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387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docx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

吉利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分析

摘  要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跨国并购了沃尔沃汽车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全部股权。

本文通过展开对这一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跨国并购案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从而探讨吉利应对诸多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吉利首先应该想办法降低每辆车的生产成本,使沃尔沃摆脱连年亏损的境地,然后再全面打开中国市场,使沃尔沃有盈利的可能,但同时必须还要顾及沃尔沃原有的高端品质和中国与瑞典的文化差异等问题,从根本上留住沃尔沃的核心人才,消化掉其高端技术。

现在看来,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之后虽然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从吉利官方对各种质疑的表态中,我们不难看出吉利已经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各项准备。

希望吉利的跨国并购之路可以走的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平坦。

关键词:

跨国并购;吉利;沃尔沃

TheanalysisofGeelytoVolvotransnationalM&A

ABSTRACT

Inthebackgroundofthefinancialcrisissweepingtheglobe,Geelywith18billiondollarsforthepriceoftransnationalM&AforVolvo’sequity,includingintellectualproperty.Thispaperstartedonthissensationalcountry,eventheworld'scross-borderM&A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theanalysistoaddressthemanychallengesofGeelycountermeasurestobetaken.Geelyshouldfirsttrytoreducetheproductioncostpervehicle,sothatsuccessivelossoftheVolvooutofposition,andthenfullyopentheChinesemarket,Volvohasprofitpotential,itmustalsotakeintoaccounttheoriginalVolvothehighqualityand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Sweden,andotherissues,afundamentalcoreoftalenttokeepVolvoandabsorbthehigh-endtechnology.ItnowappearsthatluckyafterM&AVolvoalthoughtherearestillmanyuncertainfactors,butGeelyofficialstatementmadebyavarietyofquestions,wecaneasilyseethatGeelyhasalreadydonethedealwiththechallengesofthevariouspreparations.HopethatGeely’stransnationalM&Achannelofroadcangofartherandfarther,alsomoreandmoresmooth.

Keywords:

transnationalM&A;Geely;volvo

目  录

1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介绍1

1.1 吉利与沃尔沃简介1

1.2 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2

2 并购后吉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4

2.1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机遇4

2.2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挑战5

3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后的经营对策8

3.1 降低生产成本8

3.2 全面打开中国市场8

3.3 保持沃尔沃原有特性8

3.4 留住核心人才,消化高端技术9

3.5 促进文化的融合9

参考文献11

致  谢12

附  录13

所谓“并购”是合并与收购的合称,国外学者通常将合并与收购结合在一起研究,缩写为M&A,即merger&acquisition,我们将其翻译为并购。

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产权交易行为,通过产权交易,达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

[1]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类型。

企业并购分为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母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支付方式,将另一国(东道国)企业的部分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收购下来,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行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2]

美国行业数据咨询公司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的资产收购涉及金额达39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美国在中国的资产收购金额30亿美元。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是交易件数还是交易金额都连年大幅增长。

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民营企业的并购活动明显变得更为活跃和进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其内外原因的。

外因是世界金融危机使得一大批原来技术先进、声名显赫的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以低价待购。

内因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始走大走强。

中国又是各大国中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就显得“财大气粗”了,开始昂首进入了跨国并购的舞台。

1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介绍

1.1 吉利与沃尔沃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为特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了140亿元的。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3]吉利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子品牌的500多家4S店和近千家服务站;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4]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24,000名员工。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厂设在瑞典和比利时,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展厅。

[5]沃尔沃汽车在四十年代就配置了如胶合挡风玻璃和安全车厢的框架机构等创新配置,到了五十年代,沃尔沃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全代名词。

沃尔沃在1959年推出了由波哈林发动的三点式安全带,这是人类历史上对拯救生命发挥最大贡献的发明之一,从此改变了整个汽车世界。

沃尔沃在1962年荣获了第一个安全奖,此后类似奖项就接踵而来。

沃尔沃不仅是最安全的汽车,同时还被称作是最清洁的轿车。

配置了催化转换器和含氧感知器的沃尔沃240型车于1976年引入美国,其尾气排放量就低到不小心测试就很难发现的程度,而当时的美国测试工作组曾一度以为是他们的测试仪器失灵了,足见沃尔沃其作为最洁净的轿车决非浪得虚名。

而在今天,每一辆现代化轿车广泛的应用着催化转换器装置。

[6]

1.2 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

2010年3月28日,没有豪华背景年仅13岁的吉利“迎娶”已有83年历史被称为“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案。

这种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笔者认为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吉利自身的优越条件

