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74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docx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1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的是()

A.严格控制污染源B.采用无水造纸法

C.建立污水处理厂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答案】D

【解析】严格控制污染源,属于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A错误;采用无水造纸法减少工业污水来源,属于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B错误;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工业污水来源,属于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C错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属于大气体保护和治理措施,D正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适保护物种多样性

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耍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基本条件,B正确。

基因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物种形成有关的2个“不一定”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3.造成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环境污染

C.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D.外来物种的侵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

从而使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

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草原的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考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同时审题要注意关键字“主要原因”。

4.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草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生态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B.甲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弱

C.制作生态瓶时应放入少量的尿素D.生态瓶一定要密封、透明

【答案】B

【解析】丙瓶缺少能量的供应,其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甲瓶中由于初级消费者数量多于乙瓶,且两瓶中生产者数量相同,因此乙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5.下列事实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

B.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C.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

D.利用青蛙捕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作用。

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是直接价值。

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是潜在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近年来,由于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下列各项改善太湖水体污染的方法巾,

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减小水域面积

B.投放化学药剂,抑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C.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控制藻类生长

D.加强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答案】D

【解析】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投放化学药剂,不仅加重污染,而且还会破坏太湖的生态平衡;大量引进肉食性鱼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因此改善的方法应治理污染,实

现污水达标排放。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正确;“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C正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D正确。

点睛:

对于B项,考生要特别注意,比如观赏、食用、药用等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8.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D

【解析】我国人口政策控制人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人为因素,所以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A正确;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B正确;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总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D错误。

9.下列措施不会导致水体污染加剧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B.采用无水印染法

C.大规模围湖造田D.大规模砍伐森林

【答案】B

【解析】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采用无水印染法,没有涉及到水体污染,B正确;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水体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会引起水体污染,C错误;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可能会引起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中不仅包括了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多种生存环境,所以不能把它简单地概括成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下丘脑

垂体

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

A、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A错误;

B、若A代表垂体,a为性激素,则图示表示负反馈调节,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但与生长激素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种群的特征;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了满足人们需求,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宠物

B.为控制大米草在我国造成的灾害,将其天敌引人我国

C.为保护牧场防止沙漠化,灭绝危害草原的鼠类和昆虫

D.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繁育,将部分大熊猫进行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宠物与将大米草的天敌引人我国,可能会因为缺乏天敌的制约等导致生态入侵,从而影响本地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A、B项错误;为保护牧场防止沙漠化,灭绝危害草原的鼠类和昆虫,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项错误;大熊猫是濒危物种,需加以保护,迁入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可防止大熊猫物种消失,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大脑的新脑皮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它是从下列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的:

A.两栖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

【答案】B

【解析】鱼类出现原脑皮,两栖类出现古脑皮,爬行类出现新脑皮。

14.选择有关爬行类动物的正确陈述:

A爬行类像鱼和两栖动物一样有体温调节机制

B爬行动物的身体覆盖着湿润的、软的鳞片,这种鳞片帮助它们防止水分蒸发

C由于发展了保存水分的肾小管结构,爬行动物在沙漠中才有可能生存

D爬行类动物排泄的含氮废物如尿素

【答案】C

【解析】从整个纲的水平看,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具体温调节机制。

爬行动物体外所覆盖的鳞片为硬的角质鳞,而且体表是干燥的。

另外,爬行类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而非尿素。

爬行动物与鸟类和哺乳类均属羊膜类动物,它们的肾均为后肾,具有肾小管的结构,在由初尿变成终尿过程中具有回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之功用,故而能为干旱地区生活的爬行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分。

当然,爬行动物体制结构中有一系列结构与陆上干旱生活有关,如皮肤缺乏腺体、具角质鳞、排泄物为尿酸等这些结构与排泄方式均有利于其在沙漠中存活。

1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B.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易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A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调节功能为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食用、观赏、药用等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6.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层减少对地球上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免疫功能减退B.物种灭绝速度减缓

C.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D.农作物减产

【答案】B

【解析】大气中臭氧层减少,会导致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加,可能引起生物细胞的癌变,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减退,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光合作用被抑制,导致农作物减产,

17.利用微生物挣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先通气后隔绝B.隔绝空气

C.大量提供空气D.先隔绝空气后通气

【答案】C

【解析】

18.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B.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B

【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消耗加快,A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在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B错误,C、D正确。

19.下图表示地球上的碳循环

图中A表示的过程是

A燃烧B食用C光合作用D分解

【答案】C

【解析】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固定成有机物。

20.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质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物种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之一,A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少,B错误;浮游动物的活动范围不广,所以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A

【解析】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22.开展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现状。

预测某地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年龄组成的作用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

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

A、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A正确;

B、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

C.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D错误.

