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499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docx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公共建筑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编写单位: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

编写时间:

2012年2月15日

 

前言

本规则按照国认可(2010)26文件关于印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要求》的通知附件《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要求》编写

本规则为公共建筑行业相关单位以及本中心提供了认证实施和审核的指南,由于该行业刚纳入能源体系认证,没有经验可以参考,该规则应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本规则由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起草编

1、范围

本规则为以下组织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和谋求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认证的公共建筑行业各类组织。

b)、本认证中心相关部门和审核人员

c)、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规则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规则;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以该文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规则。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412《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以及GB/T19000、

GB/T14001标准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

4.1行业背景概述

公共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物以及相关场所。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能特点,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分为八类。

(1)办公建筑;

(2)商场建筑;

(3)宾馆饭店建筑;

(4)文化教育建筑;

(5)医疗卫生建筑;

(6)体育建筑;

(7)综合建筑;

(8)其它建筑。

其它建筑指除上述7种建筑类型外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无论是哪一类建筑,根据新建建筑节能分部验收规范,能源管理涉及的节能结构和设备均有以下部分组成

序号

分项工程

主要验收内容

1

墙体节能工程

 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

2

幕墙节能工程

 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汽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

3

门窗节能工程

 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

4

屋面节能工程

 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

5

地面节能工程

 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

6

采暖节能工程

 系统制式;散热器;阀门与仪表;热力入口装置;保温材料;调试等

7

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

 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

8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保温材料;调试等

9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

10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冷、热原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

由于公共建筑从开工建设一直到正常运行,涉及的环节多、单位部门多,国内公共建筑缺乏包括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阶段在内的全周期节能统筹安排。

建筑外观设计重艺术、轻节能,很多公共建筑成为高耗能建筑。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有:

建筑节能设计和技术标准存在差距、节能法律和经济促进政策不完善、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归属复杂、合同能源管理推行困难、节能技术推广不力、各种公共建筑能耗管理监督机制存在差异等。

在运行层面,公共建筑产权业主方、运营单位方、物业管理方的节能权责不明确,各方想法常有冲突。

在节能监督层面,大部分公共建筑耗能监测平台尚未建成,已建成的作用有限,并经常受到业主或运营单位的干扰。

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困难,有资质的公司数量有限,综合专业水平仍有待提升,并与物业管理等单位有利益上的冲突。

越来越多的单位和机构认识到,公共建筑节能应受到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的支持,在具体措施上应实现以节能手段为导向到以目标效能导向的转变,节能不仅是表现在采用设备上,更关注结果。

很多单位已经走上了能源合同管理以及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道路上来。

4.2典型工艺描述

各类公共建筑物的能源管理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而日常的长期的能源管理主要是在运营阶段,一般由专业的物业公司或者本单位的物业部门负责,主要内容有各类设备的运行管理、其他日常的物业管理,主要流程见下图;

 

日常物业管理流程

 

4.3行业能源结构和特点

4.3.1公共建筑物在设计阶段的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a)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宜符合表3.0.1-1的规定;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3.0.1-2的规定。

b)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4.3.2公共建筑物在施工阶段各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且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

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应在保修期内补做。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抽样数量

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1

室内温度

 居住建筑每户抽测卧室或起居室1间,其他建筑按房间总数抽测10%

 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2℃,且不应高于1℃;

 夏季不得高于设计计算温度2℃,且不应低于1℃

2

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

 每个热源与换热站均不少于1个独立的供热系统

0.9~1.2

3

供热系统的补水率

 每个热源与换热站均不少于1个独立的供热系统

0.5%~1%

4

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

 每个热源与换热站均不少于1个独立的供热系统

≥0.92

5

各风口的风量

 按风管系统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15%

6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按风管系统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10%

7

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按系统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

≤20%

8

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全数

≤10%

9

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

 按同一功能区不少于2处

≤10%

 

4.3.3公共建筑物在运营阶段能耗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种类众多,主要包括:

中央空调、照明、电梯、给排水、电加热负载,变压器和其他混合负载等。

而各种机电设备的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同时,面向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实施节能,相对于改变建筑的墙体、窗体结构而言,更具有见效快、对建筑正常使用影响小等优势

(1)中央空调能耗现状

  一般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以上,而大部分建筑的中央空调实际热负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且主机、辅机和末端舒适度三者未能实现合理动态调节,导致系统效率较低,电能浪费严重。

