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899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2年中考二模试题

语文

(温馨提示: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答题时,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锲(qiè)而不舍。

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弛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B.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yōu)久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和的特点。

C.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tī)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D.“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在祖国诙宏的乐章中,每个人都是灵动的音符。

连缀(zuì)每一次奋斗,汇聚每一点成绩,不畏艰险、开拓奋进、久久为功,我们必将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璀璨篇章。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

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_________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________,这一个_______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____________尊容。

A.严寒明媚风云变幻一现

B.寒冷妩媚风云变幻一睹

C.严寒妩媚风起云涌一现

D.寒冷明媚风起云涌一睹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

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

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

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

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县教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

”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①伐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⑧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

将要。

②苏代:

人名。

③惠王:

赵惠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④曝:

曝晒。

⑤拑:

通“钳”,夹住。

⑥喙:

鸟兽的嘴。

⑦禽:

通“擒”,捉住。

⑧熟:

仔细。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

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8.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

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

(杜甫《游山西村》)

(4)做人切勿惠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共6分)

14.读下面题为“拉”的漫画,完成任务。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

(2)解释漫画的含义。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14分)

阅读《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活。

他们就像一副慢性毒药,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与不满。

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②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当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③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

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帽。

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

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

“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

”老太太伤心地说:

“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

”大师说:

“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如果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

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

”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④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说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

古语常说:

“否极泰来。

”万事万物,发展到达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⑤庄子说:

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

当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花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是上坡路。

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倒霉。

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

“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所以,即便生活虐我们一万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

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

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15.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6.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8.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第几段之后更合适。

两个行进在沙漠中的人,都只利下半瓶水,一个说:

“唉,只剩下半瓶水了。

”另一个说:

“真好,还有半瓶水。

”后来,前者永眠沙漠,后者活出精彩。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了一个个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

所以不停地犯嘀咕:

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

它们在枝条上踩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

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

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

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

这是让它放心呢!

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

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

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

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

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

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

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

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一一花开得乱七八槽,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

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

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

我在,我也会开花!

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了,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

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

我觉得这对我对它们都同等重要。

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而且这个春天我还将多一份期待。

20.请分析文章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为题目的作用。

2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凶猛”的含义。

22.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2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春天我还将多一份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期待是什么?

现在的你对未来也一定充满了期待,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五、写作(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

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

“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

“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

“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请你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不得脱离材料内涵,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锲(qiè)而不舍。

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弛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B.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yōu)久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和的特点。

C.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tī)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D.“浪是那海

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在祖国诙宏的乐章中,每个人都是灵动的音符。

连缀(zuì)每一次奋斗,汇聚每一点成绩,不畏艰险、开拓奋进、久久为功,我们必将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璀璨篇章。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心弛神往”中的“弛”应为“驰”;

B.“古今融和”中的“和”应为“合”;

D.“族宏”中的“族”应为“恢”,“连缀”中的“缀”应读作“zhuì”;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

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_________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________,这一个_______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____________尊容。

A.严寒明媚风云变幻一现

B.寒冷妩媚风云变幻一睹

C.严寒妩媚风起云涌一现

D.寒冷明媚风起云涌一睹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空,严寒:

(气候)极冷;寒冷:

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根据“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的语境可知,应选“严寒”。

二空,明媚:

(景物)鲜明可爱;妩媚:

用来形容人妖娆。

应选“明媚”;三空,风云变幻: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风起云涌:

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应选“风云变幻”;四空,一现:

出现了一下;一睹:

看一下。

结合语境,选“一现”。

故选A。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

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

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

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

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B.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C.选择疑问句,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D.改为:

傅庚生认为:

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故选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县教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面对一面,去掉“否”或在“具备”前加上“是否”;

B.“开展与策划”语序不当,改为“策划和开展”;

C.“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有歧义,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故选D。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

”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C.《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①伐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⑧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

将要。

②苏代:

人名。

③惠王:

赵惠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④曝:

曝晒。

⑤拑:

通“钳”,夹住。

⑥喙:

鸟兽的嘴。

⑦禽:

通“擒”,捉住。

⑧熟:

仔细。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8.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

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6~10题答案】

【答案】6.C7.B8.A

9.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10.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考查“之”字的用法。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A.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B.助词,主谓之间,无实义;

C.代词,这件事;

D.助词,的;

故选C。

【7题详解】

B.句意:

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故选B。

【8题详解】

A.句意: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故断句为:

今齐地/方千里。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谤讥”,议论;“市朝”,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使……听到;“下赏”,下等奖赏。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

故断句为: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点睛】译文:

甲: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

“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

“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蚌也对鹬说:

‘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

(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渔人。

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

”惠王说:

“好!

”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11~12题答案】

【答案】11.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2.“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