吉利是一家成熟的、有先进工艺的汽车制造商,它有现成的产能、生产条件和销售网络,还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同时,吉利成功的收购了锰铜和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公司,海外并购的经验与成绩有目共睹。

相信这应该是福特选择将沃尔沃出售给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1.2.2 李书福的个人性格

并购的成功与李书福的个人性格也有很大关系,他办事果断,在决策之前能够做到集思广益、虚心听取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并深入实际搞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一旦决策则不达目标誓不放弃,是个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的人。

李书福曾表态,为确保并购沃尔沃的成功,除了主业汽车和培养研发团队的学校外的其他产业全都可以清理掉。

也许正是李书福的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使吉利最终成功收购了沃尔沃。

1.2.3 长期的准备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交易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空穴来潮,吉利对沃尔沃这个品牌已经钟情很久了。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

就在两年前吉利已经组织了全职的并购团队,开始准备收购沃尔沃的项目了。

该团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2008年,才准备第一份,提交给福特的收购建议书。

1.2.4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经济的冲击较大,全球汽车市场在金融危机的风潮中急剧下滑,然而中国率先走出了危机,同时,经济发展现状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中国的汽车产业更是一枝独秀,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就双双突破了1000万辆关口,成为全球最活跃汽车市场。

尤其是我们的豪华车的细分市场,增长在全球来看更是相当惊人,去年是40%的增速,沃尔沃更是80%以上的增速,在中国汽车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1.2.5 多方的支持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的成功与国内多方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我国外汇储备目前已经超过两万亿美元,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实属无奈投资的情况下,遇到这次收购海外优质汽车资产,政府在外汇上给予信贷支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此次收购有地方发展基金等半民间资金的支持,这样也就获得资本背后的地方政府的支持。

其次,中国政府给吉利予强大的支持,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指出:

各方面都要积极支持象吉利这样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另外,此次工信部的领导出席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签字仪式本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转变增长方式和实施更有效的国际合作的鼓励与期盼。

最后,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民众的支持,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很多民众是支持的,此次收购使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和中国力量得以体现。

2  并购后吉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吉利集团出资18亿美元,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100%的股权相关资产。

吉利希望借此一改生产低端廉价车的形象,跻身豪华车阵营,这一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为吉利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还会伴随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2.1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机遇

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以一定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这是跨越式发展的的一条捷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可以预料的是中国公司在海外的资产并购会继续增加。

就吉利并购沃尔沃而言,也确实为吉利汽车带来了很多机遇与有利条件。

2.1.1 品牌价值得以提升

吉利集团以生产简单、便宜的小型车而闻名,虽然正努力向国际市场扩张,但缺少生产世界性的高档汽车品牌所需的技术、研发力量、质量和服务体系。

收购沃尔沃会为吉利提供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能改变发达国家对吉利产品质量的既定认识。

吉利并购沃尔沃,能够迅速提升吉利的品牌价值,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吉利借助沃尔沃打入欧洲市场。

同时,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随着并购沃尔沃的成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乔梁认为:

“从资本市场来看,此次收购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过去大家对吉利的印象就是低端、不够安全,此次如果能够成功地吸收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将它的技术、产品、市场全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重塑吉利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7]

2.1.2 得到了沃尔沃先进的技术资源

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购买了它的品牌和生产线,更重要的是其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包括未来一些预防行人碰撞的技术,这些技术估计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甚至到三十年以后都是非常领先的。

沃尔沃汽车以优异的质量和性能在世界上的声誉很高,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是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此次收购沃尔沃的全部知识产权和技术资源,而且保持与福特的同步发展,这对吉利提升技术和培养人才有重大意义。

2.1.3 价格上得到了实惠

从资金角度讲,吉利仅用了18亿美元就完成了对沃尔沃100%股权的跨国并购,这连福特1999年64.5亿美元收购价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就连李书福自己都认为是“捡了个大便宜”。

而且,受到最近吉利完成对沃尔沃跨国并购的利好消息的提振,吉利汽车在香港证交所的股价涨幅上扬1.5%至每股4.16港元。

在过去的12个月中,吉利股价已经上涨了近6倍。

2.1.4 为国产汽车走向世界做好了准备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

“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再加上人民的热情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成功便指日可待了。

同时,吉利作为一个民族品牌正在不断升级其在海外市场的形象,收购沃尔沃后,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将在欧洲扩大立足点,让中国汽车立足于世界舞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挑战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我们用最热烈的鲜花和掌声为之祝贺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这场世纪收购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吉利去勇敢开拓。

学者和专家们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自己的担忧,大部分专家认为说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还为时过早,对于吉利应该是挑战大于机遇。

在自身发展尚未稳定、资金捉襟见肘之时,吉利却坚持举全企业之力去收购没落且前途不明的沃尔沃,这是一场冒险还是赌博?

