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024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docx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答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世界三大酸雨区是、和。

世界三大:

西欧,北美,东亚(中国)

中国三大:

四川盆地,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湖南江西南部及珠三角地区。

2、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沙漠化是指。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3、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已经灭绝的有、属濒危物种的有。

1.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云南闭壳龟于1906年灭绝新疆虎于1916年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普氏野马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高鼻羚羊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滇池蝾螈于1979年灭绝直隶猕猴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中国豚鹿20于世纪7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镰翅鸡于2000年宣布灭绝冠麻鸭于20世纪中叶灭绝白暨豚于2006年宣布灭绝

2.大熊猫:

金丝猴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藏羚羊四不象 

4、噪声的来源有、、、等。

l.交通噪声。

2.工业噪声。

3.建筑施工噪声4.生活噪声

5、人类中心主义,简单的说法是。

它是时代占据主流的世界与思想行为模式。

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理论。

6、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

公正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合作原则

7、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种,它们是:

、。

从节约原则出发,人类应尽可能用代替。

8、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是:

、、、、。

 

9、环境保护费用效益中,为经济效益;为环境效益;为社会效益。

10、按能源利用的重复性分类,可分为:

和两类。

11、太阳能有三种利用方式,它们是、、、和。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3、污(废)水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

和等。

14、常用的污(废)水处理的化学方法有、、、、和。

15、地球上的各种环境要素,构成了不同的圈层,包括、、、和岩石圈。

16、水污染的来源有、、、、、、、等。

17、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要加以考虑的准则是、、。

18、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是、、。

19、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

20、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种,它们是:

、。

从节约原则出发,人类应尽可能用代替。

 

填空题答案

1、世界三大酸雨区是:

西欧,北美,东亚(中国)

2、土地荒漠化又称土地沙化。

是指在沙漠边缘的干旱与半干旱的草原地区,由于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多风,土地失去植被后,土壤受风蚀而逐渐演变为沙漠地带的现象。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大风气候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绿色土地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3、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已经灭绝的有台湾梅花鹿、豚鹿、野生华南虎属濒危物种的有白鳍豚。

4、噪声的来源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

5、人类中心主义,简单的说法是是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理论。

它是近代工业社会时代占据主流的世界与思想行为模式。

6、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公正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合作原则。

7、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种,它们是:

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从节约原则出发,人类应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8、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是:

科学性、综合性、区域性、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9、环境保护费用效益中,为经济效益;为环境效益;为社会效益。

10、按能源利用的重复性分类,可分为:

连续性能源和贮存性能源两类。

11、太阳能有三种利用方式,它们是能量的吸收、贮存和转换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生物与环境适应性原理、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生物互利共生及相互制约的原理、能量分级利用与物质再生原理四个方面。

13、污(废)水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化学混凝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等。

14、常用的污(废)水处理的化学方法有化学混凝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15、地球上的各种环境要素,构成了不同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16、水污染的来源有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

17、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要加以考虑的准则是责任原则、节约原则、慎行原则。

18、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是持续原则、公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重点性原则。

19、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公正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合作原则。

20、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种,它们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从节约原则出发,人类应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21、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分布和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则人口过程反映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

A光化学烟雾B核爆炸C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D高空臭氧层空洞

2、大气污染主要控制对策与措施是(C)。

A加高烟筒向高空释放污染物B多设置废气治理设施

C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D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3、新的生态文明的特点是要(C)。

A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B重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C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D重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

4、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B)。

A人与自然关系的平等B人类所有成员环境权的平等

C历史上所有世代人类环境权的平等D当代与子孙后代人类环境权的平等

5、《寂静的春天》是一本(A)。

A文学著作B化学专著C政治论著D科学论著

6、21世纪议程是(c)。

A到21世纪开始实施的议程B迎接21世纪的议程

C人类长期遵循的议程D发达国家遵循的议程

7、生态工程主要应用以下哪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A)。

A物理学B经济学C数学D生态学

8、以下哪些条件是生态城市必须具备的(D)。

A理想的住区B没有污染C没有工业D经济发达

三、简答题

1、 森林对于人类的作用是什么?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从提供栖息地、食物和衣物开始,森林对人类的作用发展至今已经变得非常复杂,除了物质作用外,还有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作用。

