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12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 人与环境 单元测试.docx

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与环境(基础过关卷)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科学技术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

A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D.CO2、氟利昂、SO2

解析: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氟利昂。

答案:

A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解析: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而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或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答案:

D

4.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至2000年已达到近13.7亿。

在未来的30~40年内,人口会(  )

A.不断增加B.保持稳定

C.不断减少D.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将来仍维持低增长率水平,但仍处于高增长量态势。

答案:

A

5.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解析:

保护生物采取最好措施一般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但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所以最好措施只能是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移适宜的地方保护起来。

答案:

B

6.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

SO2的排放可以造成酸雨,CO2排放可以造成温室效应,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可以造成C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

答案:

B

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意识有了改变,现在旅游消费逐渐升温,在旅游时,会看到很多游客既不买玩具,也不买衣服,而是专门给老人和妇女买了较多的天麻、三七、藏红花、灵芝、冬虫夏草等动植物干制品。

游客的这种做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科学研究价值B.美学价值

C.药用价值D.潜在价值

解析:

题中告诉我们游客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干制品,这些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保健作用。

答案:

C

8.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等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如引入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可能会造成当地物种减少,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依靠科技,大量开垦草地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答案:

C

9.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84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

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

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

答案:

B

10.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

A

11.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解析:

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答案:

C

12.据报道:

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

C.长期海水摩擦导致鲨鱼皮肤出现V形皱褶

D.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

解析:

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是一种科学发明,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人类不可能完全征服自然,长期海水摩擦是一种环境因素,自然选择决定鲨鱼的进化方向。

答案:

A

1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答案:

C

14.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解析:

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能源等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若人类一味地为了自身的发展,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那只能使自然环境恶化,使人类无法正常生存、生活下去,所以人类活动应兼顾自然发展规律,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答案:

D

15.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

生活污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的水质恶化,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16.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起“低碳”浪潮。

下列叙述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

D

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解析: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意义等实用意义的价值。

答案:

A

18.为了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②实施“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禁止利用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能源方面,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又要开发新能源;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努力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于野生生物资源,应当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对濒危物种,禁止采伐或捕杀,采取人工繁育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进行保护。

答案:

C

19.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增多。

答案:

B

20.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指出:

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土地沙漠化与人为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

防治土地沙漠化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

D

21.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

外来物种引入本地,只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就属于生物入侵。

答案:

B

22.下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答案:

B

23.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

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

B

24.下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

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仍然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图中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却没有优势可言。

答案:

C

25.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新基因及等位基因的产生,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A、B、D三个选项都不正确。

具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这是所有生态系统中都具有的现象。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答题。

图1 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

图2 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

 

(2)从图2可知,到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解析:

从图1可看出,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从图2可看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导致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答案: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2)减少了一半 (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27.(10分)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年龄结构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0~14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政策。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   ,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

 

(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      、     。

 

解析:

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答案:

(1)上升 计划生育

(2)上升 老龄化

(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4)水资源短缺 土地沙漠化 土地资源丧失 环境污染

28.(10分)某同学研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试管塞中央打孔并插入一玻璃管,连通到品红试剂瓶中,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

实验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品红试剂由粉红色褪为无色,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

(1)请帮这位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

                     。

 

(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管底部变黑说明稻草中含有大量的   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     ,品红试剂褪色的原因是                       。

 

(3)请帮该同学设计使稻草变废为宝、节源增效的“无废弃农业”处理方法:

                             。

 

解析:

此实验是研究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也即农村常见的“焚烧秸秆”法,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其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这些酸性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答案:

(1)稻草秸秆等废弃物被大量燃烧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2)碳 二氧化硫 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3)用于饲养牲畜、用于堆肥或沼气发酵、秸秆等废弃物还田(写出一种即可)

29.(10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

 

(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

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

                                          。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

 

解析:

富营养化的海水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赤潮时藻类爆发,其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赤潮时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

30.(12分)很多池塘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臭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被排放到溪流中,然后又进入池塘或湖泊。

请设计实验证明化肥和去污剂是否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供选实验材料:

裸藻培养物、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及试管塞、试管架,玻璃标记笔、陈化肥水、陈自来水、去污水、显微镜、载玻片、吸水纸等。

(1)实验假设:

 。

 

(2)

实验步骤

目的

①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装等量陈自来水、去污水、陈化肥水至管口3/4处

②目测各管颜色深浅,并记录下初始数据(以“+”多少表示)

投入指示生物

④颠倒试管数次,拔掉管塞,重复②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则说明陈化肥水和去污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

 

②                             ,则说明                                 。

 

(4)要研究含少量和多量酶的去污剂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应对上述步骤进行怎样的调整?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化肥和去污剂是否会引起池水变绿,所以要设立对照实验,实验组试管中分别加化肥水和去污水,对照组中加自来水。

(2)要研究含少量和多量酶的去污剂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应配制系列浓度去污水,并有空白对照。

答案:

(1)陈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

(2)

实验步骤

目的

设置对照实验

以便校正误差

③各管加裸藻培养液(摇匀)1滴管

测定藻类对浊度的初始影响

⑤各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定时重复④

获得结果

(3)①三支试管的裸藻都只有少量的增长,水质稍有变绿 ②A试管的裸藻有少量增长,水质稍有变绿,而B、C两试管中的裸藻大量增殖,水质明显变绿 陈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引起水质变绿

(4)配制系列浓度去污水,并以陈自来水作对照重复上表中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