2.2.1 高昂的品牌运营成本

保持“品牌特性”的唯一途径是维持独立性,吉利基本上只能按照沃尔沃目前的模式去运营,不仅保留了工厂、全部员工队伍、全部高管团队,还保留了总部和经销渠道,但如此以来,对于长期只生产10万元以下低端车型的吉利来说高昂的运营成本恐怕并不是所能承受的起的。

从产量和利润上讲,同为民营企业的比亚迪和奇瑞的表现更为抢眼,其优势则突出表现在低成本上;然而在这个时候,跨国并购了沃尔沃,既不利于保持自身的优势,也不利于沃尔沃品牌的品质文化传承。

吉利是否能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目前,沃尔沃复活的关键是补充流动资金,保守估计应该在15亿美金左右,李书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融资方案无需担心,但考虑到2009年吉利的全部收入不过50多亿人民币,无法不令外界担忧资金链的持续性。

[8]

同时,瑞典是高工资、高福利国家,收购后如果不裁员,保留全部员工,如何解决沃尔沃的高成本问题?

如何扭亏为盈?

这些问题对吉利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2.2.2 欧洲本土市场的低迷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及影响范围的扩大,国际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欧洲汽车市场更是受到严重冲击。

消费者信心大受影响,即使有政府援助,但许多消费者在当前的经济衰退形势下还是放弃了购车的计划。

随着欧元区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逐渐的暴露出来和美元的强势逐步的结束,欧元区的传统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对沃尔沃的出口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

加之,吉利也缺乏在国际市场的运营经验和能力,起码不会比福特更出色,所以短期内,沃尔沃只有寄期望于中国高档车市场。

2.2.3 沉重的债务负担

福特为什么即使是亏几十亿也铁了心要卖沃尔沃?

因为他们论证过“继续持有沃尔沃的风险更高”。

对福特来说,由于拥有与沃尔沃轿车类似的开发平台,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消化成功,不得不再次出售。

对以中低端车型为主的吉利来说,能否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还不得而知。

[9]据相关资料显示,沃尔沃虽然被称作最安全最清洁的车,但近年来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2007年在全球只销售了42万多辆,2008年减为37万多辆,处于连年的亏损之中。

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下,如何使沃尔沃扭亏为盈,或许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如果沃尔沃是个下金蛋的鸡,福特也不至于急忙将它卖掉。

加之,吉利并购英国汽车公司锰铜后,在并购两年以来,锰铜控股亏损了2150万英镑。

如果在锰铜身上发生的一切延续到并购沃尔沃的项目上,吉利将不堪重负。

2.2.4 人才与技术的流失

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如何消化沃尔沃的先进技术,留住核心人才,这个是吉利蛇吞象最难吞掉与消化的部分,沃尔沃汽车在安全领域、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阶段,但是,研发团队如果是不完整或者是相对完整的,对于吉利来说,那些实验室里的数据、材料的意义并不大。

对比国内其它行业,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加上之前的波导并购萨基姆等诸多的海外并购案,无一例外的都遇到了人才大量流失,核心技术无法消化等等问题。

[10]要如何留下并让这些这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安心,是摆在李书福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2.2.5 棘手的劳工关系问题

对于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的劳工关系问题值得吉利高度关注。

目前虽然吉利和福特签署了最终协议,但是这只是“资方”之间签订的协议,工会作为劳方的代表并没有表示支持,相反,从传闻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瑞典方面的工会组织始终持消极态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会是一个维持员工利益的组织,他不会考虑品牌价值是否受损也不会在意股东的变化,重要的是不触及自身的利益。

沃尔沃的生产厂家主要在国外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当地的工会力量强大,接手之后吉利如何在管理中熬过与海外工会的磨合期很是让人头疼。

在之前的上汽收购双龙的案例当中,工会问题就成为了非常致命的问题,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如果之后的劳资双方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2.2.6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文化融合应该算是跨国并购之中最为艰难的部分了。

文化差异,听起来似乎不如管理、资金、成本等那样重要,但却是两家企业能否真正融合并产生高效率的关键。

所谓跨国并购所指的不仅是资产的合并,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

如果吉利的并购行为没有在心理上得到沃尔沃员工的认同,那么对员工没有权威的大股东,也无法成为员工为之忠诚的老板。

吉利基本没有在中国以外销售汽车的经验,就更不用说在瑞典这样一个相隔万里、与中国文化迥然不同的国家运营重要的生产业务。

同时,沃尔沃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声誉也可能会由于吉利全球地位的缺乏,及其过去生产低端车的名声而被拖累。

