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192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docx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实施教学目标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2年11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研讨会)

第一部分: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改实验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

现在多数教师基本上认同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很多老师尝到了课改的甜头,课堂改革获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

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很多学校积极尝试,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根据老师的设计变成了棋盘式、座谈式,更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

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五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校学生的一个通病。

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

二、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模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生搬硬套的现象,过分的依赖于某种教学模式,硬搬操作程序,不能就其确定的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创新;

二是合作学习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实效性不强;

三是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或者操作层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够到位,致使学习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全面;导学案编制只是知识点的罗列,缺少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等等。

三、课改实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认为,除了个别老师教学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认同课堂改革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们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目标意识差,一节课只是按教材的安排讲完了事,至于这节课应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却很少考虑。

正是由于心中缺少清晰的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课堂检测随意,教学效果低下。

为此,从本学期开始,教研中心确定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的教研主题。

第二部分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定存在的普遍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

我们来看几份前些日子,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改实验成果验收过程中听课时,收集的部分老师在导学案中呈现的学习目标。

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掌握海水提取镁的方法。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

4.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意识。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一)的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胶头滴管等。

2.掌握药品取用、物质的加热灯基本实验操作。

3.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这些学习目标不论从哪来的,多数比较好地注意了一点,就是注意了面向学生,可以说算得上是学习目标,解决过去那种“使学生……”,“培养学生……”等主体是教师的语气。

但是从这些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案集》、《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所以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常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目标模糊、笼统、抽象、不可测;

(2)目标单一性、缺少全面性

(3)目标确定的经验性

(4)目标定位的不够恰当等问题使得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我们再来看一个典型的教学目标,这是《燃烧与灭火》一课设定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和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

2.使学生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

这节课确定的上述教学目标反映了目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是表述形式杂乱,盲目套用,随意性大,缺少规范;二是表达内容宽泛,抽象概括有余,缺少准确性。

时至今日,《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明确制订出目标,它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由此,我们深深感到,有关教学目标的一些相关问题已到了非重视、非研究、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显而易见,上述教学目标的叙写至少存在着如下的不规范:

一是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三重并举,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把三维目标当作“一样粗的三条线”,这是错误的。

不能人为割裂成三大块。

二是上述范例的目标的叙写主体不规范,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均以教师为主体。

三是上述课时目标的叙写缺少“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理解、体会”等表现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标就不容易检测、指导和调控,评价教学实效的价值就不大。

四是三维目标在宏观上是等重的,但目标定位要有重点,在不同的课题、不同的班级都应该各有侧重,不需要每一节课都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并且目标要简单,不能繁杂。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为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学段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有如下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舍、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话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祛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科学素养的提高。

以上列出的是课程的总目标,对每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内容标准,而有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在总目标中体现。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我们在进行每一个教学内容是还要注意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2.细化课时目标。

初中化学教学是通过一个个课题的教学实现的,每一个课题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年级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

教师要通过每一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

化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教材的内容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教学目标。

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

在一个课题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例如,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标准中有如下相关的要求: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1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2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实验:

氢气的燃烧。

4讨论:

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

5交流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的认识。

6观察少量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情况,调查其用途。

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

在教学时我们应对上述要求进行细化: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并且知道燃烧和爆炸都是氧化反应。

2.知道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了解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

3.能够说出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收集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灭火和发生爆炸的现象并从中总结出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2.收集并对比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和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防火防爆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从以上细化后的三个维度目标看,三个方面应该相互渗透,不能简单地叠加。

3.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实现另外两个目标的动力系统,过程与方法是连接另外两个目标的纽带,另外两个目标都要在过程中实现。

那么,我们如何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呢?

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就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事件。

什么是教学事件呢?

