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docx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案12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考纲点击】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典例1
(2013·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
(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
(2)题,根据图示:
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第(3)题,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极大
南方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玻璃温室,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进行调节
地形
不同地形类型不同
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
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东南地区砖红壤区的茶树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市场
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
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城市、工矿业的发展影响生产经营的规模
交通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
荷兰成为世界鲜花基地;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交通条件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展
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社会经济因素
科技
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温室农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
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农作物区域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
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少,素质高,发展中国家相反;水稻种植业
区域劳动力数量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环境因素
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影响农业结构调整
2.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分析方法
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1)大区域合理布局方法
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如我国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应主要发展种植业,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应主要发展畜牧业。
(2)小区域合理布局方法
小范围地区来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
单位面
积产值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
(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答案
(1)A
(2)A (3)D
解析 第
(1)题,甘蔗、水稻种植区都位于高温多雨地区,该地种植甘蔗、水稻以及花卉,由此可知,此地位于珠江三角洲。
第
(2)题,由图可知,水稻、甘蔗等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小,而面向市场的蔬菜和花卉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说明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3)题,发展到第Ⅲ阶段时,农作物只有蔬菜和花卉,而蔬菜和花卉是主要面向市场的农产品,所以发展到第Ⅲ阶段该地区最有可能的是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考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例2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
(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D (3)A
解析 第
(1)题,我国大多数地区春季气温较低,由于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为达到保温、保湿和保土目的而覆膜。
第
(2)题,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纬度较高,特别是晚上地温较低,铺地膜能很好地提高地温和保持水分。
第(3)题,地膜残留土壤后,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水肥运移。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例分布
区位条件分析
大牧场
放牧业
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
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乳畜业
西欧、中欧、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等
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拓展延伸]
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
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
(1)~
(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这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中,饲养绵羊的收益大于种植作物,作物有相当部分也成为牲畜的饲料,因此流向市场的以牲畜为主,作物相对较少。
第
(2)题,由于过度引水灌溉,易引发土壤盐碱化问题。
过度引水使河流流量减小,导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考点三 农业地域类型图的判读
典例3
(201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从图示可以看出,P位于山麓谷口处,为冲积扇;其形成过程从河流搬运、堆积两方面描述。
(2)题干“守护神”一词,隐含答题要求,即分析有利影响;宁夏平原制约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冬半年的严寒(冬季风的降温作用),贫乏的水资源,西北部沙漠侵吞及沙尘暴危害,贺兰山对这些限制因素的改善,就是被称为“守护神”的原因。
(3)农业分为农(种植业)、林、牧、渔等类型,农业生产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山区山麓地带、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地带、池塘水域应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4)审清题干考查方向是回答本题关键。
“打造枸杞特色产业带”的依据,即是考查宁夏平原发展枸杞种植业的区位优势,该优势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差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基础、土地供给等)两大方面来思考。
1.根据分布来判断。
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是美国本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
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来判断。
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方式。
如下表: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热带种植园农业
奶牛
面向城市市场
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乳畜业
3.根据存在的问题判断: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
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都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混合农业;②地区种植业所占比重较大,商品率较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区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传统农业,混合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为现代农业。
第
(2)题,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②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③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是提高草场质量,提高土地载畜量。
知识专题练
一、选择题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1~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运费低B.热量足
C.技术高D.品种全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知,美国位于中纬度,2月为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鲜花生长。
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利于鲜花生长,C项正确。
第2题,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相比,距美国近,运费低,A项正确;墨西哥纬度较哥伦比亚高,热量无优势,B项错误;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墨西哥鲜花生产发展晚,技术水平不具优势,C项错误;水热方面和技术上的劣势决定了墨西哥在品种方面无优势,D项错误。
(2013·福建文综)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
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
第4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5.(2013·北京文综)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先确定与中国同在北半球、农事节律有一定相似性的印度。
甲地在5月中旬到7月种植,在11月到次年1月收获,符合北半球春夏种植、秋冬季收获的种植规律,故甲是印度。
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具体做法是(见下图)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的畦沟播种马铃薯及肥料,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
马铃薯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广西马铃薯种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种植马铃薯得益于其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
B.夏季种植利于马铃薯生长,秋季收获
C.选地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土地
D.人口较多,有机肥充足
7.当地农民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是( )
A.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B.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筑垄利于杂草生长,防止垄台水土流失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
马铃薯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说明广西种植不在夏季;广西冬季温度适宜、选择高地易排水,宜施有机肥;由材料可得选B项。
第7题,垄沟便于排水、减少杂草丛生,B、D项错误;铺设、覆盖稻草(或枯草)保持地温使地温稳定,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则A项错,C项正确。
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8~9题。
8.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
9.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 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④农民进入市区寻找高收入工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8.B 9.B
解析 第8题,香港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1955年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第9题,1975年至1998年是香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地价上涨,城市用地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
石狮市是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一个市,下图为“1988年、1997年石狮农业结构对照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石狮农业结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台风给本区农业造成的损失加重
B.渔业产值上升,林业产值不变
C.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D.渔业过度发展,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11.根据资料分析,关于石狮自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B.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
C.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
D.河流众多,水能丰富
答案 10.A 11.B
解析 第10题,由于防护林少,渔业比重大,又位于沿海,易受台风影响,损失严重。
林业比重不变,但产值一定上升。
渔业的发展是受市场影响扩大的,不会出现严重供过于求。
第11题,福建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
沿海地形是平坦的,水能不丰富。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B.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
13.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2.B 13.A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各种信息,判断该地区为非洲中部地区,南部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第13题,该地区北部为灌溉农业,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突出;北临撒哈拉沙漠,荒漠化问题严重。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药学名薯蓣,地下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
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可作主粮和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
该地生产的山药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
(1)简述近年来山药的国内市场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山药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3)你认为该地是否可再扩大山药的种植规模,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山药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居民生活更加注重食品的多样性与营养结构,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物流市场范围扩大。
(2)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表起伏,利于排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较充足。
(3)观点1:
可扩大。
该地山药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与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该地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
不可扩大。
该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过度种植加剧灌溉水源紧张;生态脆弱,过度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中关于山药的描述可得出山药价值高(食用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增加,另外还与近些年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第
(2)题,本题中要结合文字材料“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
”再结合P地山药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水源、地形、土壤、气候等角度来作答。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可扩大或不可扩大两个角度来说明。
可扩大的理由主要从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经济影响来作答。
不可扩大理由主要从当地水资源状况、对生态影响角度来说明。
15.下图中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约1.38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001万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水稻是其种植面积最广(约占耕地面积的80%)的农作物,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发展出三季栽培的稻株:
冬稻、夏稻和秋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国主要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并指出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M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3)为了解决粮食的需求问题,M国拟扩大杂交高产冬稻的种植面积,并逐渐替代秋稻。
指出M国推广杂交高产冬稻面临的最大障碍,并提出解决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M国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答案
(1)河流三角洲 流水的沉积作用
(2)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3)季节性的洪水泛滥。
建设排水设施(水利工程建设)。
(4)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自然条件优越,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商品率低;河网密集,耕地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 第
(1)题,图中河流众多,且处于沿海地带,故可推断主要的地貌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现了流水的沉积作用。
第
(2)题,根据纬度位置可推知气候条件,根据河流的情况可推知水源条件,根据地貌类型可推知土壤条件,根据经纬网图可推知该国为孟加拉国,并结合材料可知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等人文条件。
第(3)题,根据M国土地类型及其对应种植的水稻品种图分析出冬稻会遇到洪涝灾害,因此需要修建排水设施。
第(4)题,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孟加拉国自身的条件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