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188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x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

护理学导论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03021

使用教材:

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2月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过程及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

重点是现代护理学的概念,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工作范围、护理服务方式。

难点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专业的特征。

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现代护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理解:

早期的发展、南丁格尔时期及近现代护理发展。

早期各国没有正规的护理专业,医疗与护理没有明显的分别。

护理没有科学的内容,护理人员也不必接受正规教育,治疗与护理多由教会的神职人员和穷苦出身的妇女担任。

19世纪后期,欧洲相继开设了一些护士训练班,其中最有名的是德国牧师弗里德尔1836年在斯瓦茨建立的护士训练班。

南丁格尔时期是现代护理学的奠基时期,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①为现代护理赋予了科学的内容,使护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

②创办了正规的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

③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④提出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

从19世纪以后,现代护理学开始从职业向专业发展,具体体现为:

①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③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完善。

④临床护理分科。

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中国护理发展分为3个时期来认识:

古代、近代及现代护理。

古代护理是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医、护、药不分,从整体角度看待人及疾病,强调护理及休养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护理发展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当时的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的服装,护理的操作规程及护士学校的教科书等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

中国协和医学院1920年建立的协和高等护士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具有本科水平的护士学校。

1950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专业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之一,1952年后取消了高等护理教育。

1983年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同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此后其他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护理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本科护理院系百余所,大专教育机构400多所。

从1979年开始,卫生部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的管理。

1993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使中国有了完善的护士注册及考试制度。

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一、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护理学的概念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及完善,主要分为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疾病为中心阶段、病人为中心阶段、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

护理是一门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的职业。

从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

护理重点为协助医师治疗疾病,服务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在医院。

南丁格尔对护理概念的认识为此阶段的典型代表。

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

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服务对象仍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是医院。

美国早期的护理理论学家如奥立维尔、克瑞特、约翰森及韩德森等人对护理的认识是此期的典型代表。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护理特点为:

护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了护理理论及护理概念模式。

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并以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此期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等护理学家。

二、护理学的概念

国际护士会:

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三、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1.西方学者的认识

伦理学知识

美学知识

护理学知识

个人知识

科学知识

2.中国学者的认识

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

其他方面

护理学知识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

专业知识

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

护理管理、教育及科研方面的知识

第三节护理专业

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特征

1.专业的特征:

①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③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④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⑤有专业自主性。

2.护理专业基本满足上述专业特征的要求,成为初具雏形的专业。

二、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独立性

根据专业功能划分合作性

依赖性

专业性

根据工作专业性质划分类专业性

工作范畴非专业性

医院护理

社区护理

根据工作场所划分护理教育

护理科研

护理管理

三、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包括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方面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护理专业发展历史

1.识记: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2.领会:

近代、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

二、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1.识记:

护理学概念

2.领会:

(1)现代护理、护理学及护理的概念(包括ICN、ANA的护理概念)

(2)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3.应用:

护理学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

三、护理专业

1.识记:

专业的特征

2.领会:

(1)护理专业的特点

(2)护理工作的范畴

3.应用:

(1)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护理专业的特点

(3)专业护理人员的特征

(4)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四、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素质

1.识记:

中国专业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

2.领会:

(1)专业护理的资历要求

(2)专业护理人员的分类

(3)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

3.应用:

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护理人员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模式,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

本章重点是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三级预防概念及内容。

难点是健康与疾病的模式。

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健康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的相关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建立在WHO的现代综合健康观念之上,认为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动态过程。

在这个连续过程中,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

每个人都在疾病与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动态之中。

而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3种: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和遗传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常见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有脑力和体力超负荷,不良的生活习惯,心理失衡,衰老,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健康的测量指标包括3类。

第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指标,分3种情况:

①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

②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

③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

第二类是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指标。

第三类是综合指标,如生存质量。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其中教育是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②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③运用多学科、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

④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工作。

⑤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参与。

⑥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

五、促进健康及相关护理活动

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的实质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使病人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

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领域。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保健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

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做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二、患病行为及心理

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性别,感情和精神因素,疾病本身的特点,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社会心理因素,过去的患病经验,社会经济状况,病人的社交团体即病人的支持系统,医疗设备情况。

患病后的行为反应包括:

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动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踌躇徘徊,采取对抗行为。

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包括:

焦虑及恐惧,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孤独感,习惯性心理,害羞和罪恶感,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三、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现代疾病观可以归纳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上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征象。

②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③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对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是内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

④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四、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疾病决非病人本人的事情,疾病所造成的影响也决非患者本人。

事实上,一个人患病,其本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将面对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影响。

疾病对个人可以产生正性影响,也可以产生负性影响。

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①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②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

③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等。

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①降低社会生产力;②消耗社会的医疗资源。

③造成传染。

五、疾病的预防

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健康与健康促进

1.识记: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领会:

(l)健康的标准

(2)健康的测量指标

3.应用:

应用健康促进的相应策略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水平

二、疾病与预防保健

1.识记:

(1)疾病的相关概念

(2)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2.领会:

(l)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2)病人角色及特点

(3)疾病的三级预防

3.应用:

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有效预防疾病

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及模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成长与发展理论和压力与适应理论。

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明确护理学相关理论的概念、构架及其与护理实践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护理工作。

