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462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2.基本文献: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孔子的历史地位

(1)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提出“礼”与“仁”的学说;

②注重政治和人事,敬鬼神而远之;

③“德治”思想。

(2)伟大的教育家

①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课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②整理古代典籍:

《春秋》(鲁国史书)等

(3)代表文献:

《论语》(弟子编纂)

4.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

提倡“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性善论。

(2)荀子:

强调天人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礼”: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性恶论。

例1.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

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

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以德治民”B.“以法为本”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

解题思路:

B是法家思想,可首先排除。

C是指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D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者均可排除。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与当今以德治国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答案:

A

二、老庄之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1)老子:

《老子》

(2)庄子:

《庄子》

2.基本特征

(1)以“道”为世界的根本;

(2)以“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3.基本主张

(1)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

②辩证法思想:

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③方法论:

“弱者道之用”;

④政治思想:

推崇“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2)庄子

①“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②提出“齐物论”:

万物没有界限、差别。

4.历史影响

(1)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的思想:

1.代表人物:

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子

2.基本特征: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3.政治实践

(1)李悝变法措施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创立“平籴法”;按军功授田宅;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2)商鞅变法措施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废除井田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功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燔诗书,明法令,以吏为师。

4.理论构建

(1)法家学派

①重“法”派:

(法:

健全法制)。

②重“术”派:

(术:

人主驾御群臣的统治之术)。

③重“势”派:

(势:

人主的权势)。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将法治理论系统化

①政治上: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历史观: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③哲学上:

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④认识论:

提出用“参验”的方法检验行知的真伪。

5.历史作用:

建立和维护专制政权

(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2)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6.历史归宿

(1)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

(2)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例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韩非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反对贵族世袭特权,主张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

“法”是指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其实质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是将法律变成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答案:

C

四.墨家的主张:

1.代表人物:

墨子

2.基本特征:

刻苦简朴、自我牺牲、讲求实际功利

3.思想主张: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4.思想主旨:

兼相爱、交相利

5.主要贡献:

(1)认识论

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②提出判别知识的“三表法”。

6.历史归宿

(1)墨子死后,其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形成“墨辩”学派(后期墨学);

(2)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派

人物

时代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提倡“仁”和“礼”;“德治”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重“礼”。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战国

“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齐物论”。

法家

韩非子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论。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二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1.历史背景

(1)秦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附庸;

(2)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愿。

2.直接原因:

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3.基本过程

(1)焚书

①除《秦记》以外的各国的历史记载。

②《诗》、《书》、百家语者。

(2)坑儒:

将460余儒生坑杀于咸阳

4.历史影响

(1)文化史上的浩劫,粗暴否定先秦思想文化成就。

(2)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3)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5.后世批判:

汉代以来的主流文化称之为“灭学之祸”。

『例题精析』

例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

二、罢黜百家:

1.历史背景

(1)“大一统”得到巩固;

(2)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定型;

(3)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①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一致;

②核心:

确定儒学独尊地位。

2.主要目的: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3.基本过程

(1)尊儒:

①起用儒学之士任职;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倡儒:

①兴办太学:

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②郡国立校:

初步建立地方系统。

4.历史影响

(1)积极:

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

①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②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教育。

(2)消极:

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①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结束。

【技能拓展应用】:

1.“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

谋求思想统一,进而巩固政治统一

背景

秦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附庸;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统治需要。

手段

政治暴力

利用舆论的诱导和利益的驱动;如用儒家学说统治天下,禁止其他学说;用儒家学说作为教育内容,进而影响仕途。

结果

粗暴否定先秦思想文化成就;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结束。

启示

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依赖行政强制或暴力手段;尊重思想自由的过程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

例题:

1.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思想控制

C.巩固君主专制D.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本题考查的是根本目的,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三宋明理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别称紫阳。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

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一生著述极丰,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集注》外,还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

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学思想,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

那么朱熹对儒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开创者:

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2.基本内涵: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3.基本概况

(1)周敦颐、邵雍

①共同点:

以《周易》组织理论体系;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

②思想主张:

周敦颐:

建构了万事万物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邵雍:

用《周易》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③历史影响:

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张载:

开创“气学”一派;唯物主义的代表;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理学的宗旨和精神。

(3)程颢、程颐程: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1.思想地位:

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学宗师,仅次于孔孟。

2.理论来源:

二程、张载等

3.主要贡献:

(1)建立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

①理气关系:

理先于气;理气不可分离;万物共理归于一(太极)。

②修养论: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仁”是爱心及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2)权威地确立了理学的传授道统:

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3)注解《四书》取代《五经》:

《四书》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4.历史影响

影响中国思想界六七百年,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例题精析』

例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解题思路: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标志着理学的成熟。

而理学是以儒家说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就其与儒学的关系而言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如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而朱熹的修养论认为“仁”是爱心及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答案:

B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开创者:

陆九渊

(1)基本主张

①核心命题:

“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

②“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蔽。

(2)实践方法:

自己体验

(3)历史影响:

思想言论在当时反响强烈深刻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

2.集大成者:

王守仁

(1)基本主张:

①本体论: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修养论:

“致良知”;“知行合一”

(2)历史影响:

系统的心学理论形成。

3.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4.基本特征

(1)本体论方面:

直接从心性出发谈宇宙本体;

(2)修养论方面:

自己体验。

5.历史影响

(1)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大体完成。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明嘉靖举人。

五十五岁时,他辞官讲学,辨史著书。

平生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和《史纲评要》等大量著作。

他以离经叛道,放荡不羁的姿态出现于思想界,其进步思想集中表现在敢于打破千百年来对孔子的尊奉。

李贽为什么独具个性?

