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682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人才培养方案

1.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求调研标准

1、编写部门:

教务处

2、例文:

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书(范文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审计在经济监督,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保护国有资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起步晚,高校在承担审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轨、师资不强等一序列问题。

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

   目前我国高校盲目扩招,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追求下,教学目标不明确,界限不明晰,内容不丰富,仅限于传授财务会计知识,学生缺乏应该具备的会计、审计、管理、金融、法律、风险控制、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缺少拥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很多高校对于教学人才的陪养定位不准确,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对审计实务、政策把握不准。

   当前,我国高校师资人才的培养模式仅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一贯式的培养方式,缺乏社会阅历以及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审计专业教师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并非审计专业毕业,未全面系统学习过审计专业,对审计实务和审计政策缺乏实践经验,使审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上岗时对审计实践,从新开始。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停留于课堂上的教学,仅限学习书本上有限制知识,没有大胆地走出教室,到实践当中去教学,审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职业性要求高,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感受审计实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枯燥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兴趣,专业不精,甚至不通。

   二、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审计教学内容

   有目标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我国财经高校对于审计人才培养上应当制定中期人才培养计划,把人才培养划分为应用型、研究性分阶段,有计划的培养具有特色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同时学校还应当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

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审计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审计实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师引进方面要打破传统模式,具要有学历又要有丰富的双人才教师队伍。

聘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的人才作为学校教学顾问,鼓励教师开展审计实践交流活动,培养教学的创新思维。

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支持教师参加社会审计实践,适当给予教师资金支持。

   (三)重视社会需求,促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命力。

审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

高校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深入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认真了解情况。

在有条件的地方为学生设立审计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进行实习。

同时聘请审计机构、事务所、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开展审计讲座,加深学生对审计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审计的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审计课程

   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互动,摈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

在审计课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课程,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积极开拓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领域审计课程,努力走在审计发展前沿。

3、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的对策

 

1.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目标描述标准:

1、编写单位:

教务处

2、例文:

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及编写格式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构成部分并满足以下格式要求。

===============================================================

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体、四号,居中)

   专业代码:

                        编制(修订)时间:

一、专业调研分析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招生对象为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某类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如: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某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或服务)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

应该根据专业当时所服务的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以及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主要工作进行具体化描述,不宜面面俱到,应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二)就业的职业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预计平均获得的时间):

指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岗位等,即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初始职业岗位、相近的职业岗位以及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或进修)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群。

(三)职业能力结构,或者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职业能力结构,可以有三种表述思路,只能三种表述选其一,不要交叉混用:

(1)按照职业能力的性质分类来描述:

基本职业能力(从事某职业所必须的能力,含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和关键能力(跨专业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含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道德、通用知识等);

(2)按照职业能力的内容分类来描述: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这两种分类的职业能力内涵都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3)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含职业道德)、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来描述。

(四)毕业资格与要求

规定本专业毕业生为获得毕业资格必须获得的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级别、计算机能力要求、外语能力、普通话等要求等。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针对主要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基本职业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应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技能等级。

具体表述为:

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科目的学习并成绩合格外,必须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能力等级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资格。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计

描述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可具体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模式、方法及课程体系的文字描述、图表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应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包括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既要强调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要强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指单设的理论课程成体系,一体化课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构成部分。

六、专业主干课程简介(6~8门左右,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顶岗实习等)

简介应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

专业核心课程(3~5门)应是校企合作开发的、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应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项目课程。

七、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请使用如下规范格式编写教学计划进程表:

 

 专业:

 

 

教学 时 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说   明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

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期

学期

学期

学期

学期

学期

16周

18周

18周

18

18周

18周

1-公共基础课

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6

36

 

2

 

 

 

 

 

 

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36

 

 

 

2

 

 

 

 

 

03

 

大学体育I-III

 

104

 

 

2

2

2

 

 

 

 

04

 

大学英语I-III

 

172

 

 

4

4

2

 

 

 

 

05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24

48

4

 

 

 

 

 

 

06

 

军事理论

 

36

36

 

 

2

 

 

 

 

 

07

 

综合人文素质I、II

 

72

 

 

 

 

2

2

 

 

 

08

 

就业指导I、II、III

 

52

36

16

1

1

 

 

1

 

 

09

 

形势与政策

 

18

 

 

 

 

 

 

1

 

 

2-

专业

01

 

 

 

 

 

 

 

 

 

 

 

 

专业核心课程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3-综合实践课

01

 

军训

 

 

 

 

 

 

 

 

 

2周

02

 

岗位认知见习

 

 

 

 

 

 

 

 

1-2周

03

 

实训、实习

 

480

 

480

 

 

 

 

24周

04

 

顶岗实习

 

 

 

 

 

 

05

 

毕业设计(论文)

 

40

10

30

 

 

 

 

 

2周

 

 

 

 

 

 

 

 

 

 

 

 

 

 

 

 

 

 

 

 

 

 

 

 

 

 

 

 

4-社会实践

01

 

社会调查

 

 

 

 

 

 

 

 

 

 

02

 

社会实践

 

