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45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docx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评报告书

1.0总论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是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凸现南京港集装箱江海中转枢纽地位的需要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港口布局规划,今后长江三角洲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太仓、浙江宁波为两翼,与周边其它港口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集装箱港口布局。

南京港地处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长江B类航道的终点,江海大船转运的终点,主要承担三部分集装箱运输:

一是服务于上海港的内支线运输;二是作为南京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近洋货物的中转枢纽;三是连接长江中上游地区与沿海之间内贸运输的中转枢纽。

龙潭港区背靠集装箱生成量的富集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南京港枢纽性港区,拥有可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集装箱泊位的岸线。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特别是洋山港区的建设将使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格局出现新的调整,现有内河船舶由于安全原因将不能出海航行到洋山港区。

龙潭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凸现南京港集装箱中转枢纽的功能,起到辅助、支持、补充上海航运中心的作用,逐步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

1.1.2是促进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的需要

沿江开发是江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

得益于上海的辐射与带动,江苏省充分利用水运资源,实施沿江开发战略。

苏南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依靠过江通道向长江北岸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共同开发沿江沿海产业带。

龙潭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龙潭枢纽性港区功能,成为沿江开发的重要平台,引导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使港口与开发区形成有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构筑沿江沿海开发的主阵地。

1.1.3是拓展南京港港口功能的需要

利用龙潭港区处于中西部物流圈与长三角物流圈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以龙潭集装箱泊位建设为契机,后方物流园区为基础,对外依托港口逐步完善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对内依托南京龙潭地区水、公、铁多种运输方式便捷转换的交通配置,在传统物流基础上拓展展示、贸易、结算、包装等增值服务环节,构建起辐射南京周边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港口与物流的完美结合。

随着宁沪两港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龙潭集装箱在长江流域的枢纽中转功能的逐步形成,龙潭地区将作为港口—物流—产业—新城联动发展载体,逐步拓展南京港物流功能。

1.1.4是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形成钢铁、石化、能源、建材、机电等产业带。

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积极承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中上游五省一市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58.9亿美元。

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长江中上游地区相继开放了沿江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黄石、宜昌、万县、涪陵等城市,设立了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集装箱生成量也在百万以上,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周转成为中上游地区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国内外产业投资的关键问题之一。

龙潭港区具有通江达海的优势条件,发展与中上游地区的长江内支线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优势。

因此,建设龙潭港区将为中上游地区提供更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选择,对沟通长江腹地与海内外的联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1.2评价目的

南京港口建设指挥部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集装箱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码头工程的施工和营运将对该区域环境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防治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3评价依据

1.3.1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定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略)。

1.3.2评价技术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⑷《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97);

⑸《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231-94);

⑹《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1.3.3建设项目相关文件

⑴《南京港口总体布局规划》1995.12;

⑵《南京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批复》;

⑶《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2004.9);

⑷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河势及防洪影响分析报告;

⑸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1.4评价标准

1.4.1水环境

⑴根据2003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南京九乡河口至七乡河口属饮用水源保护区,七乡河口至三江河口属渔业用水区,长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1。

⑵污水排放施工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营运期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对应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中对应标准,标准值分别见表1.4-2、表1.4-3、表1.4-4。

表1.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1

pH

6-9

2

高锰酸盐指数

≤4

3

COD

≤15

4

BOD5

≤3

5

石油类

≤0.05

6

DO

≥6

7

氨氮

≤0.5

8

总磷

≤0.1

表1.4-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单位:

mg/L

序号

污染物

标准值(一级)

1

PH

6-9

2

COD

100

3

BOD5

20

4

石油类

5

5

SS

70

6

氨氮

15

7

总磷

0.5

表1.4-3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项目

厕所冲洗

绿化

车辆冲洗

1

PH

6.0-9.0

2

无不快感觉

3

BOO5(mg/L)

10

20

10

4

浊度(mg/L)

5

10

5

5

氨氮(mg/L)

10

20

10

6

总大肠菌群(个/l)

