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617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docx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标聚焦】

1.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了解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及其保护措施。

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生的启示。

3.以南水北调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4.了解“数字地球”及其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考纲要求】

测试要点

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

区域环境与发展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相关的图示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分析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

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找到产生环境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水土流失的成因

3.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1课时

【基础梳理】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以西,日月山以东,    以南,秦岭以北,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地区。

2.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

(3)造成当地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    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性:

黄土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性:

多集中于   季,且多    。

(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

    、塌陷、   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    利用:

采用    的耕作制度;露天    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无计划的建    、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2)破坏    :

如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要点突破】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项目

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危害

 

概述

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现

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其含沙量剧增,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悬河”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2.水土流失的成因

⑴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1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2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3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4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细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气候及降水

不均匀性

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②多暴雨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过程

结果

不合理土地利用

轮荒

开荒—耕作—抛荒—开荒

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破坏

加剧水土流失

 

露天开矿

开挖表土弃土、弃渣

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建窑洞、

修路、

修水利

扰动植被、土壤

破坏植被

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

严重破坏植被

【检测与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1~4题。

1.该地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2.该区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酸雨C.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4.引起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B.垂直节理发育C.夏季多暴雨D.人为植被破坏

5.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多种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B.从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

C.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D.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6.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原有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7.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它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 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③其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④它是我国降水量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二、综合题

9.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3)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4)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

 

第2课时

【基础梳理】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综合治理要求:

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    结构,实行综合发展。

一切以     为中心,压缩用地,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     种植面积;大力开展采煤区的工作。

2.综合治理原则:

即工程与    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相结合;

    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实施   工程、   工程、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如精心选育   、发展   灌和   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3)生物措施:

①退耕,以恢复地表植被;②大力植树种草,实行

结合。

【要点突破】

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保持

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途径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合理利用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综合治理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目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发展方向

改善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有机、高

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

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其治理开发的具体模式如下表所示: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条件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生物措施

乔木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灌木

草本

【检测与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小流域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流域相当于一条河流的完整流域

B.小流域治理中主要采取生物措施

C.小流域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

D.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对小流域治理影响不大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关于A、B、C、D四处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

C.C处应种植水稻D.D处适合打坝建为库

4.治理水土流失的农业技术措施是()

①深耕改土②轮作套种③平整土地④地膜覆盖⑤科学施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下图完成5-6题

5.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一致

6.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

二、综合题

7.根据“黄土高原人口—农业生产—生态循环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代码后的横线上(每个数码限填一次)。

①人口增长②水土流失③粮食短缺④人均耕地减少⑤需要更多劳动力

⑥植被破坏⑦燃料需求增加⑧乱垦荒地

A,B,C,D,

E,F,G,H。

(2)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考纲要求】

测试要点

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

2.依据资料分析资源开发利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明确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鲁尔区为例,从区域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特征,探寻能源和矿产资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分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难点】

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基础梳理】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处于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

    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

该区蕴藏了丰富的    资源。

4.发达的工业: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1)原因:

鲁尔区能源结构以    为主,产业结构以     为主。

(2)表现:

以    污染和    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原因:

生产结构    ;    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   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

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    工业和    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    产业,大力扶持    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采取对企业实行    化、    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   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   工业为基础,以    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     ,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    ,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其次是控制    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提高。

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      。

【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内容

丰富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区、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区、利珀河以及四条人工河联成一体,都可以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内容

原因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类型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使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

大气污染

工厂向空气排放大量废气

水污染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传统产业的衰落:

项目

内容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70年代传统产业衰落趋势已十分明显

衰落

原因

煤炭工业

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

石油、核能利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

钢铁

工业

煤炭成本上升,提高了钢铁工业成本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其他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衰落表现

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传统产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新兴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多元化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

⑵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措施

具体做法

效果

治污措施

改造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河污水净化系统

解决水污染,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治理大气污染

全区建成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各企业建立有害气体和灰尘回收装置

管理措施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美化措施

在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人均绿地面积超过了130平方米

【检测与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

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

D.鲁尔区的重化工是建立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之上

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A.丰富的人力资源B.丰富的铁矿资源C.便捷的水陆交通D.优美的环境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钢铁B.电子、煤炭C.钢铁、煤炭D.钢铁、电力

4.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该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鲁尔工业区内有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河流为( )

A.多瑙河   B.莱茵河C.塞纳河    D.易北河

6.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费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所有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工业企业

7.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扩大

C.繁荣经济,美化环境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8~10题。

8.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9.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

10.为尽快使山西省从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11.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

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

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D.失业人数减少

1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

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

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二.综合题

13.读“鲁尔区工业区图”和“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___  _  ,B.  ,

C.   ,D.  。

(2)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

A.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走向“煤炭时代”

B.钢铁出现世界性的供过于求

C.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的煤在价格上缺乏市场竞争力

D.铁矿石进口受到阻碍

(3)现代鲁尔区通过改造产业,大力扶持   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4.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基地的名称是,其工业中心主要是和。

(2)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工业,其布局方式属于型。

(3)图中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是以为主,目前该基地的发展受和供应不足的影响。

今后应当限制某些大,当地又缺乏的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考纲要求】

测试要点

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为例,说明其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

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分析,认识我国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资源的整体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的矛盾。

2.进一步掌握我国正在实施的几个大型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实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及深远影响

第1课时

【基础梳理】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从地域上看,  多  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长江是我国第   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    ,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       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    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

位置在      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    供水。

2.中线工程:

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    水库和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    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  高  低,需   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要点突破】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南方

长江、珠江和浙、闽、台诸河以及西南诸河,其总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0%以上,但耕地面积却不到全国40%,人口占全国的一半稍多点

北方

黄河、淮河、海河、滦河、辽河、黑龙江河西北内陆诸河,其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总水量的20%,而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不到全国的一半

(2)从时空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成因: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东多西少

我国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多北少

我国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量南多北少

夏秋多、冬春少

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3)结合水资源短缺的形成原因,归纳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