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136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docx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选择题

(考试总分:

12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120分)

1、(4分)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年4月19日宣市,计划扩大水稻种植区,増加水稻产量,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马来西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

A.国家改策B.高温多雨的气候C.便利的水陆交通D.国际市场需求

2、(4分)新疆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源B.地形C.劳动力D.市场

3、(4分)兰州地区种植白兰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沙砾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白兰瓜的产量和质量②增大土壤的日温差

③土壤的昼夜温差会变小④土壤的养分减少,使白兰瓜产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4分)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农产品商品率比较高的是()

A.旱作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B.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

C.牧场畜牧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D.水田农业和牧场畜牧业

5、(4分)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6、(4分)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题。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

7、(4分)1.有关东部季风区的特征,正确的叙述是()

A.风向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B.天然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作物

C.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

D.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地表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8、(4分)下图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

9、(4分)近年我国亚热带地区鲜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水源D.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提高

10、(4分)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场多是规模较小的混合型农业

B.农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是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澳大利亚坚持“土—草—市场”的农业模式

D.灌溉成为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11、(4分)如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按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

C.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

D.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12、(4分)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既属于密集农业,又属于自给农业的是()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D.游牧业

13、(4分)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优越的区位条件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

B.地处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

C.充足的劳动力,便于精耕细作

D.地块大,可以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14、(4分)下图为我国简图。

有关图示四地农业发展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乙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

C.丙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

D.丁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后备土地丰富

15、(4分)云南省会昆明,是我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之一。

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16、(4分)中亚东部的山麓地带为主要农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人口密集C.灌溉水源丰富D.热量条件好

17、(4分)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乳畜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8、(4分)(题文)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精耕细作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

19、(4分)鲜切花分为切花、切叶和切枝,适用于制作花篮、花束、瓶插花等,具有观赏价值。

下图中甲、乙两国分别为新兴、传统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下题。

与乙国相比,甲国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4分)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只对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不对其工业生产产生影响

B.长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完全取决于其河网密布的地理特征

C.长江三角洲由于矿产资源缺乏,所以不能发展此方面的工业体系

D.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不仅对其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也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贸、工业等产生很大影响。

21、(4分)盘锦大米是辽宁盘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盘锦地区近年来采取了“稻蟹共生”的综合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下图为“稻蟹共生”示意图,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模式可以()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节约耕地②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③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2、(4分)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C.游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23、(4分)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农业特色依次具有下面所列的是()

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24、(4分)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下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植被

25、(4分)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会破坏自然环境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C.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地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26、(4分)下列适宜在我国江南丘陵酸性红壤地区种植的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茶树D.葡萄

27、(4分)下列决定农作物品种和熟制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B.热量C.水分D.土壤

28、(4分)大陆和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游牧业B.乳畜业C.大牧场畜牧业D.稻作农业

2.图中②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谷子

3.图中③地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不包括()

A.雨热同期B.劳动力多C.水源充足D.科技水平高

4.图中④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A.光照B.水源C.热量D.地形

29、(4分)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B.土壤C.地形D.水源

30、(4分)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120分)

1、(4分)【答案】B

【解析】水稻好暖喜湿,马来西亚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气候满足水稻的生长习性。

2、(4分)【答案】A

【解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干旱地区,故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故选A。

3、(4分)【答案】1.D2.A3.A

【解析】1.花基、菜基等附加值更高,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2.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对花卉、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保留下来的基塘也逐渐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A选项正确。

3.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③④错误,A选项正确。

4、(4分)【答案】C

【解析】旱作农业农产品的产量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热带种植园农业是商品农业;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低,商品率低;牧场畜牧业是大规模的农业农产品主要用于销售,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高。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4分)【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A错误,选A。

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B正确。

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雨林区大部分养分集中在植被中,C正确。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D正确。

6、(4分)【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本区域包括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特别是西部地区受大兴安岭的影响,山地的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该区域南部为暖温带,中部为中温带,北部为寒温带,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由此判断Ⅲ位于最南部、最东部,年均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应与②相对应;I与Ⅲ纬度相近,只是离海较远,气温与其相似,年降水量比Ⅲ少,因此I与③相对应;同理Ⅱ与⑤相对应,Ⅳ与④相对应,Ⅴ(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与①相对应。

