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327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而且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的解题策略解题。

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

同时,我们对《鸡兔同笼》问题在各种版本中不同的安排也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课时安排在六年级,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而在苏教版中,这一课时是作为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针对不同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

  说学生:

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他们

  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理解的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能力目标:

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情感目标:

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

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够准确的计算。

  说教具:

本课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为了便于学习,我为为学生准备了两份表格。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交流等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调整、交流等等。

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过程:

  1、课前我和学生做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重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减少学生对于不同列举法的陌生感,为学习各种不同的枚举方法铺垫基础,初步感受中列举的科学性。

  2、情景引入在开课时,我借用兔和鸡这两种学生十分熟悉的动物引入课题,同时借用多媒体出示:

你知道吗?

说明:

这就是1500多年前我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同时揭示课题:

鸡兔同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尝试、探究接着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说出解决的思路即可。

紧接着的新授部分,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尝试与调整,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各种不同列表法的优劣所在,并重点介绍中列举法。

  4、巩固,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我又重点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相类似的地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这一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课堂延伸我让学生课外继续探讨《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这一课的课堂延伸,既使整堂课前后照应,又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

1、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领会了编者的意图,通过在本校几个班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列表法的基本方法,以及调试的技巧都掌握得很好;

  2、对鸡兔同笼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学生掌握很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怎样的问题适合运用列表法能够一目了然,并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

  3、但对这节课教学本身也有自己的思考,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本身是我国的千古趣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远远不止列表法一种,而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虽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逐一进行讲解,这是否会限止学生的思维呢?

所以我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势进行探讨,在结课的时候,我又提示学生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有所研究和记载,迄今为止,中外许多数学家都很关注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已经研究出许多解决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外继续研究以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

并且我也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同学们也非常有兴趣,探究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化归法、破头法、砍足法、金鸡独立法等等,名字都取得五花八门呢,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敬请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