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624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docx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正在生病的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所经历的途径。

如空气、飞沫、尘埃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苍蝇是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主要通过接触了被传染源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手或玩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而感染;吸血节肢动物是虫媒传播;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制品通过血管进入人体而感染,称为体液传播;接触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时,土壤就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是指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除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外,还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社会制度为重要。

第二节麻疹病人的护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麻疹病毒不耐热,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照射20分钟即可失去致病力。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自麻疹疫苗普遍接种以来,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二、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分为4期:

1.潜伏期一般6~18天,平均10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出疹前期)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患儿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等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90%以上的患儿于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1mm左右,灰白色,周围有红晕,出疹后1~2天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3~5天出齐。

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易并发肺炎、喉炎等。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消退。

体温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5.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并能使结核病恶化。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2.血清学检查出疹1~2天内即可从血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3.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作出特异性诊断。

四、治疗原则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

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

补充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4.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六、护理措施

(一)维持正常体温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

体温>40℃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

(二)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的干燥、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擦身,帮助透疹。

保持口腔、眼、耳鼻部的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加强口腔护理,多喂白开水;防止呕吐物或眼泪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

(三)保证营养的供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

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

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特别是A)的食物,无需忌口。

(四)观察病情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五)预防感染的传播1.隔离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

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

7岁时进行复种。

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七、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麻疹的病程、隔离时间、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

教育家长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同步练习题1.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B.以消化道传播为主C.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D.发病以夏季为主E.恢复期患者存在携带病毒现象[答疑编号501734050101: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2.下列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A.发热B.麻疹黏膜斑C.典型皮疹D.淋巴结肿大E.检测麻疹IgG抗体[答疑编号501734050102: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3.患儿女,7岁,发热3天后于头颈部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体温39.2℃,护士可采取以下哪项护理措施A.乙醇擦浴B.冰袋冷敷C.冰盐水灌肠降温D.阿司匹林口服E.让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答疑编号501734050103: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A3型题(4~6题共用题于)1岁半男婴,发热4天伴咳嗽,流涕。

眼结膜充血。

流泪,半天前患儿耳后、颈部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

体温40℃,心肺正常。

4.护士考虑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风疹B.麻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水痘..[答疑编号501734050104: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5.护士告诉家长患儿疹退后的皮肤改变,正确的是A.无色素沉着,无脱屑B.有色素沉着。

无脱屑C.无色素沉着.有脱屑D.有色素沉着.有脱屑E.有色素沉着。

有疤痕[答疑编号501734050105: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6.护士指导家长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答疑编号501734050106: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7.如患儿合并肺炎,应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答疑编号501734050107: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第三节水痘病人的护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全身症状轻微。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1~2日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

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由于病毒入血是间歇性的,故临床表现为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

皮肤病变仅限于表皮棘细胞层,愈后不留瘢痕。

二、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潜伏期约2周,前驱期仅1天左右。

症状轻微,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咳嗽等。

常在起病当天或次日出现皮疹,特点是:

①皮疹分批出现,初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周围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而后混浊,疱疹易破溃,常伴瘙痒,2~3天开始干枯结痂。

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

②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

③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结膜和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

④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

2.并发症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

也可并发水痘肺炎、脑炎等。

三、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疱疹刮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

..四、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才有效。

2.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织胺药,高热时给予退热剂,有并发症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五、护理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感染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3.潜在并发症肺炎、脑炎等六、护理措施1.维持皮肤完整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

衣被清洁、干燥,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

皮肤瘙痒难忍时,可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

疱疹破溃、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给抗生素口服控制感染。

2.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

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

3.病情观察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通知医生予以相应的治疗。

..4.预防感染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毒。

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

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

七、健康教育加强预防知识教育,如流行期间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向家长介绍水痘隔离时间,使家长有思想准备,以免引起焦虑。

指导家长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清淡。

为家长示范皮肤护理方法,防止继发感染。

同步练习题1.水痘患者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其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A.潜伏期B.出疹期C.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D.出疹前5天至第一批疹退E.出疹前l~2天至全部疱疹结痂[答疑编号501734050108: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2.患儿女,6岁,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A.麻疹B.水痘C.猩红热D.腮腺炎E.幼儿急疹[答疑编号501734050109: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3.女,2岁,诊断水痘在家隔离治疗。

因皮疹痒,哭闹不安,护士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是A.局部涂2%碘酊B.局部涂液体石蜡C.局部涂地塞米松霜D.局部涂炉甘石洗剂E.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答疑编号501734050110: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多伴发热和咀嚼受限,可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存在于病人唾液、血液、尿及脑脊液中。

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然后入血产生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改变。

临床呈现不同器官相继出现病变的症状。

因此腮腺炎是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在儿童机构容易造成流行。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

自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均具传染性。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亦可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

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1.典型病例以腮腺炎为主要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期很短,可有低热、头痛、乏力、纳差等。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

通常先起于一侧,2~3天内波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

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不红,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特别是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

腮腺管口红肿,但无分泌物。

腮腺肿大3~5天达高峰,一周左右逐渐消退。

严重者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2.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下列症状:

(1)脑膜脑炎:

常在腮腺肿大前、后或同时发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样改变。

大多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或死亡。

(2)睾丸炎:

是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单侧受累,睾丸肿胀疼痛,约半数病例可发生萎缩,双侧萎缩者可导致不育症。

(3)急性胰腺炎:

较少见。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数日后,表现为上腹疼痛,有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

(4)其他:

可有心肌炎、肾炎等。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尿淀粉酶发病早期增高,第2周左右恢复正常。

3.血清抗体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4.病毒分离病人的唾液、尿液、脑脊液、血中可分离出病毒。

四、治疗原则本病是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可采用中医中药内外兼治。

五、护理问题1.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3.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六、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

(1)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

可用茶水或食醋调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药物应保持湿润,以发挥药效并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肿痛加剧。

2.控制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4.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七、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腮腺炎的护理和隔离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学会观察病情。

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

对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应加强幼儿园与学校的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同步练习题..1.患儿男,7岁,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护士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A.鼓励患儿多饮水B.睾丸肿痛时可用丁字带C.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D.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E.如合并脑膜脑炎,应长期口服激素[答疑编号501734050111: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2~3题共用题干)患儿男,6岁。

发热伴右耳下疼痛3天,腹痛半天,入院,查体:

体温40℃,右腮腺肿胀压痛明显,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

1.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腮腺炎并发A.脑膜炎B.胰腺炎..C.睾丸炎D.卵巢炎E.胃肠炎[答疑编号501734050112: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2.为进一步诊断应立即协助医生做的检查是A.尿常规B.血常规C.血、尿淀粉酶D.大便常规E.脑脊液[答疑编号501734050113: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3.应告诉家长本病应隔离至A.体温恢复正常B.腮肿完全消退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3天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E.发病后21天[答疑编号501734050114:

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