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578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docx

和政县退耕还林作业设计

和政县2011年退耕还林作业设计

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概况

1、自然概况

工程实施区涉及三十里铺、新庄、吊滩等三个乡镇的三个行政村。

地处东经103º05′-103º30′,北纬35º01′-35º32′之间,东面与广河、康乐两县接壤,南面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夏河两县相接,西、北面与临夏、东乡族自治县交界。

  本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递减,海拔高度1900—4300米之间,南部为石质山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谷区。

全县以秦岭山系西延的太子山脉为主,形成槐子山至堡子山、大桦梁至白草洼、录曲山至洼山、大麦古山至南阳山由南向北延伸,曹家山至秦家洼、关塔湾山至梁家寺北山由西向东延伸,这三条山脉之间自东向西有大南岔河、小南岔河、牙塘河(包括支流新营河)、牛津河等四条河流形成四个河谷地带和两个沟谷地带。

这四条河流属于黄河的三级支流。

地形特点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

由于和政县属地形复杂的浅山区,境内气候差异较大。

春季回暖慢,多降雨雪、连阴天气;夏季短而凉爽,多大暴雨、冰雹天气;秋季降温迅速,多阴雨天气;冬季漫长,严寒而干燥。

年均气温5.2℃,最低气温-25.7℃(1月),最高气温35.8℃(7月),全年无霜期短,为120—132天。

因受地形地貌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为134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78小时。

全县气候可分为四个类区:

一是太子山湿润区,海拔2500米以上,主要是太子山麓北坡一带,年均气温小于4℃,有效积温小于160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小于120天;二是南部冷凉湿润区,海拔高度在2200—2500米之间,主要是沿山的吊滩、新庄、新营、买家集、罗家集等五个乡镇,年均气温4℃左右,年降水量约为800毫米,无霜期120天;三是中部温凉半湿润区,为达浪、城关、三合、卜家庄、三十里铺、马家堡六个乡镇,海拔高度1900—2200米,年平均气温5—6℃,有效积温1800—200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之间,无霜期130天;四是温凉干旱区,为梁家寺、陈家集及三十里铺部分地方,年均气温6—7℃,有效积温2000—2300℃,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海拔高度1900—2000米之间,无霜期130天以上。

我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森林覆盖率21.7%,大部分地方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51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9%,有侵蚀沟通道932条,总长1864公里,平均沟壑密度1.94公里/平方公里,年侵蚀模数2000—4200吨/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模数37.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根据土壤调查详细资料,我县的土壤共计六个类,十个亚类,二十二个属,三十九个种,其垂直分布情况是:

一是海拔1900—2300米为垆土分布区,生长有青杨、旱杨、沙棘、锦鸡儿等;二是海拔2300—2600米之间为黑土和红土分布区,生长有山杨、白桦、栎类、云杉等乔木树种;三是海拔2600—3200米之间为棕壤土分布区,生长有云杉、冷杉、桦、杜鹃、箭竹、忍冬和珍株梅等树种;四是海拔3200—3600米之间为毡土分布区,生长有云杉、冷杉、桦、高山柳、金背杜鹃、小叶杜鹃等树种;五是海拔3600—4100米之间为草甸土分布区,生长有高山柳、小叶杜鹃、各种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六是海拔4100—4300米之间,为裸露岩石区。

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41.16万亩,有林地12.37万亩,其中天然林2.09万亩,人工林10.28万亩,以杨树纯林为主,灌木林4.2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97万亩,苗圃地0.17万亩,无林地20.43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为4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1.7%,工程区耕地面积23.5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0.6万亩,16—25°的坡耕地10.4万亩,6—15°耕地7.6万亩,5°以下的平地4.9万亩。

2、社会经济概况

工程区总人口20.02万人,人口密度202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33万人,非农业人口1.6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51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6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58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7万元,农业总产值32128万元,工业总产值1754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7502万元,财政收入1578万元,粮食总产量50409吨。

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1957元。

3、近年来退耕还林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始终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扎扎实实

(1)、《退耕还林条例》;

(2)、《全国造林技术规程》;

(3)、《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封山(沙)育林作业设计实施细则》;

(4)、和政县2011年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三、工程建设规模、范围和布局

1、工程建设规模

当年完成荒山造林0.3万亩。

2、工程建设范围

当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0.3万亩。

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荒山造林任务分别安排在以下几个点:

三十里铺镇包侯家村荒山造林0.05万亩;新庄乡关滩沟村荒山造林0.05万亩;吊滩乡桦林村0.2万亩。

涉及3个乡3个村。

3、工程建设的布局

今年州上给我县下达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0.3万亩,其中荒山造林0.3万亩。

按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核心,重点安排已退耕坡耕地周边区域的原则;结合当地宜林荒山荒地现状,县上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协同乡镇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详细规划确定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好、保存好的三十里铺、新庄、吊滩等三个乡镇实施。

四、营造林技术设计

1、林业区划

(1)区划的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我县南部沿山5个乡镇是县内牙塘河(包括支流新营河)、大南岔河以及牛津河的发源地,对我县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乡镇;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地类及土地权属等因地制宜进行区划;三是适度规模的原则。

相对的集中连片,便于集体管理,整体治理,集中经营,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区划时适当打破行政界线,集中规模设计,规模造林,以求最好效益。

(2)区划的方法结果

按县—乡镇—村—小班的区划系统,依据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属,地类和立地类型等区划因子,结合各乡镇造林任务和落实的造林地块,以沟、梁为界,分阴坡、阳坡等立地类型因子进行区划,在全县范围内共区划出4个作业小班。

2、立地类型的划分

通过对全县水分、热量、地貌、海拔等立地因子综合分析,气候是造成森林分布和土地宜林性差异的主要外在条件,而降水和热量是其中的两个核心因子,水热条件随着地貌的变化又形成新的组织分配,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垂直带谱。

根据降水、热量、地貌、海拔等因素,将全县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

第一类型组为干旱山区类型,地形为沟谷及山脚、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海拔高度1900—2500米之间,土壤以白土为主,代表植物有柠条、白刺等。

立地条件较差,适生长山杏、刺槐等耐干旱树种,涉及我县三合、梁家寺、陈家集、三十里铺、马家堡等乡镇。

第二类型组是半干旱山区类型,海拔高度200—2600米之间,地形为沟谷及山麓缓坡,阴坡半阴坡,阳坡、山脊、埂坡等。

土壤主要以麻土为主,代表植物为黑刺、小叶锦鸡儿等。

立地条件较好,适宜山杏、杨树等树种生长,涉及我县城关、达浪、卜家庄等乡镇。

第三类型组为阴湿浅山区类型组,海拔高度2200—2900米之间,地形为阴坡及山麓,阳坡及山脊,土壤以黑土为主,代表植物有黑刺、野李子等。

立地条件较好,水分充足,适宜营造针阔混交林,涉及吊滩、新庄、买家集、新营、罗家集等乡镇。

(立地类型组划分详见和政县立地类型表)

3、营造林模式

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依据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适生条件,结合现有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依照不同的立地类型对照选择分林种、树种进行造林方法和抚育管护,设计了营造林模式一个:

落叶松×山杏行间混交造林模式,适宜阴湿浅山区立地类型组,落叶松×山杏按2米×2.5米株行距,每亩133株密度栽植,为保持原有植被采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陡坡整地规格20×20厘米,缓坡整地规格50×50厘米。

4、营造林方式设计

荒山造林全部采取人工植苗造林方式。

5、林种设计

荒山造林全部采取人工植苗造林方式。

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生态林的主体地位,兼顾经济效益,将我县的林种全部设计成生态林。

依照立地条件及经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选择了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脊薄的乡土树种落叶松、山杏。

6、整地时间

(1)整地时间

我县冻拔害比较严重,所以整地与造林,同步进行。

(2)整地方法

整地方法有两种,荒山造林整地,为了不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缓坡地带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规格稍大,陡坡地带规格稍小,在我县中北部的乡镇为增加坑内蓄水,可采用燕尾(槽)式鱼鳞坑。

7、造林密度

(1)造林密度

合理的造林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单位产量。

根据树种的生物特性、立地条件、营造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县荒山造林初植密度设计为133株、株行距2米×2.5米。

(2)造林时间

根据我县的气候条件,以春季造林为主,时间从2011年4月1日开始至4月20日结束,为期20天。

(3)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按“三埋两踏一提苗”的程序操作,必须舒展根系,分层填土踏实,并浇上定植水。