加涅指出:

“一般来说,教学包含一组能够支持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当前位置过渡到终点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事件必须由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做出审慎的安排。

这些具体的教学事件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而是必须依据每一个学习目标来确定的具体形式。

为适合每种情况而确定的教学事件,在支持学习过程方面应具有理想的效果。

我的理解教学事件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

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由一个个的教学活动组成的。

而这些教学活动又必须是围绕着达成三维目标来设计的。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案例一:

在“空气的成分”一节“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观看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视频或图片,并在表格中总结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性质。

这一教学活动,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说出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能说出氮气、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可用于食品保鲜、做保护气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能利用表格,整理相互间有联系的化学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能举例说明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能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案例二: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实验探究:

利用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镁、铁、锌、铜的活动性。

这一教学活动,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准确描述活泼金属与常见酸反应的现象,并能够写出镁、铁、锌等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得出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活动性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能利用此例说明仔细观察和正确描述的优良品质。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应保持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三、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

要求学生做什么?

根据什么标准去做?

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人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注重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

教学目标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

1.教学目标叙写的要素

第一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预期学生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

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预期描述是以学生为目标行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判断教学有没有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这是新课程与原教学大纲的描述方式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

如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等描述都不符号学习目标描述的要求。

虽然在目标描述中常常将行为主体“学生”省略但行为主体已隐含在目标中。

以初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标设计为例对照两种教学理念的差异

传统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使学生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1.通过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能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

2.能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能过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科学方法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第二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不能是模糊、笼统、抽象、不可测的。

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即结果性教学目标和体验性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描述动态性的目标新标准使用了大量的行为动词。

教师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以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为依据科学、合理、准确用词。

初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

经历、体验、感受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第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能正确解答己知反应物求生成物和己知生成物求反应物的简单计算题”。

第四行为程度(或表现程度)是指评判该项能力的标准。

即新课程中学生对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如时间限制、正确的程度、所要求的正确反应比例、量化标准等在水平层次的叙写上要有层次性。

如“能正确写出某某反应的方程式”、“至少举出三个氧气用途的例子”“能独立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等。

2.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

叙写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要使叙写的教学目标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叙写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叙写方式。

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为性目标的叙写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学习结果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如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认知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在转化为教学目标时可作为行为性目标来叙写并且尽可能满足: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我认为如果要细化的话,还应该增加一个“行为内容”,也就是指学习的内容。

这样出示了教学目标后,师生就可以明确,怎样学?

学什么?

是谁学?

学到什么程度?

例如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节的教学,其中“课标”中的一个要求“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为落实这一要求,另外考虑到总目标中一条“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目标可叙写成:

通过查阅资料能说明燃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例举生活中燃料使用的现象,提出至少一条提高化石燃料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2)内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叙写:

该方法是指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陈述目标的方法。

分两步来陈述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表述一般性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以表述具体性目标使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一般用于陈述那些难以行为化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情感目标“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叙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怎样才算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怎样才对学习化学有兴趣?

”等,“这些的外在表现又是什么呢?

”,可陈述如下:

在参与某某实验探究活动时,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规范的操作实验、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积极参与研讨得出结论。

(3)表述性目标的叙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体验性目标通常涉及情感领域往往是难以直接观察、无形的、不易测量的抽象目标一般用一些“过程性”动词来表述结果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

主要用于陈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它是对以上两种方法的补充。

例如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这样来叙写:

在实验时能够认真观察和操作,遵循科学方法。

能根据自己观查的情况如实描述、解释或说明现象。

(4)“过程性”目标的叙写:

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养成助人为乐的精神,形成人际交往能力。

下面我们仍以“燃烧与灭火”一节的教学目标的叙写为例来说明一下:

我们再来看一下,前面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细化以后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

然后通过设计教学事件(教学活动)来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

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也可以自行设计。

我们就以教材中的学习活动为例来分析一下:

本节教材安排的活动依次是:

活动天地“寻找灭火的方法”;交流共享“回想物质跟氧气的反应现象……”;活动天地“火与用火安全”;活动天地“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交流共享“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等。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活动能达成哪些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列举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说明燃烧的条件,能够说出防火灭火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一分为二看待化学变化以及珍爱生命的意识。

通过对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分析,认识燃烧的概念和物质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2.通过观察乙炔燃烧的现象和对促进可燃物燃烧方法的讨论,知道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和不完全燃烧的,能说出至少两种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

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通过交流爆炸的现象和观察并分析氢气燃烧和爆炸的现象,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能说出防止不同场所中发生爆炸的措施。

初步形成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校:

日期:

年月日

课题

课标

要求

 

细化

目标

 

叙写

目标

 

评价或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