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453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

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登陆火星。

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结合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与日平均距离

(百万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

1

23时56分

365.2564天

火星

227.9

0.11

0.15

24时37分

686.98天

1.火星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远日行星

2.与地球相比,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温度高于地球B.大气层厚于地球

C.自转的线速度快于地球D.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3.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

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

【答案】1.B2.D3.A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对比表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太阳系行星分类及行星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月系主要包括地球和月球,火星不在地月系,故A项错误;结合图表可知火星地理特征与地球非常类似,应该属于类地行星,B选项正确。

有所学可知火星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项错误;有图表信息可知,火星距日平均距离为227.9百万千米,而太阳系半径大约为150亿千米,所以火星为近日行星,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项。

【2题详解】

根据地球与火星的特征比较表可知,火星距日更远,表面温度应该低于地球,A错误;火星比地球质量更小,引力更弱,大气层厚度应该小于地球,B错误;火星自转周期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应该小于地球,C错误;火星公转周期长于地球,所以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D选项正确。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使得生命存在,故A正确。

地球上必须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故B错,根据所学,昼夜交替使地球表面由昼夜之分且温度变化不至于过大,不是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故C错;四季分明不是地球有生命的条件,故D错。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点睛】火星(英语:

Mars;拉丁语:

Martis;天文符号:

♂),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地球的自身条件(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像,速度达800千米/秒的大量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5.图示太阳活动()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D.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产生极光

6.下列选项中,和太阳活动对地球

影响无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B.各地突发的磁暴现象

C.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D.人口迁移量大幅增加

【答案】4.B5.C6.D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太阳活动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太阳大气分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不同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4题详解】

图示太阳活动区域亮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应为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B项正确,ACD项错误。

【5题详解】

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爆发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A项错误。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B项错误。

耀斑的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频率增加,主要表现为水旱灾害增加,C项正确。

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爆发之后8分钟左右不可能影响到地球两极地区,D项错误。

【6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各地突发磁暴现象、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等,ABC项均与太阳活动有关。

D项人口迁移,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

本题正确选项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

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3.土壤:

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

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  

1.政策:

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

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2018年1月31日,我国多地能观察到月全食,同时欣赏到一轮“红月亮”的迷人景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形成月全食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包含(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8.下列与“红月亮”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

B.月球大气的削弱作用

C.地球极光产生的影响

D.太阳耀斑的强烈爆发

【答案】7.B8.A

【解析】

【7题详解】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因此,月全食涉及的天体由月亮、地球、太阳,涉及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和太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包含两级天体系统,故答案选B项。

【8题详解】

红色月亮一般是发生月全食的时候会出现的。

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被散射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

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因此,与“红月亮”现象出现相关的是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故答案选A项。

下图中各箭头符号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吐鲁番比邵阳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邵阳市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箭头数值大小有关()

A.⑤B.③C.④D.①

10.华北平原利用烟雾防冻主要是增强图中的哪个箭头数值()

A.①B.②C.④D.⑤

1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9.D10.C11.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吐鲁番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①弱;邵阳是季风气候,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强,D正确。

③表示的是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大气辐射,ABC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及第1题分析可知,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增加大气的逆辐射④,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冻害,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B正确。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吸收作用都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C错误。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是大气辐射,能量损失,不能增强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吸收和反射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是大气逆辐射。

12.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详解】从图中看,白天沙石温度比水温高,夜间沙石温度比水温低,可知沙石升温幅度大于水,可测试出海陆热力差异,C正确。

13.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若该海区位于大西洋,则该海区可能位于大西洋的()

A

西南部海区B.西北部海区C.东大西洋中部海区D.东南部海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水温的纬度变化:

由南向北递减,判断为北半球,据①②的洋流流向判断:

①处为寒流经过(高纬向低纬),②处为暖流经过(低纬向高纬),从而判断为大西洋的西北部海区。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14.下图所示区域,海陆气温有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陆风

B.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海风

C.陆地气温相对较高,为高压区

D.海上气温相对较低,为低压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地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是有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B正确。

故选B。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有关气候、地形、生物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慢

D.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慢,易发育深厚土壤

16.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

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B.有机质最初来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

【答案】15.B16.A

【解析】

【15题详解】

行冷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A错误。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B正确。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错误。

陡峭的山地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不易发生深厚土壤,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主要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A正确。

有机质最初来源是枯枝落叶等,B错误。

成土母质不能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C错误。

土壤厚度是由沉积环境决定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

下图中为某河流、湖泊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A.洞庭湖平原B.塔里木盆地

C.横断山区D.云贵高原

18.图示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

A.aB.bC.cD.d

【答案】17.A18.B

【解析】

【分析】裁弯取直多发生在弯曲型河流当中。

冲积平原的河流在螺旋流的作用下,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这是弯曲型河床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

