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总结范文.docx
《兰亭集序总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总结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亭集序总结范文
兰亭集序总结范文
兰亭集序总结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之简介
王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
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
旁边、水边今:
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
兼词,“之于”合音今:
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
读zeng,竟今:
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
过去、原来今:
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
至、及今:
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
这些文章今:
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
砍一常阋约犹?
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一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
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
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
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
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
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
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
语出《庄子。
德充符》:
“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
庄子原话是: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祈)生乎?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均见《庄子。
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
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
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荀子。
子道》:
“昔者江出于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
如:
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之的叔父,刘锡《乌衣巷》诗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
《晋书。
王之传》载:
“太尉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之也。
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之书法。
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
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拓十本,以赏近臣。
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本。
唐本中以冯承素临最为逼真,较有影响。
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兰亭集序总结】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