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522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docx

期末复习题石油工程概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石油工程概论》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

1.深井、超深井;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4500~6000米的井;超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6000米以上的井。

深井、超深井技术,是勘探和开发深部油气等资源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2.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孔隙压力:

指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所具有的压力,也称地层压力。

3.地层破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

地层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使地层产生破裂的液体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

4.井斜角;井斜角:

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5.井斜方位角;井斜方位角:

井眼轴线上某点切线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以正北方向为始边。

6.岩石可钻性岩石可钻性:

岩石破碎的难易程度,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钻头规格、类型及钻井工艺条件下岩石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

7.岩石各向异性;岩石各向异性:

岩石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8.机械钻速;机械钻速:

单位纯钻时间内的钻头进尺数,以米/小时表示。

9.欠平衡钻井;欠平衡钻井:

指钻井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的钻井,即pbpp。

10.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

温度一定,单位体积地层油随着压力的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11.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地层油溶解气油比:

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12.地层油体积系数;地层油体积系数: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度:

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14.岩石有效渗透率岩石有效渗透率:

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性质及其数量比例有关。

15.蒸汽吞吐;蒸汽吞吐:

在本井完成注蒸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连续过程,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生产为止,即完成一个过程称为一个周期。

16.蒸汽驱;蒸汽驱:

按一定井网,在注汽井连续注汽,周围油井以一定产量生产。

17.采油指数;采油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采油量。

18.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

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简称IPR曲线。

19.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压力:

气举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达到管鞋时,压风机所具有的最大压力。

20.基质酸化;基质酸化:

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

21.压裂酸化;压裂酸化:

在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地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物质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22.体积波及系数.体积波及系数:

与驱替剂接触的部分油藏体积与整个油藏含油体积之比。

二、填空题

1.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其中,(沉积岩)是钻井中常遇到的岩石。

2.钻机的三大系统包括起升系统、旋转系统、循环系统。

3.牙轮钻头的牙齿分为铣齿和镶齿两大类。

4.目前石油钻井中常用的钻头分为刮刀钻头、牙轮钻头及金刚石钻头三大类。

其中牙轮钻头使用最多。

5.钻柱包括方钻杆、钻杆、钻铤以及各种接头。

6.钻具连接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尺寸相等、扣型相同、公母相配。

7.钻井八大件包括:

天车、游车、大钩、水龙头、转盘、绞车、泥浆泵、井架。

8.定向井井身剖面的四个基本段为:

垂直段、增斜段、稳斜段、降斜段。

9.井眼轨迹的基本要素为:

井深、井斜角和方位角。

10.常用的气体钻井方式包括干气体、雾化、泡沫以及充气钻井等。

11.钻井过程中常见的复杂情况有井喷、井漏、卡钻、钻具事故等。

12.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生油层、储油层、盖层、保护层。

13.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

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14.油藏流体在井筒垂直管中流动可能存在的流型有纯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五种。

15.自喷油井生产中,流体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经过地层渗流、多相垂直或倾斜管流、嘴流和近似水平管流四个基本流动过程。

16.油藏驱油的天然能量主要包括边底水的压能、液体和岩石的弹性膨胀能、气顶气的弹性膨胀能、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原油本身的位能五种。

17.目前国内外油田所采用的注水方式主要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点状注水四种。

18.根据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和顶替液。

19.按照酸化工艺不同,可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20.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热力采油法、和微生物采油法。

三、判断题:

正确打“√”,错误打“╳”

1.钻进过程中,固相含量及其分散性会影响钻速。

(√)

2.定向井与直井的最大区别在于定向井的井眼弯曲度较大。

(×)

3.目前广泛使用的完井方法为射孔完井法。

(√)

4.由于地层自然造斜等原因,实际钻成的油气井没有绝对垂直的。

(√)

5.PDC钻头适用于硬的、不均匀的地层钻进。

(×)

6.原油的体积系数一般大于1。

(√)

7.同一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各相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总小于1。

(√)

8.一般情况下,泡流的滑脱损失最大,而雾流的滑脱损失最小。

(√)

9.水油流度比M越大,波及系数越大。

(×)

10.地层油的粘度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

(×)

四、简答题

1.简述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答案:

三个阶段:

即钻前淮备、钻进以及固井与完井。

(1)钻前准备:

修公路、平井场及打水泥基础、钻井设备的搬运和安排、井口准备(打导管和钻鼠洞)、备足钻井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器材等。

(2)钻进:

是进行钻井生产取得进尺的唯一过程。

一开:

从地面钻出一个大井眼,然后下表层套管;二开:

用较小一些的钻头继续钻进,若遇到复杂地层,用钻井液难以控制时,便要下技术套管(中间套管)。

三开:

再用小一些的钻头往下钻进,直到设计井深,下油层套管,进行固井、完井作业。

(3)固井与完井:

固井包括下套管和注水泥;完井包括用特定的方法连通油、气层和井筒,替喷或抽汲等方法诱导油、气流进入井筒,然后进行油气生产。

2.简述牙轮钻头的破岩作用。

答:

①冲击压碎作用:

纵向振动产生的冲击力和静压力(钻压)一起使牙齿对地层产生冲击、压碎作用,形成体积破碎坑。

②滑动剪切作用:

牙轮牙齿的径向滑动和切向滑动对井底地层产生剪切作用,破碎齿间岩石。

③射流的冲蚀作用:

由喷嘴喷出的高速射流对井底岩石产生冲蚀作用,辅助破碎岩石。

3.简述钻柱的组成和功能。

答案:

(1)钻柱的组成:

方钻杆、钻杆、钻铤、各种接头。

(2)功能:

传递扭矩;施加钻压;输送洗井液;延伸井眼;起下钻头;特殊作业。

4.钻井液的功用有哪些?

答:

携带和悬浮岩屑;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柱;造壁性能;控制地层压力;从所钻地层获得资料;传递水力功率等。

5.说明井身结构主要内容并予以图示。

答:

套管的层次,各层套管下入深度,相应的钻头直径,套管外水泥返高等。

(图略)

6.简述井斜的原因。

答案:

(1)地质因素:

地层倾斜和地层可钻性不均匀两个方面;

(2)钻具因素:

主要原因是钻具的倾斜和弯曲;(3)井眼扩大:

钻头在井眼内左右移动,靠向一侧,钻头轴线与井眼轴线不重合,导致井斜。

7.对比分析常用的两种完井方式的优缺点。

答案:

常用的两种完井方法分别是射孔完井和裸眼完井。

射孔完井的优点:

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分层开采,避免层间干扰等

射孔完井的缺点:

出油面积小,完善程度差,注水泥及射孔可能污染地层等

裸眼完井的优点:

出油面积大,完善程度高,完井费用低等

裸眼完井的缺点:

适用范围小,无法分层开采,无法进行酸化压裂等。

8.简述有杆抽油泵在上冲程的工作原理。

答案:

有杆抽油泵在上冲程的工作原理:

(1)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2)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3)泵内吸入液体、井口排出液体。

9.简述影响有杆抽油泵泵效的因素。

答案:

影响有杆抽油泵泵效的因素:

(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

(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的影响。

10.简述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机理。

答案: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机理:

(1)改变流体的渗流状态:

使原来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降低了能量消耗;

(2)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

裂缝内流体流动阻力小。

11.简述水力压裂的工艺过程。

答案:

水力压裂的工艺过程:

(1)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

(2)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3)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

12.简述提高碳酸盐岩酸化效果的措施

答案:

(1)提高酸化效果的措施主要包括:

降低面容比;

(2)提高酸液流速;(3)使用稠化盐酸、高浓度盐酸和多组分酸;(4)降低井底温度等。

13.简述影响酸化时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案:

(1)面容比:

面容比越大,反应速度也越快(1分)

(2)酸液的流速:

酸液流速增加,反应速度加快;(3)酸液的类型:

强酸反应速度快,弱酸反应速度慢;(4)盐酸的质量分数:

浓酸的反应时间长,有效作用范围越大;(5)温度:

温度升高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五、计算题

1.某井井深3000m,地层压力38MPa,地层水为盐水,求地层压力梯度,并判断该地层压力属于什么压力系统。

1.

(1)地层压力梯度计算公式:

GP=Pp/H

GP—地层压力梯度,MPa/m;

Pp—地层压力,MPa;

H—井深,m。

GP=38/3000=0.0127MPa/m。

2.某井井深3200m,产层的地层压力梯度为0.0088MPa/m,地层水为淡水,求产层的地层压力,并判断该地层压力属于什么压力系统。

2.