他对封建正统思想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平简介

(1)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2)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独具个性;

(3)后被政府迫害致死。

2.思想主张

(1)“理”就在百姓日用之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事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文风方面,主张“真心”。

3.代表作品: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例1.下列观点中,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会同意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解题思路:

ABC均肯定孔子学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D指出圣人的道义真理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神圣的,是一种反正统儒学的思想。

答案:

D

方法技巧:

首先回忆教材对李贽主张的叙述,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去印证选项。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生平简介

(1)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

(2)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2.基本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

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②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主张限制君权: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评价: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例2.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题思路: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材料“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说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由材料“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说明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答案:

C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生平简介

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参加抗清活动;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2.基本主张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及官僚腐败;

②提出“众治”的主张;

(2)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主要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例3.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园内有顾炎武之立像,照墙上的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应出自

A.《藏书》B.《焚书》C.《日知录》D.《船山遗书》

解题思路:

A、B为李贽的著作;D为王夫子的著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日知录》。

答案:

C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生平简介

(1)参加抗清;

(2)隐居著书:

《船山遗书》。

2.基本主张

(1)哲学思想: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①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②反对谈论“天命”、“神道”、“道统”对历史的主宰。

(2)政治思想: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①抨击“孤秦”、“陋宋”,

②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

3.历史评价:

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例题精析』

例4.王夫子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20070208

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地之化日新”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解题思路:

A为黄宗羲的主张;C为顾炎武的主张;D为李贽的主张;王夫子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

B

方法技巧:

本题属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可采用排除法解决。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基本主张:

(1)倡导经世致用:

儒学贵在定乱除暴安百姓;

(2)大胆批判专制君主:

帝王皆贼也;

(3)抨击官吏为“盗臣”、“民贼”;

(4)提出为君治国之道:

抑尊、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

2.历史评价

(1)积极:

当时振聋发聩,影响后世深远;

(2)局限:

①着眼于揭露黑暗现实,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②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于明君

③为君治国之道仍未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技能拓展应用】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的经历、主要活动

人物

经历

代表作品

思想主张

历史影响

黄宗羲

经历了明清王朝的更替;

参加抗清

斗争;

都隐居著书。

《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主张工商皆本。

提倡经世致用,有利于国计民生;

对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君主)进行猛烈批判;

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批判君主专制及官僚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

王夫子

《宋论》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抨击“孤秦”、“陋宋”,

唐甄

清初启蒙思想家;一生专心究治天下之法,志在彰扬圣人之道。

《潜书》

儒学贵在定乱除暴安百姓;帝王皆贼也;抨击官吏为“盗臣”、“民贼”;提出为君治国之道。

课堂练习

1.(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2006·上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3.(2007·广东)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4.(2007·上海)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5.(2007·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6.(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7.(2007·全国文综二)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8.(2007·北京文综)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9.(2007·北京文综)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10.(2007·江苏)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1答案:

A

思路点拨:

以祭祀祖先、悼念死者而起到一种道德示范的作用的主张,显然属于儒家思想。

启示:

解答此题,首先要材料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其次要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的思想核心主张有完整的认识。

2答案:

B

思路点拨: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答案:

A

思路点拨:

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志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启示: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孔孟学说的核心主张是“仁”和“仁政”,其次要理解“仁”和“仁政”的内涵,“仁”主要涉及到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性的追求,把“仁”推广到政治领域就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仁政”,其基本要求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4答案:

D

思路点拨:

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利益,其中以按军功授爵位对贵族冲击最大:

如果没有战功,就不能授爵位,意味着打破了贵族爵位的世袭。

启示:

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的实践。

首先要了解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其次要了解商鞅的阶级属性,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军功授爵的措施主要在于打击旧贵族势力。

5答案:

C

思路点拨:

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答案:

D

思路点拨:

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启示:

解决此题要对儒学的发展的脉络有清晰了解,并且对各历史阶段儒学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其阶段特征及基本内涵。

7答案:

D

思路点拨:

考查考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

顾炎武针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主张学以致用。

启示:

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材料所传递的信息,再次要准确把握宋明理学的特征及社会功用。

8答案:

D

思路点拨:

D项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批判,故具有民主启蒙思想。

启示:

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儒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自然观,属于早期儒学,处于儒学的形成发展阶段;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正统思想进行批判和修正,从而具备了民主启蒙色彩。

9答案:

A

思路点拨:

从书名《论语》和“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知讲的是孔子,B项正确;C项的“西学东渐”时期应为明末清初的那次西学东渐,时间上与题干中的1691年以前的时间吻合;D项可以直接从题干中解读出来。

此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

10答案:

(1)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2)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

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3)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

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

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5)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思路点拨: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