 

 

 

 

 

 

 

 

 

 

 

 

 

 

 

 

 

 

 

 

 

 

 

5-

专业

拓展

01

 

 

 

 

 

 

 

 

 

 

 

 

 

02

 

 

 

 

 

 

 

 

 

 

 

 

 

03

 

 

 

 

 

 

 

 

 

 

 

 

 

 

 

 

 

 

 

 

 

 

 

 

 

 

 

学 时 总 计

 

 

 

 

 

 

 

 

 

 

课 程 门 数

 

 

 

 

 

 

 

 

理论学时总计

 

 

 

 

 

 

 

 

 实践学时总计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

 

 

 

 

 

 

 

 

八、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作为独立教学活动安排的军训、认知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及理实一体课程内主要的实验、实训环节,计入教学学时。

序号

周数

学时

课程

名称

实训

名称

实训、实践内容

实训基地名称

考核

方式

校内

校外

1

2

40

军训

军训

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

操场、教室、寝室

 

阅兵式

2

 

 

 

 

 

 

 

 

 

3

 

 

 

 

 

 

 

 

 

4

 

 

 

 

 

 

 

 

 

九、课外培养计划安排表

要对学生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创新能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出要求;对学生开展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锻炼才干、增长知识,培养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序号

学时

培养项目

培养内容

项目组织、承办机构

项目实施地点

培养成果

校内

校外

1

1-5

20*5

劳动实践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讲究卫生等优良品质

本系部辅导员

 

劳动鉴定

2

 

 

志愿活动

 

 

 

 

 

3

 

 

社团活动

 

 

 

 

 

4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部分应对本专业毕业生未来继续学习深造的途径、方向及职业生涯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十一、专业教学基本条件

应从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团队)配备、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作出说明。

十二、有关说明

3、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规定标题、层次、字体、表格内容等,并配以例文为参照

 

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标准:

1、编写部门:

教务处

2、例文:

四、课程设置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1.公共素质课

以提高学生必需的人文、科学素养为目标而共同开设的课程。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两课》为2学时/周,第1-4学期开课,考核方式为第1、3、4学期考查,第2学期考试。

《体育》为2学时/周,第1-3学期开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大学英语》为4学时/周,第1-2学期开课,按河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标准组织教学,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其它,即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确定课程成绩)。

《计算机文化基础》为4学时/周,第1或2学期开课(电系、计算机系、人文系各班级在第一学期安排开课,机械系、汽车系、材料系在第二学期安排开课),并按河北省(或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标准组织教学,考核方式为其它,即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或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确定课程成绩)。

《高等数学》为4学时/周,第1-2学期开课,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不开,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

《大学语文》为4学时/周,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第1-2学期开课,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其他专业第1或2学期开课(机械系、材料系、汽车系各班级在第一学期安排开课,电系、计算机系、人文系各班级第二学期安排开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第2学期《大学英语》不安排正常补考,毕业前还不能取得相应等级证书的安排毕业前补考。

2.素质提升项目

通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作、行为规范教育、艺术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第二课堂等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就业与创业能力,把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安排2周,60学时,计2学分。

《军事理论》20学时,第一学期开课,计1学分。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30学时,第1—5学期开课,每学期6学时,并纳入班级教学的全过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计2学分。

《形势与政策》16学时,第1—4学期开课,每学期4学时,计1学分。

《毕业教育》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周,计1学分。

《公益劳作》一年级班级安排一周进行(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错开开设时间),计1学分。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1—4学期寒假、暑假进行,计4学分,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

《行为规范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

《艺术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

《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拓展训练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身体素质教育》(包括早操、阳光体育、运动竞赛等)课余时间进行。

《学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学生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3.职业技术课

为掌握和获得主要岗位(群)职业能力而设置的必修课。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使其达到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重点强化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

课程设置应当考虑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参照,以“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为课程排序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专业核心课要求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

在该课程前面打“★”号。

(2)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相近专业在一年级开设课程应一致。

4.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企业生产实践(要求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非假期每周计20学时,假期不计学时,计相应学分。

)、岗位综合实践(各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或岗位实践考核)以及计划内各类考证培训等。

职业能力训练需进一步加强,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职业能力训练要求项目化形式组织,考核以项目成果综合评定。

5.专业拓展课

该类课程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共开设5门。

根据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结构或职业拓展的需要设置,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6.学院选修课

面向全院学生开设。

每学期开设门数不少于20门,供学生根据职业拓展与提升需要自主选择,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7.关于周学时

课时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一学期教学量的均衡,避免出现某一学期教学量过多的情况。

要严格控制周学时,理论周学时原则上不突破26学时/周。

校内实践计30学时/周,校外实践计20学时/周。

8.学分折算

以课内16学时左右折算为1个学分;学院选修课以每门计2学分;实践教学1周计1个学分;取得中级技能证书计4学分,取得高级技能证书计6学分。

9.考核方式及要求

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加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依据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每班每学期一般安排3门考试课。

3、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课程分类(公共、专业等)课程目标、学时、开课学期、开课专业、考核标准、学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