故选D。

7、(4分)【答案】C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东部季风区包含黄土高原等地,某些地区海拔超过500米。

8、(4分)【答案】B

【解析】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决定着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蔬菜瓜类作物市场扩大,所以使播种面积扩大。

故ACD错误,B正确。

9、(4分)【答案】D

【解析】近年我国亚热带地区鲜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说明市场需求量增大。

由于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使农产品的远距离运输成为了可能,从而使农产品的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大。

答案选D。

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区位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本题要注意是“近年来”的变化,故可把ABC排除,因为三项都是自然区位因素。

10、(4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农业。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农场规模较大;农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处于大分水岭的西侧,降水少,灌溉成为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1、(4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符合③图。

影响灌溉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符合①图。

影响茶叶园艺业的主导因素为土壤,符合④图。

影响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导因素为热量,符合②图。

12、(4分)【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粗放的自给农业;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自给农业,B正确;商品谷物农业是密集的商品农业;游牧业是粗放的自给农业。

13、(4分)【答案】D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土地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不属于发展水稻种植优越的区位条件的是地块大,可以大面积机械化作业,D不属于。

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A属于。

地处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B属于。

人口众多,有充足的劳动力,便于精耕细作,C属于。

14、(4分)【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为我国的南疆地区,乙为我国的宁夏平原,两地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强,A错,B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合农业的发展,C错;丁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耕地面积较小,人口稠密,仁弟矛盾突出,D错。

故选B。

15、(4分)【答案】A

【解析】昆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光照条件好,一年四季适合花卉的生长,故A正确。

地形、土壤、水源条件对花卉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区位。

故A正确,B、C、D错误。

16、(4分)【答案】C

【解析】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东部的山麓地带多灌溉农业分布,主要是因为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

故ABD错误,C正确。

17、(4分)【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主要流向判断,区域天然牧草放牧牲畜。

作物也作为饲料喂养牲畜,畜产品主要流向是市场,说明商品率高,应是大牧场放牧业,D对。

乳畜业没有大面积的天然牧草,A错。

游牧业不喂食作物当饲料,B错。

混合农业作物、牲畜占比重相当,C错。

18、(4分)【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洞庭湖平原地区,这里水热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属于精工细作农业;这里位于南方,主产水稻,不是小麦、玉米主产区;与东北平原相比,这里地域不如东北平原平阔,人多地狭,地块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但粮食单产高,产量大,不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据此分析选A。

19、(4分)【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根据两图的经纬度来判读,乙为荷兰,甲为肯尼亚,从纬度即可得出,甲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甲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乙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因此①②正确;甲国主要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因此甲国的水资源不入乙国水资源丰富,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20、(4分)【答案】D

【解析】地理环境对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产生影响,长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三角洲由于矿产资源缺乏,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不仅对其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也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贸、工业等产生很大影响。

21、(4分)【答案】B

【解析】“稻蟹共生”与单纯栽培相比水稻增加了农产品的类型,通过“蟹可除草”,“害虫成为蟹德饵料”“蟹粪便成为肥料”可知“稻蟹共生”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故B正确。

22、(4分)【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并结合图示的地理事物可知。

①地位于欧洲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故答案选D。

23、(4分)【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农业生产分布在山间小盆地,俗称是坝子农业。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区,是河谷农业。

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区,依赖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是灌溉农业。

新疆位于干旱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水源充足的地方,是绿洲农业。

甲地的农业特色依次是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B对。

A、C、D错。

24、(4分)【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故选C。

25、(4分)【答案】D

【解析】人类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就不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A错。

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垦、植被破坏,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B错。

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涨,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C错。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D对。

故选D。

26、(4分)【答案】C

【解析】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砾质、砂质土壤中生长。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为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的种植。

故选C。

27、(4分)【答案】B

【解析】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南北温差大。

故导致我国南北方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故选B。

28、(4分)【答案】1.B2.A3.D4.B

【解析】1.结合①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①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而利于多汁的牧草的生长,故适宜发展乳畜业。

2.结合②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3.结合③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③表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故科技水平高不包括。

4.④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由于夏季高温少雨,故水源不足,成为主要的农业限制性条件。

29、(4分)【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河谷农业分布的因素。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热量、气温不足,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因此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热量,所以A正确。

30、(4分)【答案】B

【解析】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长城;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是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祁连山脉—青藏高原东缘;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