1.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

2.提供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

3.能源。

4.调节气候。

如减少温差、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等。

5.影响水循环。

调节水质、水量、水分布,减少水灾害。

6.降低环境污染。

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

7.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8.保持水土,保护沿海地区,防止山体滑坡、塌方和土地荒漠化。

9.满足人类视、听、嗅等感官需求,供人休憩、赏景、抒发情怀。

随着对各种环境问题的重视,人类会越来越客观地认识森林的作用。

遵循自然、节约资源、优化结构、综合利用、提高质量,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森林资源各项功能最大发挥的重要途径。

主要作用:

人类文化的摇篮、大自然的装饰美化师、生命的资源、野生动植物的栖殖场、金色的宝库、绿色宝库、天然氧气制造厂、绿色的银行、天然的调节器、煤炭的鼻祖、天然的储水池、防风的长城、天然的吸尘机、城市的肺脏、天然的监测仪、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的隔音墙

 

2、 从人本主义的伦理出发,企业应当优先考虑的准则是什么?

3、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21世纪议程》全称为《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我国政府为贯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该“议程”于1994年3月由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4个方案领域。

“议程”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提出到2000年各主要产业的发展目标、社会目标和法规政策体系;强调教育与能力建设,注意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4、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5、何谓“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

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6、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危害?

炎热。

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气温在持续地激烈上升。

测量得25个最热的年份里,有20个都属于最近的25年。

热浪已经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得到处理,此类热浪将更为常见。

2003年夏天,欧洲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35000人因此丧生。

冰川消融。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融化,其中很多融化得特别快。

坦桑尼亚的乞力扎罗山,过去白雪皑皑,冰川覆盖,久负盛名,现在积雪融化,冰河退缩严重。

美国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博尔德冰川是美国30年代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冰雪所剩无几。

科学家认为,公园里所有的冰川将可能在5年内完全消亡。

地球上有两个地方可以充当煤矿中的金丝雀的角色——它们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为敏感。

其中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

在这两个冰天雪地的地方,科学家们观测到更快的变化,气候变化在此构成的影响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更早更显著。

从照片上看,地球的两极非常相似,都由冰雪覆盖。

然而在相似的表面底下有着一个巨大的差异,与南极上万英尺厚的庞大冰盖相比,北极的冰帽平均不足10英尺。

这种区别的根源隐藏在冰层底下∶南极是被海洋包围的陆地,而北极则是被陆地包围的海洋。

单薄的北极浮冰和位于北极圈北边环绕着北冰洋的冻土层使得它们在面对陡然上升的温度时显得尤为脆弱。

这就造成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最为显著的影响∶冰层加速融化。

那里的温度上升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迅猛。

北冰洋的融化给全球的气候类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洪水。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当美国2005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大飓风走向尾声时,欧洲正在经历数次可怕的洪灾。

2005年8月26日,合众国际社这样总结当时许多欧洲人的感受:

“在欧洲,大自然发疯了。

”亚洲的洪灾也明显地增加了。

2005年3月,印度孟买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900毫米,是目前为止印度任何一座城市一天内降雨量的最高记录。

水平面上升至2.4米。

生物锐减。

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成百上千万种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系。

再举一个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全球变暖如何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

瑞士南部每年出现地面霜冻现象的天数骤降,而同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则急剧上升,它们迅速占据了新创造出来的生态位置。

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

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气候危机,部分原因则是来自于人类对于这些物种曾经繁荣生存的地区的入侵。

飓风。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另一个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将使飓风的威力在著名的五级分级标准上平均再增强半个级别。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总结了这些新的调查研究中普遍出现的一些要素,当水温上升时,风速及风暴的湿度都会增加。

干旱。

气候变暖同时导致美国本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

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加倍,美国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不改变现行做法,在未来50年内,美国辽阔的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将流失达35%,还不计其他种种恶劣后果。

无疑,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警告,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导致全球变暖带来的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很快就会从2倍上升到4倍,这样土壤将流失达60%的水分。