(1)地层压力计算公式:

Pp=GP×H

Pp—地层压力,MPa;

GP—地层压力梯度,MPa/m;

H—井深,m。

Pp=3200×0.0088=28.16MPa。

(2)由于地层水为淡水,地层压力梯度0.0088MPa/m小于0.00981MPa/m,因此,该地层为异常低压地层。

3.已知某油藏,含油面积4.1Km2,平均有效厚度7.5m,平均有效孔隙度19.2%,平均含油饱和度63.8%,原油体积系数1.063,原油密度0.872g/cm3,请利用容积法计算其地质储量。

3.容积法计算油田地质储量公式:

N=100×A·h·φ·So·ρo/Boi

N—石油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o—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

ρo—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N=100×4.1×7.5×0.192×0.638×0.872/1.063=308.99×104t。

六、论述题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你对石油工程的认识。

石油工程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机器的“粮食”。

石油和天然气是优质的能源、润滑油料及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有“国民经济的血液”之称。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78.2%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

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73.08万亿立方米,欧佩克成员国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2%。

俄罗斯位列世界天然气储量之首。

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是世界三大资源国,证实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2%、15.8%和14.7%。

 (我国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世界人均石油 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我国天然气储量)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m3,我们只有1080m3,占世界人均的4.6%。

 油区:

20多个{陆上(如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华北大港、吉林四川、青海、塔里木、克拉玛依、长庆、玉门、中原等) 海上(如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等)} 

“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

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 ……”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烃类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是石油主要成分,约占80%以上。

 含有氧、硫、氮的化合物(非烃化合物)有时可达30%。

不利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和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碳约占80%一88%; 氢约占10%一14%;氧、硫、氮约占0.3%一7%。

石油中若碳、氢元素含量高,且碳/氢值低,则油质好;若氧、硫、氮元素含量高,则油质相对较差 石油组分组成:

i   油质ii   胶质iii  沥青质iv  碳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石油一般呈棕色、褐色或黑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凝析油。

)2密度 3粘度(地下采出的石油在提炼前称原油。

地层粘度大于50 mPa·S、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称为稠油。

)4凝固点(原油失去流动性的温度或开始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中含蜡少,重组分含量低者凝固点低,利于开采和集输。

)5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石油可与天然气互溶,溶有天然气的石油,粘度小,利于开采。

)6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光亮,称为石油的荧光性。

借助荧光分析可鉴定岩样中是否含有石油。

)7导电性(石油为非导电体,电阻率很高,这种特性成为电法测井划分油、气、水层的物理基础)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 天然气无色,有汽油味,可燃。

天然气物理性质指其密度、粘度和溶解性。

地球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依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石油和天然气生成在沉积岩中,绝大多数储藏在它的孔隙、裂缝和溶洞里。

沉积岩种类及特点:

砂岩(碎屑岩)砂岩可作为油气储集层 、泥岩(粘土岩)是分布最广的沉积岩,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70%,是重要的生油岩和油气藏的盖层、石灰岩(碳酸岩盐)是重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岩地质构造:

 1背斜构造(是指岩层向上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地层比外圈地层老) 2向斜构造(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地层比外圈地层新)3单斜构造4断层       油气藏:

生油层中分散存在的石油或天然气,当遇有适宜的圈闭地质构造时,便发生运移和聚集,形成油气藏。

油气藏是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种类:

2地层油气藏(由地层超覆储油构造及地层遮挡储油构造等所圈闭的油气聚集) 1构造油气藏 (由背斜储油构造,以及断层遮挡储油构造等所圈闭的油气聚集)3)岩性油气藏     聚集油、气的构造称为储油构造。

油气田是指单一局部构造、同一面积内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若该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油田;若只有气藏称气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的地区称为沉积盆地。

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条件,并发现具有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称为油气盆地。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即地面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物理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视电阻率测井、微电极测井、自然电位测井、感应测井、声波时差测井、放射性测井)}、遥感技术(间接找油法和直接找油法)和钻探法。

寻找油气田任务:

两个大阶段,四个小阶段1.区域勘探(分为普查和详查阶段)2.工业勘探(主要任务是发现油气田、查明油气田。

分为构造预探和油气田详探两个阶段) 

钻井 

石油钻井:

利用机械设备破碎岩石,建立地下油气输出通道。

钻井目的:

获取地下油气水资源或地质资料。

钻井方法:

顿钻钻井(最早方法)、旋转钻井、新方法(熔化及气化法、热胀裂法、化学反应法、机械诱导应力法)  旋转钻井又分为转盘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钻井、顶部驱动旋转钻井。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接进行。

2)旋转动力大,转速高,破碎效率高。

3)设备复杂,起下钻繁琐。

 钻井分类 按钻井深度分为:

浅井钻机、中深井钻机、 深井钻机、超深井钻机。

按驱动设备分为:

机械驱动钻机(MD)、电驱动钻机(ED)。

按使用地区和用途分为:

海洋钻机、浅海钻机、陆地钻机、从式井钻机、连续油管钻机等…  钻井设备简介 陆上钻机、连续柔管钻机、海洋钻井平台 

旋转钻井钻机组成1动力系统(柴油机、发电机、传动机构)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传动装置将动力输送给提升系统、旋转系统、循环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XX书包

 

系统使用,完成钻井工作。

2旋转系统(水龙头、转盘、转盘方补心、方补心、方钻杆、钻柱、钻头)由钻盘提供转矩,带动钻具转动,完成钻进工作。

、提升系统(井架、绞车、钢丝绳、天车、游动滑车、大钩)在井架的支撑下,由绞车控制复滑轮系统的升降,完成钻井需要的各种提升工作。

3循环系统(泥浆泵、立管、水龙头、方钻杆、钻柱、钻头、环空、出口管线、震动筛、除气器、除砂器、除泥器、泥浆罐)钻井时,泥浆泵将泥浆池中的泥浆泵入水龙带和钻柱,从钻头的喷嘴喷出,然后携带着井底钻下的岩屑,从钻柱和井眼之间的环形空间上返,再经防喷器通道到达泥浆返回管线,最后由振动筛等除去岩屑,然后,回到泥浆池循环利用。

4井控系统(球型防喷器、旋转防喷器、闸板防喷器、方钻杆旋塞、压井管汇)5控制系统(机械控制、电控、气控、液控和混合电液控) 钻井工艺过程1钻前工程(定井位、道路勘测、基础施工)2设备安装(设备拆卸、竖井架、安装设备、设备校正、试运行) 3开钻4正常钻进5固井(工艺过程:

井眼准备;下套管;注水泥、侯凝) 6完井(钻开产层;确定完井方式;安装井底、井口装置;试油) 固井的目的:

巩固井壁,隔离复杂地层;安装井口装置;封隔油、气、水层,防止互窜。

 

钻井液(钻井的血液)的功能:

软化地层、帮助破岩;悬浮和携带岩屑;清洗井底、提高破岩效率;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保护井壁、预防垮塌;传递动力到井底;冷却和清洗钻头;传递井下信息;钻井液的性能:

密度;流变性(粘度、切力);失水造壁性(失水、泥饼);润滑性、散热性、抑制性。

钻井液类型:

液体(水基、油基钻井液)、气体(空气、天然气、氮气)、气-液混合物(泡沫、充气钻井液)。

常用钻井液:

淡水钻井液、盐水钻井液、钙处理钻井液、低固相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混油钻井液。

钻井液的主要成分:

连续介质(水;油;气);分散相(粘土;水;气);处理剂(密度;流变性;失水造壁性;PH值;润滑性;抑制剂) 钻井工艺技术1常规钻井(喷射钻井工艺:

将钻井液泵能发出的功率尽可能多的传递至钻头,并转换为射流水力能,以帮助破岩与清洗井底。

钻具:

钻头、接头、钻铤、钻杆、扶正器) 2取心钻井(目的:

获取地下岩样,以供分析岩石特性,为钻、采工艺提供依据。

工具:

取心钻头、岩心抓、岩心筒)3斜井、定向井(用于海上钻采;地面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油田在城市建筑、文化古迹、湖泊、沼泽等难以建立井场的位置下方;油藏(层)地质条件不适宜钻直井;原井报废的情况下:

钻“侧钻井”、“救援井”等。

定向钻井是根据地面、地下条件及特殊的目的,经专门的设计和施工,使井眼轨迹按预定方向(并非垂直)钻达目的层位,解决常规直井不能解决的问题的一类特殊钻井)、水平井(大曲率、中曲率、小曲率半径水平井)4欠平衡钻井(制氮设备、旋转防喷器、气液分离设备、放喷节流管汇)造斜方法1井底动力钻具(井下马达)造斜法(涡轮钻具、螺杆钻具、电动钻具)2转盘钻具造斜(钻具组合配扶正器)包括变向器、射流钻头、扶正器组合。

造斜工具:

变向器、弯接头、弯钻铤、井下动力钻具。

钻井事故:

井喷、井塌、井漏、卡钻、解卡技术:

浴井解卡(泡油、泡水、解卡剂浸泡);使用震击器;套铣倒扣。

堵漏技术:

起钻静置;水泥堵漏;桥塞剂堵漏;化学凝胶堵漏;特殊堵漏技术(尼龙袋、金属异型管)井下钻柱部件:

钻铤、接头、稳定器、钻头、钻杆、方钻杆。

常用钻头:

刮刀钻头、取心钻头、牙轮钻头、PDC钻头 

井喷预兆:

 钻井速度加快(有放空现象);钻井液循环池液面上升;钻井液性能改变;环空钻井液返速增加、有井涌现象。

井喷控制:

溢流及时关井、据关井井口压力计算井底压力、算压井钻井液密度、环钻井液排出溢流,恢复井底压力 

井塌现象:

返出岩屑多而杂,且棱角园滑;泥浆密度、粘切升高,泵压不稳或蹩泵;钻进蹩跳严重、接单根下不到底、起钻有阻卡;下钻遇阻频繁、下钻下不到底、划眼困难、甚至越划越浅。

井塌的原因:

钻井液液柱压力过低;泥页岩地层水化膨胀或分散;钻具刺漏;起下钻抽吸压力大,或发生井喷。

井塌的防治:

测定地层压力剖面;合理的井身结构;适当的钻井液密度;采用防塌钻井液。

井漏的类型:

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溶洞性漏失。

井漏原因:

地质因素、人为原因(如泥浆比重大、下钻速度快、开泵过猛)井漏现象:

泥浆池液面降低,井口返出泥浆量明显减少 

卡钻的原因与类型:

泥饼粘附卡钻(压差卡钻);井塌卡钻;沉砂卡钻;缩颈卡钻;键槽卡钻。

 

固井和完井 

井身结构的内容包括:

导管、表层套管、中间套管、油层套管、 

固井是用无缝钢管和水泥封固井壁的过程。

其作用有:

封固地表疏松地层;封堵易塌易漏等复杂地层;封隔不同压力的地层;封隔油、气、水层;安放井口装置。

 

套管串组成:

引鞋、旋流短节、回压凡尔、套管、生铁圈、套管、扶正器、升高短节 

单级注水泥:

循环、注隔离液、注水泥、顶胶塞、替泥浆、碰压、关井侯凝;双级注水泥:

注水泥、顶下胶塞、替泥浆、顶中胶塞、替泥浆、打开循环孔、注水泥、顶上胶塞、替泥浆、碰压(关循环孔)、侯凝。

注水泥设备:

水泥头、胶塞、管汇、灰罐、混浆漏斗、水泥车、混合池 

对固井质量的要求:

套管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井下各种外力作用,抗腐蚀、不断、不裂、不变形)2水泥环有可靠的密封(环空封固段不窜、不漏、胶结良好,能经受高压挤注的考验) 

完井工艺过程:

钻开产层、安装井底(完井方式)、井口装置、射孔、酸化(可选项)、诱导油气流、试油。

常用完井方式:

裸眼完井、

 

 

射孔完井、防砂完井。

计量方法:

计量标定罐、刮板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油井)孔板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气井)一口井从上往下是由井口装置、完井管柱和井底结构三部分组成。

井口装置:

关闭和控制井中流体流出的设备,用于有效地密封井口,以避免井中流体喷出或泄漏。

井口装置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气)树三部分。

试油工艺由诱导油、气入井和完井测试两部分组成。

试油概念:

对可能出油、气的生产层,在降低井内液柱压力的条件下,诱导油、气入井,然后对生产层的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及油气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的整套工艺技术(或作业过程),称为试油。

  

油气开采 

油气开发的基本目的:

尽可能多的开采出地层深处的油、气资源。

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

采收率:

油田开发结束后,累积的采油量与实际的储油量之比。

采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