故选:

A.

考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2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依赖于生物多样性来维系

C.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当地地区环境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还未被我们所认识

【答案】C

【解析】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使生物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生物多样性来维系,B正确;C、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C错误;D、生物多样性许多潜在价值还未被我们所认识,D正确。

故选:

C.

25.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C.分解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CO2、H20、酒精和乳酸等

D.B、C、D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供给A利用

【答案】D

【解析】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二、非选择题

26.广西某地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已经几乎绝迹。

(1)种群密度指的是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田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

(2)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①请在答题卡上对应图上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补充完整(不考虑人工输入能量);_________。

②水稻的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水稻才能开花,这说明了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信息。

(3)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是(_______)

A.减少农药使用,利用音响设备发出集群信号吸引害虫天敌捕食害虫

B.水田里养殖稻花鱼,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C.依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原理,减少施肥或不施肥

D.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4)农民利用青蛙等有益动物防治农田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答案】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样方法

生物种群的繁衍物理C间接

【解析】试题分析:

明确种群密度的内涵及其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梳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其意义、信息传递的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种群密度指的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因田螺的运动能力极弱,所以调查田螺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2)①依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和图示信息,在不考虑人工输入能量的情况下,图中缺少从生产者到三级消费者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补充完整后的示意图见答案)。

②水稻的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水稻才能开花,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信息(光)属于物理信息。

(3)利用音响设备发出集群信号吸引害虫天敌捕食害虫,可减少农药使用,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A正确;水田里养殖稻花鱼,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水田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B正确;减少施肥或不施肥,或导致土壤贫瘠,不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C错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D正确。

(4)农民利用青蛙等有益动物防治农田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7.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及环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生物及环

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土壤

0.01

池塘水

0.02

猫头鹰

12

浮游植物

0.5

食虫鸟

5

浮游动物

2

昆虫

0.2

大鱼

10

0.02

小鱼

5

(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池塘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出现这种现象,你认为合理的假设应当是 

(4)在上述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5)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采取解毒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选填:

A.水;B.食盐水;C.牛奶;D.蛋清;E.豆浆)(多选)。

【答案】

(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

(2)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

(3)在生物体内重金属不易被分解,有生物富集的作用

(4)浮游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

(5)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C、D、E

【解析】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的。

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

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重金属盐引起蛋白质变性而失活;相应的解毒措施是服用蛋白质类物质。

28.森林所在地区一般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动植物的种类繁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森林分布地区的湿度大,降水量丰富,风速小,气候适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封山育林能提高野生动物的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恢复。

(3)某森林中存在植物→鼠→蛇的食物链,其能量(kJ/a)流动如下表。

植物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1.55×107

1.38×107

能量由鼠传递到蛇的效率约是___________。

蛇同化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_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散失,蛇靠感触鼠的体温来捕猎,鼠也能够依据蛇爬行的响动而躲避猎捕。

上述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生物群落水平间接K值(环境容纳量)2.17%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

据表在数据可以看出由鼠传递到蛇的效率,即蛇的同化量÷鼠的同化量,

在食物链中,每个种群同化量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散失,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1)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构成的一个群体,所以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是生物群落;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封山育林的手段降低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野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

(3)据试题分析可知,能量由鼠传递到蛇的效率=蛇的同化量÷鼠的同化量=1.55×107÷7.50×108=0.0217;蛇同化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草原上捕食者能够依据被捕食者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被捕食者同样也能够依据捕食者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洞庭湖某处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莎草、旱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调查洞庭湖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

(2)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上个世纪以来,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湿地面积减小,生物种类下降。

自2017年起,洞庭湖全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