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765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座落在北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位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属阴山山系。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措施之一是就地保护,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D正确。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

【答案】C

【解析】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A、B项错误;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项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3.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

新品种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

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

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潜在价值:

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水稻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遗传的多样性,C错误;从题干中不能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D错误。

4.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

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答案】C

【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水中,促使水域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考点定位】水域环境的保护;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名师点睛】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空气中70%的氧气由藻类植物来提供,但它大量繁殖,会形成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在海水中常称为赤潮,淡水中称为水华.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B错误;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6.湿地是陆地与水域间的过渡地带,兼有水域和陆地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初生演替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D.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正确;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错误;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错误。

7.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

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

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答案】ABD

【解析】桑基鱼塘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生态农业、与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必然的联系

8.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造成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减产,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B.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减产

D.全球的温室效应

【答案】B

【解析】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造成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即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A、C、D错误,B正确,所以选B。

9.生物圈的涵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

【答案】C

【解析】生物圈亦称生态圈。

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和所有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括地壳层、大气圈下层和全部水圈。

10.生物多样性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变异多样性⑤群落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选:

A.

11.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答案】C

【解析】水中含有N、P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故选C。

1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等野生植物茎叶中提取、研制出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有效治疗疟疾体现出其具有直接价值

B.黄花蒿等野生植物也具有保持水土等间接价值

C.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抗疟疾作用体现出其具有潜在价值

D.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生物的药用价值体现其直接价值,A项正确,C项错误;植物保持水土的价值属于其间接价值,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D项正确。

13.阳光、空气、温度、水是重要的生态因素,下列生理活动,必须在完全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是()

A.叶肉细胞内ATP的合成B.蛙的胚胎发育

C.种子萌发成幼苗D.酵母菌的生活

【答案】C

【解析】种子萌发成幼苗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水、空气、温度还有阳光,因为阳光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

1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控制人口就是使增长率为零,即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A正确。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增温,会使干得地方更干旱,湿的地方更湿,所以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更干燥,B错误。

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等都能引起水体污染,C正确。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15.荒漠化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对沙漠的治理是沙漠变绿,物种增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旅游、沙漠中草药加工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在沙漠变绿工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

C.在沙漠片过程中,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D.在沙漠变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增大

【答案】B

【解析】

A.沙漠旅游、沙漠中草药加工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B.在沙漠变绿工程中,沙漠变绿,物种增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错;C.在沙漠治理过程中,群落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在沙漠变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增大,D正确。

故选B符合题意。

16.我国己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A.大熊猫、人参B.野马、白鳍豚

C.野骆驼、银杉D.新疆虎、野马

【答案】D

【解析】人参是植物,不是动物,A错误;野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而白鳍豚没有灭绝,B错误;银杉是一种裸子植物,不是动物,C错误;野生动物新疆虎、野马在我国已经灭绝,D正确。

【考点定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名师点睛】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珍稀的野生生物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我们应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B.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A错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须从系统外补充,B错误;动物尿液中能量(如尿素中所含的能量)是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D正确。

18.“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沙尘暴频发是因为对植被破坏太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综合引起的,故A错误。

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故B正确。

温室效应加剧是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绿色植被减少也是重要原因,故C错误。

物种减少是人为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9.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生和水土流失,我国科学家首创“草方格”的方法以阻止沙丘的移动。

这种生态工程属于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B.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D.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B

【解析】我国实施的这一控制荒漠化的发生和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是防沙治沙的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20.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  )

A.石油型污染B.煤炭型污染C.放射性污染D.噪声污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冬季燃煤是主要的取暖方式,也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考点:

大气污染

点评:

属于记忆题。

容易题。

21.(2015秋•遂宁期末)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B.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动植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

C.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

D.湿地能够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

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

A、人口增长的情况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故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的合理开发和利用,C错误;

D、湿地能够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

D.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A.大量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B

【解析】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危机的有效措施,A错误;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B正确;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C错误;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故D错误。

23.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有扩大的趋势,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A.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B.给全球生物带来灾难性影响

C.农作物和水产品产量下降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臭氧空洞”会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患病率上升,农作物和水产品产量下降等,A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臭氧空洞”会给全球生物带来灾难性影响,B正确;有些树种的分布区主要受温度、光照、水分等的影响,而与“臭氧空洞”无关,D错误。

24.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的种子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答案】D

【解析】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不能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导致重金属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和动物重金属中毒,A错误;能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做燃料(即生物柴油),但不能用小麦、玉米的种子来生产酒精,因为这样反而浪费粮食,B错误;不能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因为这样减小了湿地的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C错误;通过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正确。

25.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C.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有助于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和周围环境的净化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B

【解析】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B正确。

【考点定位】石油农业

二、非选择题

26.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为。

雾霾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散去,据此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

(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______。

(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

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kg。

(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的能量,将蚕沙(即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

(1)丙和丁(分解者和生产者)自我调节能力

(2)无机环境→丁甲→丙

(3)增加

(4)2125

(5)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间接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1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为丙分解者和丁生产者.雾霾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散去,据此说明生态系统具自我调节能力。

(2)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

(3)若乙大量减少,则丙由第二、三营养级变成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增多、个体数量增加,进一步导致戊增多。

(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

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由甲→丁→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3/4÷10%÷10%=750kg.由甲→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25kg.由甲→乙→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0%=1250kg,因此共需要消耗生产者(甲)750+125+1250=2125kg。

(5)图3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27.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建国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

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洁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造林时人们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如今,塞罕坝每年能释放氧气55万吨并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

在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中,通过以上叙述得到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次生速度和方向抵抗力营养结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以及生态系统。

要求学生熟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由于演替的起点存在生物,所以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变成茫茫荒原。

而后由于植树造林,建设了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洁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物种多样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塞罕坝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属于直接价值。

塞罕坝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属于直接价值。

(4)由于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28.乌鱼能用于治疗各种痔、湿痹、面目浮肿,利大小便。

为了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选取了该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食物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河蚌

泥鳅

水蚤

(1)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

kJ)如下表。

太阳能

光合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

水蚤

河蚌

1010

1%

10%

106

106

则乌鱼获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池塘中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______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4)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油漆和塑料中的多氯联苯是一种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的污染物,请用食物链(食物网)描述小球藻吸收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