例如:

《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

v5、镜头的移动(推、拉、摇、移、跟、升降)

v 推镜头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1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第二、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第三、推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2 、推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第二、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第三、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第四、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第五、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第六、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第七、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1、拉摄镜头的画面特点 

    第一、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第二、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2、拉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第二、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第三、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画面形式,它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第四、一些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第五、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空间的完整和连贯。

 

    第六、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第七、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第八、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v遥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用遥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遥镜头。

 

1 、遥镜头的画面特点 

    第一、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第二、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

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第三、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2 、摇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第二、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第三、能够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的内在联系 

    第四、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v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1 、移动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第二、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2 、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第一、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第二、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第三、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第四、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v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跟镜头。

 

1 、跟镜头的特点 

   第一、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第二、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第三、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头 

2 、跟镜头的作用 

    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v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

用这种方法拍摄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 

   1 、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第一、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第二、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2 、升降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第二、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第三、升降镜头常用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第四、利用镜头的升降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第五、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v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

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文艺常识(影视编导部分)

v电视基础知识部分

1.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v2.1884年,德国人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当这种打上了螺旋线状的一列小孔的圆盘转动时,影像即被分解成单个像点,逐一出现。

在人的眼中,这个快速扫描的过程,又被融合为一个个完整的图像。

我们今天的电视是在“尼普科夫转盘”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v3.1887年,德国人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和接收,从而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v4.1906年圣诞之夜,加拿大人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赛州的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轮船报务员接收,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始。

v5.被称之为“电视之父”的是英国工程师贝尔德。

1925年4月,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机。

v6.电视的三基色是:

红、绿、蓝。

v7.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1936年开办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v8.第一位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v9.世界主要电视台:

v英国广播公司———BBC

v全美广播公司———NBC

v美国广播公司———ABC

v美国有线电视网———CNN

v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v日本广播协会———NHK

v日本广播电视网———NTV

v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

v10、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

v11、1959年,美国的安培公司研制出4磁头录象机,是电视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v1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到达月球,世界上共有7.2亿人通过卫星转播收看了这一人类的壮举。

v13、1958年5月1日19时,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播出,第一台电视是由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北京牌”电视。

v14、我国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

v15、1974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节目。

v16、1978年1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设立。

v17、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

v18、有线电视(CATV)利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网络,把电视节目传送给观众的电视广播方式。

其特点是:

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扰,节目质量高,能实现付费电视,能与计算机和数据库相连,扩大用途。

v19、卫星电视广播:

就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转发器,向地面进行的电视广播。

其最大特点是覆盖面广。

v20、1964年,北京饭店安装了国内第一个共用电视试验系统。

v21、1976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建起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

v22、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从此,我国开始了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将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送入太空。

v23、传统电视的宽高比为4∶3,高清晰电视的宽高比为16∶9。

v24、高清晰电视:

就是图象的水平以及垂直方向清晰度比现有电视系统高近1倍,宽高比加大到16∶9,总像素数和信息量增大4倍的电视系统。

v25、电影历史:

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  电影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世界电影诞生1895年  电影是什么?

三个元素:

(1)美国好莱坞电影是商品

(2)以法国人代表电影是艺术(3)中国人的电影。

电影是宣传意识形态宣传品(这样的功能强调要极致)  电影是综合艺术,是多种门类科学的综合体。

电影跟文学是密不可分的。

电影跟戏剧是密不可分。

有戏剧的功能。

电影和声音的关系,包括声音的艺术与技术关系。

电影和其它视觉艺术的。

电影与舞蹈的关系。

(跟科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电影有漫长的发展过程,16格早期→有声→24格现在  主要人物美国卢米埃尔兄弟法国梅里爱美国鲍特《火车大劫案》1903(类型片开山)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美国电影叙事的兴起,主要叙事模式:

1、好莱坞电影线形结构的方式,从头到尾2、遵循英国逻辑的戏剧矛盾冲突3、电影时空一体化的幻觉(电影叫梦幻工厂)4、好莱坞电影道德主义和大团圆的结局。

(极端道德主义倾向,完全把握普通百姓的观影心理)  20、30年代欧洲超现实主义电影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德国未来主义电影把电影抽象为形状线条等《大城市交响曲》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伏浪次浪歌《大都会》《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苏联的俄罗斯学派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强调的就是冲突《罢工》《战舰波将金》《十月》普多夫金《母亲》等  美国经典电影时期(30年带初—40年代末)  1类型电影的概念A标准化生产B流水线作业;编剧、导演、摄影、美工等,美国创立出来的,创造拳头产品,产生了明星制度  西部片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等  喜剧片卓别林《淘金记》《摩登时代》《城市之光》  警匪片《教父》《唐人街》《美国往事》  歌舞片《音乐之声》《芝加歌》《贝窿夫人》  剧情片家庭情景剧《男人女人》《上一代下一代》  二次大战之后意大利战后的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采用大量的实景拍摄,不在摄影棚,“把摄象机扛到大街上去!

”使用非职业演员,采取纪实的拍法,三个主要的代表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维斯康帝《大地在波动》《罗柯和他的兄弟》  开启法国的电影理论—法国的新浪潮及左岸派  强调长镜头的运用,段落镜头的自由选择性,非现实性。

镜头内部的运动和内部的关系。

  长镜头的问题:

(1)镜头与人的运动

(2)电影对现实世界最真实的,是直觉经验。

  长镜头理论的要素。

戈达尔(重点)特吕弗(重点)夏布洛尔  左岸派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玛格丽特杜拉丝《印度之歌》等  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的兴起代表《邦尼和克莱德》《逍遥骑士》《毕业生》  欧洲新德国电影运动  法斯宾德《爱比死更冷酷》《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  施隆多夫《铁皮鼓》《斯万的爱情》《伪装》  赫尔措格《最后的话》《生活的标志》《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维姆文德斯《阿丽斯漫游城市》《时间的流程》《得克萨斯州的巴黎》《柏林上空》  东欧电影—文化上倾向欧洲而不是苏联  波兰的瓦依达波兰斯基捷克的米洛斯"佛尔曼等  苏联电影的第二个高潮《士兵之歌》《雁南飞》《战争与和平》《伊万的童年》《静静的顿河》  美国七十年代以后1977年是又一个转折点,好莱坞大片的兴起。

  美国独立电影的兴起开始于1918年至今  索德伯格《性,谎言,录像带》独立制片在于具有独立的意识,作者本人独立的风格。

  导演A伍迪艾伦《安尼霍尔》《曼哈顿》《**宝典》《开罗紫玫瑰》B贾木什《天堂落幕》《鬼狗杀手》《法外之徒》C《女巫布莱尔》  日本电影沟口建二《雨月物语》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黑泽明《罗生门》《影子武士》《乱》  大岛渚《官能的王国》《马克思,我的爱》  韩国电影  中国电影导演六代的划分  第一代张石川郑正秋  第二代导演有蔡楚生、吴永刚、孙瑜、费穆、沈西苓、沈浮、袁牧之、桑弧等,他们的作品有〈〈神女〉〉、〈〈渔光曲〉〉、〈〈新女性〉〉、〈〈桃李劫〉〉、〈〈大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