重点是相关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难点为基本需要理论在不同服务对象中的应用、成长与发展理论、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需要的分类及特征

1.需要的分类:

对需要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最常用的多维分类法将人的需要分为精神性、社会性、情绪性、智能性及生理性。

2.需要的特征:

包括①共同性与独特性。

②动力性及无限性。

③整体关联性。

④社会历史制约性。

三、需要理论及模式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基本需要和特殊需要两类。

基本需要是全人类所共有的需要,特殊需要是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需要。

如果某种需要持续处于不能被满足的状态,则将直接影响健康。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卡利什将马斯洛的理论加以修正和补充,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层刺激的需要,成为6个层次。

刺激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

3.韩德森的患者需要模式:

韩德森认为护理人员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体从事有益于健康及促进康复或安祥的死亡。

他提出了14项帮助个体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正常地呼吸;适当地摄入食物和水;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代谢废物;移动并维持所期望的姿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选择恰当的穿着;通过调整衣服或环境,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持身体清洁和良好的修饰,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避开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且避免伤害他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观点等与他人进行沟通;遵照自己的信仰从事相关活动;从事可带来成就感的工作;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学习、发现和满足各种促进正常发展和健康的好奇心。

4.需要满足的影响因素:

需要的满足受个体自身生理、情绪、个性、知识、价值观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

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时应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制定更适宜于个体的护理计划。

四、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①社区护理服务对象: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社区中的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等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及社区中的家庭,护理人员应按照需要理论分析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更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

②住院病人:

住院病人基本的需要常常无法得到满足,需全面评估患者需要的满足情况,根据其优先次序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满足需要。

第二节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成长与发展概述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①成长:

是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②发展:

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是质的变化。

③发展任务:

指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④成熟:

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广义的成熟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

2.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及原则:

成长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①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②成长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

③成长发展依照一定的模式进行。

④各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平衡。

⑤成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⑥在每一阶段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体必须有执行本阶段的成长及发展任务的能力。

二、有关成长与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创立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是性本能,当人的本能压抑后会形成精神疾患或变态心理。

其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发展阶段3个方面。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瑞克森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身心变化过程由8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可能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异常。

3.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对新事物产生认知作用,就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个体因失衡而产生寻求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因而产生了适应,这种心理历程称为顺应。

认知结构的扩大与改变,是个体智能发展的过程。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六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他认为道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知”的道德,即对事物的是非判断标准,另一种是“行”的道德,即对道德理念的具体实践。

道德发展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该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三个级别的划分,是以习俗为标准的,强调在面对道德两难情境时道德行为的理由。

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有关压力的理论模式

1.压力定义: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3个环节。

2.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①基本概念:

压力源是引起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压力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一般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

②适应反应的过程:

身体的压力反应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分为三期:

一期为警告期,指当人体觉察到威胁,将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搏斗或逃跑等警戒反应。

二期为抵抗期,在压力持续存在情况下,人需要动员各种身心力量去对抗及适应压力源,人体与压力源处于抗衡阶段。

三期为耗竭期,如果压力源的强度很大,人体不能代偿性的应对压力源,抵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3.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①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由于内外需求与机体应对资源的不匹配破坏了个体的内稳态所致。

②压力与应对学说的中心思想:

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能否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及应对两个重要的心理学过程。

认知评价是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包括对压力源的确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

包含三种方式:

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及重新评价。

应对是应用行为或认知的方法努力处理环境与人内部之间的需求,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

应对方式包括采取积极行动、回避、顺其自然、寻求信息及帮助、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等。

4.危机学说:

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是人的一种紧急压力反应。

危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①当危机事件严重的威胁了人的内在平衡时,人会尝试使用各种解决危机的方法。

②当各种所尝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能成功的解决问题时,危机下的人会出现混乱,进入不平衡状态。

③当紧张焦虑感进一步增加时,人会动员所有的内外资源,企图重新恢复自我平衡。

④如果危机没有解决,也无法逃避,心理压力会更高。

危机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个人的应对及处理危机的能力及技巧、周围的影响因素、处理危机的资源等因素。

二、压力反应、适应与应对

1.压力反应:

是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方面。

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2.压力的适应:

适应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人类对压力的适应过程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4个层面。

3.压力的应对:

压力的预防及应对主要有四大原则:

减少压力的刺激、正确认识评价压力、减轻压力的反应及寻求专业帮助。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病人的压力及护理:

首先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及压力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预防及应对压力,可以使用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调动病人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病人应对压力。

2.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工作压力就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

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工作压力:

①定期进行自我压力评估。

②提前做好缓解压力的计划。

③正确认识压力并创造一种平衡。

④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1.识记:

(1)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分类及特征

2.领会:

(1)需要理论及模式:

包括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2)需要学说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3.应用:

按照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二、成长与发展理论

1.识记: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2)成长发展的规律及原则、影响因素

2.领会:

有关成长与发展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学说、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应用:

按照成长与发展理论对服务对象提供护理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1.识记:

压力定义

2.领会:

有关压力的理论模式,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危机学说

3.应用:

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为背景,重点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人际关系,如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等。

目的是帮助专业护理人员认识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处理原则,以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

本章内容的重点为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人际关系的原则、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促进护患关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难点为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模式。

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