8、种苗设计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造林的成败跟苗木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设计造林苗木品种及规格如下:

山杏高度100厘米以上

落叶松高度40厘米以上

9、抚育管护设计

造林保存率的高低,抚育管护是关键,因此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的成败。

荒山造林要指定专人管护,落实责任,落实报酬,在500亩以上的片要修建管护卡房。

抚育的主要内容有浇水、施肥、防病、防虫、防鼠、防畜等措施,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及时补植,抚育进行三年,第一年重点进行浇水,促使苗木成活,第二年进行补植、修剪等抚育工作,第三年进行修枝、培土埂、锄草等抚育工作。

五、种苗组织设计

通过进行苗木调查,查明我县今年能出圃的种类苗木60万株。

根据我县的苗木现有量和需求量情况,苗木全面从本县各苗圃筹集调运,造林苗木充足。

苗木需求量详见下表:

树种

栽植面积(亩)

栽植密度(株/亩)

需苗量(万株)

落叶松、

3000

67

20.1

山杏

3000

66

19.8

合计

3000

133

39.9

由林业部门向各乡(镇)按规划面积统一供苗,并成立调购小组,采用招投标的办法,与供苗户签订供苗合同,当日起苗次日造林,保证苗木成活率。

六、施工组织设计

各乡镇成立荒山造林实施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成立由相应村社的村社长、包村干部等组成。

由村社组织群众统一栽植,按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施工。

由县林业局统一调拨的苗木,在苗木运到的提前一天通知乡政府,组织好劳力,待苗木运到后及时栽植。

七、工程用工量测算

计划荒山造林用工0.6万个工日,按每亩整地、造林2个工日计算。

八、科技应用及推广

林业适用技术重点采用生根粉蘸根,使用保水剂等技术措施,以加快苗木的发根速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沿山吊滩、新庄乡的所有苗木栽植前用500倍液3911药剂喷洒根部或喷洒栽植穴,防止蛴螬危害。

九、投资概算

1、投资估算的依据

荒山造林当年由国家投入种苗补助费300元/亩。

2、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90万元。

其中种苗费39.9万元,人工费投资48万元,抚育管理费2.1万元。

(2011年按照市场价格,落叶松每株1.00元,山杏每株1.00元,每亩栽植133株,计133元,人工费每亩2*80=160元,抚育费每亩7元。

3、投资来源

项目总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0万元(种苗补助90万元)。

十、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完成0.3万亩荒山造林任务,待林分郁闭后,我县人工林面积增加0.3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0.03个百分点,每年控制水土流失150吨,水源涵养能力增加6.5万吨。

2、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十年后活立木蓄积量达到0.3万立方米,价值达120万元,间接效益,如生态旅游、水土保持等,每年达19万元。

3、社会效益

工程规划完成后,我县曾经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趋于平衡,生态系统内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整体能力,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项绿色工程为促进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十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障工程建设按期完成,成立由财政、计划、林业、旅游、城建、畜牧、土地等部门组成的“和政县荒山造林工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的造林工作,并纳入乡镇长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2、政策保障

本着“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彻底贯彻执行国家及省上的各项林业政策与法规,树随地走,一定70年不变。

3、科技保障

严格按项目调查,按调查规划,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追究任意改变规划施工,不按规划施工的责任。

统一工作实施标准,统一标准进行验收,严防在验收过程中走过场、图形式。

在施工中实行造林质量责任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包工程、包质量,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普遍推广ABT生根粉蘸根,地膜覆盖和保水剂等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站的职能,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做好林业技术服务工作,在全县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4、资金保障

各项林业规划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加强资金运用的审核、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资金的落实,充分使用好国家资金,保障工程建设按时完工,在稳定林业体制的基础上,多方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投资林业、发展林业、巩固项目成果,对有优势的项目进行公开招商,引导群众的、民间的闲散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

5、种苗保障

苗木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每一项造林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必须抓好种苗生产,要依托国有苗圃和标准化苗圃,建立完善国有和集体的育苗体系,要充分运用市场规律,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育苗,促进苗木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基地化、产业化、优质化,不断增强种苗产业的效益。

6、管护保障

按照“一分栽、九分管”的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加大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及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严肃查处各种毁林案件,严格执行《和政县林木管护实施办法》,有效巩固绿化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