得悉吉利成为首选竞购方后,工程师工会主席桑德默表示,“我们对一家中国车企业竞购沃尔沃有很多担忧,最主要的担忧来自于吉利是否理解沃尔沃的文化——沃尔沃品牌价值、沃尔沃员工的工作方式,这对在未来作出正确的决定非常重要。

”[11]

3  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后的经营对策

企业并购不仅会对宏观的社会资源配置、供给需求及货币需求和税收产生一定积极影响,而且在中观层面上,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在企业发展微观层面上,则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企业制度变革。

因此,我国发展企业并购是相当必要的。

当然,企业并购也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并购失败,因而我们提倡的是有效率的、适度的企业并购。

[12]对像吉利这样于无论产销量、品牌美誉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还在起步阶段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收购有着八十年历史,被称作“最安全汽车”的沃尔沃,或许是让梦想提前变成了现实。

但吉利在与福特完成了最终协议的签订之后,也许只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而接下来吉利要走的路还很长。

3.1 降低生产成本

吉利可以通过扩大产品销量等方法,扩大规模,从而降低单一产品成本。

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奔驰、宝马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去年销量也达到95万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年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是不太可能的。

[13]

李书福也表示,“沃尔沃现在最大的问题节是规模太小,它跟奔驰和宝马比起来规模还是不够的,但是它的研发收入我猜测跟奔驰、宝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形成大量的技术。

”[14]正是由于相对规模比较小的缘故,所以分摊到每一辆车的成本就相对较高了,因此沃尔沃汽车才会处于连年的亏损中。

对于沃尔沃汽车,只有将其规模扩大,才有可能降低每一辆车的成本,这样就能摆脱亏损,实现盈利,从而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3.2 全面打开中国市场

吉利使沃尔沃汽车恢复生机的关键是应大力开发中国市场,尽快推进沃尔沃的国产化进程。

与其说沃尔沃是选择了吉利,不如说是选择了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汽车市场,现在也只有中国市场才可以救沃尔沃。

目前吉利已经取得了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政府的订单是沃尔沃扭转亏损局面所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有专家认为,正值目前中国政府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在政府采购中所占的比例的时候,而在吉利成功跨国并购了沃尔沃之后,沃尔沃汽车将变成中国当前最高端的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中很可能会有所作为,今后甚至可能会超过奥迪等国外豪华品牌成为新一代的官车。

自主品牌豪华车的身份和更为实惠的价格这些优势,使沃尔沃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成为高端政府公务车的首选车型。

那么,月销4000辆,对于它来说就成了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

3.3 保持沃尔沃原有特性

如果要依旧保持沃尔沃的高端和贵族血统,唯一可靠的做法就是保留原有的运营团队。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发方面,始终处于世界最前列,为汽车工业奉献了很多的革新发明,如40年代的安全车厢,60年代的三点式安全带,90年代的防侧撞保护系统。

沃尔沃汽车享誉世界的不止是其完美的安全性能,还有先进的环保理念。

目前双方谈判达成了关于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的最新共识,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

正如李书福自己所言,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之间的关系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

李书福董事长另外表示:

“我们为和福特达成最终协议感到高兴,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沃尔沃轿车的用户可以放心,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15]

据最新消息,吉利为沃尔沃项目准备了一个全新团队。

原BP(英国石油公司财务审计师张芃、原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原北京吉普执行副总裁童志远等车界精英,全部都有国际品牌运作背景,且都属于“空降兵”,负责财务、技术引进、消化以及国产工厂建设等工作。

拥有吉利高层截然不同的管理背景和经验,这三个人的亮相标志着国产沃尔沃将与吉利不会发生瓜葛,而呈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16]

3.4 留住核心人才,消化高端技术

 吉利此次收购沃尔沃包括其相关知识产权在内的100%的股权,如何消化沃尔沃在安全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的高端科技,便成了吉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笔者认为消化技术的前提是留住核心人才,人才留住了,才能更好的发挥科技的优势。

留住人才的关键首先是让员工感受到即使沃尔沃变成了中国籍,其管理机制和员工的相关待遇也丝毫不会改变,员工仍然服务于沃尔沃。

其次是适当的激励机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做到恰到好处的鼓励,应加强沟通,建立上层主管与核心员工的定期联系机制,使企业所有员工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努力。

最后,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