  

(2)照明系统能耗现状

  目前,许多公共建筑都是全封闭空间模式,完全依靠人工照明进行采光,在上班时间段,照明系统通常都是连续照明,所消耗的能量大,也增加了室内热负荷。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照明节能措施,对提高光效、节约能量是非常重要的。

  (3)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能耗现状

  目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电梯仅占全国电梯保有量的2%,节能潜力巨大。

而公共建筑中给排水等其他能耗设备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也能有一定的节能空间。

  (4)供配电系统能耗现状

供配电系统通过导线、开关、变压器等设备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失(有功、无功功率),并在相应的时间内产生能量损失(有功、无功电量)。

4.3.4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结构特点

对珠三角地区的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时发现,大型公共建筑功能的实现是以各类机电设备系统运行为基础,空调、给排水、照明的能耗要占建筑运行能耗的70%,仅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就占各系统总能耗的40%以上。

所以,在进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时,解决机电设备的节能问题是核心。

4.3.5.   能耗数据采集指标

4.3.5.1     分类能耗

根据建筑用能类别,分类能耗数据采集指标为6项,包括:

(1)电量;

(2)水耗量;

(3)燃气量(天然气量或煤气量);

(4)集中供热耗热量;

(5)集中供冷耗冷量;

(6)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油、可再生能源等。

4.3.5.2     分项能耗

分类能耗中,电量应分为4项分项,包括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

电量的4项分项是必分项,各分项可根据建筑用能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细分为一级子项和二级子项,是选分项。

其它分类能耗不应分项。

(1)照明插座用电

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的总称。

照明插座用电包括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景观照明用电,共3个子项。

照明和插座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灯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若空调系统末端用电不可单独计量,空调系统末端用电应计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项中,包括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分体式空调器等。

走廊和应急照明是指建筑物的公共区域灯具,如走廊等的公共照明设备。

室外景观照明是指建筑物外立面用于装饰用的灯具及用于室外园林景观照明的灯具。

(2)空调用电

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称。

空调用电包括冷热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共2个子项。

冷热站是空调系统中制备、输配冷量的设备总称。

常见的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泵(一次冷冻泵、二次冷冻泵、冷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却塔风机等和冬季有采暖循环泵(采暖系统中输配热量的水泵;对于采用外部热源、通过板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炉的,包括一、二次泵)。

空调末端是指可单独测量的所有空调系统末端,包括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分体式空调器等。

(3)动力用电

动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

动力用电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共3个子项。

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

水泵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包括自来水加压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

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厕所排风机等。

(4)特殊用电

特殊区域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及设备。

特殊用电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或其它特殊用电。

 4、3、6国家各类相关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

      4、3、6、1  建筑总能耗

建筑总能耗为建筑各分类能耗(除水耗量外)所折算的标准煤量之和,即:

建筑总能耗=总用电量折算的标准煤量+总燃气量(天然气量或煤气量)折算的标准煤量+集中供热耗热量折算的标准煤量+集中供冷耗冷量折算的标准煤量+建筑所消耗的其它能源应用量折算的标准煤量。

  4、3、6、2总用电量为:

总用电量=∑各变压器总表直接计量值

   4、3、6、3分类能耗量为:

分类能耗量=∑各分类能耗计量表的直接计量值

4、3、6、4分项用电量为:

分项用电量=∑各分项用电计量表的直接计量值

    4、3、6、5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

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总用电量/总建筑面积

 4、3、6、6  单位空调面积用电量为:

单位空调面积用电量=总用电量/总空调面积

4、3、6、7   单位建筑面积分类能耗量为:

分类能耗量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即:

单位面积分类能耗量=分类能耗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4、3、6、8   单位空调面积分类能耗量为:

分类能耗量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即:

单位空调面积分类能耗量=分类能耗量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3、6、9单位建筑面积分项用电量为:

分项用电量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即:

单位面积分项用电量=分项用电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4、3、6、10单位空调面积分项用电量为:

分项用电量的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即:

单位空调面积分项用电量=分项用电量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3、6、11 建筑总能耗为:

建筑各分类能耗(除水耗量外)所折算标准煤量之和,即:

建筑总能耗=总用电量折算标准煤量+总燃气量(天然气量或煤气量)折算标准煤量+集中供热耗热量折算标准煤量+集中供冷耗冷量折算标准煤量+建筑所消耗的其它能源应用量折算标准煤量

