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409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真题答案

心理学09-11年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案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C)

A.准备律B.练习律

C.效果律D.动机律

2.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B)

A.抽象B.变式

C.概括D.比较

3.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A)

A.言语直观B.模像直观

C.实物直观D.想象直观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下列哪方面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C)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D.学生学习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种策略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A)

A.记忆术B.联想

C.替换D.系统化

6.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C)

A.社会自我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D.镜中自我

7.群体中占优的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A)

A.舆论B.规范

C.群体气氛D.凝聚性

8.心理学经过实验研究表明:

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B)

A.“自己人”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

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

9.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D)

A.服从B.模仿

C.感染D.从众

10.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D)

A.观察B.模仿

C.强化D.替代强化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称为(B)

A.从众B.社会懈怠作用C.模仿D.社会促进作用

2.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C)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5.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C)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对象是(D)

A.教师的教学B.教师的教育C.学生的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A.尝试错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C.发现学习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

8.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C)

A.意志B.动机C.气质D.能力

9.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D)

A.定势作用B.迁移C.变式D.功能固着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3.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A)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4.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处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卢纶所属学派为(C)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构建主义D认知派

5.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合行为的现象称(B)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想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

这种自我称为(A)

A投射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镜中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A)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种学习理论属学派为(C)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构建主义值D认知派

个人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B)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B)

A定势作用B功能固着C变式D迁移

8、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C)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这种自我称为

(A)

A投射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镜中自我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心学习材料的简化和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主要方面。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3.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

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4.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做法被称为组块。

5.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等几个阶段。

6.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7.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作用。

8.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策略式。

9.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10.个体自我意识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2.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里自我等方面。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4.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知识的应用等几个阶段。

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7.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9.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1.人的心理是个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4.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5.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Ig(a+b)=Iga+I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6.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7.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8.气质一般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类型。

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10.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2、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5、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7、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8、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里自我等方面。

9、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校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10、“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慢后快。

(×)

3.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98,则说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

4.当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应该在中等水平上适当降低。

(√)

5.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加以培养。

(√)

6.品德矫正策略之一是“过矫正”。

(√)

7.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9个组块。

(√)

8.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某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或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了训练,就能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这是迁移的实质。

(√)

9.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流体智力模型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快后慢”。

(×)

3.成就动机倾向于避免失败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是,往往会选择过易或过难的学习内容。

(√)

4.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

5.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教育。

(×)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30秒。

(×)

7.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从众,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

8.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

9.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

10.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既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高。

(×)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一个人已经出现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心理教育。

(×)

3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

4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98,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属中等。

(√)

5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动觉控制的减弱和视觉控制的增强。

(×)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以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

7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文艺作品和先进人物的介绍加以培养。

(×)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

9有这样一列数字:

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1、成就动机倾向于力求成功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时,往往会选择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

(√)

2、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

3、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

4、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

5、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有消极的干扰作用,也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6、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

7、有这样一列数字:

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

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9、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

10、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100,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

四、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

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

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

问题表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2)情绪状态:

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3)动机强度:

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

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

但是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

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4)定势作用:

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克服定势消极作用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而应退出旧思路,寻求新方法。

(5)功能固着: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原型启发:

是指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能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叫做原型。

5.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

所谓“名片”,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一致的观点。

教师在论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如能够先亮出这种“名片”,则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的存在。

6.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人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7.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8.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9.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

(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10.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11.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12.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13.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14.简述学习与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1)强度律。

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

(2)差异律。

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

(3)活动律。

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

(4)组合律。

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

(5)对比律。

对比关系越突出的事物,人们越容易感知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条规律叫对比律。

15.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16.简述“好感效应”的基本内涵。

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之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7.简述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道德感情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

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感情培养时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

(2)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18.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的基本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

①逻辑数理智力:

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

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

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

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

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

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

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

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