干旱还带来政治动乱、战争。

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例。

让人难以置信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受影响的地区从苏丹南部一直延伸到乍得湖的东岸。

在东岸的达尔富尔地区,种族屠杀屡见不鲜。

在西岸的尼日尔,干旱横行导致的饥荒使得数百万人受到威胁。

 

7、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1.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工业过程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到大气中,随后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所引起的。

实际上,影响降水酸度的过程因素很复杂,它们包括气体向粒子转化,光化学和催化化学,云滴和降水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区域和全球的大气输送等,降水的PH值是所有这些复杂过程相对贡献的一个综合测量。

2.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8、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分?

生态系统组分及结构

一)生态系统成分,不论是陆地还是水域,或大或小,都可以概括为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两大组分。

1.生物组分

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而或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1)生产者(producers),又称初级生产者(primaryproducers),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初级生产者也是自然界生命系统中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媒介。

(2)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指以初级生产的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3)分解者(composers),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小型消费者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贮备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

2.环境组分

(1)辐射。

其中来自太阳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是最重要的辐射成份,通常称短波辐射。

辐射成分里还有来自各种物体的热辐射,称长波辐射。

(2)大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与生物的光合和呼吸关系密切,氮气与生物固氮有关。

(3)水体。

环境中的水体可能存在形式有湖泊、溪流、海洋等,也可以地下水、降水的形式出现。

水蒸气弥漫在空中,水分也渗透在土壤之中。

(4)土体,泛指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主体的固体成份,其中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基质,也是众多微生物和小动物的栖息场所。

自然环境通过其物理状况(如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压力、风速等)和化学状况(如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阳离子、阴离子等)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综合影响。

9、森林对人类和环境有哪些作用?

森林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

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

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

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

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的作用。

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10.简述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

1、组织措施

主要是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及企业规模的大小确定。

一般大型矿山设置环保科,中、小型矿山建立科或组。

矿山企业中的环境保护人员主要包括:

矿山环保科研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治理人员,矿山企业防尘人员,保护设备险修人员,矿区绿化人员,复垦造田人员等。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矿山安全组织机构则比较齐全,且设置时间也久。

2、经济手段

矿山企业环保设拖的投资,是矿山基建总投资的一部分。

根据目前矿山企业的生产情况,环保工程投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三废处理设施、除尘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噪声防止设施;绿化;放射性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复垦造田等。

投资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基建投资;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资金;排污回扣费,即环保补助资金。

环保工程投资的多少,根据矿山建设的容观条件和要求而定。

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来源还直接与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有关。

3、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为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了《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捉留办法的逼知》、《关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的通知》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经费有一个重要来源。

一些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其中福建省1990年颁布的《福建省经济委员会、财政厅、环境保护局、煤炭工业总公司关于做好煤矿生态环境保护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是直接针对矿山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个法规,其有关规定值得借鉴。

11.人类应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12、如何理解环境伦理中“尊重与善待自然”这一命题的意义?

环境伦理是要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责任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义行为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以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这个子系统的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因此,一种全面的环境伦理,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的价值、个人与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价值与利益。

虽然从总体和一般性的原理来看,自然与人类、个体与群体、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是可以一致而且应该兼顾的,但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这种种的利益与价值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和出现不和谐,因此,我们除了有一般性的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定之外,还要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加以分析和研究。

13、“绿色消费者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第二,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就2001年的主题而言,“绿色消费”重点放在“绿色生活,环保选购”等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健康方面的内容,社会监督的重点放在食品、化妆品、建筑装饰材料等三个方面上。

 

14、何谓“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不经济性”?

环境成本约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环境成本包括污染等破坏环境的治理成本,和生产中的环境耗费成本。

有些环境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些环境破坏是无法修复的,这笔成本并不能简单的用现行价格来衡量和计算。

法国经济学家勒内帕塞指出,你若破坏环境,你就毁灭一切,包括经济。

工业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大量的能源消耗上,这些能源消耗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工业化时代以来,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增加了30%。

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断追求经济增长的现实看,为了谋求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