当弯曲型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湾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愈来愈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缩短流程,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原来弯曲,后来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缩短流程,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这多发生在冲积平原,选择A。

【18题详解】

b阶段河道弯曲,流水不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

其他三个阶段河流相对比较畅通,不易形成洪涝灾害。

选B。

19.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详解】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陨石是从宇宙行星际空间落到地球的固体物质;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该灾害类型是滑坡。

故答案D正确。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中生代、恐龙B.古生代、三叶虫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1.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干旱的陆地环境D.湿热的森林地区

【答案】20.A21.D

【解析】

【20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A正确。

故选A。

【21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及形成的古地理环境,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湿热的森林地区。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3.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答案】22.B23.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经历三次冰期的山峰,被地壳抬升最早到达终年积雪高度。

以此类推,雪宝顶次之,太白山终年积雪高度最后达到。

【23题详解】

点苍山属于只经历末次冰期的山峰,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现在气温偏高,没有形成冰川。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5.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少雨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光照不足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24.A25.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

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其主要地形特征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错误。

丙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理特征为雨季高温多雨,C错误。

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故选A。

【25题详解】

由第1题分析可知,甲地根系发达因为常年干旱少雨,A正确。

乙地叶成针状因为常年降水较少,B错误。

海南植被四季常青,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C错误。

丁地生长较快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根系发达;针叶林分布地带因为常年降水较少;海南植被生长较快,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大关系密切;黄山迎客松生长较快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二、非选择题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是____(填“风蚀”或“风积”)地貌,在我国多分布于____(填“西北”或“东南”)地区。

(2)图示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填“沙丘”或“冲积扇”)呈现,并根据图中风向简述该地貌的形态特点。

____

(3)为了降低风速,削弱其破坏作用,我国在图示地貌区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请列举两条。

____

(4)A、B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

【答案】

(1).风积

(2).西北(3).沙丘(4).迎风坡缓,背风坡陡(5).设置障蔽种草植树(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地貌的相关知识,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详解】

(1)图中是沙漠或者沙丘,是一种风积地貌。

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地区,西北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风成地貌是沙丘,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

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是该地貌的地形特点。

(3)西北地区风力强,因此种草植树可以防风固沙;设置障蔽比如草方格、阻沙墙等。

(4)A是沉积岩,B是岩浆岩,沉积岩中可以找到化石。

【点睛】

27.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____(填“对流层”或“平流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

(2)____(填“③”或“④”)是岩浆的发源地。

(3)____(填“③”或“②”)和____(填文字)两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4)据科学家研究推测,地球内部②③④⑤各部分,可能为液态的是____。

【答案】

(1).平流层

(2).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3).③(4).②(5).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或上地幔的顶部或地幔的顶部(6).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

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读图可知,①位于地面以上12~50千米左右的范围,所以①层是大气层中的平流层,该层大气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导致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

(2)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的深度约为80~400千米,所以图中③表示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以及上地幔顶部,图中②表示地壳。

(4)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在地下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此④(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或气态,由于该圈层处压力太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故最有可能为液态。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南京燃气热水锅炉进行低氮改造,避免城市热岛效应。

江苏天和冷暖设备有十多年大型商用锅炉改造案例,他们的德地氏冷凝燃气锅炉NOx减少80%,CO减少90%,重量是钢制锅炉的1/3,比普通钢制锅炉节能40%,静音运行,低氯氧化合物排放。

材料二:

下图左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下图右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A、B、C三层中,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___层中运行。

(2)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散热慢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如若修建一个可能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图中a、b、c中的哪处?

说明理由。

____。

【答案】

(1).A

(2).B(3).C(4).A(5).c点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在下沉距离之外),可以避免大气污染,避免加重城市污染;a、b点在市热岛效应之内,会加重城市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及其应用。

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

(1)由所学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由于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图中字母B代表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导致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由图示信息可行,发射的人造卫星在50KM以上的高层大气层中运行。

(2)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A正确。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会减少热岛效应,B错误。

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影响不大,C错误。

城市上空云量并不少,D错误。

故选A。

(3)由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减少城市污染,有污染的工业不能建在市区。

从图中可看出,a位于市区、b位于市区和郊区之间、c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a位于市区、b点在市热岛效应之内,污染会随城市风吹到市区,加重城市污染,都不适合。

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可以避免大气污染物进入市区,c最合适。

【点睛】

29.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

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____(填“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____(填“流水沉积”或“冰川堆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

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____。

(5)如果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副热带东部地区,则沿海海域受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盐度偏____(填“高”或“低”)。

【答案】

(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2).水汽输送(3).A(4).跨流域调水(5).河口三角洲(6).流水沉积(7).增大(8).低(9).夏季降水量大(10).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数值升高(或离河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11).墨西哥湾暖流(12).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洋流的分布、径流和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

A是径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