5、能源管理体系在公共建筑领域内的实施指南

5.1行业能源管理要点

5.1.1能源因素识别

根据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可以分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进行识别。

在运营阶段可以从日常的功能系统划分进行识别,也可以从日常的物业管理活动入手。

识别活动应覆盖和建筑物相关的所有用能活动、能源和用能产物、物业服务以及其他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因素。

识别方法可采过程分析、能源审计、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能源检测、能效对标、问卷调查等。

评价方法可采用打分法、专家判断法、面谈法、过程观察法、是非判断法、数理统计法等。

识别能源因素过程应重点包括

a)能源的消耗:

如燃料、水、油、气、电能等

b)热量和冷量的辐射和散失:

如蒸汽设备的散失、锅炉炉壁的散失、空调传导流失等。

c)热媒和冷媒及其他工质的滴、跑、冒、漏:

如水、蒸汽的传输消耗

d)余能的利用和余热的回收:

如中水系统

e)电的损耗:

供电方式、功率因素、线损、设备的用电效率等

f)管理制度和员工意识:

是否建立能源体系、合同能源管理等

g)设备选择:

节能、功率、完好率等

h)建筑物外部环境:

周边热源、余能利用环境等

i)建筑物产权关系:

经营模式

g)资金等

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能源因素是否产生了能源浪费和违法违规行为;

b)能源浪费的频次和造成的影响;

c)能源浪费的原因以及复杂性

e)改变的技术难度和时间

f)采取措施的资金大小

5.1.2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

能源管理基准是组织针对自身的能源管理情况,确定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

这是组织能源管理的起点、底线、基础目标、一定是可以量化的、合理的、可比的、可适时更新的。

主要用于纵向比较。

所以组织首先应进行初始能源状况评价,选定能源消耗、利用效率管理基准。

基准的选择要结合国家政策、当地用能情况、节能规划要求、本建筑物的用能系统、设备状况、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管理水平,但是不能低于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的限定值。

能源管理标杆是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

选定管理标杆旨在改善自己的管理绩效,是用来横向比较的。

选定的原则和选定基准一致,但是要求不同,尤其是要参照同行业的相关能耗数据,数据采集一般比较困难。

可行时,建立组织的能源管理标杆。

5.1.3能源管理目标和指标

用能单位确定目标和指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充分考虑目前能源管理模式、能源利用流程的基础上,尤其是考虑了重要能源因素后,借鉴节能标准和同行业成熟的统计指标体系,剔除不可比的因素后,建立一个完善的能源指标框架,包括能源指标名称、单位、统计路径、设备、系统、责任部门等。

b)用能单位可根据初始能源评审结果,剔除不可控因素后,将各项指标计算后填入指标体系,作为组织的能源管理基准。

可行时,获取先进用能单位的能耗指标,建立管理标杆。

应有针对性和可用性。

通过基准和标杆。

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采取错数,指导目标和指标的确定。

c)用能单位依据组织的能源方针,根据已确定的能源基准,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后,确定在一个时间段内各项指标预计达到的数值填入指标体系,作为本时间段的目标和指标。

目标要细化、量化,便于测量和考核。

建立目标和指标可自下而上,也可自上而下。

d)目标和指标要定期考核和评审,适时更新和修订。

5.1.4能源管理方案

用能单位在识别和评价出重要能源因素后,对于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根据政策允许范围、自身的技术水平、资金等情况,可考虑制定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

a)针对重要能源因素和预计节能效果

b)明确实施部门和职责、时间表

c)采用的技术手段、施工方法、

d)确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备等

e)实施过程所分解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达到的节能效果

f)实施后进行节能效果验证的方式和标准

g)整个过程形成的记录

5.1.5运行控制

总则

用能单位应当对能源利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且对能源采购、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和余热余压等余能进行重点控制。

控制要求

用能单位应根据策划的结果,对以下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并形成记录,以备查用。

a)通过经验确定、专家评判、检验测试等手段,根据能源目标、指标确定各用能系统、过程和环节的经济运行区间及参数,并制定达到经济运行状态的操作规范或程序;

b)明确运行过程中的能源利用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手段,保证能源的协调调度和过程的优化匹配;

c)在控制过程中,为确保其经济运行,应对用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内容主要包括:

对设备检查的项目,所用的仪器,检查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要求等;

e)对于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的过程和环节,应当利用过程控制的方法,对其输入/输出以及过程内部运行的参数进行规定,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方式和方法对能源消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f)对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和环节,应加以纠正,并制定相关文件进行控制。

具体到公共建筑领域,应重点在以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以下控制:

1)、建立宾馆酒店能源管理领导小组、设立能源工程师

2)、积极对客、对供应商进行节能宣传

3)、制定节能培训计划,制定能源管理奖罚机制。

4)、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5)、选择节能环保设备,使用节水龙头、节水型坐便器;积极采用节能型光源、对照明系统采用智能节电技术;积极采用电梯节能技术。

6)、建立设备操作规范、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维修、更换故障设备

7)、加强人员培训,持证上岗,正确使用、操作设备

8)、建立详细的室内温度标准、室内照度标准和点灭要求

9)、建立能源使用的巡视检查制度、供水管网定期检测漏损

10)、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改进日常操作中浪费能源的操作习惯,减少电梯的使用

11).安装并使用中水系统、循环使用游泳池、水景池的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供水管网进行水质处理,中央空调系统冷却水系统安装收水器,控制漂水

12).计划调度电力使用,建立电力计量系统、大型耗能设备独立计量、主要用水单位独立计量、能源的储存独立计量.

13)、能源计量表的校准;进行用能的平衡测试

14)、收集能源使用的相关信息,建立能源使用数据库

15)、电力系统进行功率因素补偿,加强用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有效管理照明灯具,变压器合理负载。

16)、中央空调系统与运行负荷匹配,中央空调水系统水泵采用变频器节电技术。

控制制冷机冷冻水、冷却水出水、回水温度。

实施新风系统管理、清洗空调盘管,控制生活热水的水温,定期清洗管线;及时关闭停运的空调水系统;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设置清晰的用能状态标志;改善建筑外的热环境

17)、蒸汽管网节能改造、及时关闭停运的蒸汽管路,加强热力管网维护

18)、采用墙体保温技术,积极采用自然通风的设计,屋顶应注意隔热处理,外窗设置有效的遮阳系统,尽量减少建筑的窗墙比可以节约空调能耗.提高建筑门窗的气密性、控制外窗的开启面积。

避免内部大空间的设计。

功能区域宜相对集中布置,功能区合理设置辅助用房。

逐步取消宾馆酒店自设的洗衣房。

19)、积极采用热水锅炉,采用热泵技术,水泵采用变频技术;中央空调系统宜采用二管制系统,合理设置动力机房。

系统末端低负荷设备的分离、选择合适的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空调末端装置合理分区。

制冷机组应采用性能系数(COP)高的机组。

采暖积极采用地暖系统,安装热水循环泵。

积极采用天然冷、热源

20)、尽量利用废热、余热资源,建筑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锅炉烟气余热适当回收利用,冷凝水应回收利用。

21)、采用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央空调动态控制系统

5.1.5监视、测量和评价

用能单位进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监测机制并形成文件,根据监测结果评价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评价体系运行绩效。

a)利用能量计量、检测等工具对各用能系统、过程、环节的运行参数进行日常性检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标准或者目标、指标对比,以判断是否在规定状态下运行;

b)利用能源统访或数据采集系统,汇总、分析用能数据,判断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以及节能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尤其应对比能源基准和行业标杆,发现成绩,找出差距;

c)利用巡检、和不定期的抽查、能源审计等方式对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d)定期组织能源管理评比和评审活动,对组织的合规性进行评价;

e)如果出现不满足目标、指标的情况,应进行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f)监测结果应形成记录,并采用能量平衡、能效对标等方式进行分析,以为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供依据;逐步建立本单位的能耗数据库

5.2通用设施设备能源管理要点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设备设施一般有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配电和照明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采暖系统、电梯系统,弱电系统有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电子消防系统、广播电视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涉及到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式多样,千差万别,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节能设计规范,仅以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为例,主要的节能设备应满足以下参数:

一、采暖系统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应符合下式要求:

 

二、通风系统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3.26中的规定。

三、空气调节系统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3.27中的规定值。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4.5的规定。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宜低于表5.4.6的规定。

 

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选用能量调节装置灵敏、可靠的机型,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5.4.9的规定。

四、各系统的节能监测与控制

1)集中采暖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具体内容应根据建筑功能、相关标淮、系统类型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

3)对建筑面积20000m2以上的全空气调节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4)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对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