3

表1.4-4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单位:

mg/L

序号

污染物

允许排放浓度

1

船舶油污水

石油类最高允许浓度≤15

2

生化需氧量

≤50

3

悬浮物

≤150

4

大肠菌群

≤250/100ml

5

塑料制品

禁止投入水域

6

漂浮物

禁止投入水域

7

食品废弃物及其它垃圾

禁止投入水域

1.4.2环境空气

根据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图,环境空气采用如下标准:

⑴港区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三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4-5。

⑵施工期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

表1.4-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单位:

mg/m3

项目

SO2

NO2

TSP

三级标准

日平均

0.25

0.12

0.50

小时平均

0.70

0.24

/

1.4.3声环境

⑴现状评价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交通干线两侧和内河航道两侧居民采用4类标准,评价范围内的其他居民区域采用2类标准。

影响评价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Ⅳ类标准,噪声值分别见表1.4-6和表1.4-7。

⑵施工期影响评价采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噪声值见表1.4-8。

表1.4-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4类

70

55

表1.4-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Ⅳ类

70

55

表1.4-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Leq[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1.4.4底质

底质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其标准见表1.4-9。

表1.4-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

项目

pH值

(mg/Kg)

(mg/Kg)

(mg/Kg)

(mg/Kg)

有机质(%)

>7.5

≤100

≤350

≤300

≤0.60

3.4

6.5~7.5

≤100

≤300

≤250

≤0.30

以上评价标准已经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1.5.1评价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综合工程性质和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划分本工程评价等级如下:

⑴环境空气:

三级(依据HJ/T2.2-93,排放量Pi<2.5×108);

⑵水环境:

二级(依据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3/d);

⑶声环境:

三级(依据HJ/T2.4-1995,项目建成后噪声等效声级增高为3~5dB(A));

⑷生态环境:

三级(依据HJ/T19-1997,影响范围20~50km2,生物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

1.5.2评价范围

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拟建四期工程陆域中心为圆心,半径3km陆域范围。

⑵水环境及水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四期工程上游的七乡河口至下游的三江口国控断面的长江水域,总长约9.5km。

⑶声环境评价范围

四期工程场界围墙外1米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示意见图1.5-1。

1.5.3评价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风险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

1.6环境保护目标

1.6.1水环境保护目标

⑴九乡河口至七乡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下边界距本项目码头上边界3.2km。

⑵花园水厂取水口,本项目下游5.5km。

规模为7500m3/d。

1.6.2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为三官村仁东小队,35户居民,约140人,最近距离本工程港区场界东侧30m。

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1和图1.5-1。

表1.6-1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相对方位

与码头距离

保护要求

水域

1

九乡河口至七乡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

上游

3.2km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控制。

2

花园水厂取水口

下游

5.5km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控制。

陆域

1

三官村仁东小队

W

30m(距港界)

环境空气三类区,声环境四类区

1.7评价预测时段

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1.8评价方法

采用模式计算、类比法和调研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

2.0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集装箱二期)位于长江南京河段八卦洲下游的龙潭河段,距龙潭河口下游侧约3Km处,紧临龙潭港一期上游。

距南京市区约30km,地理坐标119°03′E,32°09′N。

工程河段河势稳定,深泓近岸,水深情况良好。

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1。

2.2工程建设方案

2.2.1规模及运量

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在龙潭一期集装箱泊位上游建设3万吨级(水工结构兼顾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5个,码头长度1400m,设计年通过能力140万TEU。

没有危险品货种。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2—1

表2.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备注

1

设计吞吐量

万TEU/年

140

140

2

设计代表船型

万吨

3

3

3

设计吞吐能力

万TEU/年

140.6

140.6

4

泊位数

5

5

5

码头长度/宽度

m

1400/43.5

1400/43.5

6

引桥长度/宽度

m

57.5/18

110/18

为分别6座、7座

7

征地面积

万m2

165.86

158.36

8

堆场通过能力

万TEU

231.5

194.9

9

港区定员

240

240

10

作业天数

330

330

11

装卸设备总投资

万元

91982

81586

12

估算总投资

万元

286950

265310

13

投资回收年限

11.3

11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8.43

8.98

2.2.2总平面布置

2.2.2.1总体布局

根据《南京港总体布局规划》岸线布置,龙潭港区尚有宜港岸线8.39km,上游由七乡河口向下1200m正在规划建设华能金陵电厂,建设规模为360万kW,金陵电厂向下5810m为外贸深水港区岸线;其中:

自上而下规划为990m散货区,620m港池、港口支持系统和城市生活岸线,3000m集装箱区,1200m件杂货区;外贸港区向下1380m为城市生活和企业自备码头岸线。

龙潭四期工程货种为集装箱,按货种分类应布置在集装箱区,拟布置在龙潭一期集装箱泊位码头上游。

本工程后方与疏港公路相邻,港区陆域纵深平均为1150m,均位于疏港公路北侧,符合港区规划的陆域纵深布置要求。

2.2.2.2水域布置

(1)进港航道与船舶回旋水域

本工程拟建码头区域位于龙潭水道右岸,长江主航道距离码头前沿线约有450m以上,港区前方-12m以上水域宽度达1000m左右,能满足设计船型的海轮进出港与调头需要。

(2)码头前沿线

码头前方水域水下等深线基本顺直,且与长江子堤主轴线平行;本工程码头前沿泥面设计标高在-13.5m左右,码头前沿线基本布置在-10m~-15m水深范围,走向与水流、等深线走向基本一致,与正北向的方位角为48.28930。

(3)泊位布置

本工程设计船型为3万吨级集装箱船,船长244m;本工程根据运量及船型预测布置5个3万吨级海轮泊位,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富裕长度取30m,经计算确定码头长度为1400m。

码头水工结构全部按5万吨级散货船设计。

码头宽度确定为43.5m(与龙潭一期工程相同),码头上布置轨距24m轨距集装箱装卸桥,码头后方布置6座引桥,引桥宽度均为18m,引桥间净距为256.6与258.6m,引桥长度自码头后沿至驳岸线长度为57.5m。

2.2.2.3陆域布置

龙潭港区四期工程按全集装箱专业化码头设计,采用高效率的装卸工艺和先进科学的计算机管理手段。

根据建设规模,充分留有余地,适应滚动发展模式,同时考虑与龙潭港区一期集装箱泊位的合理衔接,减少投资。

陆域堆场平行于码头岸线布置,根据陆域纵深,可分为6条不同功能的作业带。

一、二线作业带为重箱堆场,堆场宽度考虑布置4条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轨距为40m,作业带宽度为180.5m,三线堆场考虑布置3条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轨距40m,作业带宽度为133m,其中部分为冷藏箱堆场。

四线作业带布置空箱堆场,宽度为125m。

五线、六线作业带在东西两侧布置为生产服务的辅助建筑区,主要考虑为流动机械库、吊具库、材料工具库、机械车间、箱修车间、五线作业带中间地块布置预留堆场、港内集卡停车场。

在进出港闸口道路中间,布置拆装箱库2座、拆装箱堆场。

出港闸口道路上游侧,布置生产生活辅助区、中心变电所、设备冲洗场、集装箱冲洗场地、油污水处理等。

在上述区域南侧,考虑布置预留港区铁路进线用地(近期绿化),宽度为50m。

在进港闸口道路下游侧,布置港内集卡停车场、简易堆场等。

经上述平面布置后,与龙潭一期工程陆域接壤处形成一个三角地带,拟形成绿化地带,邻近三线作业带处布置加油站与消防站。

集装箱堆场周边主干道路宽度,经向均为22m,双向六车道;纬向均为15m(与引桥根部连接的纬一路为18m),双向四车道;与进出港闸口相连接的中央道路宽度为30m。

在后方生产生活服务区域周边道路宽度考虑12m与7m。

 

3.0环境现状

3.1自然环境概况

据1951~2000年资料统计,南京地区春夏季多SE向风,秋冬季多NE和NNE向风,当地常风向为NE向(9.0%),次常风向为ENE、E、ESE和SE向,发生频率均为8%;强风向亦为NE向,最大风速为16.0m/s,曾测到瞬时极大风速39.9m/s(NW)。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3.0℃(1934.07.1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4.0℃(1955.01.06),历年最大日降雨量198.5mm(1931.07.24),多年平均降雨量1015.0mm,多年平均雾日数28.2d。

