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218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明确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理解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1.中国的节水措施。

(重点)

2.土地退化的防治。

(难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2)节流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开发水源:

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3)

 

为什么说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缺水严重?

【提示】 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但由于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大,且水污染与浪费现象严重。

所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西北地区更为突出。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具体措施

2.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

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

(3)防治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②工程措施

包括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

③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

同时,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中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问题导思】 

1.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目前为什么不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来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提示】 现在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

2.据教材图3.17不同灌溉系统效率比较,从节流角度分析哪种灌溉方式是农业灌溉的方向?

【提示】 滴灌、旋转式灌溉。

3.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

【提示】 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

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采取全面

节水措施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农业节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及重复利用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提高节水意识(生活节水)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2002年12月27日,东线开工。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重要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

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

【思路点拨】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供”“需”两方面思考,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解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从全国来看,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紧张。

解决水资源问题有多种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重要措施。

【答案】 

(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 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水循环 水平衡 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问题导思】 

1.我们国家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提示】 中国以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的形势严峻,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实行该项基本国策。

2.怎样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示】 非农业用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3.土地退化现象除了土壤侵蚀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等。

4.在山坡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提示】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修筑水平梯田等。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确保耕地

总量不减少

以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

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

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宜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

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土地退化

的概念

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污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防治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灌渠等

水土保持工程: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发展舍饲养畜,种植牧草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土地退化在我国的地区差异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现象不同。

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南地区因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发文要求:

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

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

水分

土壤

空气

土壤

有机质

大气

悬浮质

大气

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

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

①据经纬度和河流形状判断出图示所在的位置。

②从材料中分析“保护性耕地法”的内容。

③理解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可判断该河是黄河,M是河套平原,N是宁夏平原。

这两个平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成为所在省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易发生土地荒漠化和引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由材料二可看出“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和免耕、秸秆还田,这样可以保护土壤的水分和有机质,增加肥力,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答案】 

(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

 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

[图表展示]

教材P53图3.18 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解图精要]

 由图可知:

1.通过两组图示效果的对比显示了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说明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的作用。

2.间接证明了破坏植被,乱垦滥伐,过度放牧等对土地的危害。

[图表应用]

1.坡地的植被具有哪些环境效益?

【提示】 坡地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把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转化为稳定的地下径流、稳定水流,减少水患。

落叶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树木可以减少大雨对土壤的侵蚀。

2.坡地的植被破坏后会带来哪些问题?

【提示】 毁林之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加剧,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河道,引发洪涝灾害,农田被淹。

一、选择题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节流措施是(  )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③海水淡化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开源”又属“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D.污水资源化

【解析】 第1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两种措施。

开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主要包括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

第2题,污水资源化也就是将原来不能利用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所以属于“开源”;原来的淡水资源利用后被污染,在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节约了用水,又属“节流”。

【答案】 1.C 2.D

二、综合题

3.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针对A地区人类与耕地资源矛盾紧张的局面,请提出缓解措施。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位于鄱阳湖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应重点防止环境污染以及保护湖泊。

B位于武夷山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应该是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题,要缓解人类与耕地资源矛盾,首先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以及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答案】 

(1)B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湖泊为主。

理由:

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

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

位于湿润气候的山区,河流上游。

(2)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防治耕地退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地球表面约71%的地区被水所覆盖。

水既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困扰,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六省就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 2005年中部六省水资源总量及人均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量/m3

全国总计

27078

2145

中部六省地区

5577

1556

山西

90

251

河南

479

883

安徽

707

767

湖北

976

1636

湖南

1847

3876

江西

1478

2467

表2 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纬度

近似区域年降水量的比较表

地点

南昌

长沙

武汉

瓜马

斯(墨

西哥)

开罗

(埃及)

巴格

达(伊

拉克)

纬度

28°40′

28°12′

30°35′

28°

30°

33°22′

年降水

量/mm

1682

1377.4

1206.7

157.0

32.0

156.0

(1)读图和表1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说出该地区水资源数量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

(2)读表2,比较说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相近纬度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3)依托图中①②两处水利枢纽,我国建设了两个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分别简述这两个工程对资源调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意义。

【解析】 第

(1)题,水资源的数量特征应从表格中得出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时空分布特征应包含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内容。

(2)题,考查了我国东部季风区与相近纬度区域年降水量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

第(3)题,两个水利枢纽分别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和丹江口水库,它们是南水北调的中线供水区,同时三峡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供电站。

【答案】 

(1)数量特征:

水资源总量适中(较丰富或约占全国总量的1/5);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中必须涉及水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南多北少;时间分布特征:

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2)差异: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年降水量均大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

原因:

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多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干燥少雨。

(3)南水北调:

缓解华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电东送:

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选择题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库

C.改进灌溉技术D.人工降雨

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B.开发水源

C.进行生态环境建设D.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解析】 开源是指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属于节流措施。

因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海水淡化成本太高,实施海水淡化不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

【答案】 1.C 2.A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析】 第3题,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第4题,伦敦、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径流量比较稳定。

【答案】 3.A 4.B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

据此回答5~6题。

5.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  )

A.人地矛盾B.人与科技的矛盾

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D.人与发展的矛盾

6.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  )

A.大面积开垦荒地

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

D.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耕地资源短缺是近代社会出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

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答案】 5.A 6.C

7.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改造不稳定径流B.跨流域调水

C.大量抽取地下水D.排干湖泊和沼泽

【解析】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答案】 B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8~10题。

8.关于我国耕地不足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③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低于低产田面积 ④东部各省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②④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10.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8题,我国面积广大,但是由于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原少,耕地相对较少;我国经济发展快,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占用大量的耕地,使本就不足的耕地进一步减少;我国人口净增加多,人均耕地更显得不足。

而高产稳产田少是表示耕地的质量不高,而不是数量不足。

④是仅说了东部各省地区,不代表全国,与题干不符。

第9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耕地占用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

第10题,为保证粮食自给,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8.B 9.D 10.C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我国的5个相邻省级地区的轮廓图”,图中数字表示该地区三类资源数量所占全国的比重,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三个数据,说明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并分析其成因。

(2)①②工程的建设是缓解上述问题的对策之一,试比较两线路的主要差异。

【解析】 第

(1)题,图中数据显示该区水资源所占全国比重远小于人口、耕地所占全国比重,从而得出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特点。

其原因可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题,①②两线分别为我国南水北调的中线和东线工程,其差异可从污染的程度、是否能自流以及工程量等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 

(1)水资源短缺。

 降水量(径流量)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2)①线水质较好,可自流。

②线利用现有河道,工程量小。

12.下图为“中国、印度、日本、英国四国的土地资源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相应国家。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耕地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人均耕地变化趋势为________。

(3)A国草地面积广大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该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

(4)C国大面积的森林主要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与D国森林树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土地资源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土地资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