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329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

基础组时间:

3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6·衡水中学期末]季康子问政。

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由此可知,孔子强调的是(  )

A.君权B.君职

C.君威D.君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的是君主的职责,认为只有人君尽职尽责,才会有良好的政治构架和环境。

答案为B。

2.[2016·武邑中学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的局面。

下列诸子百家的主张完全相反的是(  )

①儒家与法家的治国理念 ②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观 ③儒家与道家的人生态度 ④孔子与墨子的仁爱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故①正确。

在人性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故②正确。

在人生态度上,儒家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故③正确。

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故④错误。

综上,答案为A。

3.[2016·衡水中学期中]“战国时期的某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该派思想家大多持中央集权论

B.该派思想主张主要服务于现实社会

C.该派思想主张与道家、儒家针锋相对

D.该派因未受到重视而不能发挥作用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是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法家。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王嬴政采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2016·枣强中学猜题]据《汉书·董仲舒传》所载,汉武帝“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倡议)之”。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太学,培养政治人才

B.董仲舒创立察举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

D.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实现了高度统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正确,且与材料直接相关;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无关。

故本题选A。

5.[2016·衡水中学月考]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代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

此变化反映了(  )

A.原始儒家思想已被否定B.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C.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

答案 C

解析 先秦时儒家倡导的“父慈子孝”体现了父子间的双向关系,而汉代儒学主张“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了“父为子纲”的三纲思想,这是儒家伦理思想强化的结果,C项正确。

6.[2016·武邑中学周测]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为学之方”。

鹅湖之会辩论的双方可能是(  )

A.二程与朱熹B.朱熹与陆九渊

C.朱熹与王阳明D.陆九渊与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由“南宋淳熙二年”可知,此辩论会发生在宋朝,而王阳明是明朝心学家,故排除C、D两项。

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为学之方’”可知,双方辩论的焦点是治学之道、为学之方。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

7.[2016·冀州中学月考]关公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

B.统治者思想与民众认识趋向一致

C.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D.信仰关公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作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备受推崇,这与理学创立以来儒家伦理纲常被强化相一致,故C项正确。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统治需要,逐渐认可了民众对关公的敬奉,故排除B项。

小说无法决定政治走向,故排除A项。

由“忠义”的化身可知,关公形象的塑造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

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D项本身说法有误。

8.[2016·衡水中学周测]中国和欧洲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巨大差异。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

①在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出现 ②主张批判专制制度 ③宣扬理性主义 ④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案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①②符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特点;②③④符合西方启蒙思想的特点。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批判专制制度。

9.[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

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答案 C

解析 王夫之的这些言论,明确区别了广大生民之公和君主一姓之私,指出了国家为万民的国家,而不是一姓君主的国家。

这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关,C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超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认识,B项本身说法错误,均排除。

10.[2016·武邑中学模拟]《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

“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致良知,知行合一

C.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者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A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排除。

C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排除D项。

答案为A项。

二、非选择题(11题19分,12题12分,共31分)

11.[2016·衡水中学热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

材料三 汉王朝建立后,中国历史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政治制度如何,是继承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还是回到周代权力分散的封建制度,亟须做出选择。

第二,曾是如此强大能并吞六国的秦王朝,为何迅速灭亡,有何教训。

……吸取亡秦的教训,更好地实行文化思想上的专制统治。

董仲舒以儒学大师的身份承担了这一使命,为后世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薛国中《中国专制主义

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

……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兼(兼:

信服)人。

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故圣人之治国也……务致民令有所好。

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之。

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然后可得而畏也,故设罚以畏之。

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主要观点。

秦统一后实行的哪些政治制度体现了该观点?

(5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是如何“选择”其“政治制度”的?

(6分)

(3)据材料一、二、四,比较韩非子和董仲舒统治思想的异同点。

(8分)

答案 

(1)主要观点: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3)同:

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都主张实行赏罚(或实行法治)。

异:

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和“三纲”的观点。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要在中央”“圣人执要”概括韩非子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秦朝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归纳。

(2)问,依据“继承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还是回到周代权力分散的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初的地方制度和汉武帝时期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3)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圣人执要”和材料四中“不可一日无君”归纳出他们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由材料二中“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和材料四中“设赏以劝之”“设罚以畏之”可以概括出他们都主张实行赏罚;不同点根据材料四中“君化若神”“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等信息可以归纳出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阴阳学”和“三纲”的主张。

12.[2016·武邑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所学史实,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并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2分)

答案 表现: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遭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主要原因:

自身因素,儒学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不断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推崇;教育因素,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学人才辈出,儒学得以传承;经济因素,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解析 首先,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然后,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处于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

能力组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史书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表达的思想是(  )

A.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礼

B.明确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认为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自然

D.提出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愿望

答案 A

解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欲,恢复社会秩序——“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B项错误;C项是老子的思想,可以排除;D项是法家的主张,可以排除。

14.[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董仲舒新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实际上是指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被确立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所以说这不仅是儒学的胜利,也是法家的胜利。

故D项最为符合题意。

A、C两项不符合史实。

B项不能更好地体现“法家的胜利”。

答案为D。

15.[2016·枣强中学预测]为了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古代中国一位思想家编制了下面的《童蒙须知》(摘录)。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董仲舒

C.朱熹D.李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如此严格地要求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从儿童抓起,这与朱熹的思想相符,故选C项。

孟子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明,他并没有要求严格规范个人行为;董仲舒虽然倡导“三纲五常”,但这是对成人行为的规范,而且也没有达到材料所描述的程度;李贽更是反对道学家的虚伪,崇尚个性自由。

因此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2016·衡水中学仿真]“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

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

”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

A.“致良知”B.“心即理也”

C.“知行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时期理学的思想表现。

题中王阳明指责理学家“假仁假义”“只说不做”反映了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故选C。

17.[2016·冀州中学期中]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造成“李贽的悲观”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朝末年政治腐败B.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

C.八股取士的钳制D.闭关锁国政策的压抑

答案 B

解析 造成“李贽的悲观”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能推动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故B项正确。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背景对比可知,A、C、D均不是根本原因,可以排除。

18.[2016·衡水中学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据此判断,顾炎武主张(  )

A.反对专制,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天子言行

C.削弱君权,实行民主D.劝导君主,关注民生

答案 D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顾炎武关于君主和百姓关系的认识,故排除A、B两项;由于时代局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并未提出民主的思想,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顾炎武指出,统治者为百姓所立,为百姓办事获取报酬,强调关注民生,故选D项。

19.[2016·武邑中学仿真]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第2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4课 礼制规范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

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宗法制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主要提及中国儒家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另外还提及家族制度、君主政治、礼制规范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儒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政治等内容,所以符合题意的是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故A项正确。

20.[2016·冀州中学猜题]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答案 B

解析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就关注民生,后世儒学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改造,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和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故B项正确;从汉代至明清,儒家思想并未落伍于世界,也没有紧随世界潮流,故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6分)

21.[2016·冀州中学预测]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8分)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8分)

答案 

(1)表现:

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基本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相似之处:

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作用:

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经济根源: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演变。

(1)问,从“专制主义”入手,回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对专制主义的认识,分析“表现”,“私学文化”的兴起反映了时代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等知识回答“基本特征”。

(2)问,从个性解放等角度分析“相似之处”,联系明朝中后期东西方政治经济特征分析不同作用及经济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