南京龙潭水道属长江下游感潮河段,长江径流以上游流域来水为主,枯季受河口潮汐一定程度的影响,涨潮历时3小时多,而落潮历时8小时多,潮差小而全年水位差较大,可达7m以上。

洪水位多发生在五月~九月份的桃花讯和秋汛之间,十一月至翌年二月为枯季,枯季潮差大于汛期。

龙潭水道地处长江感潮河段的上区段,以径流下泄为主,受潮流上溯影响较小。

洪季主泓区流速较大,水流能量傍岸且集中。

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最低潮位前3小时~最低潮位后0.5小时时段。

参照附近一期工程1998年7月主汛期(河段流量76,400m3/s)定点流实测水流资料,近岸前沿水面表层最大流速约1.9m/s左右,垂线平均流速1.5m/s左右。

3.2社会经济概况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

其中,铁硫储量占全省40%左右,锶储量和品位居东南亚之首。

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江宁的汤山温泉、江浦的汤泉、浦口的珍珠泉等矿泉尤为闻名。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可见南京美景胜境之一斑。

南京地理优越,风景佳丽,赢得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赞誉。

诸葛亮曾赞叹说: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今天的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

建设项目所在地栖霞区地域广阔,现辖尧化、栖霞、龙潭、马群、孝陵卫、摄山、迈皋桥、燕子矶镇和靖安、八卦洲等乡镇,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8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

由于栖霞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等决定其在整个城市中承担着多种功能,有居民、商业集中的城镇,有工业区,有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栖霞区境内工矿企业密集,是南京市主要工业区之一,拥有部、省、市属大中型工矿企业143个,分属石化、化工、电子、仪表、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

栖霞区工业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为石化、电子、化工三种行业类型,其产值占全区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石化行业占50%以上。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该区西部、和燕公路两侧和该区中部、宁镇公路以北长江沿线。

栖霞区内名胜古迹多,有栖霞寺舍利塔等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本项目拟建地西面,距离约6km。

3.3水环境现状

评价区域水质指标监测值中,石油类超过Ⅱ类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基本符合Ⅱ类标准。

3.4底质现状

取砂点及近岸河床底质监测评价结果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3.5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监测的环境空气中SO2、NO2和TSP的日平均浓度都没有出现超标现象,且标准指数均较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三级标准。

3.6声环境现状

评价区域内各个监测点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满足评价标准,拟建龙潭港四期工程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

3.7生态环境现状

本江段临海较近,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资源较丰富。

本项目附近江段滩地宽50~250m,江堤外滩地生植被以芦苇、长荻、多种蓼、苔草和防护林带为主,江堤内主要为农田植被和鱼塘。

滩地植被有利于防浪护堤、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作业。

拟建项目所在江段水深流急,经调查,附近长江水域内无鱼类繁殖区、索饵区,没有鱼类产卵、育幼等活动。

拟建工程岸线江滩湿地现状以野生芦苇、长荻和意杨防护林为主,不涉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区。

4.0环境影响评价

4.1水环境影响

龙潭港四期工程吹填产生悬浮泥沙大于10mg/l的水域面积为0.006Km2。

长江龙潭水道枯季悬沙浓度为139mg/l,汛期悬沙浓度为708mg/l。

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对距本项目码头上边界3.2km以远的九乡河口至七乡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下游5.5km的花园水厂取水口不产生污染影响。

施工船舶油污水应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申请海事部门船舶接收处理,码头水域不得排放舱底油污水。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产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排入生产辅助区设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营运期污水执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对应标准;处理达标后回用。

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舱底油污水应申请海事部门船舶接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排放。

码头营运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不会对水环境保护目标产生污染影响。

4.2环境空气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需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等相应措施,有效降低粉尘污染程度和范围,避免施工作业对周围居民和龙潭一期工程造成污染影响。

本工程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本项目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为港区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及船舶废气。

营运期采取洒水措施后,可减少道路扬尘对局部环境空气的影响。

根据本次对一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NO2浓度为0.076~0.107mg/m3,满足0.12mg/m3的评价标准,SO2浓度为0.049~0.070mg/m3,满足0.25mg/m3的评价标准,据此推算本港区装卸机械废气及船舶废气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影响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4.3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为三官村仁东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